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此同时,墨索里尼政府已下令意军主力向利比亚集结,准备进攻埃及,地中海南岸的英国殖民地恐将面临两面夹击。」
「而在沦陷的巴黎,德军司令部颁布法令,强制要求法国工厂为德国军工生产零部件。而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通过BBC广播电台,持续呼吁着法国人民继续抵抗:“法兰西的火焰绝不会熄灭!“」
「此刻,被轰炸过后的伦敦一片废墟,为此丘吉尔首相今晚将在唐宁街10号向自治领总理们进行机密连线。正如首相上周在下议院所言:“元首的战争机器必须在海滩上被阻止!“」
播报的时间转瞬即逝……
即将结束的时刻,背景音中传来威斯敏斯特的撞钟声。
「这里是《今日欧洲》,愿上帝保佑所有坚守在黑暗中的自由之心。明日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战况更新。」
广播员播报结语,广播信号在英格兰爱国歌曲《希望与荣耀的土地》片段中渐弱至无声。
乔治蹙着眉喝咖啡,玛丽埋头在洗衣机边,米希背上书包静悄悄的去上学……
眼下的欧洲战况,只能用“无语凝噎”四个字来形容!
在6月22号法国投降、法兰西战役结束后,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全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就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
同时,维希政权成立,法国国会通过投票,授予亨利·菲利浦·贝当一切立法、司法、行政及外交权力,选举他为元首。整个法国就只有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还在为自由而奋战。
而在亨利·贝当对纳翠德国的全力支持下,纳翠德国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让西欧仅剩的英国一时间也是喘不过气来。
不仅是美国民众,全世界也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
毕竟,英国是反法希斯同盟在西欧的最后“支点”。如果失败,就意味着纳翠德国从此再无多线战斗的忧虑,就可以盘踞在西欧大陆上肆无忌惮的强壮、扩张。
《今日欧洲》结束后,乔治专心阅读着报纸,想要在出门上班之前阅读完。
虽然现在恩尼赚钱了,但作为父亲、丈夫,乔治自然不可能就躺在家里让儿子养,那样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当然了,如今恩尼赚到钱,也是让乔治基本没有了心理压力。纵然每天的工作依然辛苦,但肉眼可见的,他的白头发都少了很多。
玛丽就更不用说了,在没了经济压力后,她最近每天做的事就是收听美食广播节目,阅读《妇女家庭杂志》,学习上面关于“健康饮食”、“预防疾病”的知识,以及致力于在教堂帮恩尼物色未来的儿媳妇,总之就是避免让自己听到有关战争的消息。
至于米希……在学校已经是小富婆了。而且原本就长得好看,在名牌连衣裙的衬托下,听说在学校的桃花相当旺盛。若非现在的美国中学生相较于后世还比较保守,估计现在他们家楼下天天都得有一堆“黄毛”开车聚集。
果然啊,不管在什么样的世界,只要有钱就能避免苦难。
恩尼啜饮着咖啡,心里有些庆幸他赚了些钱,才能让他的家人在这个糟糕的世界获得些许庇护。
一杯咖啡喝完,恩尼擦了擦嘴巴,就准备带着《鲸歌》的稿件出门,去史密斯出版社交给约翰·坎贝尔。
这让他也有点唏嘘,一个多月前他还是个需要等待投稿回信的小作者;现在他却已经是《惊奇故事》的座上宾了,随时去编辑部都有人欢迎。
正当恩尼推着自行车准备出门时。
看报的乔治粗糙的手指一紧,嚓嚓…,报纸发出被捏皱着的脆硬声。
乔治本就蹙紧的眉头更锁上几分,盯着《纽约时报》上翻阅到的一篇小说评论那墨色的标题——【《布朗克斯的故事》:一副扭曲的美国图景——转载于《星期六晚邮报》书评专栏】
纵然乔治是个没有太多墨水的工人,但他也能看出一篇评论的好坏。
乔治立刻有些生气,不悦地说道:“这个人是谁,居然批评恩尼写的小说。”
正沉迷于享受自动洗衣机便利的玛丽听到丈夫说的,也是立刻擦着手抬头:“乔治,给我看看!”
夫妻二人虽然都没有阅读习惯,但都知道恩尼写的小说的名字。这下见到有人竟敢批评他们的儿子,属实是被碰了“逆鳞”。
才穿上鞋的恩尼听到乔治说的,也是停下了穿另一只鞋子的手。将已经穿好的右脚鞋子脱掉,走回屋里。
“恩尼,你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杂志么?敢批判你,居然连名字都不敢刊登出来,”玛丽看了几眼这篇转载在《纽约时报》上的评论,马上就生气了。
生气的理由也很简单——管你说的对不对,批评我儿子就是有病!
恩尼从乔治手上接过报纸,第一眼就看到了标题。然后在见到评论是出自《星期六晚邮报》后,立即就明白了。
要知道《星期六晚邮报》作为时下美国最畅销的期刊之一,其上刊登的所有小说、广告,几乎都是以白人为中心。
虽然它不像南方诸多报纸那样充满种族主义言论,但整个期刊传达的信息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传统美国价值观”,会相当“保守”的对所有违背传统的价值观进行批评。
甚至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实行一系列“新政”时,《星期六晚邮报》都还以“违背传统”为理由,对罗斯福总统进行抨击过。
显然,恩尼的《布朗克斯的故事》会遭到这些“保守派”的抨击也实属正常。
毕竟,对于这类老传统期刊来说,一篇合格的、优秀的、歌颂种族间“温情”的作品,估计只有这么一种故事架构——忠诚的黑人仆人与仁慈的白人主人的陈旧故事!
恩尼无奈的摇了摇头,虽然也有一点生气,但乐观的想,这证明《大西洋月刊》在《星期六晚邮报》总部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也销售的相当不错。
否则,《星期六晚邮报》编辑部也不会有人专门写出这篇评论,来对他进行批评。
只是令人感到不屑的是,这篇评论竟是以匿名形式发表的,颇有些藏头露尾。
恩尼想着,在心里对这篇评论的创作者表示了下鄙夷,随后目光从标题开始往下移动。
【在正式评论之前,我必须事先声明一件事——恩尼·里瑟先生无疑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作家,但他却偏偏选择了将这种力量浪费在一部缺乏艺术性且令人愤慨的煽动性作品上!】
【这部小说被某些评论圈誉为“大胆”和“现实主义的杰作”,让我怀疑这是否是一些少数裔群体刻意的炒作。当然,这位作者无疑拥有一定的叙事能力,能够生动地描绘烟火气十足的街区生活……然而,在合上这本书之后,任何有辨别力的读者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不安!并非源于故事本身的残酷,而是源于其背后阴险的、具有破坏性的哲学!】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