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雾霭飘拂在街道上,黎明的寒冷让巷子中盖着报纸睡觉的流浪汉不由瑟缩起身子。
街上为了补贴家用而出来打零工的报童,扯着嗓子叫卖着《纽约时报》,头条标题上赫赫几个大字——欧洲战事全面升级。一辆辆轿车驶过,轮胎碾过湿漉漉的路面,溅起污臭的水花,报童对着轿车背影破口大骂。
稚嫩的叫卖声和汽车轰鸣传进卧室。
同时刺进耳朵的,还有楼上传来的婴儿啼哭声。
恩尼在床上蛄蛹了几下,终于放弃了赖床。
谁让廉价的临街公寓,除了遮风挡雨外,挡不住任何别的东西呢?
睡眼朦胧的恩尼起床,走到床边推开窗户,从公寓五层的窗口俯视曼哈顿下东区一片萧条的街道。
然后,在夹杂着轿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晨风中,顿然清醒过来……
唉!不是梦,真穿了!
恩尼幽幽叹了声气,有些怀念前世还是“李恩”的日子。
虽然穷是穷了点,一个臭写网文的自由职业者,但好歹国泰民安、吃喝不愁,奶茶拼好饭管饱。
只是,话又说回来,他也没想到能穿到这里啊……
现在是他穿来后的两周多,5月15日。距离德军入侵波兰,已经过去了8个月。
而就在5月10日的上周,德军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闪电战,派出了10个机械化师,更是让欧洲战场态势全面升级。
虽然现在美国还没有参战,但每个报社、广播节目,都在时刻报道战场的最新动向。
战争的乌云,已然笼罩住整个世界。
只不过,相比起战争带来的阴霾和恐惧,眼下摆在美国人民眼前最现实的事情,还是“生计”。
毕竟,十年前的大萧条带来的影响,到现在都还没消失。
纽约街头永远都能见到一堆挂着牌子找工作的父亲、丈夫、儿子。“胡佛”这个名字,也依旧是臭名昭著。
而恩尼家的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
他的父亲乔治·里瑟,几年前被钢厂裁员,整整失业半年,才依靠着有膀子力气,在喜互惠连锁超市公司,重新找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
只不过周薪从原本的42.46美元,降到了一周只有28美元左右,让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原本在曼哈顿上西区的三居室电梯公寓,重新寻找住所。
好在他的母亲玛丽·里瑟,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
在走遍了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公寓后,找到了一间算得上物美价廉的两居室无电梯公寓,才不至于让一家四口人在纽约的街头风餐露宿。
哦,对了。
恩尼还有一个妹妹,叫做“米希·里瑟”,现年十四岁,在曼哈顿一所公立学校上学。虽然学费免费,但学杂费加上伙食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恩尼……或者说原身,在16岁高中毕业后,就直接辍学去打工了。跟着父亲乔治一起,在喜互惠超市当兼职搬运工,周薪只有可怜的12美元,但好歹也能贴补家用。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两周多前,原身不幸在搬运过程中,被一堆货物砸倒、掩埋,受了重伤……于是,李恩就这么水灵灵的来到了这里。
而这段时间,由于右手被货物给砸骨裂,所以恩尼一直没有工作,都在家里休息。
也是借着这段时间,恩尼在家里思考了很多。
老话说的好,来都来了~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生存、赚钱!
而在细思之下,恩尼也对未来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要说发展科技、把握时代机遇创业什么的,他肯定搞不定。
但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职业写手,搞文抄他擅长啊!
何况,40年代是美国文学的黄金年代,无论是战争文学、非虚构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还是科幻、侦探、奇幻、哥特这些类型文学,全都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文坛可谓是蓝海一片。加上这个年代还没有短视频、短剧这些东西抢占市场。
当一个作家,简直是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海明威可是靠着每天500字的咸鱼写作,就成为了一个买得起私人游艇的富豪。
最重要的是,1933年元首为了巩固纳翠的意识形态,在柏林贝贝尔广场大肆焚毁所谓的“禁书”之后。
各国民众对“图书”的需求,就到达了一种高峰。
因为,他们需要从图书中汲取到精神力量,来对抗那疯狂、极端的思想。
简而言之一句话,只要能写出好作品,在这个阅读需求极高的年代,就不愁没有销路!
至于第一部作品,恩尼也有了想法——那就是写短篇。
毕竟写起来轻松,写作周期短,很快就能拿到稿费。
搬运工什么的……他可不想再干了。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只是,要写什么类型的短篇呢……
“恩尼,你在发什么呆?”
“到吃早餐的时间了。”
恩尼还没想明白,思绪就被他的妹妹米希打断。
出于穷困的原因,在从三居室搬到这间两居室后,恩尼就和妹妹住在同一个房间。
好消息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骨科情节,在互相眼里,对方都像是毫无性张力的猩猩一样,就算脱光了都没有兴趣。
但令人费解的是,学校里竟然有不少男孩喜欢他的妹妹。
太费解了。
分明就是衣服乱丢的邋遢女好吧!
恩尼应了声,然后用力拍了正在伸懒腰的妹妹脑袋一下。
“嗷!”
“干什么!”
米希嗷呜叫着,捂着她的一头金毛,湛蓝瞳孔中掠过不爽,白皙玲珑的小鼻子也皱起来,看来有弑兄的打算。
“我发誓,等我成为有钱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出房间。”
“我再也不想看到你油腻的小肚腩了。”
恩尼盯着米希伸懒腰时露出的纤细腰身,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嫌弃。
“才不胖。”
米希嗤之以鼻,对自己的容貌抱有相当的自信。
“只是,把衣服穿好,免得老妈又要说你。”
恩尼摇头叹气。
不比后世的美国那样lgbt群体横行,现在的美国在性方面相当保守,甚至连同x恋都是违法的。
而作为兄长,自然是在为不着调的妹妹感到苦恼。
恩尼再次无奈摇头,将地上米希乱丢的衣服捡起来,就走出了卧室。
客厅与厨房是连在一起的,只用一个柜子做了隔断。
恩尼的父母,乔治和玛丽都在厨房。
玛丽正戴着手套,端出烤盘上的玉米面包,然后从柜子中拿出一罐草莓酱,随即就开始煮咖啡。
乔治则穿着工人常穿的粗棉布衬衫和工装夹克,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新一期的《纽约时报》,一边翻页一边皱眉头,显然是一大早下楼买的报纸。
男人似乎都有个共性,不管赚多赚少,都得花钱购买报纸来了解国际形势。
要是几个男人凑在一起喝酒,那就不得了了,三杯马尿下肚,餐桌立刻就会变成联合国会议桌——虽说现在联合国都还没成立。
“感觉手腕好些了吗?”
玛丽见恩尼走来,朝他关切地问着。
“很好,一点都不疼了。”
恩尼转了转手腕,表示他已完好如初。
他嘴上说着,心里还在想着写作的事。
便紧接着说:“妈,家里有钢笔和纸吗?”
写作嘛,首先得有笔和纸才行!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