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 第67章 名垂青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计将安出?”华佗急问。

    “这尝试进行大规模的药材种植,除了需要钱、人、地之外,还有一处关键便是如何让种植出来的药材能够物尽其用。”

    羊耽一一地列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让华佗陷入到深思之中。

    适才华佗所想的只是如何尝试种植,一时倒没去想尝试种植成功后的问题。

    若药材当真能如小麦那样大片大片的种出来,那么仅凭华佗师徒是不可能用得完,必然要设法发往各个州郡的医馆。

    所谓物尽其用,说得通透一点就是销路问题……

    羊耽此刻的目光尤为明亮,继续开口说着。

    “先说说钱、人、地三者,其中人的问题倒不难解决,不说据闻各地官府或多或少都有流民无处安置,更重要的是青州黄巾肆虐之数高达百万之多。”

    “而我正欲推举一位能人前往青州平乱,待青州之乱平定,再从投降的黄巾中挑选部分聪慧且擅长种植的青壮来种植即可。”

    这一点,羊耽相信到时候刘备不会不给自己这么一个面子。

    “且待那些青壮慢慢培养起来,又掌握了各种药材的药性后,元化还能从中挑选部分有仁心的,种植药材的青壮,在闲暇之时传授医术。”

    “如此循环往复,医者与药材皆能源源不断,医道或能因此大兴,元化也将名垂青史,受万人敬仰。”

    有几分官迷的华佗闻言,一时却是被“名垂青史”这几个字给硬控得愣在原地。

    华佗为何对仕途念念不忘,无外乎就是为了振兴家族。

    可寻常的仕途又如何能跟名垂青史相提并论?

    而一想到羊耽所说的那般,医道在自己手中大兴的美好未来,华佗的心就止不住躁动了起来。

    虽说百工之流在大汉的地位不高,但也有宦官蔡伦因改良造纸术而被封侯。

    华佗一时所想的,却是若当真能如羊耽所说那般,说不得还能被朝廷封侯,光宗耀祖。

    于公于私,华佗都根本无法抗拒羊耽随手画出来的这个大饼,连忙追问道。

    “那地呢?又该从何而来。”

    羊耽稍微思索后,答道。

    “药材种植终究是不同于小麦,依据生长习性不同,其中大部分或许能在山林因地制宜种植即可。”

    “据我所知,仅是在泰山郡之内就有山林无数,那些地方都是百姓无法进行耕作的,从中挑选适合药材种植的山林进行开拓,元化以为如何?”

    华佗对于农事不说精通,但也是了解的。

    而华佗再细细思索着种种草药的习性,越发觉得可行,开口道。

    “不少药材确实本就在山林中生长,可以一试……”

    顿了顿,华佗皱眉道。

    “只是谯县距离青州极远,那青州黄巾劳力送过来路途太远了,且就算是在山林中尝试进行药材种植,当地官府与世家都还得有不少环节打通。”

    对此已有腹稿的羊耽,实则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在谯县尝试,道。

    “以耽之拙见,不在谯县,去泰山郡如何?”

    “泰山郡与青州相邻不说,更重要的是前泰山郡太守张举叛乱,以致泰山郡太守之位空缺。”

    “如今暂管泰山郡政务的郡丞诸葛珪,乃是刚直贤明之人,向其陈述此举利国利民之处,诸葛郡丞必会全力相助。”

    至于泰山郡的世家问题,在羊耽扬名之前,谁是泰山郡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不好说。

    可在羊耽扬名之后,泰山羊氏就是泰山郡世家望族的代表。

    不过,提及到诸葛珪之时,羊耽的表情为之一滞。

    诸葛珪这个人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别称,那就是诸葛亮生父。

    且诸葛珪在历史中就是在今年病故在任上,继而让诸葛亮兄弟随叔父诸葛玄开始了在乱世颠沛流离的生活。

    ‘差点误了大事!’

    羊耽的神色微微一变,顿生紧迫感。

    不提诸葛珪此人,本就是大汉官场上难得的好官。

    即便是出于施恩诸葛亮的想法,羊耽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诸葛珪病故在任上。

    而在羊耽离乡至今已是一月有余,泰山郡是否有了什么变化也不甚清楚,只希望诸葛珪没有在期间就病亡了才好。

    回乡!

    ‘尽快回乡,且要带着华佗一并回去!’

    羊耽顿生了这个念头。

    作为泰山郡郡丞的诸葛珪能病故在任上,说明所患的必然是寻常医者无计可施的重症。

    而当世以医术而论,华佗必然属于第一梯队,这怕也是为数不多能让诸葛珪的活命法子。

    这使得羊耽的目光一转,看向着华佗,正色道。

    “至于所需的钱粮如何筹措,以及药材种植成功后如何物尽其用,耽心中也已有腹稿。”

    “而当务之急,乃是尽快返回泰山郡,不知元化可愿与耽携手,为了苍生万民尝试进行一番?”

    羊耽显然是彻底拿捏住了华佗的弱点。

    “为了苍生万民”这几个字都拿出来了,华佗顿感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与羊耽相比,华佗自问不过是一无名小卒罢了。

    承蒙泰山公子引以为友,还因自己的诉苦便如此谋划以解困境,如何能不让华佗感激涕零?

    心悦诚服的华佗以着士人的礼节,朝着羊耽俯身而拜,道。

    “华佗,愿以一身医术尽绵薄之力。”

    羊耽略有些意外于华佗的反应。

    这一拜,华佗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门客的地位。

    旋即,羊耽连忙将华佗搀扶了起来,正色道。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明日就启程前往泰山郡,还请元化早早做好准备。”

    “好。”

    华佗应道

    紧接着,羊耽与华佗一同返回到医馆之内。

    华佗向包括小黄连在内的三位弟子宣布了这个决定,询问三位弟子可愿追随,三位弟子也是纷纷响应。

    不过这草医堂关乎周边不少百姓,华佗也不愿就这样放弃,便决定让吴普留下。

    除此之外,华佗又给妻儿留了一封信后,当场就带着樊阿与小黄连上了羊耽的马车,一并往曹氏族地赶了回去。

    待回到了曹氏族地,羊耽又分别向羊李氏与羊秘引见了华佗,道出了尽快返程泰山郡的打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