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92章 苏婉的“数据乌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雾还没散,温室里飘着番茄苗的嫩腥气。

    苏瑶掀开塑料门帘,见苏婉蹲在苗床边,攥着铅笔头,账本摊在膝盖上,眉头皱得紧紧的。

    “咋了这是?”苏瑶走过去,裤脚蹭到苗床边的湿土。

    苏婉赶紧把账本往身后藏,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没、没啥,就是记株高呢。”

    苏瑶眼尖瞥见“150cm”的数字,笔尖沾着蓝墨水。她没戳破,拿过账本翻两页:“昨天量的苗,今天核对下,免得算错耽误育苗。”

    苏婉脸一下子红到耳根,手绞着衣角。这几天跟着老周学记数据,总怕出错被嫌弃,昨晚加班算株高,眼睛花了多画个“0”,今早想改又没敢;;怕苏瑶觉得她不靠谱。

    正琢磨怎么认错,老周扛着锄头进了温室,烟袋锅子别在腰上:“苏同志,今早苗情咋样?我昨儿瞅东边那排苗,叶子又绿些了。”

    苏瑶把账本递过去,忍着笑说:“老周你看,咱这番茄苗才几天就长到 1米 5,以后摘果都不用搭梯子。”

    老周接账本的手顿了顿,眯眼瞅数字,又看苗床里刚没过脚踝的番茄苗,眉头拧成疙瘩:“不对啊,昨儿我用手量还没到巴掌长,咋一夜就窜这么高?”

    苏婉站在旁边,脸烫得能烙饼,手指抠着账本边缘,想解释又咽回去。怕老周骂她,更怕苏瑶收回记数据的活儿。

    老周没多想,把账本揣怀里,蹲到苗床边扒拉番茄苗:“我得天天来量,这么好的苗可不能出岔子。“真能蹿这么高,咱村的番茄就打出名声了!”

    苏瑶拍了拍账本:“行,这事儿麻烦老周多盯着,我去看看烘干房的材料到没到。”

    苏瑶走后,温室里只剩苏婉和番茄叶的沙沙声。她盯着账本上的“150cm”,眼泪差点掉下来——昨天老周还教她“记数据要跟看苗一样仔细”,这才一天就出大错。

    她咬咬牙,用橡皮使劲蹭掉多余的“0”,橡皮屑落在苗床上。刚改好,就见老周攥着竹棍过来,身后跟着二柱子。

    “柱子,帮我量量这苗,从根到顶。”老周把竹棍递过去,自己蹲在旁边盯。

    二柱子把竹棍竖在苗边,用指甲划道印,软尺一量:“老周叔,14公分多,不到 15公分。”

    老周皱着眉掏账本,又看竹棍上的印:“不对啊,账本上写 1米 5,咋差这么多?这苗咋不争气,一晚上没见长?”

    苏婉再也忍不住,跑过去抢过账本,声音带哭腔:“老周叔,是我写错了!我把 15cm写成 150cm,不是苗不长……”

    老周愣了愣,看账本上蹭白的痕迹,又看苏婉红着眼圈的样子,突然笑了:“嗨,不就是多写个零嘛,谁还没犯过迷糊?”

    他掏出烟袋锅子没点,用拇指和食指比个小圈:“15cm就这么长,跟你拇指头差不多,以后记不清就问我,保准错不了。”

    苏婉看着老周的手,眼泪掉得更凶,使劲点头:“老周叔,我以后一定仔细!”

    “记数据跟种地一样,得走心,你愿意学就好。”老周拍了拍她的肩膀。

    正说着,苏瑶推着自行车过来,车后座绑着个收音机。她听见两人的话,笑着走进来:“刚去公社,给你们带了个好东西。”

    把收音机放苗床边的石头上,拧开开关,里头叮叮当当一阵杂音,接着星辰的声音:“量苗啊,从土面开始,尺子别歪……”从土面开始量,尺子要放直,不能歪……”

    苏婉愣住了,眼泪又下来了——知道星辰在省少年科技班,没想到苏瑶还让他录了教学视频。

    “星辰怕你记不住步骤,专门录的,”苏瑶把收音机递给她,“里面还有蚜虫防治的内容,不懂就写信问他。”

    苏婉攥着收音机,哽咽着说:“苏同志,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学。”

    老周凑过来看:“这玩意儿还能存声音?星辰在省里还能教咱量苗?”

    “以后记数据、学技术都靠它,省得跑远路问人。”苏瑶调着频道。

    二柱子挠挠头:“那我量地记不清步数,能不能也让星辰录段视频?”

    这话逗得大家都笑了,温室里气氛松快起来。

    苏婉抱着收音机,蹲在苗床边,跟着星辰的声音拿软尺量苗高,数字记得工工整整。老周在旁边时不时提醒:“尺子再放直点,根那里从土面算。”

    苏瑶看着两人认真的样子,转身出了温室。刚到田埂上,就见王大爷扛着篮子过来,里面装着刚摘的黄瓜。

    “苏同志,刚听老周说苏婉记数据出了点错?”王大爷递过篮子,“这黄瓜新鲜,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一点小错,已经改了。苏婉学得认真,以后能帮上大忙。”苏瑶接过篮子。

    “这孩子以前有点糊涂,现在跟着你学,越来越踏实了。咱村有你办基地,是福气。”王大爷点头。

    两人往村里走,田埂上的草沾着露水,踩着软乎乎的。

    远远看见苏婉抱着收音机,在温室门口跟老周说笑,手里比划着量苗的动作。

    “烘干房的材料,公社说下午到,”王大爷突然想起,“我让柱子他们帮忙卸车,搭棚子能快些。”

    “太好了,烘干房搭好,板蓝根就不怕下雨受潮了。”

    苏瑶笑着说。

    到了村口,苏瑶把黄瓜递给晒玉米的李寡妇:“李婶,这黄瓜新鲜,给孩子们解解馋。”

    “苏同志太客气了。刚看见苏婉抱着收音机学量苗,那认真劲儿,跟以前不一样了。”

    李寡妇接过黄瓜。

    苏瑶笑了笑没多说,心里清楚,苏婉那股劲被提起来了,以后肯定越来越能干。

    回到家,苏瑶翻出账本,苏婉新记的株高数据整整齐齐,没一个涂改痕迹。

    想起早上苏婉藏账本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这孩子就是太怕出错,其实肯学就啥都能会。

    门外传来敲门声,开门是苏婉,手里攥着布包:“苏同志,这是我煮的鸡蛋,您给星辰寄过去。他录视频教我,我也没啥好谢的。”

    苏瑶接过布包,鸡蛋还带着温度:“谢谢你,我一定寄过去,告诉他你学得认真。”

    苏婉红着脸笑了,转身跑回温室。

    下午,公社送材料的车到了。二柱子带着小伙们卸木板、铁丝,苏婉也跟着搬木板,怀里收音机叽里咕噜响,她嘴里小声跟着念步骤。

    老周扛着锄头过来,对苏瑶说:“你看这多好。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有你带着学技术、记数据,以后咱村的太空作物准比别处好。”

    苏瑶点点头,看向温室里的番茄苗。

    阳光透过塑料膜照进去,苗叶泛着绿光,生机勃勃。她瞅着绿汪汪的苗,心里踏实:结了果,卖了钱,大家手头就能松快点。。

    傍晚,苏瑶坐在灯下给星辰写信,把苏婉出错、老周教她、大家搭烘干房的事儿都写进去;

    最后加了句:“苏婉寄了煮鸡蛋,你在省里好好吃饭、学技术,以后回来教大家更多本事。”

    写完信,把鸡蛋包好放进信封。

    看着窗外暗下来的天色,想起白天的热闹场景,心里踏实得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