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33章 聚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桓拿着一封奏章,一次次击打着左手心,如此反复击打了数次。

    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邵成章见他迟迟不动,问道:“官家,要请吕尚书进来么?”

    赵桓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道:“算了吧”

    即使是赵桓,也瞧出了不对劲,曲端竟然杀了杜充,占据了大名府。

    大名府不是别处,是大宋的北京,是半壁江山的交通要枢。

    女真鞑子退去带来的欣喜和放松,全被这个奏章给搞没了。

    鞑子打不下汴梁,就必须撤走,但是定难军一旦在大名府站稳了脚跟,他们可不会走了。

    想到这里,赵桓心中惊惧交加,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像五代时候那些君主一样,被人削了脑袋。

    定难军.

    越来越像那些军头强人了。

    他能有这些转变,其实也并非没有原由,近日吴敏就经常来跟他讲一些事。

    大多都是定难军的所作所为,并很耐心地一一剖析。

    李纲、宇文虚中,很早之前,也跟赵桓讲过定难军的厉害。

    但是这种人,他们的目的,都是让赵桓提高警惕。

    吴敏这个坏种,就是奔着吓唬他来的,所以格外耐心,格外的卖力。

    被他孜孜不倦地这么一搞,本来就胆小的赵桓,更是吓得连续几天睡不好觉了。

    其实说起来,吴敏算是成功了,他成功引起了赵桓的恐惧。

    但是机关算尽,他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赵桓的怂.

    意识到定难军已经如此可怕,赵桓竟然觉得,大宋肯定是没希望了。

    所以他想的不是如何削弱定难军,如何使绊子,而是想着如何讨好陈绍。

    将来真的造反了,他或许会念着这一点,对自己好一些。

    哪怕是跟前朝的柴氏一样,做个富家翁呢。

    吕颐浩今日上书,说曲端杀了杜充,是为了谋夺大名府。

    赵桓思虑再三,最终站起身来,批复起来。

    他只说杜充畏敌不战,又坐视杨可世叛逃,罪责本就该死。

    想来说他想叛逃,大抵是没错的,而且还有大名府的武官们集体上书,陈述杜充的罪责。

    所以曲端非但没罪,赵桓还趁势任命他为大名尹、大名府总管,总揽军政。

    写完之后,赵桓又手书一封,给太原陈绍。

    信里再三表示,他是相信陈绍的,并且按住陈绍一顿猛夸。

    ——

    太原府。

    陈绍整日里亲自坐镇安抚使衙署,向四方派出传骑。

    北则催促韩李两部在稳住战线的同时,尽速将主力转用到河北方向。

    此时还不是攻略幽燕的时机,最好是能把女真主力,拦在河北决战。

    这样他们的补给会更加困难。

    若是一味在幽燕攻城略地,就怕女真大军趁机逃了。

    让他们回到了金国,再打就难了,尤其是燕京城和古北口还在女真鞑子手里。

    东则遣出传骑,催促大宋集中兵力,做出与女真军决战之态势!

    这一仗他们也要参与,不该因为追击时候屡遭败绩,就不敢向前了。

    定难军和女真鞑子一样,都是百战精锐,整个战场的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不是大宋能比的。

    女真人是在灭辽的十几年间,慢慢养出的体系。

    而定难军,则是在灭夏过程中,形成的。

    若是论打仗的时间,其实定难军还要更长一些,因为在西北宋夏之战,百十年从未停过。

    陈绍手下的定难军将士,大部分都是宋夏之战的参与者。

    这军情传递体系和指挥体系,要涵盖幽燕、河北两个战场。

    河北局面就近,还多少有些把握。而燕地方向,是否建立了防线,是否能保障后勤通畅,各路人马深入到了幽燕哪里?

    本来这些军情,都是直接送到陈绍的桌案前,作为每日的军报奏文来处理的。

    但是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显然情报系统已经跟不上了,需要传递搜集的情报太多了,越远的地方就越是如此。

    为此陈绍不惜再次派遣了广源堂的一大批探子,前去河北、幽燕,这些都是他极其珍视的情报特务,这时候却不值钱一般,一股脑地抛洒出去。

    至于生死安危,就各安天命了,爱兵如子,用兵如泥,才是合格的统帅。

    陈绍坐在巨大的桌案前,上面摆满了各种文书。

    朱令三姐妹中的老二,金叶儿站在书案前,背对房门微微垂着头,替他整理已经处理完的文书,光洁的玉颈像天鹅柔美而优雅。

    她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岗位,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不识字。

    老大金沫儿喜欢看书,甚至还会写诗词,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还算过得去。

    老三金乐儿是陈绍的掌中宝,见了面就要抱在怀里那种,闲暇时间特别喜欢教她念书识字。

    唯独老二金叶儿,一看书就犯困。

    陈绍看了这封汴梁官家来信,心里也嘀咕起来,顿时觉得,这些事似乎真有点蹊跷。

    在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封信,难道是为了麻痹自己?

    赵桓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不过自己从未收到过魏礼的示警,这赵桓有这个本事,能瞒过魏礼和蔡京这两个老狐狸么?

    陈绍不太相信他有这个心机和城府。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陈绍还是写了封信,询问蔡京和魏礼的意见。

    让他们尽快回复,不要耽误大事。

    陈绍不想节外生枝,但是汴梁的事,也关乎整个定难军的辎重是否充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很多时候,都是在比拼国力。

    靠着奇谋诡计,决定一场战斗的事迹有很多,决定一场战争的,却十分罕见。

    杜充被曲端干净利落的行军法斩之这个消息传到太原时候,陈绍也不知道都中那些暂时隐忍的诸公们还会起何等样的心思。

    应该会兔死狐悲吧,毕竟杜充和他们一样,都是典型的士大夫。

    不过这个时候,陈绍也不在乎了。

    重中之重,就是要打赢这一场国战!

    严格来说,这都不能说是国战,而是两个文明的碰撞。

    陈绍起家在西北不假,但是他无疑是中原文明的代表,处处彰显着王道。

    恶鬼一样女真鞑子,则是暴力、杀戮的代名词,准备用残虐压制所有不服的人和势力,然后称霸。

    这两种有高低之分,但是却不存在哪一方就是必胜的。

    神州陆沉,野蛮统治文明,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写完信之后,陈绍让金沫儿拿着去晾干,然后会有专门的人收了寄出。

    处理完官家赵桓的事,陈绍又着眼于大宋几方兵马的情况。

    严格来说,没有一个合格的

    但是进步确实大。

    这说明大宋不缺能人。

    几路兵马的总管,都可圈可点。

    尤其是宗泽,让陈绍很是感叹,果然在历史上留下偌大声名的,大概率不会是绣花枕头。

    对于宗老头子的本事,陈绍也不得不在心里写个服字。

    你别管他打仗水平如何,就这个聚兵、练兵,收拢人心的本事,陈绍是真想把他收到麾下。

    但是也就是仅限于想想。

    首先这人对大宋的忠心不改,是绝对不会跟自己一条心的,光是这一点陈绍就不会去招揽他。

    二来,宗泽毕竟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奇差,尤其是去到河北之后的这一两年,耗干了他最后的元气。

    尽管很是惋惜,但是陈绍明白,他没几年活头了。

    油尽灯枯,算得上鞠躬尽瘁。

    至于其他几路人马,王禀因为在两淮距离远,还没有和金兵接触。

    张所、张叔夜全都战败。

    能帮上忙的人不多,这场决战,算得上是定难军和女真鞑子的单打独斗。

    ——

    大队军马在易水河谷中汹涌而过。

    仿佛连老天,都在为这场决战造势,以至于这段时间河北气候干燥,没有下雨,军马卷过,就是漫天黄色尘烟。

    没有下雨,就没有翻浆期,两大骑兵的对撞,也将更加地壮阔、惨烈。

    官道两侧,就是一群群翻过五回岭,杀入涿易二州的骑兵。

    而扶老携幼的难民,在大军通过之际纷纷躲到官道两侧,木然的站在烟尘之中,看着这支军马通过。

    这段时间,你来我往,燕山府的涿易二州,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经历了十几次易主了。

    每次都被屠杀劫掠一顿,包括前段时间撤走的常胜军,也没跟他们客气。

    而此时定难军,也在将他们驱赶到城中,不允许任何人在城外。

    他们说是坚壁清野,百姓们也不知道该不该信,反正无从抵抗,只能是听话进入城中。

    他们看着这支大军疾疾而奔,卷动烟尘,人喊马嘶,各个奋勇。

    人人都是满面烟尘疲惫,却每名甲士都是意兴高昂,哪怕只是在侧一看,都知道这支军马从上到下,恨不得马上赶到最为惨烈的战场,然后上阵杀个痛快!

    涿易二州的百姓,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种宋军了,听说这些人其实也不算是宋军,而是女真鞑子嘴里常骂的“西蛮子”。

    涿易二州的百姓,经历了刘延庆、郭药师,对大宋军马的好感本来已经降到了最低。

    看到这样士气高昂的军马,一个个都是真心渴望他们不是宋军。

    诗人们嘴里的“王师”,在燕地百姓眼里,比他娘的异族还不如。

    而身边同样疲惫的民夫,还有云内辅军,正在组织看管百姓入城,看到燕地百姓如此模样,不无自豪的就从旁解说。

    “这就是定难军!灭夏的定难军,在云内将鞑子们堵得死死的。”

    “他们是女真鞑子的克星!”

    “云内就是他们收复的!”

    涿易二州的百姓,听着他们的吹嘘,心中更是安定了些。

    不管是云内的辅军,还是民夫,他们以前和幽燕一样,都是大辽的百姓。

    对于燕地百姓来说,云内的这群人,反倒觉得更亲近一些。

    这支军马,正是韩世忠亲领一部。

    在打破五回岭之后,定难军三大主力,士气已经高涨到了顶峰。

    这几日内,韩世忠东奔西走,竭力布置调度军马,要在这里实现代王的谋略,将女真鞑子的主力,尽可能地歼灭。

    多杀一个算一个!

    最好是一个不留!

    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存在其他可能,双方必然是不死不休。

    韩世忠很清楚,即使是他们逃了出去,收复了整个幽燕,未来还是会打。

    直到一方彻底毁灭为止。

    两边都是强军,不把对方彻底按死,谁也不放心。

    韩世忠看着麾下兵马有条不紊地行军南下,心中舒了口气。

    前几日,他们疯狂进攻附近周遭的城镇,大有继续向北的意思。

    军心士气如虹的时候,都想着开疆拓土。

    强行聚兵南下,是需要很高的威信的,好在这些人也都服他。

    听说鞑子正在老巢聚兵,南下支援他们的两大主力。而在更东边,郭药师这个反复无常的人,又一次背刺了主子,要在辽东割据了。

    韩世忠不管他们如何,自己是一定要帮代王打赢这一仗的,代王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

    消灭鞑子主力,比攻占城池有用多了,把这支唯一能威胁到自己的兵马打掉,那全天下的城池,都是予取予求!

    烟尘卷动,蹄声如雷之际。南面突然又是数骑奔来,骑士身上背旗,正是定难军中急递的样式。

    韩世忠见状也不等亲卫通传,就亲自打马迎了上去。这几名骑士也远远就看到了大军南下洪流,放慢了马速。

    看到韩世忠靠近,骑在马背上的信使滚鞍下马,躬身行礼。

    韩世忠在他们面前勒住坐骑,不耐烦的道:“军情紧急,哪来的恁多鸟礼?老朱那里如何了?”

    骑士抬头,一张满是汗水烟尘的面孔,尽是兴奋之色。

    “回韩帅,金帅已经攻克霸州,他说决战大概会在白沟河。”

    “和俺想的一样。”韩世忠点头道:“女真鞑子到了何处?”

    “两路鞑子军马,已经在河间府汇合!”

    “好!”韩世忠呵呵笑道:“汇合的好啊,要是他们分散各自突围,还有点麻烦,聚在一块是不服啊。”

    分散固然会有漏网之鱼突围成功,但是女真的这两路人马,包括他们的统帅宗翰、宗望,都是极其自傲的人。

    他们必然是奔着击败定难军,翻转局势来的,怎么可能会分散突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