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哈哈哈,大周 > 第157章 以死明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景威不由地浑身一颤,如坠冰窟,一股寒意犹如毒蛇般,瞬间从后背爬遍全身!

    他直勾勾地瞪向高保寅,像是被定格住了:

    “王、王爷,怎、怎么……”

    “怎么会是你?”

    “你可是陛下的亲叔父啊……”

    “你、你为什么要背叛陛下……”

    李景威此刻全都明白了!

    难怪那大周太子郭宗训能如此淡定,他当然不是被吓傻了,而是一切早就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帮他掌控一切的人,就是扎南平亲王高保寅!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堂堂的南平亲王高保寅竟然会叛变!

    他是谁?

    他可是南平最为贤明、最知人善用的贤王啊!

    若没有他,自己怎能有今天?

    又怎能当上兵马副使?

    可以这么说,南平朝堂上不多的贤良几乎全是王爷推荐。

    可为什么,为什么王爷要叛变啊……

    高保寅深深叹了口气:“李将军,正所谓大势不可违,大周的实力,你应该比谁都清楚!”

    “而我南平的实力你也是最清楚的,我们就是天下最弱的一方势力……”

    顿了顿,高保寅再次叹了口气:

    “想我南平,可战之兵不足三万,可用良将不过数人!”

    “无腹地以纵深,无天险以据守!”

    “这种情况,你拿什么和他们争天下……”

    正说着,李景威突然声嘶力竭地咆哮道:“我没想到要争天下!”

    “我只想守住这高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

    “可你……”

    “你、你、你……”

    “你是高家人啊,你是亲王啊,你身上流的是高家的血啊……”

    也许是被李景威的情绪刺激到了,高保寅也不由地提高了音量:

    “好,就算我们只想自保!”

    “可先帝多年的暴政早已导致朝野人心惶惶,百姓苦于横征暴敛,军队缺乏战斗力,如今陛下尚且年幼,这种情况,就算我们只想自保,又如何能自保?”

    “我南平的百姓们已经苦不堪言了,为何非得还要将他们拉入战火之中?”

    顿了顿,他又道:“大周这些年的变化,你应该最清楚不是吗?”

    “放眼天下,只有大周出现了难得的一代雄主!”

    “也只有大周出现了如太子这样贤明的储君!”

    “更只有大周才有机会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李将军,投降吧,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只有投降才是我荆南百姓最好的出路……”

    “投降?”

    李景威像是听见了天大的笑话,突然抬腿从靴中拔出一把匕首,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双眼血红。

    他知道,大势已去!

    自己的所有埋伏都已经被破了!

    今日这场为郭宗训设计的“鸿门宴”,此时此刻已然变成了对方为自己设计的“鸿门宴”了!

    有那两个魁梧的壮汉保护郭宗训,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对他下手了。

    输了!

    真的输了!

    但这是荆南输了,不是我李景威输了!

    于是,他大吼道:

    “我李景威生是荆南人,死是荆南鬼!”

    “想让我投降周,做梦!”

    他声音嘶哑,眼里满是绝望和不甘……

    然而,就在他即将抹了自己脖子时,郭宗训的声音突然响起:

    “果然、果然……”

    “李将军,你可知本宫明为何明知这是一场鸿门宴,却仍要来吗?”

    李景威愣了愣,手中的动作不由地停了下来,警惕地看向郭宗训:

    不是,输便输了,老子现在自尽都不能落个痛快?

    当然可以!

    只要狠下心来一摸自己的脖子就行了!

    他也完全有这个勇气与决心。

    但他也的确很好奇,为何郭宗训明知道是陷阱还会来。

    反正都已经要自杀了,早死一会儿晚死一会儿也无所谓。

    于是忍不住问道:“为、为什么?”

    郭宗训缓缓站起身,直勾勾地看向李景威,神情无比诚恳:

    “为了你!”

    闻言,李景威不由地一怔:“为了我?”

    没错!

    就是为了他李景威!

    因为郭宗训很清楚,这李景威可以说是五代乱世中难得的忠臣!

    历史上,此人不仅看出了宋军“假途灭虢”,而且还在宋军借道荆南时,力助高继冲抵抗宋军,不让宋军借道,甚至还想设伏抵抗宋军。

    只可惜历史上的高继冲并没有采取他的建议。

    李景威因此彻底失望,知道荆南不保,于是宁肯以死明志,也不投降,更不背叛荆南!

    其实早在几天前高保寅来到荆门时就已经暗中联络过他,想要投靠他。

    所以他当时就知道了今日这场宴席就是特意为他准备的鸿门宴,也知道事情已然与历史的轨道不一样了。

    他本可以不来,毕竟连高保寅这样的亲王都已经投靠自己了。

    但在郭宗训看来,像李景威这样忠义的武将,是绝不能错过的!

    万一自己不来,这李景威真的自尽了,就实在太可惜了……

    郭宗训深深看向李景威:“李将军,本宫之所以来,就是不希望像李将军这样的忠义之士白白丢了性命!”

    “本宫知道你对荆南的忠心,这的确很让人钦佩!”

    “可你的眼里难道只有荆南的百姓?”

    “天下其他的百姓就不是你的同胞了吗?”

    “这乱世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了,无数的百姓都因战火而丧生,难道还不该大一统吗?”

    “还要死多少无辜百姓才满意?”

    “难道非要看着华夏大地四分五裂才好吗?”

    顿了顿,郭宗训又道:

    “李将军!”

    “只要你愿意,本宫愿与你一起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造一个亘古未有的盛世……”

    郭宗训说着,往前迈了一步,同时给姚内斌递了个眼色。

    李景威却突然冷笑道:

    “这口才,不愧是大周的神童太子!”

    “是,你讲的都很有道理,可谁知道你是真的为了天下苍生,还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

    “我李景威只是个小人物,想不了天下那么大!”

    “我只知道我作为荆南人,就要用性命保护荆南百姓!”

    “如果荆南亡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说着,他便要再次发力扼自己的咽喉。

    可郭宗训却看着他通红的眼睛,语气平静却坚定地说道:

    “荆南没亡!”

    李景威不由地再次愣了愣!

    郭宗训继续道:“只要荆南的百姓还在,荆南就没亡。”

    郭宗训叹了口气,幽幽道:

    “本宫知道再怎么和你讲道理,你也不会相信本宫!”

    “本宫也知道,你想擒本宫,是为了荆南百姓。”

    “可你想过没,打仗会让多少人流离失所?”

    “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说到此,他突然指着已然被射杀的那些刀斧手:

    “讲大道理你不信,讲远的你又没有感觉!”

    “好,那你睁眼看看这些被你安排埋伏本宫的人,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难道还看不到吗?”

    “荆南还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他们的家人都在荆南,你让他们跟大周拼命,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你还要让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无辜惨死?”

    李景威看着那些已然变成尸体的刀斧手,没了之前的凶悍,心里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厉害。

    见状,郭宗训继续趁热打铁道:

    “本宫承诺,只要荆南归周,荆南百姓免三年赋税。”

    “愿意从军的,编入大周禁军,俸禄比现在高三倍!”

    “愿意回家的,本宫给他们分田,让他们能养活家人。”

    “将军,你守荆南,不就是想让百姓过好日子吗?”

    “本宫给的,难道不是你想给的吗?”

    李景威看着郭宗训稚嫩却坚定的脸,一瞬间,他竟突然说不出话来。

    此时,高保寅走到他身边,轻轻叹气:“将军,别固执了!”

    “太子仁明,跟着他,荆南百姓会过得更好……”

    不料,因为高保寅的这句话,原本还有些动摇的李景威竟突然再次勃然大怒:

    “你们说再多也没用!”

    “要投降你们自己投降!”

    “忠臣不是二主,还是那句话,我李景威生是荆南人,死是荆南鬼……”

    说着,他竟直接狠狠发力掐向自己的脖子!

    高保寅脸色大变,当即大呼道:

    “不要啊,李将军……”

    ……………………………………

    说明:

    1、关于关于李景威:

    李景威(?-963年),是五代十国时荆南的政治人物,荆州长阳人。

    乾德元年(963年),宋军借道荆南,声称士兵只经过城外。李景威认为“用兵崇尚权谋诡诈,城外之约不可信,宋军打算趁张文表作乱攻打荆南”,并表示荆南几万士兵久经训练,自己愿意尽力一战。但少监孙光宪坚持不可,高继冲最终没采纳他的建议,李景威感叹“不采纳我的建议,大事去矣”,于是自尽明志。赵匡胤感叹他的忠义,灭荆南后命王仁赡恩恤其家人。

    2、关于李景威自杀:

    《新五代史》中明确记载其“因扼吭而死”。

    《长阳记》、《长阳地名传奇》等文献也有提到,李景威在宋军借道荆南时力主抵抗未果,“自掐喉咙窒息而死”,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忠义,将其屯兵之地命名为“将军岭”,附近峡谷称“叹气沟”。

    这些记载虽带有地方色彩,但与正史中“扼吭而死”的描述高度吻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