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124章:学术界的震动与“不可能的材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晨零点。

    《国家材料科学》的官方服务器,准时向全球注册用户推送了最新一期的电子版期刊。

    就在推送完成的下一秒,一股无法用任何数据模型预测的恐怖流量,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如约而至。

    数以万计的IP地址,代表着这个星球上最顶尖的材料学实验室、大学院系与高新科技企业,在同一瞬间发起了访问请求。

    服务器的防火墙甚至没能发出一声像样的警报,就被这股洪流瞬间冲垮。

    过载。

    宕机。

    瘫痪。

    全球材料科学界的网络中枢,在短短三秒内,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电子墓碑。

    技术人员的电话被打爆,紧急扩容的指令被声嘶力竭地吼出。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并非技术故障,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全球性的学术朝圣。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篇仅仅凭借一张分子结构图和一段摘要,就已经搅动了世界风云的论文。

    来自龙河大学。

    【“龙鳞”: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超高强度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当半个小时后,经过数次紧急扩容的服务器终于恢复了基本访问功能时,无数早已等得心焦火燎的专家、教授和研究员,终于下载到了那份让他们魂牵梦绕的PDF文件。

    点击,打开。

    当那严谨而清晰的排版,呈现在无数块高清屏幕上的那一刻。

    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紧接着,一场远比服务器崩溃更加剧烈的思想爆炸,在整个学术界,被彻底引爆了。

    震撼。

    这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

    如果说之前那张分子结构图,是一道划破夜空的惊雷,那么这篇完整的论文,就是一颗直接在他们脑海中引爆的核弹。

    论文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谨。

    从仿生学模型的建立,到力学层面的计算推导;从原子级别的合成路径规划,到宏观材料的制备流程。

    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坚不可摧。

    它就像一位冷酷的数学家,用最纯粹的理性和逻辑,构建出了一座宏伟的科学宫殿。而宫殿的王座之上,端坐着的,是一个名为【“龙鳞”】的幽灵。

    一个强度超越人类已知所有合金,密度却比工程塑料还要轻的物质幽灵。

    它微笑着,公然向整个现代材料科学的理论大厦,发起了最优雅,也最致命的挑战。

    燕京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办公室。

    空气沉重得能拧出水来,连中央空调送出的冷风似乎都凝滞在了半空。

    巨大的投影幕布上,静静地显示着论文的最后一页,那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和致谢。

    办公室里,汇聚了整个华夏材料科学领域的最高权威。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名字都足以让任何一本专业期刊的编辑奉若神明。

    然而此刻,这些站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泰斗们,已经对着这篇论文,沉默了整整一个小时。

    没有人喝水。

    没有人交谈。

    甚至没有人挪动一下身体。

    只有投影仪风扇单调的嗡鸣声,和一声声压抑不住的、粗重的呼吸。

    最终,这死寂被打破了。

    白发苍苍的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华夏材料学会的现任理事长,用手撑着红木会议桌的边缘,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站了起来。

    他的动作,仿佛正扛着一座无形的大山。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老人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干涩得如同被撒哈拉的狂风吹过。

    “从理论上……”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着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惊涛骇浪的词汇。

    “我,找不到任何破绽。”

    这句话很轻,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找到了破绽,事情反而简单。他们可以轻易地指出谬误,维护现有理论的尊严。

    可现在,他们找不到。

    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

    院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与抗拒。

    “这不科学!”

    这五个字,与其说是一个结论,不如说是一声悲鸣。

    是浸淫物理与化学规则一辈子,将现有理论奉为圭臬的顶级学者,在自己的信仰大厦即将崩塌前,发出的本能呐喊。

    这个结论,瞬间点燃了压抑已久的氛围。

    “没错!这绝对不符合最基本的化学键能理论!”

    “它的强度和密度比,已经完全超出了共价键材料的理论上限!这是对物理法则的公然违背!”

    “除非……除非他们的数据是假的。”一个年轻些的教授,用极低的声音说出了那个所有人都想到,却不敢轻易说出口的词。

    造假。

    这个词,让整个办公室的温度,骤然又降了几度。

    院长的眼神变得无比锐利,他扫视全场,看到了每个人眼中相同的挣扎与决绝。

    他知道,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一所大学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华夏,乃至世界学术圈的秩序与尊严。

    很快,以这位院长为首,一批国内最顶尖的权威专家,迅速草拟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开信。

    他们以华夏材料学会部分理事的名义,将其联合发表在了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坛。

    信中,他们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手腕。

    通篇没有直接否定“龙鳞”材料的存在,更没有使用“造假”这样会引发法律纠纷的词汇。

    他们站在了科学的制高点上。

    他们旁征博引,从最基础的物理学公理,到最前沿的化学理论,用无可辩驳的逻辑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论证。

    其核心论点只有一个:一种“强度超越合金,重量轻于塑料”的材料,在现有的、经过百年验证的物理学框架之下,是不可能以稳定形态存在的。

    这是一种体面的,却又无比尖锐的否定。

    而在公开信的结尾,他们终于亮出了真正的杀招。

    他们暗示,龙河大学为了追求轰动性的学术成果,极有可能在最关键的、无法被外界复现的原始实验数据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学术美化”。

    这是一个业内人全都心知肚明的黑话。

    它的意思,就是造假。

    最后,他们发出了最致命一击——强烈要求龙河大学,向国际材料科学联合会,提交并公布其所有未经处理的、最原始的实验数据、光谱图、以及设备日志,以供全球同行进行公开、透明的交叉验证。

    这封公开信,如同一枚投入舆论核反应堆的引信。

    瞬间,将这场本就沸沸扬扬的学术争论,彻底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爆裂高潮。

    刚刚因为论文的发表,而对龙河大学产生了一丝敬畏的网络舆论,瞬间倒戈。

    权威的力量,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连燕京大学的院长,材料学会的理事长都发话了!说这玩意儿根本不科学!”

    “我就说嘛!吹得天花乱坠,原来是P图P数据!真是学术界的耻辱!”

    “学术美化?说得真好听,不就是造假吗?要求公布原始数据,这下看他们怎么收场!”

    “坐等龙河大学身败名裂!这次要是拿不出原始数据,就等着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吧!”

    冰冷的质疑。

    刻薄的嘲讽。

    铺天盖地的谩骂。

    如同一场黑色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向了那座在群山之中,始终保持着沉默的大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