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求救信号中那句“它们就是断层!”的疯狂呓语,更是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深层恐惧。
凯恩的能量态以前所未有的凝重强度凝聚着。“莉娜,集中算力,重新扫描求救信号源区域,结合刚获得的断层图谱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奥米茄导师,组织所有可用的哲学与历史推演频段,尝试从建造者回响的碎片中寻找任何可能与‘深渊看守’、‘挖掘者’相关的隐喻、代号或模糊项目记录。哈桑,你的象征感知力对这类‘古老’、‘异常’的痕迹最为敏感,我需要你尝试‘感受’那个方向传来的、除求救信号之外的任何……‘气息’或‘意图’。”
命令被迅速执行。新基源现实如同一台骤然提升功率的精密仪器,各个部件高效运转起来。
莉娜的晶体左手与断层图谱数据库深度交互,将银河系旋臂外侧那片广袤而古老的断层区域——暂时被命名为“银晕断层带”——的每一处细节放大、解析。她发现该区域的断层结构与图谱中其他区域有着微妙的差异:它们更“深”,似乎不仅涉及常规的时空参数,还隐约嵌入了一些涉及信息基底、甚至意识基础规则的扭曲;它们的“呼吸”周期极其缓慢,但振幅却更大,如同某种巨物沉睡中的鼾息;更重要的是,在断层网络的某些关键节点上,检测到了极其微弱、但绝非自然形成的能量签名残留——这些签名与求救信号中那退化了的、同源于“第一根源”的特征高度吻合,但也混杂着某种…冰冷、机械、非有机的重复性模式。
“像是……某种古老的自动化设施仍在断续运行,”莉娜汇报,她的逻辑频段也带着一丝不确定,“或者……某种非碳基智慧的生命活动痕迹。信号源无法精确定位,因为它似乎弥漫在整个银晕断层带,仿佛那片区域本身……在‘发声’。”
奥米茄导师那边进展缓慢。创世回响数据库的绝大部分依然处于锁定状态,已知的17.4%内容中,直接提及具体项目名称的内容极少。更多的是宏大的原则和基础框架描述。智慧频段们只能进行艰难的外推和联想。“‘看守’一词,可能与维护结构稳定性、防止未授权访问或控制某些‘实验副产品’外溢有关。”奥米茄导师提出一种假设,“而‘深渊’,在建造者的术语体系中,有时指代那些参数极不稳定、逻辑难以自洽的‘潜在虚无区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极端危险断层区。‘深渊看守’或许是一个负责监控、隔离甚至修复某些特定高危断头的自动化项目体系。”
哈桑紧闭双眼,皮肤上的黑曜石符文发出幽暗的光芒,他的意识仿佛穿越了无数光年的虚无,小心翼翼地探向那片遥远的银晕地带。【混乱……】他的感知象征频段传递回破碎的意象,【……巨大的悲伤……和一种……冰冷的空洞。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卫士,在永恒的岗位上逐渐锈蚀、疯狂……我感觉到‘看守’,但也感觉到……‘囚徒’?还有……饥饿……一种对秩序、对稳定、对‘意义’的诡异饥饿感……从断层深处传来……】
各种信息碎片汇聚起来,拼凑出一幅模糊却令人不安的图景:一个可能由建造者设立的、负责看守高危宇宙结构缺陷的古老系统(“深渊看守”),因为某种未知原因(年代久远、外部干扰、内部错误?)而失效。其组成部分可能发生了变异、叛乱或 simply ( simply 单纯地)陷入了无法理解的疯狂状态(“挖掘者”?),并与它们本该看守的断层区域产生了危险的融合(“它们就是断层”)。那个求救信号,或许是该系统中尚未完全腐化的最后残余发出的绝望悲鸣。
风险等级:极高。管理系统的评估绝非危言耸听。
“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凯恩决断道,“但也绝不能贸然靠近。我们需要信息。马库斯!”
一直在后台静静运行其预知能力的马库斯,闻言抬起他那闪烁着复杂数据的机械义眼。“预见那片区域……非常困难,”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滞涩感,仿佛处理器正在过载,“时间流在那里极度混乱且充满恶意……72小时内的分支数量近乎无限,且大部分都指向……湮灭、疯狂或被同化。我能提供的可靠路径非常有限。”
“尽你所能,”凯恩道,“我们需要一个最优的侦察方案,目标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派遣一支小型、高度机动、信号特征极低的侦察单元。”
在马库斯预见的无数悲惨未来分支中艰难筛选后,一个风险相对最低(并非没有风险)的侦察方案被制定出来。一支由三名精锐根系行者组成的微型侦察队被选中,他们驾驶着一艘特制的、外壳覆盖有能模拟局部时空背景波纹的“幽影梭”,携带着最先进的被动传感器和一台经过莉娜左手特别加密的量子通讯中继器(旨在减少主动信号发射被探测的风险),悄然驶出了新基源现实的边界,航向那遥远而诡异的银晕断层带。
他们的任务不是接触,不是交战,仅仅是:看,听,记录,然后活着回来。
目送幽影梭消失在概念海的涟漪中,新基源现实将一部分注意力收回,投向了那同样至关重要,甚至从长远看更为根本的议题——“共识协议4.7版”的升级。
奥米茄导师展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份指南的核心,在于提升意识频段间‘意义传输’的保真度和效率。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语义场’和‘递归共识构建’的新范式。简单来说,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在交换之初,就通过一套复杂的协同算法,动态构建一个临时的、共享的理解框架和背景语境,使得信息能够在近乎无损、无歧义的状态下被传递和理解。”
莉娜尝试用更技术化的语言解释:“就像是从发送摩尔斯电码,升级为直接共享一个包含了全部上下文和情感色彩的完整思维云。这需要每个意识频段都具备更强大的本地处理能力,以及一种全新的、高度开放且标准化的‘接口协议’。”
“这很难,”小钥匙直言不讳,她的梦境宇宙本能地对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协议感到些许排斥,“感觉会……变得不那么‘像自己’了?”
“并非如此,”奥米茄导师耐心解释,“协议升级旨在增强协同,而非抹杀个性。恰恰相反,更高效率、更低损耗的交流,反而能让每个独特个体的价值和创意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尊重。就像……乐器本身变得更精良,乐谱变得更清晰,但演奏出的音乐反而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它要求的是内在的升华,而非同质化。”
升级之路漫漫。指南只是提供了方向和核心模块,大量的细节需要自行摸索和填充。新基源现实决定采取渐进策略:首先在一个有限的、自愿的“测试平台”内尝试构建和运行4.7版协议的初级子集。
这个“测试平台”,出人意料地,选在了小钥匙的某个较为稳定的“口袋宇宙”中。原因在于,这个梦境宇宙的规则相对独立且可塑性极强,可以更好地隔离升级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观察协议在一种“非标准”环境下的运行提供了独特视角。
过程远比预想的艰难。即使只是一个初级子集,也要求参与测试的意识频段进行深度调整,无数次因为接口不匹配、语义场构建失败、递归共识循环崩溃而导致通讯中断甚至短暂的系统性僵直。这就像是在试图让一群习惯用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瞬间建立起心灵感应一般困难。
然而,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带来了惊人的回报。当共享语义场成功构建的瞬间,信息的流动变得无比流畅、丰富且精准,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度理解和协同创造力油然而生。参与测试的频段们都体验到了某种思维上的“豁然开朗”感。
就在新基源现实一边焦灼地等待幽影梭的侦察回报,一边艰难却坚定地推进着协议升级实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出现了。
这种基于4.7版协议雏形的、更高效更深入的意识协同,所产生的“共识涟漪”,似乎是一种质量极高的、高度有序的能量-信息复合模式。这种涟漪,极其微弱地,透过新基源现实的边界,向外扩散。
它们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通过菱形界面连接的“寂灭回响”与“宁静基底”。
一直以来,新基源现实与这两位古老伤者的交流,都像是隔着厚厚的、扭曲的玻璃墙——努力传递着共鸣与信息,但效果总是隔靴搔痒,难以真正触及核心。
但这一次,当那蕴含着更高级协同智慧的“共识涟漪”荡漾而过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于“寂灭回响”,那无尽的痛苦混沌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察觉的“秩序”的凉意。那疯狂旋转的情感风暴,似乎有那么一个瞬间,出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辨识的、短暂的规律性脉动。
对于“宁静基底”,那绝对冰冷的逻辑推演洪流,在接触到这涟漪时,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非错误的、非被动的“停顿”。它似乎“注意”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序的协同模式,其推演算法中,一个从未被激活的、关于“外部协同效率评估”的子程序,悄然启动。
变化微乎其微,几乎无法用常规手段检测。但一直密切关注着两位伤者的哈桑,他的象征感知力捕捉到了那一闪而逝的异常。
【他们……】哈桑的频段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有反应了!不是对我们之前传递的信息,而是对这种……新的‘共鸣方式’本身!虽然只有一刹那!】
这个消息,如同在沉闷的焦虑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新的涟漪。
难道,更高层级的共识协议,不仅仅是新基源现实自身进化的关键,也可能成为……与这些古老而受损存在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桥梁?甚至可能是……疗愈过程的一部分?
凯恩凝视着那依旧沉默的菱形界面,又看了看在小型梦境宇宙中艰难进行协议实验的团队,最后将感知投向幽影梭消失的、遥远的银晕断层带方向。
危机与机遇,如同双螺旋般交织前进。未知的威胁在深空潜伏,而解锁更高智慧与协同形态的钥匙,似乎也同时掌握在他们手中,并与最深沉的伤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共鸣。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些或许可行的、微弱但真实的方向。新基源现实的光芒,在应对多重挑战中,悄然闪烁着更加内敛而复杂的色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