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145章 :念罪,拿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辰时,天光未开,西安城像一头在噩梦中刚刚喘过一口气的巨兽,尚未完全苏醒。

    但陕西布政使司衙门前,已是一片死寂的人间炼狱。

    空旷的地上,黑压压地跪满了人。

    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三品的按察使,到正四品的西安知府,再到其下的同知、通判、推官,乃至各卫所的指挥使、千户……凡是奉诏从西安府及周遭各州、县、卫所星夜赶至的七品以上文武官员,此刻都像被秋霜打过的麦子一样,整整齐齐地匍匐在地。

    无人敢缺席,也无人敢抬头。

    他们瑟瑟发抖,却并非因为这清晨的风,那是对未知命运的极致恐惧。

    昨日秦王被杀的血腥味仿佛已凝固在空气之中,化作无形的枷锁,钻入他们每一个人的鼻孔,死死扼住了他们的咽喉。

    衙门正堂大门敞开,里面空无一人。

    那张象征着陕西最高权力的紫檀木大案,此刻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口准备吞噬人命的棺材。

    所有人都知道那山崩海啸般的威压,来自何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终于,在一阵整齐划一甲叶摩擦声中,那个人出现了。

    没有仪仗,没有净鞭,没有内侍那声刺破苍穹的“皇上驾到”。

    朱由检,大明王朝的天子,就那样身着一身玄色的盘龙常服,在一众佩戴着“飞鱼”纹样绣春刀神情比寒冰更冷峻的锦衣卫簇拥下,缓步从后堂走出。

    他走到了公堂前的台阶最上方,在那青石台阶的边缘,负手而立!

    他的目光如同一柄出鞘沾染过无数鲜血的古剑,一寸一寸地扫过下方跪着的,那一颗颗昔日里高高在上的头颅。

    皇帝一言不发。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声音。

    府衙门前空地之上,只有官员们自己压抑到极致的喘息声,和牙齿因为控制不住的恐惧而发出的“咯咯”撞击声。

    这一刻,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面见九五之尊,而是在黄泉路上等待着阎罗王最后的审判。

    那份极致的静默,比任何雷霆怒火都更令人心胆俱裂!

    孙传庭立于皇帝身后半步之遥的地方,他自问心志坚如磐石,但此刻感受着身前那年轻帝王身上那种.视天下官僚为无物的磅礴威压,心头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才是真正的天子之威。不假于言语,不显于神色,便足以让百官臣服,万念俱灰!

    ……

    终于,那令人窒息的静默终于被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打破。

    “李若琏。”

    朱由检开口了。

    “臣在!”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自皇帝身后出列,手中捧着一份厚得像一本典籍的卷宗,单膝跪地,声若洪钟。

    朱由检的目光依旧平视着前方,仿佛在看那远方灰蒙蒙的天际线。

    “按朕昨夜批红的名单,”他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念罪,拿人!”

    “遵旨!”

    李若琏霍然起身,翻开了那份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卷宗,他的声音在这一刻化作了来自地府的判词,冰冷,无情!

    “陕西左布政使,石振!”

    跪在最前排的石振身体猛地一颤,几乎瘫软在地。

    “与秦藩勾结,倒卖朝廷赈灾粮三十万石!致使凤翔、汉中三县之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罪在不赦!——拿下!!”

    话音未落,两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校尉已然扑上,一人粗暴地撕掉石振头上的乌纱帽,另一人直接用破布堵住了他即将脱口而出的凄厉求饶。两人左右开弓,像拖一条死狗一样,将这位不久前还权倾陕西的二品大员拖出了人群。

    广场上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与骚动。

    但李若琏的声音没有丝毫停顿,反而更加高亢:

    “西安府知府,温荣极!纵容家奴三年内强占民田一千二百顷!反抗之原主,被活活打死者,三十二人!罪在不赦!——拿下!!”

    又是一阵令人牙酸的骨骼拖曳声。

    “长安县知县,赵德海!国难当头竟敢私设关卡,勒索入城灾民活命钱!所得赃款尽入私囊!罪在不赦!——拿下!!”

    “陕西都指挥同知,马定兆!克扣粮饷,倒卖军械与匪寇,致使卫所兵士哗变,从贼者一百余人!罪在不赦!——拿下!!”

    “……”

    行刑式的点名,在继续。

    从辰时到巳时,再到午时。

    平均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批面如死灰的官员,被从那片黑压压的人群中揪出来,拖走。

    整个空地从最初的骚动、哭喊、绝望的求饶,到后来的麻木,再到最后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

    剩下那些还跪着的人,已经分不清脸上流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他们只是颤抖地跪着,每一次听到李若琏念出一个新的名字,都仿佛是自己的心脏被狠狠地捏了一下。

    当申时的钟声敲响,这场漫长的宣判终于结束。

    原本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地上此刻已是稀稀拉拉,跪着的人只剩下了不到一半,而被拖出去的,足足有九十七名官员!

    ……

    西安菜市口。

    这里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那些刚刚吃上两碗饱粥,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的灾民们,此刻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当那近百个昔日里作威作福视他们如草芥的“父母官”被押上刑台时,人群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杀!杀!杀!”

    刽子手手起刀落。

    一颗颗人头在无数百姓的注视下相继滚落,温热的鲜血,染红了菜市口的黄土。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更为狂热雷鸣般的欢呼。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这汇聚了成千上万人最真挚情感的声浪,如同一股冲天而起的飓风席卷了整个西安城,反向传回了那肃杀的布政使司衙门。

    这声音,成为了这场惊天大清洗最无可辩驳的背景音!

    ……

    血腥的清洗结束,朱由检没有半分停留,转身步入内堂。

    孙传庭、李若琏,以及另外两名随驾而来的年轻将领——卢象升与孙应元,也立刻跟了进去。

    在进入内堂的那一刹那,孙传庭回头看了一眼,他看到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官员们,脸上虽然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但更多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茫然和忧虑。

    杀了这么多人,陕西的政务怎么办?谁来接替?这巨大的权力真空,只会导致比之前更大的混乱!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忧虑,也是孙传庭心中的疑云。

    内堂之中,朱由检随意地在一张太师椅上坐定,目光平静地扫过孙传庭,以及他身后同样神情凝重的三人。

    皇帝仿佛看穿了所有人的心思,淡淡地开了口:

    “孙传庭,你是否也觉得朕杀得太快太狠,以致这陕西官场一夜糜烂,已无人可用了?”

    这一问,直接、尖锐,不留任何余地。

    孙传庭心中一凛,立刻躬身抱拳道:“陛下行雷霆手段,为万民除害,臣万分敬佩!只是……陕西政务繁杂,千头万绪,骤然空出如此多紧要职位,臣……臣愚钝,一时之间确实不知后续该如何迅速填补,以承陛下圣意,安抚地方。”

    他没有虚伪地歌功颂德,而是坦陈了自己的担忧。

    朱由检嘴角点点头,似乎对孙传庭的坦诚颇为满意,他略微侧首,对侍立在身旁的一名小太监淡淡道:“宣。”

    那小太监躬身一礼,快步走到内堂门口运气提声,尖细的声音划破了堂内的沉寂:

    “传陛下口谕——宣,监察御史宋知学、户部主事陈实,觐见!”

    话音落下,孙传庭等人心中皆是一动。只见两名一直候在堂外的中年人闻声整了整衣冠,迈步而入。一人身着青色御史官服,,另一人则是六品文书吏的装扮,两人皆是神情精干,步履沉稳。

    二人走到堂中,对朱由检行三跪九叩大礼。

    朱由检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上了一丝布局者的从容与掌控一切的淡然。

    “这,是朕的第一张牌。”

    “此二人乃朕从京师携来。一位是监察御史宋知学,一位是户部主事陈实。他们随朕一路潜行至此,亲眼见证了这陕西的人间惨剧,心中自有丘壑。

    朕命,宋知学即刻出任‘陕西巡查使’,持朕金牌,代朕监督百官,亦有先斩后奏之权!

    陈实,任‘陕西赈灾总署度支官’,掌管秦王府查抄之一切钱粮金银,但凡用度,需他签字画押方可动用!

    他们,便是朕安插在这陕西的眼睛和算盘!”

    话音刚落,卢象升与孙应元对视一眼,原来陛下早有准备

    孙传庭定了定神,继续奏道:“陛下,此番外调之官,初至秦地,于本地吏治民情两皆生疏,骤然接手,恐掣肘颇多,难以施为……”

    “朕知道。”

    朱由检的脸上波澜不惊,仿佛孙传庭所言,不过是印证了他早已在心中推演过无数次的沙盘。

    他的眼眸里透出了然于胸的沉静,继续平淡地说道:“朕在来陕西之前,已密令锦衣卫在山西、河南二省,暗中考察了一批官声尚佳、有干才、却因不善钻营而被排挤的知县、通判。如今,三十二人已奉朕密诏,正在后院候命。”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孙传庭身上,带上了一丝玩味:“这三十二人中,有十一人是你的同乡或故交。孙传庭,朕把你的乡党、你的旧识都给你搬来了。他们与陕西本地官场毫无瓜葛,正好用来推行新政,不怕掣肘。用起来,当得心应手吧?”

    孙传庭的心脏,再次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

    他猛然抬头,眼中是难以置信的震撼!这意味着在他还在为无人可用而忧心忡忡时,陛下早已为他准备好了一套现成可靠,甚至可以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施政班底!

    这是何等深远的谋划!

    站在一旁的李若琏微微点头,此事他全程参与,以锦衣卫遍布天下的网络执行,更知其中的艰难与机密。他更能体会到这位年轻帝王的心思到底有多么缜密如发。

    但朱由检似乎觉得这还不够,他看向堂外那些跪在地上,如蒙大赦却又惶惶不安的幸存官吏,声音再次转冷。

    “外来的是骨,本地的才是肉。骨肉相连,方能成人。”

    “孙传庭,朕要你立刻在布政使司,成立临时吏部,并设密奏处!”

    “让那些今日未被清算的佐贰官、小吏,让他们去写!让那些致仕在家,尚有清名风骨的老先生,也让他们去写!让他们自荐,让他们揭发,让他们献策!谁有能力,谁能办事,就破格提拔,即刻代理县政!”

    “至于那些罪责不深,又愿意以他人之罪赎自身之过的,”朱由检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光芒,“让他们交出所有他们知道的秘密,写下罪状,画押为凭。朕可酌情宽宥,让他们做个没有实权的顾问,继续在这陕西发挥他们的余热。”

    孙传庭呼吸为之一滞。

    杀一批,拉一批,用一批!

    这一套下来,旧有那些盘根错节的官绅势力将被击碎瓦解!而一个新的,以外来精锐为骨干,以本地提拔的新锐为血肉,再以那些手握他人罪证的降官为牵制的班子,将以最快的速度在这片废墟之上拔地而起!

    孙传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内堂中的空气都吸入肺腑,以平复自己狂跳的心。

    即便如此,一旁的卢象升,这位以勇武和胆识著称的年轻将领,还是忍不住出列抱拳大胆进言:“陛下,文官之缺或可如此补上。但……各县之治安,流民之安置,秋后之征兵,开春之屯田,皆需大量人手。这些案牍出身的佐贰文官,未必擅长此道。若无强力之人执行,恐政令不出西安府。”

    卢象升的话点出了最重要的执行难题。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皇帝并未有任何明显的情绪波动,内堂中略有沉寂。

    直到片刻之后,朱由检才缓缓开口:“你说得很好。”

    随后,他大步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陕西地图前,那双沉静的眼眸中此刻仿佛有风暴在凝聚,死死地盯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

    皇帝依旧背对着众人,声音却变得掷地有声:“这恰恰是朕要破局之处!正因其难,才需雷霆手段!”

    他猛然回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

    “朕要在这陕西,立一个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新规!

    “八千京营锐士,多有识字有谋略的勇武之士。朕不管他之前是总旗还是小旗,甚至只是一个大头兵!在此次清剿匪,护粮救灾中凡立有大功者,可即刻授予县尉、巡检之职!”

    “若有大才,能独当一面者,甚至可为代知县,军政一肩挑!”

    他环视众人,声音陡然拔高:

    “文人管不好,就让武人来管!朕要的,不是之乎者也的道德文章,是结果!是谁能让百姓有饭吃,让地方不乱,朕就用谁!”

    此言一出,卢象升、孙应元两位武将眼中瞬间爆发出炽热的光芒!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朱由检的声音变得无比庄严,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再者,不拘一格降人才!”

    “传朕《举才令》!以《大明月报》增刊之名,发遍陕西全境!告天下于此地之民:”

    “不论士农工商,不问出身过往!但有能者,皆可至‘密奏处’自荐!”

    “能兴水利、修沟渠者,朕授其为‘都水官’!”

    “能垦荒田、育新种者,朕授其为‘屯田使’!”

    “能组织乡勇、剿灭盗匪、保境安民者,朕授其为‘乡团练总’!”

    “一经录用,即刻授职!功高者,朕不吝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整个内堂鸦雀无声。

    孙传庭、李若琏、卢象升、孙应元,这四位大明朝的文武精英此刻彻底失了神,脑海中只剩下一个不断回响的念头:

    何止闻所未闻,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皇帝这是……这是要将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来赖以为本的科举取士制度,在这陕西之地硬生生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

    可这又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雄心!又是何等破釜沉舟不顾一切的决绝!

    短暂的沉默之后,四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同时击垮,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之马前卒,开创此不世之功业!万死……不辞!!”

    片刻之后,他缓步上前,亲手扶起了孙传庭。

    皇帝的动作温和,目光却已越过所有人的头顶,再次投向了那幅巨大的地图。

    他的视线地落在了陕北那片贫瘠而广袤的黄土地,在他的眼中,那不是一片死气沉沉的土地,而是无数等待引燃的干柴,一场滔天大火的源头!

    这一次,孙传庭和卢象升等人眼中看到的是一张因极度的专注而显得漠然的脸,那是将万千生灵的命运都置于掌心,反复权衡利弊的,属于帝王的冷酷!

    孙传庭紧咬下唇,他感觉到这位年轻皇帝的心,已经飞到了一个他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他觉得自己已经隐约摸到了一些天子的心思——他要借陕西这片糜烂之地彻底打碎的并非只是某条旧规,而是那套延续了数百年的选材铁律!

    孙传庭猛然惊觉,在天子眼中一个人的出身、功名、资历……似乎都已不再是唯一的准绳。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是天子真正的意图!他甚至不在乎你是否科举中第,只要能真正办成事,那你就是皇帝要用的人!

    这个念头让孙传庭心头剧震!他几乎可以确定——

    这套全新的用人之法一旦在陕西功成,皇帝或许就会将其推行于山西,推行于河南,推行于整个九边,最终覆盖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到那时,它将不再是藏于袖中的权谋,而是握于天子手中,用以扫清内忧外患,重整这破碎河山,最锋利最可靠的——王道之剑!

    其余的,等晚上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