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 第 253 章 倭国落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完成对本土的一统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各大藩王重新分封之事。

    经过几年时间的工业革命,大明的国力已经足以支撑大规模开拓。

    洪武十九年年秋,应天府奉天殿的鎏金铜铃在秋风中轻响,朱元璋捏着郑和与张赫呈递的《美洲探路图》。

    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太平洋沿岸的三处殖民点,从倭国以东的无名岛屿,到瀛洲西海岸的“明兴港”,墨线蜿蜒如巨龙卧海。

    “老四,如今北平忧患已除,北平的战略地位不再那么重要,你的封地要动一动了。”

    朱元璋将图卷推到朱棣面前,声音里带着帝王特有的决断。

    “郑和已经探明美洲沃野千里,无强敌环视,你带燕藩部众去那里开疆拓土,自成一藩,传之子孙。

    但记住,你燕王一系将永远是大明的屏藩。”

    朱棣单膝跪地,玄色亲王朝服上的金线蟒纹映着殿内烛火:“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让大明旗帜插遍美洲。”

    此时殿外传来甲叶碰撞声,主角陈林与蓝玉并肩而入。

    。朱元璋目光扫过二人:“蓝玉,你随燕王东征扶桑,扫清海路障碍;

    陈林,你掌水师旗舰,护燕王渡海。”

    三日后,应天港千帆齐发。

    朱棣携徐王妃、朱高炽、朱高煦诸子登“镇燕号”主舰,舰身三层,甲板上列着十二门红衣大炮,船舷两侧密布箭窗。

    一万燕军将士分乘百艘战船,携着稻种、桑苗与冶铁工具,还有郑和留下的二十名美洲殖民点旧部。

    他们将作为向导,指引船队穿越未知海域。

    船队出长江口后,沿朝鲜半岛南岸东行,十日后抵达四国岛外海。

    附近驻有倭国武士三千,首领名为藤原,是南朝后醍醐天皇派来的海防统领,平日以劫掠明朝沿海商船为生。

    “陈林,你看岛上山势。”

    朱棣立于船首,指着济州岛中部的汉拿山:“此山为制高点,若被敌军占据,我军登陆必遭伏击。”

    陈林接过望远镜,见山腰处隐约有旌旗闪动:“放心,派‘飞鱼号’快船绕至东侧,断其退路,主力从西海岸登陆。”

    次日黎明,海雾未散,蓝玉亲率五千步卒乘小艇抢滩。

    倭国武士身着黑漆甲,手持太刀,列成密集阵型迎击。

    蓝玉拔出腰间长刀,声如惊雷:“冲锋!凡抵抗者,尽诛!”

    明军将士持长矛向前突刺,扶桑武士虽悍勇,却难敌明军长矛阵的密集攻势。

    陈林在主舰上指挥红衣大炮轰击,炮弹落在敌军阵中,炸开的碎石与木屑飞溅,瞬间撕开一道缺口。

    蓝玉趁机率军切入,长刀劈下,将藤原的副将斩于马下。

    藤原见势不妙,率残部退入济州城。

    此城依山而建,城墙高丈余,城门用硬木包裹铁皮。

    蓝玉围攻城池三日,却因地势险峻而进展缓慢。

    郑和献策:“师傅,燕王殿下,末将观城西北有一处水闸,若掘开堤岸,可引水灌城。”

    朱棣采纳其计,令士兵在水闸两侧挖掘沟渠。

    当夜暴雨骤降,沟渠水位暴涨,燕军打开水闸,洪水顺着街道涌入济州城。

    藤原的守军在水中乱作一团,蓝玉率军从城门冲入,逐一肃清残敌。

    此战燕军阵亡三百余人,斩杀扶桑武士两千,俘虏八百,济州岛自此纳入明军掌控。

    “清点物资,修复战船,三日后续航。”

    朱棣站在济州城头,望着远处的太平洋,“下一站,便是本州岛。”

    船队离开四国岛,经对马海峡进入大阪湾。

    扶桑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已集结战船两百艘,屯于湾内,意图阻断明军航线。

    “足利的战船多为中小型,靠人力划桨,速度虽快,但防护薄弱。”

    陈林指着海图,向朱棣与蓝玉分析:“我建议用‘火船计’,趁南风起时,派满载硫磺、油脂的小船冲击敌阵。

    最后万炮齐发,彻底覆灭倭国抵抗力量!”

    当日午后,南风渐起,陈林挑选五十艘快船,每船载三名士兵,船内堆满干草与火油。

    蓝玉率水师主力在左侧牵制,朱棣坐镇主舰指挥。

    随着陈林一声令下,五十艘火船顺着风向冲向扶桑船队,士兵点燃火油后乘小艇撤离。

    火船撞入扶桑战船群,火焰瞬间蔓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足利义满的旗舰“天龙丸”被火船引燃,甲板上的武士纷纷跳海逃生。

    陈林趁机指挥“镇燕号”冲击,大炮连续轰击,将“天龙丸”的桅杆轰断。

    蓝玉率骑兵在岸边登陆,直捣足利义满的大营。

    倭国武士虽拼死抵抗,但燕军铁骑冲锋之势如破竹,大营很快被攻破。

    足利义满带着数十名亲信突围,却被朱高煦率轻骑追上。朱高煦手持长枪,一枪刺穿足利义满的肩胛,将其生擒。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焚毁扶桑战船一百五十艘,俘虏三千余人,缴获粮食、兵器无数。

    朱棣下令将俘虏中的工匠编入船队,其余士兵则.......

    船队沿淀川逆流而上,直抵京都。

    倭国南北朝分裂,北朝天皇驻京都,南朝天皇据奈良,双方听闻明军入境,均心生畏惧。

    北朝天皇派使者携降书前来,愿向明朝称臣,年年纳贡。

    朱棣在“镇燕号”上接见使者,语气威严:“告诉你们天皇,若真心归降,需交出所有海防兵权,由蓝玉将军驻守京都,负责扶桑防务。”

    使者不敢反驳,点头应诺。

    三日后,朱棣与蓝玉率千名士兵进入京都。

    北朝天皇率文武百官在城门迎接,身着明黄色朝服的天皇弯腰行礼:“臣恭迎大明燕王殿下。”

    蓝玉上前一步,宣读朱元璋的诏书,明确扶桑为明朝藩属,由蓝玉任“倭国都指挥使”,统辖全岛兵马。

    “永昌侯”朱棣拍了拍蓝玉的肩膀,“此处海路畅通,你需守住这处据点,为日后大明与美洲的往来保驾护航。”

    蓝玉本和朱棣并不对付,但这时候,大家都是一心为国,没必要表现的太明显。

    “末将定不负殿下所托,守好倭国,待殿下在美洲立足,便率部前往看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