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 第48章 工业序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香港的微风,带着维多利亚港特有的湿咸,吹拂着陈山的衣角。他站在和义堂的正厅里,目光扫过一张张因他归来而兴奋的面孔。

    他没有多言,只是简短地说明了此行的成果。堂口里,那些曾经只为刀头舔血而活的兄弟们,只知道堂主带回了更多的钱,以及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对未来的渴望。

    这份热潮,并未冲昏陈山的头脑。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喧嚣渐渐平息,后堂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山、鬼叔、王虎和癫狗,以及因兴奋而双眼布满血丝的李国栋、一丝不苟的梁文辉,和沉默的沃尔夫冈。他们是和义堂的未来,也是“远东实业”的基石。

    “现在,是时候把这些筹码,变成真正的力量了。”陈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看向梁文辉。

    梁文辉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他面前的账本被摊开,笔尖在纸面上轻轻划过。

    他不再是那个在洋行里被排挤的落魄会计,他是一个新时代企业的财务主管,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他知道,每一分钱的流向,都必须清清楚楚,容不得半点差池。

    “资金已经全部清点入账。”梁文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已按照陈先生的指示,建立了三套独立的账目系统,确保每一笔开支都能追溯。”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这是他毕生所学,第一次得以如此彻底地施展。

    同时,澳门那边,傅老榕的人情,像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为“远东实业”打开了通往东南亚的秘密航运线。

    那些曾经只运送走私货物的船只,现在开始承载着“特殊的机器零件”和“化工原料”,它们在夜色中穿梭,避开所有不必要的视线。

    陈山要的,是这些物资能安全稳定地抵达香港,为工厂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和义堂的扩张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那些曾经摇摆不定,在两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帮派,纷纷前来投诚。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手,还有各自地盘上的零散资源。陈山没有拒绝,他将这些人手重新整合,一部分充实了堂口的安保力量,另一部分则被梁文辉登记造册,为即将到来的工厂建设做准备。

    九龙城寨边缘,那间废弃多年的染坊仓库,此刻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

    沃尔夫冈瘦高的身影,在仓库里穿梭。他那双灰蓝色的眼睛,精准地扫过每一件新运进来的“零件”。

    这些都是从废品站、拆船厂甚至废弃工厂里淘来的,带着锈迹和油污的“宝贝”。一台从报废货轮上拆下来的巨大锅炉,被工人们用粗绳和木杠一点点抬进仓库。

    沃尔夫冈走上前,用手敲了敲锅炉的侧壁,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工人们开始清洗和加固。

    工人们,是和义堂新招募的一批人手,其中不乏有手艺的木匠、铁匠,甚至还有一些从工厂失业的技术工人。

    他们眼神中带着好奇与一丝不确定。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为一家社团背景的公司工作,而且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真刀真枪地搞实业。

    但看着源源不断运进来的设备和原料,看着那个一丝不苟的德国人,还有李国栋脸上那份对技术的狂热,他们心中那份对未来的迷茫,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干劲所取代。

    他们感觉,自己不再是为黑帮卖命,而是在亲手创造一份真正的事业,一份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事业。

    李国栋则带领着他的技术团队,日以继夜地扎根在另一角的简易实验室里。

    他面前摆满了各种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学味。

    他的头发总是乱糟糟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但他似乎完全感觉不到疲惫。

    他不仅要负责磺胺生产线的设计和调试,更要进行技术攻关,试图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他知道,只有成本足够低,他们的药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惠及那些买不起洋药的穷苦百姓。

    半个月的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中飞逝而过。

    在沃尔夫冈的指挥下,第一条“土法”磺胺生产线,奇迹般地在仓库里搭建完成。

    那是一个由废旧锅炉改装而成的反应釜,一台由汽车发动机改造的离心机,还有面包房烤箱改装的干燥箱。

    它们粗糙却充满生命力,每一个连接处,每一根管道,都凝聚着沃尔夫冈的严谨和中国工人的巧思。

    当李国栋小心翼翼地将第一批原料投入反应釜,当蒸汽在管道中发出嘶嘶的声响,当离心机开始轰鸣着旋转,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他们等待着。

    终于,第一批完全由自己生产的“和义牌”磺胺药下线。

    药片呈白色,摸上去有些粗糙。

    李国栋拿起一枚药片,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脸上露出了混杂着疲惫与狂喜的笑容。

    “成功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梁文辉立刻拿着他的算盘,飞快地拨动着珠子。他根据李国栋报出的原料消耗和人工成本,精确地计算出了这批药的单价。

    最后,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陈先生,药效经过初步检验,虽然差一点,但是绝对有效。但成本,只有市场价的十分之一!”他报出的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一次真正的从零到一的突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