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玄幻疗愈 > 第十五章 六百年地宫的三关险途

第十五章 六百年地宫的三关险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立春的风裹着融雪的潮气,吹得西安城郊的麦田泛起绿浪。煊墨站在老宅后院的银杏树下,手机紧贴耳畔,听筒里传来文物局王科长的声音:“煊先生,手续全办妥了!考古队小李带着队员快到了,就是上次龙山古墓那个小伙子,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您多照看他。”...

    “放心,王科长,”煊墨望着远处起伏的麦田,指尖摩挲着黄铜钥匙,嘴角带着笑意,“小李这孩子我有印象,上次在龙山古墓,胳膊被树枝划烂了还硬撑着辨陶片,机灵又踏实。”挂了电话,他转头对炳坤和玺铭说:“这孩子当年胆儿小,藏个龙纹玉佩都紧张得手心冒汗,现在能带队了,真是长大了。”

    炳坤背着药材包,里面露出半张照片——照片上的小李蹲在龙山古墓探方边,怀里揣着煊墨送的青铜镜,胳膊上还缠着纱布。“您看这照片,”她笑着晃了晃,“当年他拿着陶片问‘这上面的花纹会咬人吗’,现在说起气场来一套一套的,变化真大。”玺铭的玉镯轻轻发烫,她低头看着纹路,想起上次在考古队帐篷外,这镯子也是这样发烫,那时小李正紧张地攥着青铜镜,生怕摔了。

    第一关:药雾迷魂阵

    半小时后,小李带着考古队赶到,蓝色马甲上沾着泥点,老远就挥着手喊:“煊先生!炳坤姐!玺铭姐!”他怀里的青铜镜镜面亮闪闪的,边缘还留着个小缺口——正是上次在龙山古墓不小心磕的。“您送的镜子我天天带着!”他把镜子递过来,语气里满是骄傲,“上次在遗址普查,它一发烫我就挖到好东西,跟您当年说的‘气场感应’一模一样!”

    青石板被吊机移开的瞬间,甜香的寒气喷涌而出,小李的勘探仪发出警报。他迅速戴上防毒面罩,动作比上次在龙山古墓熟练多了:“是迷魂药雾!跟文献记载的一样!”他转头对队员们说:“别怕,煊先生教过我,遇到气场异常先稳住心神,就像上次在古墓里对付煞气一样。”最前面的年轻队员晃了晃,头灯光束开始散乱。

    炳坤点燃艾草药束,浓烟在洞口形成屏障:“含着醒神丹!”她往每个人手心塞药丸,“配方跟上次给你们考古队配的安神香囊一样,绿豆和甘草能解毒。”甬道陶碗渗出液体时,小李盯着碗底花纹突然说:“这纹路!跟龙山古墓出土的药罐碎片一样!上次您教我认过‘安神纹’!”他边说边认出第一个陶碗里的黄连,眼里闪着自信的光。

    第二关:太极转魂锁

    石门后是圆形石室,荧光八卦阵中白雾影子在打太极。小李刚踏入阵中就踉跄了一下,下意识摸了摸后腰——那里藏着上次煊墨送他的龙纹玉佩。“这地砖转动的劲儿,跟龙山古墓的流沙坑有点像!”他稳住身形喊道,“但更有规律,得像上次您教我的补气诀那样,顺着气场走!”

    玺铭踩着太极步走入阵中,玉镯红光与石壁荧光交织。小李看着她的步伐,突然想起:“这步法原理跟上次在帐篷外您教我的一样!‘以气御身’!”当一名队员踩错方位被气场拉扯时,煊墨解下红绳的瞬间,小李脱口而出:“跟上次您拉我出流沙坑的动作一样!”他赶紧上前帮忙,动作已经有了几分沉稳。

    队员们踩着正确步伐走完八卦阵,玺铭完成“收势”时,石壁亮起星图。小李望着星图感慨:“跟龙山古墓的星图布局呼应!上次您说‘古今地脉相通’,真是这样!”他的话让队员们都笑起来,也想起了两桩事的关联。

    第三关:阴阳失衡劫

    青铜门开启时,地宫传来铁链声,石室开始震颤。小李迅速掏出桐油:“您看!我记着上次您说的‘老机关怕干燥’!”他边递桐油边说,“上次在龙山给青铜剑润滑的法子,今天正好用得上。”炳坤扯下银簪蘸桐油滴入锁芯,银簪花纹在灯光下格外清晰——正是上次给队员们包扎伤口用的同款银器纹样。

    锁芯即将转动时,黑影从石壁裂缝窜出,直扑年轻队员。“小心!”煊墨用青铜镜挡在队员身前,镜面八卦纹亮起金光,黑影撞在镜面上尖叫着消散。小李看得眼睛发亮:“就是这招!上次在古墓您用它驱散煞气,现在威力更厉害了!”他赶紧点燃艾草火把,火墙在周围形成稳定气场,动作一气呵成。

    钥匙“咔哒”转动到位,阴阳鱼锁身射出光柱,星图在顶部交织成完整图案,红光蓝光渐渐平衡,石室终于稳定。小李擦着额头的汗笑:“从龙山古墓到今天地宫,每次闯关都有您在,心里特别踏实。”他的话让师徒三人都笑了,也让这一路的传承显得格外温暖。

    传承之光

    地宫安静下来,阳光照亮满室珍宝。小李在药柜里发现《守观日志》,翻到最后一页突然愣住——上面的朱砂批注笔迹,竟与上次在龙山古墓看到的煊墨手札有七分像。“煊先生您看!”他激动地递过来,“六百年前的守观人和您,连笔迹气场都这么像!”

    炳坤给队员们发安神香囊:“配方跟上次一样,加了合欢花和夜交藤。”小李接过香囊,玉镯与青铜镜同时发烫,他低头看着两样物件笑了:“原来它们早就认识!上次在考古队第一次见玺铭姐的镯子,镜子就发烫,缘分真是早就注定了。”

    暮色中,小李抱着《守观日志》申请值夜班,怀里揣着龙纹玉佩和青铜镜,三样物件在胸前泛着淡光。“煊先生,”他望着地宫入口,眼里闪着光,“从龙山古墓到今天,我终于懂了您说的‘传承’,就是把您教的、老祖宗留下的,好好传下去。”

    回程的车上,煊墨望着窗外麦田,在笔记本上写下:“从龙山的初遇到地宫的相守,所谓传承,不过是把当年接过来的暖光,又小心翼翼传给下一个人。时光会变,但这份守护的心意,永远都在。”车窗外的月光洒在考古棚上,小李的身影在灯光下挺拔如松,像在续写一段早已开始的传承故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