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该片根据叶为林去年发表在《芙蓉》杂志上的同名改编。
也是刚发表就火了,然后被吴天鸣相中,老吴也找原作者当了编剧,然后将其改拍成了电影。
是不是很熟悉的配方?
这不就是韩弎坪和陈浮生第一次合作《斗牛》的模式吗?
所以吴天鸣这是把‘公式’直接抄了去?
其实不尽然,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影坛,这种模式并非孤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创作路径。
因为这时期,作家与编剧的身份界限,远不如后来那样泾渭分明。许多导演在改编在世作家的时,都倾向于邀请原作者亲自参与剧本创作,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
除了这部《没有航标的河流》,诸如《黑炮事件》、《异想天开》、《红高粱》、《顽主》等日后成为经典的影片,皆是循此道而行之。这既是信任,也是对文学性在电影中地位的一种认可。
“陈导有时间吗?我想请你看部电影。”
吴天鸣和陈浮生见面后刚寒暄了两句,就发出了这个邀请。
“现在吗?”陈浮生问。
“是的。”
吴天鸣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其实我早上就去陈导你办公室找过你,但你好像不在。”
“哦,我早上有点事,没有来单位。”说着,陈浮生扬了扬手里的材料,接着说道:“是在三楼的放映室吧?吴导你先去,我把材料交一下,稍后就来。”
“好……”
这边和吴天鸣打完招呼后,陈浮生紧接着就来到了石副局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是虚掩着,陈浮生敲了敲门。
“小陈?”
石副局长见是陈浮生后,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你早上去哪了?吴天鸣导演早上去你的办公室找了你两回都说你不在,然后都把看片会推迟到了下午。”
“我小姨子下个月就要开学了,今天回去,所以我今早上去火车站送了一下。”
因为和吴天鸣不是太熟,所以刚才陈浮生只是说有点事,这会儿面对石副局长同样问题,他的回答又不一样了。
说完后又补充道:“不过石局,你们也没必要为了我一个人就推迟看片会吧?耽误大家时间多不好。”
“也不全是因为你,主要是大家早上也都有点忙,但是你下午要是还没赶上的话,可就不等你喽。”
“哈哈,那幸亏还是赶上了。”陈浮生笑了笑,继续说:“而且刚刚我才在楼梯口碰到了吴导,他也邀请过我了。”
“我就说他刚从我这里出去,你们应该能撞上才是。”
石副局长说着,也注意到了陈浮生手里的东西,好奇问道:“你这是什么?”
“这是申请加入作协的材料……”
不等陈浮生继续说,石副局长就打断道:“都弄好了是吧?”
“嗯,已经弄好了。”
“行,给我吧,回头我帮你转交给巴金先生。”
见石副局长很直接,陈浮生也就没再多余解释,将手里的材料递过去的同时,道了句谢。
“小陈你我之间,就没必要那么客气了。”
石副局长收好资料之后,拍了拍陈浮生的肩膀接着道:“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吴天鸣这大半年拍出来的电影怎么样。”
“好……”
两人交谈着,很快也就来到了局里的放映室。
而此时,放映室里已经坐了不少观众,当然这些观众基本上都是局里面的人。
所以当石副局长和陈浮生走进来,坐在前排的人纷纷都起身打了个招呼。
吴天鸣也上前来迎接了一下。
石副局长问道:“还要等谁吗?”
“没听说还有谁要来。”
石副局长看了一眼手表道:“那就直接放电影吧,我四点半还有个会议要开。”
“诶好,那您和陈导找位置坐好,我把等灯关一下。”
吴天鸣的话音才刚落,一位坐在前排的处级干部就主动邀请道:“石局,陈组长,这儿还有位置。”
他两刚坐下,有人就把放映室里的灯给关了,紧接着,一束光打在了前方的荧幕上,画面从模糊到清晰,很快就出现了字幕。
《没有航标的河流》
右下角小字:根据叶为林荣获首届全国中篇一等奖的同名改编
导演:吴天鸣
编剧:叶为林
主演:李维、陶玉玲
摄影:朱阳、姚卓
……
影片讲述了在那个特殊的“上山下乡”年代,潇水上放排人盘老五的故事。他身处底层,却古道热肠,救助落难的老干部,成全青年石牯与改秀的自由恋爱,在湍急的时代洪流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展现着中国普通劳动者坚韧的生命力、朴素的道德观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抗争精神。
全片84分钟。
当放映结束,灯光重新亮起时,陈浮生内心已有了清晰的评价:这是一部充满泥土气息和时代烙印的文艺片。吴天鸣导演在人物塑造上显然倾注了心血,盘老五的侠义、吴爱花的坚韧、石牯的倔强、赵良的朴实、改秀的纯真,个个形象鲜明,跃然银幕。影片对那个特殊年代普通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的呈现,堪称“朴素而真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但同时吴天鸣没有把握好那个度,他在群像刻画上用力过猛,导致真正的主角盘老五的视角和心路历程反而被削弱,观众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情感代入点。这使得影片更像是散点透视的风俗画,而非聚焦个体的命运交响曲。
如果有后世观众的话来说,那就是容易出戏!
当然如果用创汇电影来解读它的话,陈浮生很难给它一个及格分。
因为它的年代乡土特色,对于老外来说,反而是一道不易跨越的文化理解门槛。
“小陈,这电影你怎么看?”
放映结束的第一时间,石副局长就问了陈浮生这个问题。
“很朴素,也很真实。”陈浮生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见陈浮生的回答没有到自己想听的点子上,石副局长干脆问得直白了一点:“能给国家创汇吗?”
“这我也不清楚,但是可以先安排在香港上映,看看效果。”
闻言,石副局长心里有谱了。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判断,只是在这方面陈浮生更加‘专业’一些,所以想听听他的见解。
放映室里的灯光重新亮起,免费看了一部电影的众人也都没有吝啬自己的掌声。
“陈导,大家都知道你在电影创汇方面是专家,现在大家都走了,你也客观真实的点评一下我的电影呗。”
待大家看完电影都离开后,吴天鸣特意找到陈浮生,单独向他请教了一下。
而且还补充了一句:“不用顾及我的面子,我想听听实话,放心,我不会生气的。”
陈浮生知道吴天鸣要来问自己,所以他也才没走。
此时见吴天鸣态度如此坦诚,便也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从群像塑造的亮点到主角视角薄弱的缺陷,从真实年代感的还原到可能存在的观影门槛,一一道来。最后,也将对石副局长的建议重复了一遍:“……所以,先在香港上映,摸一摸底,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先在香港上映……”
吴天鸣咀嚼着这句话,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陈组长。”
“童冮?”陈浮生寻声望去,见是自己秘书,于是紧接着问道:“找我有事吗?”
“打扰了,陈组长。”童江走进来,快速报告道:“局里来了位外国友人,叫马克·穆勒,由新闻社的同志陪着,说是专程来找您的。”
“马克·穆勒?”
陈浮生先是疑惑,但是很快就记起来这人是谁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亚洲的选片人。
之前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将《斗牛》送去了威尼斯。
陈浮生猜测这人估计也是听说自己的电影杀青了,所以才来的。
正如之前戛纳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老李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当然最主要的也是本身陈浮生拍电影的这个事,它就不是什么秘密,更不需要保密,只要是有心人愿意打听,还是很容易掌握他的电影进展的。
毫无疑问,马克·穆勒就是这个有心人。
上次让陈浮生的电影被戛纳国际电影节在亚洲的选片人皮埃尔·李思恩特抢走,马克·穆勒就懊悔不已。
所以那次之后,他也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听说陈浮生的电影刚一杀青,他就立马赶来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次的时间不是很好。
因为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已经公布了入围名单,就算他想为其开后门都晚了,所以他这次来中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能否邀请陈浮生报名明年的威尼斯……
但哪怕不成也没关系,至少也可以联络一下感情,方便下次好打交道。
而这,本来就是他身为选片人的工作。
“马克·穆勒先生,好久不见,欢迎你再次来到中国。”
陈浮生其实对老马的印象已经有点模糊了,毕竟上次也只是匆匆的打过一次交道,而且他这人还脸盲……
嗯,对老外是真脸盲。
但好在招待室里也就一个老外,他还不至于说会认错人。
“陈,确切的说,我们上次见面,还是两年前,我甚至记得那会儿你自我介绍说,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现在我再来见你,你已经是你们国家电影局的重要领导了……用我学的一句中国话是不是说,士别三日当瓜……瓜目相看?抱歉,我中文还没学好,反正你应该懂我的意思,对吧?”
看着还挺幽默的老马,陈浮生跟着笑了笑道:“明白明白,马克先生你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是一句谚语,出自《三国志》。”
“三国我知道,关二爷,曹操,他们是不是三国的人物?”
“不错不错,想不到马克先生你还了解过三国……”
陈浮生就这个话题,和这老外聊了聊。
什么三英战吕布,赵云在敌阵七进七出……他专挑热血沸腾的讲,给这老外听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说到一个高潮的时候,突然不讲了,等这老外回去之后自己打听和学习,而他则将话题扳到了对方的来意上。
“我听说陈你的新电影杀青了,所以想来了解一下情况。”老外一般不喜欢拐弯抹角,都是打直球。
“我电影确实刚杀青,但是后期都还没开始做呢。”
关于《嫌疑人X的献身》的后期,陈浮生打算从下周开始。
“还没开始做后期?”
“是的。”
“那真是太遗憾了,我还想亲眼目睹一下陈你的新电影呢。”
“那你来得未免太早了,不过马克先生也可以在中国好好玩玩,比如去各地旅游一下,我国地大物博,也许等你旅游完一圈回来,我这边电影后期也做好了。”
“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建议,可惜我还有工作,也许等我退休了,我会好好地在你们中国旅游一下,其实我还挺喜欢了解一下你们国家厚重的历史、以及一些当地的古老习俗等等。”
说到这,马克·穆勒话锋一转,又打听了一下陈浮生的新电影内容,接着顺势邀请他参加明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马克,你的意思是,让我用我现在这部电影报名你们明年的电影节?”
“是的陈,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一年时间根本就不算长。”
“不,对我来说,一年时间很长了。”既然老外喜欢打直球,陈浮生说话的时候也不再绕弯子。
而且他说到这的时候,莫名想到了刚刚在放映室里才看完的那部吴天鸣的片子《没有航标的河流》。
想着这部电影在国际上获奖的希望不大,但是既然拍出来了,哪怕是去展映一下也是好的。
因为你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怎么会有顾客进店来挑选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卖不掉,砸手里。
只要它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去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因为在这个改开初期,中外信息交流尚不充分的年代,任何形式的“走出去”,都弥足珍贵。
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和娱乐,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正好今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选片人来了,这也不好让人家空手而归不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