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了好一会儿,门后传来一声惨呼,然后是凌乱的脚步声,惊呼声。
莱昂纳尔的心猛地一紧,霍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是谁?是谁受伤了?
声音太过模糊,他无法完全分辨。
他下意识地想推门进去,但刚触到冰凉的门把手,就硬生生停住了。
作为见证人,理论上在决斗结束时他就可以进去——他甚至可以全程观摩决斗的全过程。
当然,前提是索菲娅同意的话……
现在他只能僵在原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等待着门内的人出来宣判结果。
————
舞池内,气氛却缓和了下来。
女医生迅速上前,检查索菲娅的伤口。
伤口确实不深,只是刺破了表皮,血流得不少,看起来吓人,但并未伤及筋骨。
医生熟练地进行止血、清理,然后用洁白的纱布开始包扎。
索菲娅脸色苍白,主要因为疼痛,但脸上却没有受到挫败的表情,反而十分平静,冰蓝色的眼睛毫无波澜。
罗斯柴尔德夫人穿上了侯爵夫人递来的袍子,默默系上腰带。
她的神情恢复了往常的慵懒与疏离,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交锋从未发生。
过了一会儿,医生向见证人们报告:“伤口处理完毕,无大碍。”
德·拉维尔诺伊侯爵夫人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罗斯柴尔德夫人和索菲娅,正式宣布:“根据‘第一滴血’规则,决斗结束。
埃莱奥诺尔·德·罗斯柴尔德胜出。此次荣誉之争,就此了结!
希望二位遵守约定,此事过后,不再就此产生新的纷争。”
索菲娅点点头,没有出声,算是默认。
罗斯柴尔德夫人同样只是微微颔首,表示接受。
德·拉维尔诺伊侯爵夫人这才走到紧闭的舞厅大门前,打开一条门缝。
侯爵夫人招呼道:“索雷尔先生,决斗已经结束,罗斯柴尔德夫人胜出。
谢尔巴托娃小姐受了点轻伤,医生已经处理好了。”
莱昂纳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感谢上帝……”
不信上帝的他,第一次把这句口头禅说得这么虔诚。
侯爵夫人看着他:“纱布不太够用了,能麻烦您去隔壁房间的柜子里再取一些过来吗?医生需要。”
莱昂纳尔没有多想,随即点头:“当然,夫人,我这就去。”
他很快取来了干净的纱布,站在门外,犹豫着怎么递进去。
这时门缝开大了一些,一只纤细、骨肉匀停的手伸了出来,接过了纱布。
是罗斯柴尔德夫人的手。
在交接纱布的瞬间,她的指尖若有若无地轻轻擦过了莱昂纳尔的手掌,像羽毛般掠过。
莱昂纳尔耳根顿时有些发热。
门内的罗斯柴尔德夫人,嘴角微微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弧度。
她接过纱布,转身递给了医生,没有再看莱昂纳尔一眼。
门,再次轻轻阖上。
莱昂纳尔站在门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场荒唐而惊心动魄的决斗,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落幕了。
他可以想象,当森林那边扑空的人群得到消息后,会在巴黎引发怎样的二次轰动,以及那些小报记者们会如何描绘这场“消失的决斗”。
《血字的研究》恐怕又要迎来新一波的销售热潮了。
只是这一次,伴随着名声的,是两位贵妇人之间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决斗传奇。
而他自己,作为这场传奇的“导火索”和唯一在场的男性见证人,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是巴黎沙龙里的焦点。
“造孽啊……”他再次用中文低叹一声,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
——————
罗斯柴尔德夫人与索菲娅决斗的最终结果,果然在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的舆论场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这场决斗因文学争论引发,关乎贵族名誉,过程又如此戏剧化……
热度直接盖过了法国议会里关于是否要追加越南军费以及是否要彻底取缔耶稣会的争吵。
巴黎的媒体率先陷入了狂欢。
尽管无法获得决斗现场的细节,但这丝毫阻挡不了记者们奔放的想象力。
《小日报》、《灯笼报》等一众小报自然是这场狂欢的急先锋。
它们用极其香艳和夸张的笔触,描绘着那场没有男人在场的“世纪对决”:
【玉体横陈,剑光映雪!——独家揭秘罗斯柴尔德夫人与俄国玫瑰的私密决斗!】
《小日报》的头版标题触目惊心,内文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
【……在那间隐秘舞厅内,两位出身显赫的绝色佳人,褪去了世俗的华服,手持寒光闪闪的利剑……
……她们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凝脂般的肌肤,每一次格挡与突刺都展现出力与美的结合……
……汗水沿着光洁的背脊滑落……
最终,罗斯柴尔德夫人,在谢尔巴托娃小姐那令人遐想的臂膀上,留下了象征胜利与荣誉的‘第一滴血’!……】
这类报道极大地刺激了市民的猎奇心理,报纸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
人们争相传阅,对文章中那些模棱两可却又引人遐想的描述津津乐道。
“上衣尽褪”的规则,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决斗本身的结果。
较为严肃的大报则立场分明,争论不休。
《费加罗报》和自由派报纸,在报道此事时,一方面批评决斗这种野蛮的陋习,另一方面却难掩赞赏:
【……当一位女士的名誉受到挑战,罗斯柴尔德夫人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以惊人的勇气,拾起了本被视为男性专属的武器,以最直接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这难道不证明了,在勇气与荣誉感上,女性丝毫不逊于男性?或许,这正是某种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
而保守派的《高卢人报》,以及教会背景的《十字架报》则认为这是对上帝赋予的女性角色的亵渎。
还有一批人,试图将此事拔高到“国家荣誉”的层面:
【……罗斯柴尔德夫人不仅维护了个人荣誉,更维护了法兰西的尊严!】
一时间,巴黎的报纸上各种观点激烈碰撞,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将这场决斗赋予了远超其本身的意义。
然而,巴黎的报纸终究还需要顾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颜面以及基本的事实底线。
而巴黎以外的欧洲媒体,则更加没有顾忌。
罗斯柴尔德夫人只是法国的贵妇人,索菲娅更只是一个俄罗斯的贵族之女。
比如伦敦,关于这件事的舆论甚至开始有些“失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