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恰恰是太懂了。
没有人比他更懂。
重生是他的最大家世,最大背景,如同一道闪电般劈开前路,让他能够在竞争少,或者无人的跑道上前进。
宁昊为什么后来地位这么高?
个人的实力、才华,固然很重要,但更离不开时代需要、行业发展这些因素。
沈善登看的更远,看到了结果。
结合电影行业当时情况,才能理解《疯狂的石头》的意义。
三大导,也就是张一谋、陈凯各、冯晓刚。
这三位后世形象全崩塌了,但那是以后。
当下,这三个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晴雨表。
他们三个的电影卖座,那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比例、指标,就算达到了。
如果他们三个电影发挥失误,电影市场也会是灾难。
2006年三大导全部熄火。
陈凯各因为《无极》声名狼藉,相比于过去形象几乎是“身败名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全网玩梗。
《无极》确实不咋地,但是陈凯各在电影行业是中影旗下的头号大将。
冯晓刚的《夜宴》口碑也不行,最有热度的是葛由冒出一句“太冷酷了”,引发观众笑场。
他算代表华易的京圈势力。
张一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国内票房还可以,但是海外收益不行。
这是中影、京圈之外的西北圈,算是地方的、在野的,也不行了。
而《无极》《夜宴》《黄金甲》三部电影有个共同特点,海外遇冷。
不只是他们三个,是中国电影的海外收益,在欧美的收益,断了。
这代表自李安《卧虎藏龙》开始的以中国文化为皮西方内核为骨,张一谋用《英雄》延续的中皮西骨的古装大片海外之路断绝。
古装大片这条路,也连着中国电影的市场化道路,《英雄》当年开启了电影市场化之路,开启了院线分成模式。
同时大片战略也是中影负责人韩山平推动的重要电影战略。
后世之人恐怕不能体会,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竞争压力。
因为那个时候轻舟已过万重山。
沈善登01年读大学,正好赶上入世。
两世为人依然记得当年媒体、网络上的各种声音。
如果说后世和现在有什么相同点,最大的相同点就是焦虑。
只是01年的时候更为狂野,“xx之后x你全家”不是口嗨,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里“xx”也可以是加入WTO,要和发达国家产业竞争。
同时兴起的还有社达,“我强我有理,你弱你活该”。
到了07年社达逐渐消退,给钱引导的开始退场。
国内自发的还在,就像“不能在地上建立天国”,这是八十九十年代的经书,几十年后还有人念。
舆论开始转为质疑中国货不行,“山寨”这个词即将出现。
打压中国货,意味着制造业经受住了考验,甚至开始反攻。
而电影行业落后制造业一个时代,还处于生死存亡危机之下。
这也是为何要找好莱坞三连败的导演拍戏。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才是主要矛盾,国内电影业与港台之间的矛盾要让步。
去年,2006年似乎一个临界点到来了,高度依赖于海外市场的古装大片难以为继。
好莱坞电影的无限倾销很有可能导致国内电影产业瞬间崩盘,好莱坞在世纪之初是产量与制作水平的绝对领先。
官方的、京圈的、地方的、在野的,统统不行,这个时候《疯狂的石头》出现了。
虽然带有盖里奇的黑色幽默色彩,但是做好了本土化,成本两三百万,拿下了两千多万的票房,接近十倍的收益比。
还要考虑到宣发没做好,完全是口碑发酵。
《石头》更大的意义,是作为一部小成本喜剧,证明面向国内观众,走内循环可行,是不同于大片的另一条路。
象征着中国电影市场化进入新阶段,拿一家公司做新品举例,《石头》代表这款产品开始赚钱了,迈过了盈亏平衡点。
再加上2006年三大导集体歇菜,电影行业岌岌可危,《石头》的意义进一步拉升。
相比根底深厚的三大导,宁昊只是小火苗,但他代表趋势,代表新生力量,所以中影给他各种支持,“有求必应”。
这也是“新生代”导演的内涵,在电影市场化浪潮中孕育,象征着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
宁昊电影不行是以后,现在他就是电影行业的先进力量代表。
沈善登借宁昊的势,确实会很容易,能勉强搭上中影的线。
但,沈善登,是要做娱乐圈太阳的男人。
沈善登可以分享利益,可以分享荣耀,但有些东西不能分享。
譬如名与器!
沈善登做导演,肯定要取代宁昊在电影行业的生态位。
天无二日,太阳只能有一个!
当然,宁昊看不到未来,沈善登完全可以先借宁昊的路入行,日后营销自己投了《石头》慧眼识珠,是伯乐。
只要以后电影比宁昊更能卖钱,过去历史可以改写,覆盖过去。
但沈善登不屑于此。
也不需要!
“这瓜好吃。”
吃着冰镇西瓜的宁昊,感觉自己牙凉了一下。
......
中午。
沈善登家又来了人。
同一个导师门下的小师弟周奇峰,摄影师陈博宇,录音师赵琳。
宁昊和邢爱那也没走,和沈善登讨论了一下《赛车》剧本。
吃完饭,宁昊抱着好奇和帮忙的心态,看看沈善登要搞的新戏。
书房。
沈善登介绍:“最初想叫《历史的终结》,但是不好过审,又改了《太监皇帝》还是不行,最后叫《督公》。”
《督公》大致剧情是:一个遭了灾的少年,进宫做了太监,因为机缘巧合最终成为皇帝的故事
宁昊惊了:“太监也能做皇帝?”
沈善登道:“海外评奖就是要这样。”
摄影师陈博宇道:“现在不是流行城市边缘题材吗,贾科长他们都拍这个。”
沈善登笑了:“这是他们理解不够深,这个题材铁定没戏。”
宁昊不由正色起来,沈善登不像无的放矢,问:“为什么?”
沈善登道:“我拆解一下你们就懂了。城市边缘题材聚焦于城市边缘群体。”
“首先有城市,这个就不行。人家要的农村,梦想是我们还在清朝。”
“边缘,意味着有主体。什么?你不只是有城市,城市里还有主体人群?这更不行。”
“而且本身拍摄这种题材,是导演想要展现自己在关注边缘群体,以此来显示道德感。”
“竟然还有道德感,这是要反了天了。”
“群体,更是灾难。”
“群体意味着城市里不只是有人,还有不少的人。”
“从导演的视角来看,拍摄城市边缘题材,是在展现自己用艺术关注边缘人口,追随西方价值。”
“但对于西方来说,啧啧......”
沈善登点到为止。
一番拆解,大蜜蜜已经迷糊。
宁昊却越听越心惊,回想自己拍过的文艺电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看向沈善登的目光都不同了,一时之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不是,你还真有可能获奖啊!
大蜜蜜不懂,但看宁昊这个新锐导演态度,也能猜到大概有搞头。
等客人走了,立马开口。
“给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