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尤其是和检查站的这群老登检查官竞争,就更需要找准赛道发力。
纸面考核时,他能凭扎实理论和独到眼光冲到前三分之一,靠的就是避开热门地点,不和人硬碰硬。
如今到了第三轮实战考核,程野依旧不打算和其他检查官拼刺刀。
一来拼不过,哪怕是李马太这种多年没出外勤的高期检查官,资历写出来也能堆十几页,功绩能吹得天花乱坠。
而对上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一、二期检查官,本就是包干里的炮灰,赢了也对大局无补。
二来没必要,能轻松赢下,谁会用笨办法?
“.”
王康的目光在海报上来回扫视,久久没回过神。
他从没去过大波镇,对那地方一点概念都没有,可看着这些图画,脑子里却慢慢有了轮廓。
大波镇果然是个偏僻的旧时代小镇,被涨潮的河水应该反复淹过好多回。
只剩下骨架的一些废墟建筑,在风儿的吟唱中慢慢走向彻底的消亡。
到处都是孤寂的味道,被大片大片的绿色藤蔓裹着,显然已经很久没人去了。
就连通向文明边缘的那条乡道,仅存的混凝土都酥得像泡沫,一脚下去就能踩碎。
残酷,却又真实。
完全符合所有人对废土上破落小村镇的刻板印象。
但不同的是,这小镇旁边有条大河,还有座仍然立着的堤坝。
堤坝里画着密密匝匝的鱼群,顺着河道弯弯曲曲地流,最后分流汇入一座看着就很结实的水电站。
“大波镇”
王康低声念着,有了这初步印象,再看下面的效果图,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原本破败的镇子,周围的荒野被清出去足足一公里,空出一个大圈。
大圈内侧,图纸上画着一整圈围墙,看着得有三米五高,每隔五百米就有个岗哨楼,把大波镇裹得严严实实,安全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连挨着水的那一侧,也修了围墙,把河道那边可能来的危险挡在外面。
而在镇子里头,那些废墟彻底没了踪影,整个区域分成了三块,一大两小。
小的两块目前都空着,规划图上也只简单标出了公共设施名称。
但大的那块,画的是幸福城晚间播报里常出现的“标准化居住单元”,也就是用预制板拼起来的简易房子,尺寸可以按照建造者的想法,可长可短,可宽可窄,还留有各种水路、电路接口。
要不是幸福城冬天太冷,这真是最好的选择,能最快把人安置下来。
可眼下,12个卫星城没一个用这个的,宁愿让流民住帐篷,所以才需要晚间播报疯狂宣传,让人接受。
“程哥,我们用这个居住单元,会不会.”王康满眼担忧。
图示里的居住单元瞧着是整齐漂亮,蓝色的顶棚,白色的墙。
垫高一部分后,简直比缓冲区看着还要舒服,可背后的隐患实在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如果到了冬天,这些单元就是冰窖,或许还不如挖个坑睡帐篷舒服。
“这正是我计划的重点。”
程野并不意外王康的顾虑,反手又往柜台下一掏。
嘿,又是一卷海报。
六辆车拼起来的海报墙,四十五张施工图纸哪够?
除了整体规划,他连内部构造图都一并画全了。
比起第一卷大海报上对整个镇子描画时的粗犷,这些内部构造图要简单得多,画得也更精细。
王康连忙接过来,没地方贴,就蹲在地上一张张铺开。
因为一开始就打算安置家庭,程野在居住单元的设计上,一共安排了三种类型:
大通铺、家庭房、独立单间。
此刻铺开的图纸上,内部构造和标准都标得清清楚楚。
大通铺,所有选择大波镇的居民都能长期住,不收任何费用。
家庭房分大小两种,小的能容下四到六人,大的能塞下六到十人。
里面不光有上下铁架床,还留了块活动空间,能摆储物柜、桌椅之类的物件。
更关键的是,有单独的电路和水路,不出门就能打到水、用上电。
独立单间就更像样了,虽说只能住两人,空间却有四人房那么大。
“构造一个能快速循环的经济体系,重点不在怎么给居民发钱,而在于怎么把发出去的钱快速收回来。收得越快,发的时候顾虑就越少,反之亦然。”
程野边说边用手指点着图纸。
“那家庭房和独立房收费会很贵?”王康愣了愣。
流民们本就保守,尤其拖家带口的,抗风险意识强得很。
想用独立住所就让他们把钱全砸进来,听起来有点悬。
“民以住为先,住所的收费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贵或便宜。”
程野笑了笑,这一套经济体系并不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真正意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设计出来的。
“说复杂也复杂,但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居住环境就是张会员卡,卡本身不值钱,很容易就能拥有一张,值钱的是它附带的一些功能。”
他蹲下身,一张张捻开海报,干脆把王康当成流民来解释。
作为未来的搭档,这些事必须说透,得让王康真正明白大波镇的特殊之处。
只有王康自己吃透了,才能在跟居民打交道时,把理念准确传出去。
先是大通铺的构造图,里面也是上下铁架床,为了省空间,床挨床排得密密麻麻,上一个人的脚几乎对着下一个人的头,中间没半点空隙。
每个房间塞五十人,配两张两米五长的公共桌子,几乎没留活动空间。
“作为免费福利,大通铺只给基础床位和公共用电。自来水按次按量收费,不过大波镇靠河,成本比别的卫星城低得多,收的是成本价。除此之外,得守集体规矩:晚上统一熄灯,共用卫生间和洗衣区。想单独用充电口?按次交钱。想用独立储物空间?也按时间和次数收费。”
“充电.”王康下意识张了张嘴,流民能有什么需要充电的?
但他没有打断,而是继续顺着程野的话往下听。
“除了这些基础福利,流民想买物资,价格跟其他卫星城一样。比如一件新衣服,别处卖30币,这儿也卖30币,一分不便宜。”
程野顿了顿,又补充,“要是觉得不安全,想买枪买子弹,也是市价。”
“生活用品也一个价?”王康追问。
“是的,不会有任何差别。”
程野点头,手指移向旁边的家庭房海报,停留在下方的福利上。
“家庭房除了配备独立水电、活动空间外,还享受专属‘福利包’,也就是我说的会员卡,这张会员卡的作用也很简单。”
“第一,独立电路的电费、水费全免,只收基础住房物业费。这钱用来请人打扫家庭房区域的卫生,还有维修水电管线等等,用不完就会存起来当成维修基金,应对意外损坏。”
“第二,买生活用品一律九折。没错,所有东西都九折:牙膏牙刷、毛巾水盆,新衣服新鞋子,全按九折卖。不过有规矩:严禁倒卖,每个家庭有购买额度,不能无限制囤积。”
“第三,劳动报酬额外给‘家庭积分’,每个人干满一周给1分,积分能抵下个月的房租、物业费,等大波镇的公共设施建起来,还能抵扣使用费用,以及医疗点建设成功后,治疗的费用也可以用积分抵扣。”
关于刺激消费这事儿,现代留下来的标准答案实在是太多了,就看他现在想用哪一种,哪一种更适合大波镇。
而且有一点很明确,刺激家庭,比刺激个人容易得多。
人攒钱,无非是为了抗风险、保证生活质量不会因为意外疯狂下滑。
可要是有个保底,让生活质量至少有个下限呢?
可要是周边的人生活质量都在飞速提高,自己手里的钱却在贬值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只要把那点往上奔的心思勾起来,消费循环一建立,大波镇就能快速进入良性节奏。
“那九折我们会不会亏啊?”王康迟疑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
幸福城给每个卫星城的物资价格都是统一的,不会因为谁需求大就打折,不然第一批12个卫星城早就占尽优势,后面的根本没法吸引流民。
所以程野搞九折,差价只能从大波镇的建设资金里补。
“亏?”
程野微微点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只要我们没办法建设生产这些物品的产线,把成本打下来,就一定会亏。”
“那”王康有些急了。
“别急,先跟着我的思路继续往下,有人亏就有人赚,我们亏了,谁赚了?”
“唔”王康顿时愣住,半天后从嘴里吐出两个字,“居民?”
“对,亏的是大波镇的资金,富的是大波镇的居民。”
程野点头。
幸福城都在烧钱贴补卫星城,用多年积累的资源推着建设走。
大波镇想安置流民、搞发展,哪能不烧钱给居民让利?
想要有消费,就得先烧钱刺激,刺激起来了,才有赚钱的可能。
要是连消费力都没有,拿什么谈发展?
“大波镇的居民富了,手里有东西了,建设自然就起来了。”
“人人日子过好了,才会对这儿有归属感,有了归属感,还怕没未来吗?”
王康琢磨着,忽然有些明白程野设计的这套模式精妙在哪里了。
一穷二白的流民家庭,啥都没有,脑子一热说跑路就跑路。
可要是他们在大波镇有了房子,有了稳定的活计,家里摆着攒钱买的桌椅、储物柜,还有一堆生活用品,再加上只能在大波镇用的积分.
“有未来,他们就跑不了了?”王康下意识接话。
“跑不了一点。”
程野笑了,从王康的身上已经看到了流民的反应。
“只要进了这套体系,就会被慢慢绑在这儿,成了大波镇的一份子。”
“另外,只要其他卫星城不在一开始就抄我这套体系,往后根本不可能学我玩得转这套居住分级制度。”
具体的执行上,海报展现的不过是整套经济体系的冰山一角。
真到了落地时,必然要跟着居民的需求和想法随时调整。
但就凭这些,程野也有十足把握,把那些盼着来幸福城过好日子的家庭,一个个拉到大波镇,让他们安下心来踏实发展。
当然,真要是碰上为老不尊、想偷懒占便宜、挤占福利的
程检查官会手软吗?
根本不用他出面,只要拉出两个典型树起对立,那些想勤恳干活、靠双手创造未来的家庭,自会帮他清理掉这些害虫,维持环境“干净”。
“还是废土好,没那么多尊老爱幼的讲究,只有最基本的价值交换。”
“不然这套体系想行得通,单靠幸福城那点扶持,远远不够。”
程野心下感慨,解释完后,又指着独立单间简单说了下。
单间的待遇比家庭房更优,除了家庭房有的福利,每月还能享两次免费技能培训课。
这课对其他居住环境的人是收费的。
只要在培训课上通过考核,直接就能分到一份稳定工作。
工资结构也往这套体系上靠:
设置居住补贴梯度,选择家庭房的工人,每月基本工资上浮5%,选择单间的工人上浮10%,但补贴直接以“住房代金券”形式发放(不可提现,仅能消费使用),确保新增收入全回流到居住相关的开销里。
针对家庭房居民,还设计了“亲子套餐”、“家庭日用品包”这类捆绑式定向消费礼包。
礼包价比九折还便宜,却得用勤恳干活赚来的家庭积分才能换。
可惜没有办法在吃喝这方面做文章,否则还能继续优化这套体系。
但就算如此,只要进了这套体系就会发现,选付费居住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还能靠福利倾斜、积分抵扣、权益绑定这些方式降低实际成本,甚至转成长期收益。
而大波镇靠的就是“居住收费→补贴工资→定向消费→资金回流”这个闭环,快速刺激消费、收回资金,再反哺体系,让经济循环能持续转起来。
“好复杂啊,程哥,这是你一个人设计出来的吗?”
王康盯着地上的海报,眼神里又恍然又震撼。
这么完善的循环,他现在理解着都费劲,实在想不通程野是怎么把它捋顺的。
“当然了,你以为我这段时间都在休息吗?”
程野笑了声,随后却又补充道,“很少有人能懂经济学的魅力,也少有人会去琢磨社会体系的复杂。在有些人眼里,只要拳头够硬,就能把所有人都变成机器,按他设想的方式转,哪怕那方式既不合理又反人性,也非要造出个理想化的乌托邦。”
“但你从现在起得记住,知识才是你真正的武器,你的想法、你的理念,才是能让你干出一番事业的根本。至于拳头,它是用来保护你的,让你能安安稳稳走完这个过程,不被我刚说的那种蠢人捣乱。”
很有意义的两段话,王康没能完全听懂。
但不妨碍他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末尾还特意标上了时间和此刻的场景。
“对了,除了工程图和居住环境,还有更重磅的东西。”
程野说着,将第三卷海报掏了出来,这是他昨天才赶完的最后一卷。
里面全是大波镇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和薪酬,有点像现代招聘软件上的详情页,把岗位相关的信息全列得明明白白。
不过因为不清楚检查站会分配多少资源,数据都是预估的。
如果招人时一切顺利,这卷海报他不会拿出来展示。
但要是实战考核,第一步招人时竞争都无比激烈,那海报就是杀手锏。
就像最初选择大波镇一样,完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才能在接下来的考核中步步占优。
否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先机没了,再想要追上就得靠运气了。
从早上八点半到中午十一点,王康一直在疯狂琢磨。
不只是理解海报上的内容,更是把自己代入整个体系,找里面的错漏和问题。
好在程野就在旁边,任何疑问都能立刻得到解答,每次解惑都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
“要是有个直观的数据显示,王康现在的内政属性,应该在猛涨吧”
程野靠在躺椅上暗自琢磨。
前前后后忙了十几天,到最后这段时间,他反倒彻底清闲下来。
现在想想,也难怪前身武学天赋差,实在是内城的培养环境,根本就是把人当现代学生来教。
这里没有小初高,只有一所学校,却有长达九年制度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内除了前三年会和现代一样,教学基础的语文、数学两科外。
后六年就直接分方向了,音乐、绘画、机械、电力、研究.什么都有。
十岁的孩子哪懂那么多,都是被推着学。
但就算是灌耳音,也能培养出最基本的思维逻辑,向文明靠拢。
有了这逻辑打底,再加上内城确实安全无虞,久而久之,对武学战斗越来越陌生,身体各方面机能退化也属正常。
不过话说回来,这套现代教育体系,也让王康现在能理解这些复杂的理论。
换做B哥来,恐怕他把嘴皮子说破,刘毕也只会点头,最终还是似懂非懂,只能学个皮毛来执行,根本理解不了底层的构建逻辑。
叮。
十二点的闹钟准时响起,王康猛地抬起头,眼神还有些发直,显然没完全从密集的思考中抽离出来。
“不急。”程野起身活动了下脖颈,“这套模式真要转起来,至少得十天半月,有的是时间让你慢慢琢磨。”
他从背包里取了六包营养浆,加热好,两人简单解决了午饭。
拉开门时,大龙已经带着几个人等在门口。
“东西都备齐了?”
“准备好了,大人。”大龙点头,目光不经意扫过屋里墙上贴着的海报,瞳孔微微一震。
“那就好。”程野侧身让开,“进去把海报都收起来,小心点卷好装车,等我电话再往外拿。”
“明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