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左眼见飘心中喜 > 第五章请杯仙(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雪吓得尖叫起来,张磊也慌了,赶紧念送仙口诀。可杯子怎么都不动,直到他们听到管理员的手电筒光,慌慌张张地跑出去,杯子才停下来。

    第二天,他们去问图书馆的老管理员,老管理员说:“那阅览室以前是个画室,有个学生画画太投入,猝死在了里面。你们啊,是打扰到他了。”

    几个社员这才明白,有些地方的安静,是需要被尊重的。从那以后,灵异社团再也没搞过请杯仙之类的活动,而是开始研究那些老建筑的历史,用另一种方式去了解过去。

    古镇茶馆的杯仙闲谈

    古镇的茶馆里,总是坐满了喝茶聊天的老人。这天,几个人又聊起了杯仙的事。

    王大爷嘬了口茶,说:“我年轻的时候,见过有人在茶馆请杯仙,问自家丢的牛在哪,杯仙还真指了个方向,后来还真找到了。”

    “那都是巧合。” 李大妈撇撇嘴,“我侄女小时候玩请杯仙,结果杯子倒了,把她吓得发烧好几天,再也不敢玩了。”

    “其实啊,这杯仙就是个念想。” 张爷爷慢悠悠地说,“心里有事拿不定主意,就想找个寄托。信则有,不信则无,但别太当真,不然就钻牛角尖了。”

    大家听了,都点点头。茶馆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茶杯上,泛起一圈圈光晕,仿佛杯仙也在静静听着他们的闲谈,带着一丝了然的微笑。

    旧物市场的杯仙奇遇

    周末的旧物市场,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一个叫赵阳的年轻人在一个摊位前,看到了一个精致的银杯,杯身上刻着复杂的花纹。摊主是个老太太,说这杯子能请杯仙,赵阳觉得好玩,就买了下来。

    回到家,赵阳闲着没事,就按照老太太说的方法请杯仙。银杯还真动了,他问了几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玩了几次后,他发现银杯给出的答案,总是和他心里想的相反。

    比如他问 “明天会下雨吗”,心里觉得会,银杯说 “否”,结果第二天真的没下雨。他问 “这次考试能过吗”,心里没底,银杯说 “是”,结果还真过了。

    赵阳渐渐明白,这银杯的答案,不是预言,而是让他换个角度想问题。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反而看不到真相。后来,他把银杯送给了一个总是钻牛角尖的朋友,希望朋友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山村小学的杯仙游戏

    山村小学的教室里,放学后,几个孩子没回家,在教室里玩请杯仙。他们用一个搪瓷杯,在课桌上铺了张作业纸,兴高采烈地玩着。

    老师王芳路过,看到了这一幕,没有责骂他们,而是坐下来问:“你们知道杯仙为什么会动吗?”

    孩子们摇摇头。王芳笑着说:“其实啊,是咱们的手在不知不觉中动了,这叫肌肉记忆。就像咱们走路不用想,手也会自己动一样。”

    她给孩子们做了个实验,让他们闭上眼睛按杯子,结果杯子真的没动。孩子们恍然大悟,觉得比请杯仙还好玩。

    王芳说:“真正的答案,不是杯子告诉我们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得来的。” 从那以后,孩子们再也不玩请杯仙了,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才能给他们真正的答案。

    胡同深处的杯仙小店

    胡同深处,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口挂着个牌子,写着 “杯仙解惑”。店主是个中年男人,姓刘,总是穿着一件灰色的褂子,手里拿着个紫砂壶。

    来店里的人,大多是心里有困惑的。刘先生会拿出一个普通的玻璃杯,让客人写下问题,然后请杯仙。奇怪的是,杯仙的答案总是很准。

    有个姑娘问该不该和男朋友分手,杯仙说 “是”,后来她发现男朋友一直在骗她。有个小伙问该不该辞职创业,杯仙说 “否”,后来他所在的公司升职加薪,他庆幸自己没冲动。

    有人问刘先生,这杯仙是不是真的有灵性。刘先生笑了笑,说:“我这杯子,就是个普通的杯子。关键是客人来的时候,心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只是需要有人推一把。我不过是帮他们看清自己的心而已。”

    原来,所谓的杯仙解惑,不是杯子有灵,而是人心有灵。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面对答案的勇气。

    雨夜客栈的杯仙重逢

    暴雨倾盆的夜晚,旅人周深住进了一家偏远的客栈。客栈里只有他一个客人,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女人。

    周深闲着无聊,想起小时候听的请杯仙的故事,就找老板要了个杯子,在房间里请起来。口诀念到一半,杯子忽然动了,他惊讶地问:“你是谁?”

    杯子在纸上写了个 “莲” 字。周深愣住了,这是他初恋女友的名字,他们因为一场误会分手,再也没见过。

    他又问:“你还好吗?”

    杯子写:“安好,勿念。”

    周深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么多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莲。他想问她在哪里,可杯子再也没动过。

    第二天,雨停了,周深离开客栈时,老板递给了他一封信,说是一个叫莲的女人留下的,说如果有个叫周深的客人来,就交给她。

    信里,莲说她当年离开是因为得了重病,不想拖累他,现在病好了,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希望他能幸福。周深这才明白,昨晚的杯仙,或许是莲的思念,跨越了时空,来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他把信收好,心里释然了。有些重逢,不必相见,一句安好,就足够了。

    老宅厨房的杯仙味道

    张奶奶的老宅厨房,总是飘着饭菜的香味。她的孙子小明放假来玩,在厨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豁口的粗瓷碗,奶奶说这是太奶奶那时候用的,做饭可香了。

    小明听同学说过请杯仙,就想试试用这个粗瓷碗请,请太奶奶出来聊聊。他按照方法,在厨房的桌子上摆好东西,念起了口诀。

    念着念着,他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是太奶奶最拿手的红烧肉的味道。粗瓷碗也轻轻动了动。他在纸上写:“太奶奶,你的红烧肉怎么做呀?”

    粗瓷碗在桌子上移动着,像是在写菜谱。小明一边看一边记,心里暖暖的。

    晚上,张奶奶看到小明写的菜谱,惊讶地说:“这就是你太奶奶做红烧肉的法子啊,连放多少糖都一样。”

    小明笑着说:“是太奶奶告诉我的。” 张奶奶摸了摸他的头,眼里闪着泪光。有些味道,有些记忆,会以另一种方式,一直流传下去。

    实验室的杯仙实验

    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几个学生正在做一个奇怪的实验。他们听说请杯仙时杯子会动,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用精密的仪器测量,请了不同的人来做实验,发现当人心里有强烈的期待时,手部的肌肉会产生微小的颤动,带动杯子移动,这就是所谓的 “意念移物”,其实是肌肉的无意识运动。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杯仙,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

    “但这也挺有意思的,说明人的心理能影响行为。” 另一个学生说。

    他们把实验结果写成了论文,告诉大家请杯仙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必当真。虽然少了些神秘色彩,但多了些科学的认知,也挺好。

    古镇戏台的杯仙戏文

    古镇的戏台,每逢过节都会上演大戏。后台的化妆间里,有一个掉了漆的茶杯,据说是以前一个名角儿用过的。老人们说,这茶杯能请出那个名角儿的魂,还会唱她最拿手的戏文。

    一个学唱戏的小姑娘不信,在后台请起了杯仙。刚念完口诀,就听到一阵悠扬的唱腔,从茶杯那里传来,正是那个名角儿的代表作。小姑娘惊呆了,跟着学了起来。

    唱完一段,唱腔停了。小姑娘在纸上写:“您能再教我一段吗?”

    茶杯动了动,像是在点头。又一段戏文响起,小姑娘学得很认真。

    后来,小姑娘成了有名的角儿,她总说,是那个杯仙师傅教会了她最精髓的唱腔。其实,或许是那个名角儿的戏文刻在了茶杯里,刻在了古镇的记忆里,等着被传承下去。

    养老院的杯仙回忆

    养老院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李爷爷给大家讲他年轻时候请杯仙的故事,说那时候和伙伴们在月光下请杯仙,问将来会娶什么样的媳妇,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后来呢?杯仙说对了吗?” 一个老奶奶笑着问。

    “哪能啊,” 李爷爷笑着说,“但那时候的快乐是真的,现在想起来,比杯仙的答案还珍贵。”

    老人们都笑了,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暖暖的。有些回忆,不管真假,只要带着快乐,就值得珍藏。

    雪山脚下的杯仙祈福

    雪山脚下的小村庄,每年冬天都会举行一个祈福仪式,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仪式上,村里的长老会用一个牦牛角杯请杯仙,问雪山的情况。

    今年,长老请杯仙时,牦牛角杯迟迟不动。长老皱起眉头,说:“看来雪山有话要对我们说。”

    后来,村里组织人去山上查看,发现冰川融化得很快,有发生雪崩的危险。他们赶紧采取了措施,转移了村民。

    村里人都说,是杯仙救了大家。其实,或许是长老常年观察雪山,从杯仙的 “沉默” 里,读出了大自然的警示。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才是最好的祈福。

    图书馆的杯仙书签

    市图书馆的古籍部,有一本线装书里夹着一个铜制的书签,形状像个小杯子。管理员说,这书签是以前的读者留下的,据说能请杯仙,帮人找到想看的书。

    一个刚上大学的新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就试着请了杯仙。铜书签在书页上移动着,最后停在了一本哲学书上。

    新生读了那本书,很受启发。后来,他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经常来图书馆,每次都会看看那个铜书签。他说,不管有没有杯仙,这个书签都帮他打开了阅读的大门。

    画室的杯仙灵感

    画室里,画家林哲正对着画布发愁,他想画一幅关于故乡的画,却总也找不到灵感。在整理画室时,他发现了一个爷爷用过的搪瓷杯,爷爷以前也是画家。

    他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请杯仙的事,就抱着试试的心态,请了起来。搪瓷杯动了动,他在纸上写:“爷爷,故乡该怎么画?”

    搪瓷杯在画布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淡淡的痕迹。林哲看着那道痕迹,忽然有了灵感。他画出了故乡的青石板路,潺潺的小溪,还有爷爷坐在老槐树下画画的身影。

    画完成后,林哲觉得爷爷就在身边,笑着看着他。其实,灵感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它藏在记忆里,藏在爱里,等着被唤醒。

    驿站的杯仙留言

    古代的驿站,是传递消息的地方。有一个驿站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陶杯,往来的旅人会请杯仙,留下自己的消息。

    一个商人请杯仙,问生意能不能成,杯仙说 “是”,他就留下 “此路通畅,可安心行商”。一个书生请杯仙,问科举能不能中,杯仙说 “是”,他就留下 “考场顺利,愿早日高中”。

    后来,驿站的陶杯碎了,但那些留言被整理成册,成了一本 “旅途指南”。其实,杯仙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旅人们互相鼓励的善意,温暖了漫长的路途。

    结语

    杯仙的故事,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流传着。有人信以为真,有人当作游戏,有人从中看到了人心,有人读出了善意。

    其实,杯仙或许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困惑、思念和勇气。真正的答案,不在杯子里,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真正的力量,不在口诀里,而在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里。

    不管有没有杯仙,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勇敢面对,生活就会给我们最好的回应。那些关于杯仙的故事,也会像一颗颗珍珠,串起生活的回忆,闪着温暖的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