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信步踱到屋后果林,月华如水,冷冷清清地泼下来,将交错的枝叶在地上拖出几道长长的墨痕。
白日里新得的那门袖里藏物的小术,不过是在袖中辟出一隅虚空,凭的是个“巧”字,玩的是个袖底乾坤的噱头。
而这遁地之法,却要把这百十斤血肉之躯,与脚下这片沉沉大地融作一体,讲究的,却是一个“融”字。
一巧一融,一字之差,听着轻巧,内里却是云泥之判。
姜义寻了片松软泥地,依着法门所载,敛息静心。
引着体内那缕初生的稀薄真气,如牵引一尾游鱼,缓缓下沉,试着去与脚下那浑茫的地脉气机勾连一二。
其间滋味,颇为奇妙。
气机一沉,便如泥牛入了海,周遭的虫鸣风吟,仿佛都隔上了一层厚厚的雾,听不真切了。
肌肤触着泥土,也并非想象中的冰凉,倒像是被一方无形的厚重软毯托住。
又似有无数只手,自四方八面将他轻轻牵拽,既不让他沉得太深,也不许他就此浮起。
他却不急,只一遍遍运转法门。
将自身气息收敛得如一块顽石,一捧死土,寂然无声,厚重无知,任由那天地气机缓缓磨砺。
月上中天,又缓缓西斜。
林间的露水不知不觉打湿了衣袍,肩头还落了几片枯叶。
姜义却一动不动,活似林中一截生了根的枯木。
直到天边泛起一层鱼肚白,他才悠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低头看去。
折腾了一宿,好歹半截小腿埋进了土里。
远远望去,倒像是把他当半截春萝卜,直挺挺栽进了地里。
正自嘲间,林子里忽有窸窸窣窣的声响,轻巧得很。
姜义如今耳目远比常人通达,神意只轻轻一拂,便知来的是谁。
那股子猴儿般的轻快活泼劲儿,不是小孙儿姜钧又是哪个。
果然,一道瘦小身影在枝杈间利落穿行,专拣树梢顶上,被夜露浸得透熟的红果子去摘。
不多时,怀里已抱得满满当当,这才自树上一跃而下,径直凑到姜义跟前。
小家伙也不多问,只眨巴着一双清亮的眼,新奇地打量着阿爷那半截“种”在土里的腿。
见阿爷行动不便,便从怀里挑出两枚最红最大、还带着晨露的果子,踮起脚尖,认真巴巴地塞进他手里。
做完这些,才咧开嘴,露出一口细密的小米牙,嘿嘿一笑,也不多话,转身便蹦跳着上了山道。
不多时,身影便隐没在清晨的薄雾里。
只余下几声清脆鸟鸣,还在林中回荡。
姜义低头望了望掌心带着凉意的红果,又瞧了瞧那条依旧拔不出来的腿,不由失笑。
如此这般,日子闲闲过去数日。
每日得了空,姜义便一头扎进后山果林,琢磨那两门新到手的小术。
袖里藏物的法子愈发纯熟,如今开阖之间,倒也自如。
袖中那方寸天地,已拓宽了几分,放下七八个拳头大的果子,也不见磕碰。
至于那遁地之术,却着实是个水磨功夫。
前前后后折腾了许多天,总算能把整副身子都生生没入土里。
只是人一钻进去,便与外头隔绝开来,宛若石沉大海。
四下何光景,地上有何动静,一概不知。
五感俱闭,六识全无,活似个睁眼瞎子。
莫说是地下行走,便是想辨个东西南北,也都难得很。
姜义心下自是明白。
照这般模样,这门术法纵练得圆熟,怕也指望不上赶路。
真要遇上事,往地里一钻,不过是如无头苍生般胡乱寻个方向。
能遁去哪方,遁出多远,全看运气。
顶天也就是个临时的保命手段,还是那种不大牢靠的。
好在姜义原本也没抱多大指望。
这两门小术,说穿了,不过是小儿从些阴司鬼差手里讨来的零碎玩意儿。
如今竟能派得上这般用处,已算意外之喜。
亲身折腾过一阵,那点初得手时的热乎劲儿,也就渐渐消下去了。
恰好姜钦那边,已将朱砂、狼毫、上好黄纸一应物事备得齐整。
姜义便把那在土里拱来拱去的心思暂且搁下,转而落在了几道新得的符法上。
这几道符,倒比那遁地术要实在得多。
有能合皮续肉的“回春符”,有能硬扛几分拳脚的“金刚符”,还有凭空生火的“火光符”。
攻守兼备,颇见用途。
其余的,还有几样驱邪避煞的玩意儿。
姜义看了看,自觉有大儿亲手打制的阴阳铜箍棍在手,寻常鬼魅,一棍子下去也就交代了,倒不必再多此一举,便搁下未学。
拣了个清净午后,姜义在书房里铺开黄纸,慢条斯理地研着朱砂。
那特有的清冽香气弥漫开来,倒让他因修炼法术而生的几分浮躁之气,渐渐沉了下去。
执起狼毫,饱蘸朱砂,引一缕真气缓缓渡入笔端。
这一笔下去,便与寻常写字截然不同了。
须得心手合一,将符文的形、符法的意,都熔于一划一捺之间。
稍有分神,真气一散,笔下符箓便即溃散,化作一滩废墨。
头几日,自然废了不少黄纸。
姜义却不恼,只当是重拾少年时练字的耐心。
每日里画上个把时辰,反倒觉得颇有凝神静气之功。
心神沉浸其中,窗外风声草动,似乎都隔着一层薄纱。
待一道符箓功成,朱红符文间灵光一闪即逝,心中便会生出一股别样的安宁与圆满。
至此,他才算有些明白。
天师府那套“以符养神”的说法,确是有些门道。
这日,书房静极,一笔朱砂在黄纸上缓缓游走。
姜义心神俱寂,万念尽空,只将一身精气神,全数贯注在笔尖。
忽听堂屋那头传来清脆童音,如黄莺出谷,笑吟吟地喊:
“阿爷阿爷!我知道你那戏法是怎么变的啦!”
笔尖一颤,将将画成一半的“金刚符”险些毁于一旦。
好在他这些年静心的功夫不浅,手腕只微微一沉,笔走龙蛇,最后一划稳稳落下。
符文上灵光一闪,方才功成。
姜义这才不紧不慢地搁下笔,抬眼一瞧。
只见扎着总角的小丫头蹦蹦跳跳闯进来,手里扬着一本不知从哪个角落翻出的旧书。
小脸蛋喜滋滋的,仿佛真捡着了什么宝贝。
其后还跟着个小尾巴,是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小叔叔姜钧。
姜义眉目间漾开一丝笑意,伸手将小人儿抱了起来,顺手在她鼻尖轻轻一刮,笑道:
“哦?真的假的?说来与太爷爷听听。”
小丫头愈发得意,两只小手在那本霉气扑鼻的旧书里胡乱翻找。
不多时,果真从书页夹层里,抖出一张泛黄纸页来。
她献宝似地递到太爷爷眼前,小手指着上头几行蚂蚁般的蝇头小字,脆生生道:
“喏!这里头就写着呢!”
姜义只是淡淡一扫,面上含笑的从容,便倏地敛去了几分。
纸页上头,清清楚楚两个字:
壶天。
他伸手接过那张薄薄旧纸,目光顺势往下。
开篇数句法诀,竟与他先前修过的那门纳物小术颇有几分相通,
可越往下看,越觉其中关窍玄微,较之自己所习,不啻百倍精妙。
他心头微动,当即开口问道:
“这书,是从哪儿寻来的?”
一旁的姜钦忙上前,答得规规矩矩:
“前些日子,小涵儿闹着要听故事,我便到爹爹留下的那堆旧书里翻了几本杂谈。谁料,就在这本里,夹出了这张纸。”
怀里的小涵儿连连点头,模样活似只啄米的小鸡。
姜义低头复又看那旧纸,眼底不觉闪过一丝精光。
纸是旧的,字迹却透着股新鲜气。
笔画歪歪扭扭,带着股刻意的生疏,仿佛不愿让人认出笔迹。
其间又有几处涂抹改痕,分明是抄写之人对其中道理也未能参透,只是依样画葫芦,或是听了口传,一字一句地生硬誊来。
他不动声色,将眼神自纸页挪开,落在了一旁的小孙儿姜钧身上。
姜钧被这一眼盯得心头发虚,忙不迭扭开头去,装作看院子里几只盘旋的飞鸡,嘴里含混嘟囔:
“……也不知是爹爹留下的,还是原本就夹在书里头……”
姜义闻言,眼中那点光华缓缓敛去,终是没再多问。
他只从小涵儿手里接过那本积了年头的旧书,随手一抖,尘灰飞扬间,指尖却翻得极快。
不多时,伴着“啪嗒”两声轻响,又有两张纸自夹层里摇摇曳曳地飘落。
姜义弯腰拾起,只瞧了一眼,心头便不觉微颤。
其上,依旧各是两个字:
土行、调禽。
他目光一转,唇角似笑非笑。
这“土行”之法,听名头与自己先前练的“土遁”只差一字,内里玄微,却如云泥之隔。
前者融于地脉,来去自如;
后者,不过是把身子生生往土里硬拱,粗笨得很。
至于那“调禽”之法,便更直白了些。
顾名思义,当是驱使禽鸟,听令而行。
壶天,土行,调禽。
三张纸,三门神通法诀。
恰好对着自己练过的两门小术,以及屋后那窝漫天扑腾的灵鸡。
天下事若真有这么巧,那才是见鬼。
姜义心下已有几分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低头笑着,伸手摸了摸怀里小涵儿的发髻,温声道:
“去吧,让你小叔带你寻姑奶奶,就说是太爷说的,让她给你买个糖人吃。”
小丫头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咯咯欢呼着,自太爷怀里扑棱棱挣了下来。
姜义这才抬眼看向姜钧,吩咐道:
“去庄子上请你姑姑姑父,晚上一道过来吃饭。”
姜钧应得爽快,脸上带笑,牵着小侄女的手,一路说说笑笑出了院门。
待那两道小小身影消失在巷口,姜义才低下头来。
指尖摩挲着手中三张墨迹未干的“旧纸”,眼角却忍不住溢出笑意,轻轻摇了摇头。
这小子……演得比他爹还要拙劣三分。
……
夜色沉沉,堂屋里却是一派热闹。
锅勺才一落下,饭菜的香气便弥散开来,氤氲得人心头暖暖。
片刻后,姜曦与刘子安也入了屋。
两口子本就住在村道对面,来去极近。
素日里姜曦常回屋后那座老树屋里静修,饿了渴了,就往灶房一钻,与早年待嫁时一般无二,全然没有“外客”的拘生。
姜义也不绕弯子,自袖中抽出那三张泛黄纸页,摊在桌上。
他眼角余光,似不经意地掠过一旁的小孙儿。
那小子正装模作样地端坐,眼观鼻、鼻观心,只顾着埋头扒饭。
姜义嘴角噙着一抹淡笑,却偏生不拆穿,只转头对女儿道:
“前些日子,从你大哥留下的旧书里,翻出了这几张东西。”
姜曦闻言,伸手接了过去。
刘子安也俯身凑近,夫妻二人不过略略一扫,眉目间便齐齐浮起讶色。
二人皆有修为在身,自然一眼就瞧得出,这纸上所载,绝非凡俗小术。
姜义轻咳一声,语调不疾不徐:“这等正经神通,想要练成,怕是要耗些水磨功夫。”
他下午已抽空试过几式。
这些个法术名字听来简洁明快,真要细参其中关窍,却比他往日所学的那些粗浅小术,深奥得多。
见女儿女婿皆颔首称是,姜义才把心底的打算说了出来:
“这三门法术,不妨咱们三人各挑一门,各自参悟。”
“待摸着门路,入得了门,再将修炼中的诀窍心得,说与彼此听。”
话毕,他举起酒盏,轻轻抿了一口。
酒意微醺里,目光悠悠在女儿女婿身上转了一圈,语声亦温亦缓:
“如此一来,互通有无,进境当可快上许多。”
姜曦闻言,眼波一转,已是心领神会,笑道:
“子安的神魂之象本是一座山岭,天生与土石亲近,学这土行之法,再合适不过。”
话音未落,便将那张载着“土行”法门的纸页抓起,径直塞到刘子安手里。
刘子安摇头笑着接过,倒也不推辞。
姜曦又落目在那“壶天”法上,娓娓道来:
“我常在山间巡视,偶尔斩些妖邪野兽,却苦于身单力薄,总拖不回来,白白浪费了血肉宝药,耽误了帮里青壮的修行。如此说来,我先学这壶天法最是合用。”
言辞条理分明,叫人挑不出半点岔子。
末了,她眼角微挑,把最后那张“调禽”的纸页轻轻推到父亲面前,嘴角漾出一抹狭笑:
“至于爹您,本就喜欢在后院侍弄那一窝灵鸡。学上这调禽法,好生操练一番,日后说不得能练出几只镇帮神禽来,到时江湖上,也得给您老人家安个响亮名号。”
话里半真半玩笑。
姜义闻之,笑意涌上眼角,连须髯都抖了几抖,倒也没什么意见。
左右三门法术,总归都要参详一遍的,先后倒也算不得要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