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急诊科:系统助力登顶医学巅峰! > 第五十三章 省会风云!初露锋芒遇劲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秋,天高云淡。

    市一院门口,萧同光拍着陈青锋的肩。

    “省城那地方,不比咱们这儿,凡事多长个心眼。”

    “咱们市一院的脸,你可得给兜住了。不过也别太扎眼,枪打出头鸟,这话你得记牢。”

    陈青锋嗯了一声,接过了徐昌寿特意让人捎来的一套西装,半旧,但熨烫得平整,透着一股老派医者的讲究。

    这几天,他除了想法子恢复那亏空的身子,就是把林墨白那些残缺的医书手稿翻来覆去地啃。

    越啃,越觉得那位前辈的脑子简直不是凡人长的,那些念头,天马行空得吓人,可细琢磨,又好像跟某些最根本的生命道理搭着边。

    【“林氏脏腑微循环重塑法(残章)”与“现代介入栓塞逆转理论”初步逻辑自洽…】

    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一闪而过。

    【系统提示:宿主对“林墨白医学传承”理解度加深,精神力上限微量提升…】

    【“残缺的医道徽记”活跃度小幅上升…】

    那枚深深烙印在他精神识海里的徽记,似乎又清晰了那么一丁点儿。

    上面那些扭曲缠绕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在缓慢地舒张,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生机,又夹杂着挥之不去的苍凉。

    研讨会的举办地,在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国际会议中心。

    一脚踏进大厅,那种属于顶尖学术殿堂的肃穆,还有精英云集的无形压力,就这么笼罩下来。

    衣着体面的人们,胸前都别着各自的铭牌,三三两两地聚着,低声交流。

    空气里,有淡淡的咖啡香,还有一丝高级消毒水特有的清冽味道。

    陈青锋找到了急诊与危重症分会场,签到,领了一份资料袋。

    他的报告,被排在了下午。

    上午,他寻了个后排的角落坐下,安安静静地听着台上那些省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一个个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

    PPT做得倒是花团锦簇,数据也列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说得滴水不漏。

    只是,陈青锋听着,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差了点……林墨白笔记里那种敢把天捅个窟窿,直奔生命本源的狠劲儿和疯劲儿。

    午休,自助餐厅。

    陈青锋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刚扒拉了两口饭。

    “你就是市一院那个陈青锋?”

    一个声音从旁边插了进来,带着点儿审视的味儿。

    陈青锋抬起头,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站在桌旁。白大褂,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神色,藏着几分不太容易让人察觉的傲气。

    胸前铭牌: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康平。

    就是上次刘启明主任手底下那个,对他的操作不怎么感冒的学生。

    “我是。”陈青锋放下了手里的餐具。

    “你那个钢筋贯穿伤的病例报告摘要,我看过了。”赵康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不咸不淡,却有种在评价一件有那么点儿意思,但毛病也不少的展品的感觉。

    “手法,很大胆。”

    “不过,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临床风险评估,也显得过于乐观。”

    “这种个案的成功,偶然性太高,不具备普遍推广的价值。”

    他说话不快,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习惯性考量。

    陈青锋没吭声,就那么平静地看着他。

    赵康平似乎对他的这种沉默有点儿不太适应,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动。

    “下午你的报告,我们刘主任也会过去听。”

    “希望你能给出更详尽的数据,把那些超常规操作的理论依据,解释清楚。”

    “我们搞医学的,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科学负责。”

    说完,他略微点了下头,算是打过了招呼,转身便走了。

    陈青锋看着他的背影,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他清楚,这不过是个开胃小菜。

    下午,轮到陈青锋上台。

    他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PPT模板,背景干干净净,只有几张关键的术中图片,几个核心步骤的简略图示,还有最重要的数据对比。

    讲的,还是那个钢筋贯穿伤的病例。

    但这一次,他往里头掺了不少从林墨白笔记中悟出来的,关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引导的超前想法。

    虽然他都用现代医学的术语重新包装了一遍,可那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那股子对人体自愈潜能的极致挖掘,对传统手术禁区的公然挑战,还是让台下不少人听得心惊肉跳。

    “……通过对创伤区域进行精细化的血供调控,以及特定生物活性因子的微环境诱导,理论上可以最大限度激活组织自身的修复潜能,缩短愈合周期,减少并发症……”

    他语速不快不慢,声音也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遍了整个会场。

    台下,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一些原本低头刷手机的,也把头抬了起来,多了几分专注。

    坐在前排的刘启明,眉头一会儿舒展,一会儿又锁紧,手指头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着。

    赵康平坐在他边上,脸色有点儿说不出的复杂。

    陈青锋的这份阐述,比他想的,要有条理得多,也……深刻得多。

    那些在他看来异想天开的操作背后,居然隐隐约约地,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在里头撑着。

    报告讲完。

    短暂的安静之后,响起了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

    主持人刚要开口宣布进入提问环节。

    “我有几个问题。”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会场中后方传了出来。

    所有人都顺着声音的方向望了过去。

    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很足的老者,站了起来。

    他穿着件朴素的夹克衫,戴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神采却锐利得像鹰。

    “是省人民医院的张博文教授!”

    “胸外科的泰山北斗啊,他老人家怎么也来了?”

    台下立刻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张博文,那可是省内胸外领域元老级的人物,出了名的严谨和较真。

    刘启明一见这阵仗,眉头不着痕迹地挑了一下,嘴角却勾起一抹让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有好戏看了。

    张博文扶了扶眼镜,直视着台上的陈青锋。

    “陈医生,你刚才提到的‘特定生物活性因子的微环境诱导’,这个‘特定’,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些因子的来源是哪里?剂量如何控制?安全性评估做过吗?有没有相关的动物实验数据支撑?人体临床试验,又进行到哪一步了?”

    一连串的问题,又快又急,每一个都砸在最关键的点上。

    这架势,已经不像是单纯的学术探讨,倒更像是一场毫不留情的质询。

    会场里的空气,一下子就绷紧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陈青锋身上。

    这个年轻人,太扎眼了。

    他拿出来的东西,也太“出格”了。

    现在,真正的硬骨头,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