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急诊科:系统助力登顶医学巅峰! > 第十五章 玩真的!图纸上的生死时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主任上午的担心,句句在理。”

    陈青锋的声音打破了凝滞。

    “体外循环这块,常温还是浅低温?流量压力怎么平衡?”

    “大人要保,孩子也要保,胎盘血供不能断,还要把对胎儿的影响压到最低。”

    “参数,必须拿出个具体范围。”

    “预充液、肝素剂量、鱼精蛋白中和,每一步都要精确到极点。”

    体外循环组的周副主任镜片后的眉头锁得死紧,脸上的纹路都透着一股沉重。

    “陈医生,这平衡点…太悬了。”

    “我们查了文献,国内国外,类似的案例掰着指头都数得清,根本没路可抄。”

    “常温体外循环对凝血系统就是个大麻烦,加上肝素化…孕妇情况还特殊…”

    “没路,就蹚出一条路来。”陈青锋截断了他的话尾。

    “周主任,难,谁都明白。但必须给个相对保险的参数区间,哪怕是理论上的。上了台,再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师开了口,嗓音有些沙哑,显然是反复琢磨过。

    “我个人看法,流量按大人体重和生理需求算,压力死守在平均动脉压60到70毫米汞柱。”

    “温度,34到36度,浅低温。”

    “预充液多用平衡盐液和白蛋白,少掺水。”

    “肝素,估计得比常规心脏手术给得少,ACT控制在350到400秒,比常规的480秒低,但得保证管路别堵了。”

    “这玩意儿,得麻醉科和我们体外组,在台上眼睛都不眨地盯着,死死配合。”

    陈青锋笔尖飞快在纸上划过:“好,这个区间先定下,回头再抠细节。麻醉科这边?”

    他望向麻醉科来的钱副主任和一位资深主治。

    钱副主任是个面部线条很硬朗的短发中年女人,说话透着利落劲儿。

    “马主任的意思,这台麻醉,风险拉满,顶格处理。”

    “诱导维持,用药全得选对胎儿循环影响最小、最不容易过胎盘的。”

    “我们初步考虑依托咪酯诱导,七氟烷或者丙泊酚维持,加短效阿片类。”

    “监测是重中之重,常规的就不说了,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必须上,可能还得加个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控心功能和容量。”

    “胎心监护同步,妇产科老师必须在旁边守着。”

    钱副主任的语气沉下去几分:“最难的是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还有主动脉阻断、开放那几个节点,血压血流变化太剧烈,跟跳楼机没区别。”

    “怎么稳住?大人孩子都得顾着,这简直要命。”

    “还有,剖宫产那一刀下去的应激,会不会诱发心律失常或者血压崩盘,谁也打包票。”

    “这些坎儿怎么过,预案必须做足,精确到用什么药,一针下去多少毫克。”陈青锋接着她的话头,看向妇产科那边。

    妇产科来的是林巧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孙副主任。

    孙副主任语速极快:“林主任交代,剖宫产就一个字:快!”

    “从划皮到孩子出来,时间咬死在5分钟内。”

    “切口选子宫下段横切口,损伤小,好止血。”

    “孩子一出来,立刻断脐,旁边新生儿科医生等着,马上接手复苏。”

    “子宫缝合止血是关键中的关键!全身肝素化,光靠缝合、打宫缩针很可能不够!”

    “必须备好纱条填塞,甚至介入栓塞,或者…做好切子宫的准备。”

    “切子宫…”

    这三个字像冰锥子,狠狠砸在众人心头,会议室的空气温度仿佛又降了好几度。

    不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愿意走到那。

    最后是血管外科,李建军派来的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副高。

    “李主任的意思,换血管这部分,时间同样是命。”

    “虽然有体外循环顶着,但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这几根供脑袋和胳膊的血管,能少断血一秒是一秒。”

    “我们倾向用带分支的人工血管,争取一次吻合到位。”

    “缝合要求极高,必须滴水不漏。抗凝状态下,稍微有点渗血,后面就可能收拾不住。”

    一个接一个的难题被抛出来,层层叠叠,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体外循环的精妙平衡。

    麻醉的步步惊心。

    剖宫产的极速止血。

    主动脉置换的毫厘之争。

    每个环节都布满了地雷。

    更要命的是,这些环节不是按顺序来,而是在同一个极度压缩的时间窗口里,高度重叠、互相牵制地进行。

    这难度,不是简单的叠加,是指数级的暴增!

    陈青锋听着,手里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勾画,流程图、箭头、标注、风险点,转眼就铺满了纸面。

    他大脑高速运转,将各科提出的问题、方案、顾虑,迅速拆解、分析、重组、模拟。

    “行了,各位老师。”陈青锋放下笔,抬起头,“基本的技术难点,初步的想法,都摆在这儿了。”

    “现在,咱们得把这些点,串成一条线。”

    “弄出一个详细的、精确到分钟甚至秒的操作流程!”

    “从病人进门、麻醉诱导、消毒铺单、建立体外循环、剖宫产、娩出胎儿、新生儿处理、主动脉置换、撤离体外循环、止血、关腹…”

    “每一个步骤谁负责?需要多少时间?下一步什么时候介入?可能出什么岔子?第一、第二、第三应急方案是什么?”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针落可闻。

    这已经不是讨论,这是在纸上预演一场与死神的竞速赛!

    在座的都是行家,谁都明白这话的分量。

    这不是写一份常规手术记录。

    这是在绘制一张通往无人区的地图,图上的每一笔,都牵着两条人命。

    陈青锋没给他们太多时间消化这份沉重。

    他转身走向白板,拿起记号笔,拔掉了笔帽。

    “时间轴,从病人进手术室门开始算,T等于0。”

    一行字出现在白板顶端。

    “麻醉科,钱副主任。”

    “诱导插管需要多长时间?”

    “从给药到气管插管成功,建立有创动脉监测和深静脉通路,最快多久能搞定?”

    所有人的神经,瞬间被拉紧,聚焦到了那块白板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