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重生急诊科:系统助力登顶医学巅峰! > 第十一章 第一道坎!大佬们不接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咔哒”一声合拢。

    走廊里只剩下脚步的回音。

    萧同光没急着走,在原地站定,扭头看向跟出来的陈青锋。

    他压低声音,话跟淬了冰似的:

    “心外的赵德海。”

    “血管外的李建军。”

    “妇产的林巧。”

    “麻醉科的马平川。”

    “这几个,都是各自山头的头儿,一个比一个犟。”

    “特别是老赵,赵德海,出了名的茅坑石头,又臭又硬,最烦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萧同光的话敲打意味十足。

    “你个新来的,想让他们听你的?难于上青天。”

    “别指望我出面给你站台。方案是你提的,这硬骨头就得你自己去啃。”

    他顿了顿,语气更重。

    “捅了娄子,我第一个削你!”

    陈青锋没吭声,只是点了点头。

    他明白萧同光的意思。

    这是授权,也是敲打,更是把泰山压顶的压力,结结实实地,全撂在了他这个“新人”肩上。

    “去吧。”萧同光下巴朝走廊尽头点了点,“给你腾了个小办公室,先凑合用。”

    “电话在那儿,通讯录也在桌上。”

    “记住,病人等不起。”

    说完,萧同光转身就走,背影还是那副急匆匆、火烧眉毛的样子。

    陈青锋推开尽头那间小办公室的门。

    地方不大,一张掉漆的旧桌子,一把嘎吱作响的椅子,还有一部看起来颇有年头的内线电话。

    桌面上摊着一本厚得能当砖头使的医院内部通讯录,纸页都有些发黄卷边了。

    他没浪费时间,坐下,翻开通讯录,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号码,停在心外科主任赵德海那一栏。

    拿起听筒,拨号。

    “嘟…嘟…”

    几声之后,电话接通了,一个年轻女声传过来,透着股子不耐烦。

    “心外科主任办。”

    “你好,我是急诊科的陈青锋,想找赵主任。”

    “赵主任开会呢,什么事?”

    “有个紧急的多学科会诊,关于一个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危重病人,情况非常紧急,需要赵主任参加。”陈青锋把话说得简明扼要。

    “哦,急诊科的?”对方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多了点探究,“哪个陈青锋?”

    消息传得真快。昨天手术室和今早交班的风波,显然已经刮遍了相关科室。

    “是我。”

    “赵主任下午连着三台大手术,日程全满了。会诊的事,你跟我们科刘副主任约时间吧。”对方想也不想就给拒了。

    “病人情况特殊,治疗方案需要赵主任亲自拍板。”陈青锋没放弃。

    “说了主任没空!你这人怎么听不懂话?这种事刘副主任处理不了吗?”对方的语气急躁起来,很不客气。

    “啪!”

    电话被粗暴地挂断了。

    陈青锋握着发出忙音的听筒,停了几秒,才慢慢放回原位。

    第一个电话,直接拍脸上。

    他没急着打下一个,指尖在通讯录上移动,找到了血管外科主任李建军的号码。

    再次拨号。

    这次接电话的是个男声,嗓音略带沙哑,听上去有些年纪,八成是李建军本人。

    “喂,哪位?”

    “李主任您好,我是急诊科陈青锋。”

    “急诊科?”李建军那边似乎愣了一下,“有事?”

    陈青锋将病人的危急情况和需要紧急会诊的请求,又复述了一遍。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还混着DeBakey III?”李建军一听就是行家,立刻抓到了要害,“孕32周?”

    “对。”

    “胡闹!”李建军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这种病人,常规就是立刻剖宫产,然后我们血管外科上台修补!你们急诊科想干什么?”

    “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同期进行剖宫产和主动脉置换术。”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寂。

    过了足有十几秒,李建军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满满的难以置信。

    “体外循环下剖宫产?谁提的方案?”

    “我。”

    又是一阵沉默。

    “小伙子,胆子是真不小。”李建军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想法够疯,风险你想过吗?我们血管外科可以上台,妇产科肯配合?麻醉科敢接?体外循环能保证大人孩子都安全?”

    “所以才需要紧急会诊,共同评估风险,细化流程。”

    “行,我听听。时间地点定了通知我。”李建军没再多问,干脆地挂了。

    没直接拒绝,算开了个头。

    陈青锋心里稍微松快了点,接着拨通妇产科主任林巧的号码。

    林巧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但语速很快,透着股利落劲儿。

    听完陈青锋的叙述,她那边也安静了好一阵。

    “陈医生是吧?我听说了,昨天那个多发伤的病人是你救回来的。”林巧先是提了一句,算是打了招呼。

    “这个病人,我知道,情况确实太凶险了。”

    “体外循环下剖宫产…这个方案,我们妇产科从没接触过,风险评估…恐怕结果不会乐观。”

    “胎儿32周,是有存活机会,但在体外循环那种非生理状态下,能不能扛过去,没人敢打包票。”

    “剖宫产本身的出血、感染风险,在那种极端条件下,只会成倍放大。”

    林巧把妇产科的顾虑摊开来讲,条条都是硬骨头。

    “林主任,我明白风险极高。但目前来看,这可能是唯一有机会同时保全母子性命的尝试。”陈青锋的声音沉稳。

    “我们需要您的专业判断,评估这个方案在妇产科操作层面,是否存在哪怕一线生机。”

    林巧又沉默了片刻。

    “这样,你先把详细的病历资料,还有你们急诊科初步拟定的方案思路,发给我一份。我需要组织科里先讨论。”

    “会诊时间,等我们内部评估完再说。”

    陈青锋心里稍微落了点底。

    最后一个,麻醉科主任马平川。

    马平川的反应最爆裂。

    “体外循环下剖宫产加主动脉置换?!”他嗓门猛地拔高,电话听筒里都滋滋作响,“开什么国际玩笑!这麻醉怎么管?又要保大人循环稳定,又要顾胎儿,还要同时伺候两个外科在台上开膛破肚?这他妈是把我们麻醉科当玉皇大帝了?!”

    “马主任,我清楚难度极大…”

    “这不是难度大不大的问题!这是教科书上压根就没提过的禁区!”马平川直接打断他,“体外循环那些药、低温、血液稀释,对胎儿什么影响?谁敢保证?剖宫产的应激会不会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主动脉手术血压上上下下跟过山车似的,怎么稳?”

    一连串的问题劈头盖脸砸过来,全是刀刀见血的难点。

    “我需要时间评估!把所有能想到的风险点都扒出来,看看有没有丁点儿对策!”

    “你说的会诊,我去!但话撂这儿,我这关,难过!”

    马平川最后扔下这句话,挂了电话。

    陈青锋放下听筒,身体向后靠在冰凉的椅背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心外的赵德海,直接拒之门外。

    血管外的李建军,态度不明朗。

    妇产的林巧,要先内部评估。

    麻醉的马平川,疑虑重重,几乎是反对。

    协调这个多学科团队的第一步,走得比预想的还要坎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