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征大军的气氛并不是很紧张。
蒙古诸部实力很弱,只敢入关劫掠,不敢正面会战。
第三次北征阿鲁台时因为没有斩获,于是和兀良哈部开战,第四次时基本上没有打过会战,这次大概也不会例外,阿鲁台大概又是远遁。
他们更像是陪着皇帝来草原上怀念逝去的青葱岁月。
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兵部尚书李显穆、内阁大学士杨荣、金忠,还有许多随军官员,在处理着军务和一部分政务。
这是一个移动的中央朝廷。
“明达不必如何紧张,那阿鲁台部早就远遁千里之外了,我军的斥候遍布四野,但凡有风吹草动,都能知晓。”
进入草原后的情况,和众人所预料的果然相同,阿鲁台部没有丝毫和大明军队硬碰硬的打算。
李显穆微微颔首,却一直保持着警惕,他要时刻观察皇帝的状态,一旦有不对劲的地方,立刻就要将消息传回京中,甚至关键时刻,要先控制住汉王和赵王二人。
朱瞻基自然知道为何,也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显穆,瞻基,你们过来。”朱棣站在地图前笑着招呼二人。
“阿鲁台逃的太快,这次怕是又抓不住他了,恰好给你们讲一下行军的诀窍,日后这北疆还要落在你们身上,不懂军事可不行。”
朱瞻基是从小跟在朱棣身边长大了,无论文治武功都相当不错,算是小六边形战士。
李显穆也差不多,在军事上的天赋虽然不如政治,但毕竟有张辅这么多年的教导,还是足以独当一面的。
二人凑在皇帝身边,听着皇帝的讲解,李显穆只觉有些恍惚。
他好像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时候给他讲解的是先帝,李氏两代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有了如今的富贵地位。
虽然曾经发生过不愉快,可当初的对错本就众说纷纭,外祖父和舅舅又对他很好。
李显穆又微微叹了口气,不再去想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好好做他的大明忠臣就行了。
至于那些对错、恩怨、是非,就让它随风逝去吧。
……
又是枯燥一日,李显穆在皇帝大帐中同一众文官处理政务。
朱棣坐在上首,不知在想什么,突然问道:“显穆,朕记得你大女儿十二岁了吧?”
这一句问顿时吸引了帐中群臣的注意力,皇帝可不会随意乱问,这是有想法。
“是的陛下,小女十二岁了。”
朱棣若有所思道:“该是选人家的年纪了,可有什么看中的?”
这一问意思就有点明显了。
众臣皆悄然对视着,虽然大明皇后现在从中低级的官员选择,但后宫中其他妃子却有许多出身高贵。
比如朱棣后宫中的张贵妃就是张辅的妹妹,朱高炽的侧妃张氏,是张辅的另外一个女儿,从这里说,李显穆和朱高炽还是连襟。
按照辈分来看,皇帝陛下这是有让李显穆长女李淑夏入太孙宫中,以后定然是个贵妃了。
其他人能猜的出来,李显穆自然也能,他对女儿入宫没什么抵触。
女儿总是要嫁人的,嫁给皇帝又没什么不好,吃得好、穿得好,身份尊贵。
至于什么困于深宫,追求自由,那就说笑了,其他妇人也不能随意抛头露面,没什么区别。
只可惜……
李显穆叹息着摇摇头道:“回圣上,还没有,先父生前立下祖训,但凡有血缘关系的,五代以内不得通婚,堂亲同族如此,表亲也是如此。
这一下子许多比较优秀的人都不能选了,内子也正发愁呢。”
啊?
朱棣本来想说的话,一下子被噎住了,他万万没想到李氏竟然还有这样的祖训,若真有这样的祖训,那他就不可能让李淑夏入太孙宫中了。
李淑霞的外曾祖父和朱瞻基的曾祖父是一个人,这妥妥属于五代以内。
堂亲不能结婚正常,大明严禁同姓宗亲和不同辈分之间结婚,不要说五代,就算是十代,只要还在一个族谱上,也不能结婚。
在明朝时期,甚至同一姓氏、姑舅两姨子女之间的表亲通婚也被明文禁止。
但不同姓氏间的表亲结婚很常见,亲上加亲很多人这么干。
“这是为何?”
不仅皇帝想问,其他人也很好奇。
李显穆正色道:“先父说,近亲结婚不易怀孕,且生下的子嗣,极其容易夭折,而且出现畸形儿的可能性非常高,就算是正常长大,也有很大可能是痴呆儿。
所以父系这边不能近亲结婚,母系那边也不能近亲结婚,三代后血缘关系就会基本上变淡,五代后从血缘上,就如同陌生人,这时再结婚,才能尽可能生下健康的孩子。”
这下朱棣是真的坐不住的,帐中其他人也是哗然一片,“你说的这些可有依据吗?”
但其实有人已经有点相信了,因为他们身边基本上都有表兄弟结婚的,也的确是见到过畸形儿出生,那些胎儿刚刚出生就被溺毙了。
“陛下,此事只是一直以来都无人在意,父亲生前曾经著录过一本书,名为《大明千问书》。
其中有一篇就是记录此事。
父亲对此产生怀疑后,就命人追踪记录一千对新婚夫妻,其中五百对无血缘关系,五百对是表亲结婚。
一共生下了将近四千个婴儿,其中表亲结婚的两千个婴儿中,新生儿夭折和畸形率,基本上是另外五百对夫妻的三倍左右。
甚至有一对夫妻接连生下五个畸形儿,这血淋淋的数据,想必可以确认,此事为真。”
古代虽然没有科学体系,但却不是傻子,四千个婴儿,三倍,这两个字眼说出来后,还能怀疑什么?
朱棣被震撼的甚至开始喃喃自语起来,“景和以前从来都没有说过此事。”
“父亲在世时,这个实验还没有记录完,是臣在后来一一记录的,况且此事没法说,毕竟也有很多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孩子。
而且父亲说过,这些看起来没问题的孩子,可能只是问题不大,很可能是不聪明,只是还没到痴呆的程度。
民间常说隔代传,这一代不传也可能传给下一代。
对了,以前的日本伪天皇就是代代近亲通婚,于是造出了那么多奇形怪状的皇族,否则皇族代代娶美人,本该是越来越美的。”
李显穆这话让众人想起了些不太好的回忆,日本皇室那些歪瓜裂枣,真是让人怀疑人生,明明日本美人是很不少的,这十年来送到大明的很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按照李氏的说法,那就很正常了。
“总之,断绝近亲结婚是李氏的祖训。”
这下帐中其他大臣也都有些不安起来。
到了他们这种地位,为了门当户对,相互之间姻亲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勋贵,那是真的互相嫁娶。
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的结婚对象,几乎全都是表姐表妹,那就是古代勋贵人家的真实写照,相互联姻的必然结果。
朱棣已经断了让朱瞻基娶李显穆女儿的想法,万一皇后没生出来,以后让李淑夏的儿子当了皇帝怎么办?
傻子皇帝?
一想到那可能出现的事,朱棣简直比做噩梦还可怕。
李显穆和朱棣都默契的没再聊方才的话题。
“显穆,若此事属实的话,朕是不是应该在全天下都颁布法令,让百姓都不得通婚呢?”朱棣迟疑道:“毕竟明知此事的危害,却不做些什么……”
李显穆苦笑道:“陛下可以宣传一下此事的危害,而后禁止百姓不要两三代以内通婚即可,真的全面禁止五代通婚,恐怕百姓只会悄悄违反禁令。”
古代社会流动性比现代社会小太多,一个村子甚至隔壁村子沾亲带故太正常,若是五代以内都不能通婚,那很多人甚至娶不到媳妇。
让他们流动出去又不可能,大明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将每个人都束缚在土地上。
在城市容纳不了海量人口的时候,只能如此。
朱棣也想明白了,叹了口气,收回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待回京后,将此事编纂成册,下发到县中,亲表兄妹不得婚姻,三代建议不结婚,五代以内,则看百姓自己想法。”
“圣上仁厚爱民,臣为百姓庆贺!”
李显穆是真心实意的称赞,这次皇帝是真的爱民之心,才下发了这条完全对朝廷没好处的政令。
————
早在洪武年间,那个还完全不曾有遗传概念的时代,李祺就通过对比实验,摸索出了近亲结婚会造成后代遗传病概率大增的现实,这种实验方法,在往后的数百年中,被广泛运用于各项研究,豌豆遗传定律便是通过这种实验方法而推导出。——《遗传学史》
————
在滚滚向前的时间浪潮中,不能适合新时代的儒学被远远抛下,在一众儒门圣人中,李祺卓然而傲立于新时代,这位以心学而名躁一时的儒学大宗师,在数百年后,却以广博的杂学驰名于后世。——《李祺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