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 第307章 三千僧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慈光山。

    圣旨已经传到了山上。

    山上好似很安宁祥和的一片。

    悟真听说明日要去东宫做法事了,而且是他们所有人都一起进宫。

    他在菜地里忙完浇水除虫后,带着早饭回院里。

    “师父,我们明天要入宫,我要准备什么?”悟真抓着一个半张脸那么大的素包子。

    明灯大师动作慢悠悠地喝着稀饭:

    “你不必准备,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这次还要我撒香灰么?我可以一边诵经一边撒香灰了。”悟真还记得几年前去宫中撒灰的事。

    明灯:“你不用撒灰,也不用诵经。”

    悟真意外:“那我做什么?”

    明灯看着悟真:

    “悟真,你明日可以不用去。“

    悟真拿包子的动作都顿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

    “师父,为什么?我现在很会念经了,可以念得和师兄们一样快。念经的时候再也不会睡着。”

    悟真知道,明天寺里几乎所有人都要去宫里的,他想和师父在一起,和师兄们在一起,不愿意一个人被留在山上。

    明灯摇头:“哎,悟真,我们师徒俩都这么胖,在马车上很占位置的。我们明天要去那么多人,车上可能坐不下。”

    “你还是个孩子,就不要上车挤了。”

    悟真低头看看自己,不得不承认师父说的有道理。

    但他认真说:“师父,我可以站在马车上,不用坐……我不坐马车,跟着走也行。而且悟空和悟净师兄他们会愿意和我轮流坐车的。

    “我可以走很长的路,在宫里走很久也不会累。”

    “我还可以忍着肚子饿,等做完法事之后再吃饭。”

    悟真叨叨叨地说了一串,坚持要跟着一起去。

    明灯听着悟真的碎碎念,沉默地将一碗稀饭都吃完了,抬起头来道:

    “你若这么想去,那就一同去吧。那你要听为师的话,为师叫你走的时候,你就要走。”

    悟真不知道师父说让他走哪去,但是听到师父松口了,他笑得眼睛眯成两道弯弯的缝:

    “好,我肯定听。”

    ……

    黑山府。

    郝仁今日有些亢奋。

    在椅子上坐不住一会儿就要站起来。

    他在府内踱步,将偌大府邸的每个角落都走了一遍。

    踱步时,他双手负于身后,藏在拳头里的指尖微颤。

    他极少有这样心绪难抑的时候。

    明日。就是明日。

    这和他们原本商量的时机差了些。

    原本的计划是要等到黑山军快到京城他们再行动,可是铁勒汗攻打、宁安和亲这些事情刺激得慕容宇和慕容禛提前倒下了。

    宫中召僧人做法的旨意下来得比预计更早。

    裴姝在宫中暗示太后的时候,也没料到一向拖延此事的慕容宇会这么快就下旨。

    但不论如何,旨意已下,一切没有回头路。

    三千僧人入宫,袁迟统左武卫禁军在宫城外守着,黑山府的高手在约定的地点接应……

    黑山府的村民看着郝仁从前院晃荡到后院,又从后院晃荡到前院。

    伍瑛娘干脆往郝仁手里塞了扫帚:

    “阿仁,我知道你静不下来。刚好,你把前后院都扫扫。”

    郝仁拿过扫帚扫地,扫着扫着,地面干净了,指尖也不抖了。

    苏知知今日从武学馆回来了。

    她也知道明日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苏知知和薛澈问郝仁:

    “明日我们要进宫么?”

    郝仁:“明日宫中人手足够,且宫中混乱,你们不要进宫,我也不会进宫添乱。”

    他要做的是安排好人手,运筹帷幄,不可冲动。

    事成之时,该见的自然能见到。

    苏知知和薛澈虽然想进宫,但他们知道这是筹谋已久的大事,他们若乱来的话也许会打乱计划。

    薛澈:“好。”

    苏知知忽而问:“明日宫中混乱,京城内其他各处的禁军得知后也会乱对不对?”

    郝仁颔首:“会。”

    宫中消息会传得很快,整个长安城都会乱。

    苏知知的睫毛扇了一下,有了打算:“明日不用我进宫,那我就不进。爹,你们忙你们的。我要去另一个地方。”

    薛澈回头对上苏知知的眼神,好似知道了苏知知想去哪:

    “我同你一起去。”

    伍瑛娘这时候走过来,仿佛也猜到了苏知知在想什么:

    “明日外面乱,娘同你一起去。”

    苏知知:“好。”

    郝仁原先还有些疑惑,不知女儿说要去哪里。

    可是等到晚上,他看见知知系在腰间的鞭子换了。

    蛇皮鞭换成了金龙鞭。

    月色里,金龙鞭泛着冷光。

    郝仁了然,喉头微动,嘱咐知知:

    “明日出门小心,今晚好好休息。”

    初秋的夜里已经不再燥热。

    凉风拂过,很舒服。

    苏知知躺在床上,怀里抱着金龙鞭,睡得很安稳。

    但很多人这一夜都不曾睡着。

    慈光寺这一夜好像格外漫长。

    山上山下的僧侣睡觉时,仅仅是闭着眼而已,没有睡。

    明灯躺在床上,看着漆黑的夜色一点点散去。

    这天色有点像他当年逃出宫时的样子。

    那一夜也很漫长,长到他一度以为自己用尽全力也逃不出魔爪般的夜色。

    熹微的晨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明灯的僧袍上。

    明灯闭上眼,缓缓地呼出一口气。

    再睁开眼时,竟然见悟真的一张圆脸凑了过来。

    “师父,醒一醒,我们要起床了。今日要下山去宫中的。”悟真摇了一下师父的胳膊。

    悟真昨晚睡得早,今日起得也早。

    师父答应了带他也去宫中,他可不能拖后腿。

    “师父,我去打水来给你洗脸,你就清醒一点了。”

    悟真一边打水,一边喃喃念着:“还好我醒得早,不然师父就睡过头了。”

    明灯:……

    天完全亮了。

    三千名僧人从慈光山的各处角落涌出。

    宫中派来的宫人引着长长的队伍往宫城去,像一条灰色的河流,蜿蜒入宫。

    到了宫门口,所有的僧人一一接受检查,确保身上没有带利器。

    僧人队伍中,还有一座用几匹马拉动的大佛像。

    例行检查的禁军仰头,见佛头处泛着金光,佛祖面含慈悲又不失威严,让他多看一眼都觉得不由自主地想拜下。

    那禁军士兵认得,这是慈光寺的镇寺之宝。

    他过年的时候跟家人去慈光寺烧香拜佛,只能远远地望一眼这大金佛像。

    没想到慈光寺的僧人做法事,竟将镇寺之宝都挪出来了。

    禁军士兵心中念了几句佛祖保佑,然后恭敬地绕过佛像,继续检查后面的僧人。

    有三千僧人要检查,他们检查得也不是很细,后面的僧侣大致搜一搜就过了。

    一番折腾下来,待到他们进宫,已经是日上中天了。

    宫墙被和煦的日光照得红艳。

    双手合十的僧人目不斜视,衣袍拂过汉白玉阶,跟着引路的宫人进了东宫。

    太子仍然在东宫内没有转醒,太后和慕容宇今日也来了东宫,一同坐观法事。

    “明灯大师来了,今日有劳各位师父祛灾除厄。”太后对明灯大师道。

    明灯上前一步:“阿弥陀佛,贫僧等出家人眼见太子为怨煞所困,如坠苦海,渡其离苦,此乃佛门子弟本分。”

    慕容宇坐在殿内榻上,时不时地咳嗽,脸色没比晕过去的慕容禛好多少。

    殿外,宽阔的庭院中已经设好了法坛,法坛上供着香烛贡品。僧人们将大金佛像推至法坛中央。

    三千僧入场,分列法坛四周,盘膝而坐,霎时梵音响彻东宫。

    他们在法坛周边围坐了数圈。

    悟真的位置不在师父旁边,而是跟在师兄们后头,在很外围很后面的位置。

    被师兄们一挡,人家都看不见这后边还坐着个小和尚了。

    悟真的脸色变得有点奇怪,身子也有点弯下去。

    肚子好疼。

    他能忍累,能忍饿,但是肚子疼想上茅房可忍不了。

    他今早怕自己饿着,多吃了个素包子,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才肚子疼。

    悟真坐在地上,身子像个胖毛毛虫一样左扭扭右扭扭。

    实在是忍不住了。

    他站起身来,走向离他最近的一个宫人:

    “这位施主,请问茅房往哪边走?”

    那宫人看悟真也觉得挺稀罕挺可爱的。

    这么多的僧人后边跟个小和尚,就像买东西附赠了一个小的一样。

    “小师父,茅房要往那边走,然后左拐……”

    悟真记下了位置:“多谢施主。”

    悟真脚步匆匆地去了。

    法坛上,香烛旺盛,佛像森然。

    明灯大师身着袈裟,坐在佛前。

    慕容宇、太后、太子等一些宫人皆在殿内。

    慕容宇无精打采地倚坐在窗边榻上,眼神落在明灯大师身上。

    不知为何,他今日明明是第一次见明灯大师,却恍惚在哪见过。

    细细想时,又琢磨不出。

    视线中,明灯大师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进殿。

    太后坐在殿内上首的雕花椅内,目露探究:

    “大师为何不念了?”

    明灯大师微笑:“贫僧想问问太后,为何信佛?”

    太后手中的翡翠念珠折射出光泽:

    “自然是因为佛祖慈悲。”

    明灯大师颔首:“但世间有因果,佛祖不会护作恶之人逃避苦果。”

    太后面色一僵,窗边的慕容宇也肃了脸色。

    太后察觉到今日的明灯大师有些反常。

    明灯大师继续问:“这东宫的怨煞之气,敢问太后可查清了从何而来?”

    太后眉头一压,冷声道:

    “大师莫忘了分寸。哀家请大师进宫是为了驱除怨煞之气,其余的,大师就莫多管了。”

    太后看了桂嬷嬷一眼,示意桂嬷嬷带宫人将明灯大师请出去。

    桂嬷嬷会意,走向明灯。

    “阿弥陀佛。”

    明灯大师悠长地叹了一句。

    “要驱除这东宫怨煞,不止要三千僧众做法,还有一事。”

    “大师需要什么尽管说,若是香油钱,哀家给多少都——”太后的话说到一半,字眼堵在喉间。

    呲——

    刀尖刺破衣料和皮肉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走到明灯大师面前的桂嬷嬷,眼球瞬时惊恐地往外凸,张开的嘴边溢出一串血来。

    慈悲微笑的明灯大师握着一把利刃。

    利刃已经插入了桂嬷嬷的胸口。

    桂嬷嬷的胸脯急促起伏,身体笨重地倒下,鲜血在地上蔓延开。

    殿内有那么短暂的一刻陷入死寂。

    寂静中。

    明灯大师抬头,再次对上太后的眼睛。

    桂嬷嬷的血溅在他的袈裟上,他满手鲜血,却合掌念一声“阿弥陀佛”。

    “若要驱除怨煞,得朗朗清明,还需血债血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