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9章探秘王都市井中的江湖万象

第49章探秘王都市井中的江湖万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护城河宽达二十丈,河水终年冰冷刺骨,河底暗桩密布,便是最擅泅水的江湖高手,也难潜过三分之一。“他的手指划过虚空,仿佛在描摹那森严的宫禁,“方圆三百步内,连飞鸟都不得擅自掠过。每逢朔望之日,禁军甲胄映着月光连成银带,连风过此处都要绕道而行。“

    见云逸目露神往,谭管家的神色稍缓,抬手虚指窗外:“不过宫墙之外,却是另一番天地。“他的指尖扫过广场方向,眼中泛起笑意,“那汉白玉广场比十个校场还宽阔,石缝间嵌着夜明珠,便是深夜也亮如白昼。春有百花节的千盏花灯,秋有阅兵式的铁甲洪流。若赶上武林大会前夕,各地豪杰在此试演绝技——您见过隔空断木的掌力吗?见过踏雪无痕的轻功吗?那些平日里深藏不露的高手,都会在此展露三分真章,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赶来围观,场面当真是万人空巷。“

    话音未落,他击掌三声,廊下暗影中立刻转出一名劲装青年。那人腰间长刀未出鞘,却已透出凛冽锋芒,眉眼间带着历经市井打磨的精明。“这是贾临,在王都摸爬滚打十二年,“谭管家拍着青年肩膀,“哪家绸缎庄的云锦掺了次丝,哪个茶楼的说书人新得了秘本,他都门儿清。往后少爷想淘些稀罕物件,或是寻个好去处,尽管吩咐。“

    云逸拱手致谢时,晨光正斜斜掠过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将眼中的好奇镀上金边。早饭后的日头渐渐毒辣,两人穿过垂花门的刹那,市井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热腾腾的雾气裹着糖炒栗子的焦香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贾临侧身挡住拥挤的人流,笑着指向街角:“少爷您听,那锣鼓声是城西耍猴班!老猴子顶瓷碗的绝活,连王府的小世子都专程来看过。“

    转过两个弯,空地上早已围得水泄不通。灰毛猴子戴着褪色的红缨帽,套着彩绸小褂,骑在山羊背上转着圈。每经过一处,便拱手作揖,惹得人群爆发出阵阵哄笑。云逸不自觉往前挤了两步,忽觉腰间玉佩被人轻扯——贾临眼疾手快按住他的胳膊:“当心扒手!“话音未落,便见一道黑影从人缝中窜出,却被贾临反手扣住手腕,行云流水间便将小偷制住。周围百姓见状,纷纷喝彩。

    正午的日头悬在中天,街道愈发喧闹。卖糖画的老翁手腕轻抖,琥珀色的糖丝在石板上勾勒出腾云驾雾的龙形;耍石锁的壮汉赤膊上阵,两百斤重的石锁在他手中上下翻飞,震得地面簌簌落土;说书人惊堂木一拍,《三侠五义》正说到展昭夜探冲霄楼,满堂听众屏气凝神。贾临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时而指着雕梁画栋的茶楼:“那是听风阁,二楼雅间能俯瞰整条朱雀大街“,时而拦住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青石板上拖出蜿蜒的轨迹。云逸望着街边蒸腾的热气,恍惚间觉得这熙熙攘攘的市井,比山中修行的岁月更让人热血沸腾。每一声吆喝,每一次刀剑碰撞,都像是命运的鼓点,正为他的江湖之路奏响序章。

    云逸随着人流转过街角,忽有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撞入耳膜。抬眼望去,三丈高的木桩直插云霄,顶端横拉的绳索在烈日下泛着油亮的光。杂耍艺人赤足踩在碗口粗的麻绳上,青布短打被汗水浸透,手中的长杆却稳如磐石。只见他单脚点索,身形如陀螺般急速旋转,麻绳在重压下发出令人心惊的吱呀声;忽而一个倒翻,头下脚上倒挂,发丝几乎要触及地面,围观百姓的惊呼与掌声混着蝉鸣,将正午的暑气都掀翻了几分。

    云逸仰着脖颈,喉结随着紧张的情绪上下滚动。他想起自己在山中修炼轻功时,从竹梢跌落摔得浑身青紫的模样,此刻眼前艺人的每一个腾挪翻转,都似在刀尖上起舞。正当他看得入神,贾临已拨开人群挤到近前,手中鲜红的西瓜还滴着冰水:“少爷,这是从冰镇井里现捞的,最能解这溽暑。“瓜汁顺着少年的指缝滴落,在青石板上烫出小小的白烟。

    广场中央的喧闹仍在继续。满脸络腮胡的班主擂响铜锣,古铜色的臂膀青筋暴起,每一声“哐哐“都震得人耳膜发麻:“各位看官瞧仔细!真功夫不掺假,翻跟头、吞宝剑,绝活管够!不好看您当场啐我一脸!“话音未落,两名红衣女子如惊鸿般跃上木台,腰间的银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她们手中的绣绢上下翻飞,时而抛向烈日化作流霞,时而缠绕指尖织成锦屏,其中一人竟在巴掌大的木凳上连转二十余圈,绣绢展开时,映得半空中都泛起了血色的光晕。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云逸只觉热血直冲头顶,不自觉地跟着跺脚打拍子。身旁的贾临涨红着脸,脖子上青筋凸起,连喊“好!好!“少年摸出怀中几枚碎银,逆着人潮奋力向前挤去。木箱在欢呼声中叮当作响,他指尖残留的西瓜甜意,此刻都化作了对江湖奇技的惊叹。

    然而,当吞火者将三尺长的火把塞进喉咙,蓝紫色的火焰舔舐着他的下颌时,街角飘来的一缕墨香突然勾住了云逸的脚步。穿过雕花木门,“文渊阁“匾额上的金漆在阳光下微微发烫。原以为能寻得武林秘籍的他,却见满架皆是《农桑辑要》《算学精义》。泛黄的纸页间,前朝诗人的断句如破碎的星辰:“醉里挑灯看剑...“墨迹未干的残句旁,不知谁用炭笔潦草地批注:“不如市井一杂耍“。云逸抚过书架上的积灰,忽觉这满室书香,竟比不过方才那惊心动魄的刀尖之舞。云逸的去路:“少爷留步!这挑子上的瓷器是官窑次品,碰碎了可要赔十两银子。“

    云逸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古朴的刀鞘,粗糙的皮革纹路与掌心的薄茧相互抵触,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磨砺。他立在槐树下,斑驳的树影在肩头晃动,宛如流动的墨迹。眼前,吞火艺人正将赤红的火焰吞入口中,喉间腾起的热浪扭曲了空气,映得围观人群的面孔忽明忽暗。那炽热的火焰与艺人淡然的神色形成诡异的反差,让云逸后颈的寒毛不自觉地竖起——这并非是被烈日炙烤的暑意,而是对市井奇人绝技从心底生出的敬畏。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行山镇那座破旧的戏台。每逢腊月,瘸腿的老瞎子总会背着三弦琴,敲着破锣登台。寒风卷着雪粒灌进漏风的戏棚,老瞎子沙哑的嗓音唱着《穆桂英挂帅》,咿咿呀呀的腔调在空旷的场院里显得格外单薄。台下寥寥数人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时不时跺脚取暖。而此刻王都街头的杂耍班子,却似将整个江湖的奇绝技艺都汇聚于此:吞火、走钢索、软功缩骨,每一项绝技都引得看客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浪几乎要掀翻街边的屋檐。

    拐过青石巷口时,云逸的鼻尖突然捕捉到一缕若有若无的墨香。抬眼望去,一家挂着“墨韵斋”匾额的画铺映入眼帘。匾额上的金字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却反而添了几分古朴韵味。画铺前围满了人,云逸踮脚望去,只见画案前一位银发老者正伏案挥毫。狼毫笔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蘸墨、落笔、飞白,动作一气呵成。远处的山峰在皴染间层次分明,近处的松针根根挺立,就连溪涧中随波漂流的落叶,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围观的看客们发出阵阵赞叹,有人甚至当场解下腰间玉佩,想要换取这幅《秋山行旅图》。

    然而,云逸的眉头却渐渐皱起。他的目光掠过画中程式化的渔舟、千篇一律的樵夫,那些精巧的笔触虽然技法娴熟,却总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住了灵魂。就如同被困在金丝笼中的飞鸟,即便羽毛绚丽华美,却失去了在天际自由翱翔的野性。他暗叹一声,转身离去,衣角不经意间扫过画铺悬挂的竹帘。竹帘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满室墨香,那香气中仿佛还夹杂着未完成的遗憾与不甘。

    就在他迈出画铺的刹那,一阵凌厉的笔锋破空声突然从后院传来,宛如利剑出鞘,划破了空气中凝滞的暑气。云逸心中一动,只见青石板上,一位白衣老者正以水为墨,挥毫泼墨。羊毫笔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宛若游龙戏水。楷书如苍松挺立,每一笔都力透石面;行书似流水潺潺,一气呵成;而那鲜有人问津的狂草,更是在他笔下化作惊涛骇浪,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