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马伏山纪事 > 第十七章 安全警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爷家出事了。六爷回到老家四队,老军人老警察作风初心不改,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持家。那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纯牛皮腰带因没有搽油保养而开启了小小的裂纹,显得陈旧而沧桑。他常拴在腰上,除睡觉时才离开自己的身子。工作中,更是雷厉风行,与老王队长配合默契,全力支持。在老学校的拆迁和新学校修建期间,派劳力,打地基,备材料,找匠人,安全维稳,后勤保障等,这些工程量巨大,作为主抓工程的大队干部之一,需要王队长投入大量时间时间与精力。期间,四队的工作就历史地落到六爷这个副队长身上。

    作为抗美援朝老兵,还在退伍后当过地方警察,工作经验是有的。把全队的劳动力分成三个作业组,队干部中的会计员、出纳员、保管员分别兼任三个作业组长,副队长六爷就带着记工员来回地巡逻生产情况,实时记录在案。间或开个社员会,安排总结工作,通报进度,对积极的,干得好的给予表扬,对需要注意的给予提醒,对做得差的进行批评指正。还定期找王队长汇报工作。王队长非常满意六爷的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六爷家发生了安全事故。一个夏日炎炎的中午,六奶奶把午饭做好了,到处找她大儿子鱼儿吃饭,可大声吼了好久,不见回应。

    六奶奶有些着急地问大女儿苏:'你大弟弟鱼儿呢?你看见他没有?‘’苏摇摇头,不知道。

    又问铭儿:“你哥哥呢?”铭儿也摇头。

    六奶奶转身就去马老师家和记工员家寻找鱼儿,仍然没有找到。邻居都说没有看见。这让六奶奶更加慌了手脚。她又转念一想:鱼儿难道是跟他爸爸一路去了王队长家,于是叫苏带铭跑去王队长家找爸爸,看看鱼儿跟路没有。

    六奶奶坐在门口那块大大的成长方体状的当成板凳坐的石头上,等了大约十几分钟,六爷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却没有看见鱼儿,这下让六奶奶脸色顿变,问六爷:你看见鱼儿没有?

    六爷拍了一下冒汗的额头,并跺了跺脚:糟了糟了,鱼儿刚才跟在我后面,跟到龙王台老井边时,我没有让他去王队长家,他就各自回来了。说著,也非常着急地向河沟跑去。全家都在沟里寻找鱼儿。就在离老井不到百米的深沟水潭里找到了鱼儿。水潭不深,最深处不到一米,面积也不到,就两个平方米,这里就是四合头和老院子的妇女们洗衣服的好地方,这下却要了鱼儿的命。六爷由着急变悲痛。猛地伸出强劲的大手把埋头的鱼儿抓起来,跑步抱回家,放在家门口的石条上。六爷与六奶奶哭得死去活来,苏与铭也哭着鼻子,不住地用衣袖揩泪水。

    我父母闻讯后也赶去四合头劝说六爷全家人,一个队好多人都赶来了。王队长劝说六爷节哀后,下午安排人把鱼儿掩埋了。这件事情跟六爷打击很大,从此就不让二儿子铭玩水,到老井边,到河沟水潭都不行,更别说山坪塘,所以铭一直就没有学会游泳,只远远地看着我们在沟里筑起水潭戏水,在大池塘里游泳。他那羡慕的目光,让我们同伴看得清清楚楚。鱼儿的溺水,让全队的各个家庭敲响了安全的警钟。队里的算命先生说了,鱼儿这个名字起错了,鱼儿离不开水嘛,仿佛就跟王队长的幺儿起名叫池一样,与海洋江河比起,沧海之一粟嘛,怎么能够长久呢?从玄学角度讲不无道理。

    过了几年,本队再次发生了溺水事件。但那不是死的孩子,而是一个十八岁的姓胡的男青年溺水死亡。他是刘家塝刘保管员的妻弟,也就是王队长的小舅子的小舅子。胡姓男是从五队迁来住姐夫家的,因为当过大队干部的父亲死后,母亲改嫁他地,他就投亲来四队。他本来不会游泳,却偏偏在中午时,背着背篓上坡割牛草,独自一人来到那个如锅儿底的全队最深的堰池里,一下水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他姐姐也是中午吼他吃午饭却总是没有应声,便找到大堰池,看见空空的背篓里装着衣服鞋子和镰刀,就确认无疑了。满满一塘水,打捞好费事,最后还是我父亲扎起木筏,在最深的锅儿底那里,用两丈长的竹竿装上鱼叉把胡崽的尸体提到水面。这时,我们小孩子都吓得远远地躲开,堰塘边。日落西山,残阳如血。这就再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从此我们小孩子再也不敢到这个淹死过人的堰塘游泳了。

    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淹死人的堰池就是我二哥的鱼塘,每年都有几百上千斤鱼儿出产,可我从来不吃这鱼塘的鱼。每次放生时,总是让孩子从这里把小鱼苗放入池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