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马伏山纪事 > 第十五章 诗意童年(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十年代的马伏山乡村来说无疑是物质匮乏的时代,但为什么我们的童年现在回味起来却是那么富有诗意呢?

    读书在家门口附近,听到上课钟一敲,就快速跑向学校上课。放学了,还是玩耍生活劳动在学校附近,做什么都觉得是顺其自然。

    就是读书期间,学校大门也没有关闭,更别说请保安看守。此时的学校上方离宫位于修学校前几年就先后修好了三口山坪塘,有两个还有一丈多深,可从来没有发生过学生溺水安全责任事故。

    更别说,因哪个学生想不开而跳水的。这说明大家心理都很健康,没有出现过抑郁症更没有精神病患者。

    对我来说,一天过得很有规律。清晨,被母亲叫醒,睡眼惺忪地背着大竹背篼(我们这里叫花篓儿),手拿镰刀,到周围田坎上,或是庄家地里,草坡上割青草,最多的是茅草,背篓装满后就回家吃早饭。

    然后就是进学,差不多8点半上课。中午不休息,约半小时等老师吃午饭,下午接着上两节课,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了。

    回家吃午饭后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我还是做老本行,割牛草。下午时间较长,就与院子的或者是本队合得来的小伙伴们上坡劳动。

    还可以做一些有趣味的游戏。最多的就是打珠子。秋天在参天橡树下捡又大又圆的硬硬的漂亮果子,也有钻进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寻找松油制作黑色的油珠子。

    在大松树接近土壤挨根部一段树干上沾着白花花的固态松油,采集回家再用火烤软,捏成光溜溜的珠子。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山林里有一种刺藤结的果子最圆最轻,滚得最远。我同学给我送过几颗,我上山只看见过一两次这样的刺果,很稀有的。

    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在土地板上挖几个如铁瓢一般大小的小窝窝,分起点站和终点站,最先进窝窝的一方为胜者。

    这个不分人的大小都可以玩,这是我们那时玩得最多最久的地面游戏。

    夏日最爱玩的就是在河沟仿照大人修水池。在河沟里把小潭潭里的石头搬起来筑成一字型的堤坝,用带粘性的泥土堵住石头间的缝隙,这样就可以蓄水成池,作为天然的洗澡池。

    一到炎热了就可以去池水里泡一泡,享受夏日里的清凉。这种游戏对小孩特别放心,没有溺水风险,大人也不会对孩子象进堰塘戏水那么反对。

    这样的池子我们修筑过好几个呢。只是这种小池子怕涨下暴雨涨山水,一旦发山水就被冲垮,前功尽弃,必须重来。

    马伏山下来的水够大的,一个夏季下来就要发几次山洪,唯有七五年前后近三年,想他下暴雨发山洪也只是白日做梦。

    那几年,我们四队的龙王台河沟里基本上水都枯竭了,小水池根本就装不到水,这附近只有龙王台老水井泉水不断,几个队的群众都来此取水。

    那时跑到东山下的老沟挖水池的时间最多,沟大水充足,马伏山下来最大一个沟,水从来就没有断流过。

    附近几个队的孩子们都爱这里寻找快乐。太阳一偏西,火辣辣的太阳就北兑宫位的山梁挡住了,阴凉的一片。

    割草也不炎热,还时不时在草地里发现醇香的红红的地果儿,用山泉水把泥巴淘干净送入嘴里,那真叫一个爽字了得。

    现在一想起就馋,直流口水。其实那个时代乐趣还多呢?比如在河沟里掰螃蟹,捉小鱼,到东山林子里寻找山果等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