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 第486章 大隋的宏愿,李靖的追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的,卫国公,末将不明白。”

    既然李靖主动问起,薛万钧索性不再吞吞吐吐,当即看着李靖直言不讳问道:

    “当初朝廷明明承诺说只要铁勒人出兵助大隋攻灭东突厥,便封功劳最大者为怀仁可汗,并扶持他为新的草原之主。

    可如今铁勒的三位可汗遵守之前的约定,出兵助大隋攻灭东突厥,他们自身为此也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可卫国公你却为何要出尔反尔,不仅没有履行之前的承诺封契苾可汗哥楞或回纥可汗菩萨为怀仁可汗,反而派吾弟放冷箭暗杀他们呢?”

    不怪薛万钧说得如此直白,毕竟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言而无信之人。

    想当初,他们兄弟二人就是因为轻信了罗艺要杀窦建德帮他父亲薛世雄报仇的承诺,才带着一万幽州铁骑投靠了罗艺。

    可到了最后呢,罗艺不仅没帮他们兄弟报仇,甚至还打算背着他们兄弟去跟窦建德合作。

    正因为感同身受,他才对李靖的做法很是不理解,甚至有些同情起哥楞可汗和菩萨可汗来,觉得他们二人跟自己兄弟二人的遭遇简直是如出一辙。

    哪怕他一向对李靖的用兵之才很是佩服,如今也很难认可得了李靖的做法,甚至觉得他在这件事上做得很不地道。

    可面对薛万钧的质问,李靖并没有动怒,只是面色平静解释道:

    “世上的事,除了言出必行之外,还有另外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汉朝之时,匈奴内乱,分裂为南北匈奴二部,彼此相互攻伐,南匈奴不是北匈奴对手,便请求归附汉朝。

    汉朝接受了南匈奴的依附,并将他们安置在边疆,可到了汉末国力衰退之后,南匈奴却多次反叛,不断勾结鲜卑人袭扰边塞,到了晋朝时更是出了五胡乱华之事,将我们汉人视为两脚羊,肆意屠戮。”

    说到此处,李靖顿了顿,看着薛万钧渐渐有些不自然的面色,继续往下说道:

    “说完匈奴,我们再来说说突厥。

    想当初突厥也只是柔然人的锻奴,因为元魏时柔然人不断袭扰边境,朝廷便有意扶持突厥人来对付柔然人。

    最后的结果是柔然人被灭了,突厥人却成了朝廷更大的心腹大患。

    现在我们借铁勒人之手灭了东突厥人,你觉得若是朝廷履行之前的承诺,册封铁勒人为怀仁可汗,扶持他们为新的草原之主。

    一旦将来铁勒人完全控制了整个大草原,坐稳了草原霸主的位置,你觉得他们还会继续甘心臣服于大隋那?”

    “这……”

    薛万钧李靖的问题被反问得哑口无言,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不!他们绝不会!”

    不等薛万钧回答,李靖便斩钉截铁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草原部族的生存方式,注定他们在入秋之后,只能依靠对外劫掠才能夺取得到过冬的粮食。

    此举关乎到部族生死存亡,因此不管是谁做了草原之主,最终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延续,都只能将手中的弯刀挥向中原王朝。

    匈奴人如此,突厥人如此,铁勒人也绝不会例外的。

    要是现在我们为了恪守承诺,册封契苾可汗哥楞或者回纥可汗菩萨为怀仁可汗,那他们一旦坐稳草原霸主之位,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我们大隋!

    现在,你还觉得我派令弟去暗杀哥楞可汗和菩萨可汗是做错了吗?”

    薛万钧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长叹一口气道:

    “听了卫国公一番话,末将方知是自己将事情想简单了,还是卫国公和朝廷想得长远。

    只是如今东突厥已灭,铁勒人也是元气大伤,大草原上群龙无首,不知又有哪一个部族可以趁乱而起,脱颖而出。”

    “谁说大草原上群龙无首的?”

    没想到李靖听完却是哈哈一笑,笑声中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丝戏谑。

    此话一出,不仅是薛万钧愣住了,就连一直没有说话的薛万彻都愣住了。

    很显然,他们兄弟二人就是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如今大草原上实力最强的两个部族一死一伤,其他部族的实力又大多半斤八两,谁也没有短时间称雄漠北的实力,为何李靖要说大草原上并不是群龙无首呢!

    看着薛家兄弟茫然不解的目光,李靖也不再绕弯子,直接揭晓了谜底:

    “因为齐王殿下和朝廷已经决定,将漠北纳入大隋的疆土,让大草原从此成为大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薛万钧和薛万彻再次瞪大了双眼,看上去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兄弟二人虽然都是武夫,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地方,但因为跟随父亲薛世雄坐镇幽州多年,也知道长城以北因为天气严寒、土地贫瘠和降水稀少等不利条件,根本不适宜耕种。

    因此,若是将漠北纳入大隋的疆土,必然要在漠北修筑一些城池和派驻一定的兵马。

    可问题来了,大草原上又种不出粮食,那城中百姓和将士的口粮如何解决,总不能让他们跟牛马一样去吃草吧。

    当然,朝廷可以选择每年从中原运送大量粮食过去,可如此一来,必然会给朝廷的财政造成严重的压力,而且这种财政支出跟朝廷在漠北获得的赋税收入是极其不对称的,怎么看都是一桩赔本的买卖。

    因此,他们想不明白以秦昇的才智,怎么会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李靖似乎看出了他们兄弟二人的困惑,当即笑着解释道:

    “你们有所不知,齐王寻到了一个名为‘马铃薯’的新粮食作物,可以在漠北这等严寒干旱之地种植,不仅可以解决驻军的将士问题,更使大规模筑城和移民成为可能。

    在我出征漠北之前,齐王殿下已经私下跟我透露过,说待我们平定漠北之后,他便打算将漠北一半的胡人迁往江南,将他们全部拆散同汉人混居,用几代人的时间帮他们移风易俗,从此与江南其他汉人无异。

    除此之外,他还要将大量汉人百姓迁往漠北,改变漠北的人丁结构,让漠北从此完全成为我们汉家疆土。”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靖的眼睛异常明亮。

    因为如果秦昇说的这些都能实现,他李靖的名字从此将和漠北之地仅仅捆绑在一起,供后人永远铭记。

    大丈夫在世,求得不就是一个青史留名,名垂千古嘛!

    (如果我不说,你们是不是都忘了主角还有几十万石土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