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是《向阳·花》就有些遭难了。
差评如潮或许算不上,但是也相差无几了。
关键是上座率的确配不上那样的排片。
毕竟有对比才有伤害嘛。
所以第三天到来的时候,院线方面果断调整了排片。
《向阳·花》的场次直接被调整了不少。
当天,几个电影评价平台突然涌现大量“自来水”帖。
热帖《被资本捂嘴的良心片》配图刻意截取银幕上高月香被搜身时颤抖的肩膀,配文:“连展示伤痕的自由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二次伤害’”。
“如果连电影全部都变成歌颂,那么才是电影的悲哀!”
“是啊!《向阳·花》关注的群体本就是被忽略的群体,电影只是把她们的苦难展现出来,让大家看到,希望能让社会给与这些人多一点关注,结果却被各种批判,这太不客观了!”
“看完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落入任何俗套,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的选择,她们的思想,她们的认知,都是基于她们这个人的本身的认知。
没有那种大彻大悟的觉醒,没有那种所谓的大团圆包饺子。
她们甚至一次又一次的犯过错误,可是她们也拥有着最朴素的善良,都向往着简单美好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向阳花的本意吧。”
“看了《华国电影报道》专家说的那些,其实没问题,但是电影肯定是存在幸存者偏差的!
不能因为很多人不是这样,就觉得电影不真实了!”
不得不说,这波公关还是有点效果的。
这不,当天#向阳花被恶意压分#,#文艺片被资本打压#,#《向阳·花》从未消费苦难#等词条就冲上了热搜。
另外一边,陈默这边自然也看到了这些。
但是他根本就没在意。
“现在不少人都信了,说《向阳·花》被资本打压了,资本,说的就是你呢。”赵莉影拿着平板电脑一边看一边说道。
陈默却是不以为意地道:“老套路了,我?还资本打压?呵呵,不用担心,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会有人用数据打脸的!”
果然,随着《向阳·花》没有那么差,《向阳·花》被资本打压,《向阳·花》排片被砍等话题被炒了起来。
这波悲情营销还是有一些用处的。
《大唐漠北》其实也不可能真的让所有人都满意。
而且一部分人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情怀”电影。
所以网络上,《向阳·花》居然有一点触底反弹的趋势,《大唐漠北》倒是开始出现了不少差评。
“《大唐漠北》感觉还不如《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短片,除了最后一战,感觉整部电影根本没有什么创新!”
“最烦这种营销情怀绑架了!好像说这部电影不好就是不尊重白发老兵了!”
“大唐安西军,白发兵的确令人惊叹嘘唏,可是电影最后那一战明显的不符合历史吧?历史上他们根本没有发起冲锋,而是在守城!”
陈默根本没有对此做出任何的反应。
因为真的不需要。
果然就像他说的那样,不需要他出面做什么,院线方面很快地就给出了回应。
某院线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从首日数据来看,《大唐漠北》黄金场次上座率高达82%,部分影城甚至出现加场仍售罄的情况;而《向阳·花》平均上座率仅35%,晚场空座率超过六成。
其实从宣传效果来说,最初的时候两部电影算是捆绑宣传,效果也是势均力敌。
我们最初给出的排片是相当的,可是这种差距真的太明显了。
我们只看数据,毕竟,总不能看的人多的电影我们不给排片,反而看的人少的给增加排片吧?
我们的排片从来都是基于实时上座率与观众购票意愿,与“资本打压”无关。”
“其实我们最初的时候,还尝试将两部电影相邻排映,可是监控显示:《大唐》散场时观众在走廊讨论历史细节,而《向阳》观众大多沉默快步离场,还有人直接去服务台投诉价值观导向问题。
特别是那些带孩子观影的观众,对《向阳·花》的意见很大,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根本不适合带孩子观看,里面有很多脏话,很多不适合孩子观看的剧情。”
如今的华语电影市场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
前期或许还可以通过一些营销炒作手段,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可是随着电影放映时间拉长。
观影人数多起来之后,口碑就不是控评能控的住的。
观众自己会选择。
这不,很快地就有不少观众和影评人开始发力了。
“之前还真的信了是被资本打压,毕竟,《大唐漠北》可是陈默的电影。
《向阳·花》只是文艺片。
可是看完之后,我就感觉自己是真的犯傻了,居然相信所谓的资本打压!
果然甩锅资本打压是万金油啊!
说说观后感吧,先晒电影票,《向阳·花》电影票.JPG!
说实话,本以为这次大导演出手一定是一部佳作。
并且题材非常特殊。但是当我看到剧情简介的单薄力度之后,我就有了一丝的担心。直到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担心变成了伤心!
选择这个题材,不得不说,是个好选项,只能说导演野心挺大,又是撕社会伤疤又是照人性之光,可惜拍得稀碎。
看了《华国电影报道》,之前觉得副教授的评价有些不太客观,但是看完电影之后,真的觉得,非常客观!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标签!
对方说《向阳·花》有个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给人感觉是在给女囚们贴标签!
而且是非常不好的标签!
事实是什么?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女主和女二对骂的时候一口一个表子,踏马的这种词,爆粗非常多非常的不适!
而这部电影偏偏又打着现实主义电影的名号,那么问题来了,看完电影观众会怎么想?是不是真的女囚们都是这样的?
这个标签贴的真的很恶心人人,仿佛编剧对她们的认知仅限于“泼妇骂街”!
这种刻意制造的“粗粝感”非但没体现真实,反而暴露主创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偏见——难道穷苦女性就必须满口污言秽语?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展现人物复杂性,而非用脏话贴标签。
女主是因为传播淫hui物品罪进牢的,会有时隐时现的暴露镜头,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可是这些镜头真的有必要吗?
没有这些镜头会影响剧情吗?
所以难道文艺片就必须有这种镜头才能凸显出“艺术”?
我最不喜欢的一场戏:女主打工,老板想要那个女主,那里的台词设计的非常的例如你要和我深度交流一下啊那种台词,灯味十足!
突然明白,那位副教授说的话了!
电影标榜“女性互助”,实际拍的是性转版《古惑仔》:
暴力解决一切:女主和女二刚认识就薅头发打架,转头又“拜关公”结拜,下一秒因误会互扇耳光。女性友谊被简化成“不打不相识”的江湖套路,完全忽视女性间细腻的情感联结。
乍一看是底层叙事,可是实际上呢?
电影里面很多东西,都让人无比郁闷和反感。
监狱居然成了她们眼里的快乐老家了,女主轻松表示“管吃管住比流浪强”,狱警全是无脑反派,完全抹杀司法系统的进步。
最最最让人不满的是,价值观真的很有问题。
女主骗钱、卖假酒、差点杀人,最后竟能“幸福团圆”,仿佛在说“只要你惨,犯罪也能被原谅”。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是对真正奋斗的底层人民的侮辱。
所以,这次别扯什么资本打压了,如果真的有的话,我希望,可以打压的狠一点!”
中立的影评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说话了。
“《向阳·花》号称要展现底层女性的奋斗,但拍出来的全是老套的标签化内容。
导演反复用老板X骚扰这种烂俗桥段,却根本不分析职场歧视的真正原因。
电影名字叫“向阳而生”,可全片根本没拍出她们如何重新开始生活。
可是整部电影看下来我觉得没有一个点是切合标题的。
唯一贴合标题的可能就是什么东西都要跟向阳花沾上关系。
比如说影片先开始的向阳花合唱队,在比如影片中间的向阳花的群名,再比如影片结局的向阳花洗车队。
这种生搬硬套的取名方式,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快跑题了,赶紧在段落里硬塞几个题目关键词凑数。
而且剧情前后严重脱节:
说要讲她们出狱后改过自新,结果还是让她们干回违法勾当。
导演还非要加女性被侵犯的戏码——这种情节除了博眼球有什么用?
最离谱的是主线崩坏:
预告片里高月香对女儿的爱是重点,正片里却变成黑化的借口。
女儿被送养时她哭了两分钟,转头就去和姐妹拜把子打架——说好的母爱呢?
更可笑的是结局:女儿莫名其妙就回来了,连个解释都没有。
观众花钱看故事,结果要自己脑补关键剧情?
拜托,这是主线剧情啊!一边说着高月香有多爱女儿,一边却又一笔带过,转而去说别的,好像女儿不重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