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 > 第三百五十章 :双旦合作(6k)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

    ……

    “来来来,兄弟们吃。”

    包间里热闹非凡,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与香气交织升腾。

    围坐在一起的,主要是陈龙大哥成家班的武行兄弟们和几位核心助理,气氛热火朝天,充满了豪爽的江湖气息。

    大家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方言大声谈笑,酒杯碰撞声不绝于耳。

    顾清也被氛围感染,仰头一看发现熟人,举着一杯果汁,笑着走向了席间一位身材健硕、肌肉虬结的壮汉。

    “周哥,好久不见了。”顾清主动伸出手。

    被称作周哥的武指周伟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吃惊地连忙站起身,用略带粗糙的大手握住顾清的手:“顾…顾清,你还认得我?”

    他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我当然记得周哥您啊!”

    顾清笑容真诚,用力回握了一下,“上次拍《唐探》,曼谷街头那场追逐戏,您给我们设计的那套动作,又漂亮又符合人物设定,

    思成哥看完监视器回放,当时就拍板说特别满意,夸您心特别牛!”

    “哈哈,哈哈哈!你们喜欢就成!都是份内事,份内事!”

    周伟被顾清如此清晰地记得细节并当众夸赞,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抬手挠了挠自己剃得极短的板寸头,咧开嘴憨厚地大笑着。

    他内心着实吃惊且激动,距离《唐探》拍摄结束已经过去大半年,剧组人员来来往往,

    他万万没想到顾清这样一位日理万机的顶流,竟然还能一眼认出自己这个幕后武指,并且能如此具体地说出工作细节。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其他武行兄弟们投来的羡慕目光,那种被尊重、被记住的感觉让这位硬汉心里暗爽不已,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顾清,别光站着聊了,快过来坐,菜都要凉了。”

    主位上的陈龙大哥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到顾清如此尊重且真心对待自己这些幕后的兄弟。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欣慰和亲切,连连招手呼唤顾清到自己身边的空位坐下。

    “龙叔。”

    顾清应声走过去,依言落座,侧头问道:“你刚才说有事要问我?”

    “对啊,”陈龙大哥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倾向顾清,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探究,

    “我就是想问问你,上次你去那个《中华诗词大会》,真就现场背了那么多首诗?节目组真没给你准备提词器或者剧本?”

    “真没啊,龙叔。”

    顾清失笑,摇了摇头,“都是即兴的,当时台下那么多专家学者看着呢,用提词器不是一眼就被拆穿了。”

    “哇!好劲啊!”

    陈龙大哥闻言,立刻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忍不住用粤语惊叹出声,

    随即又切换回普通话,语气充满了佩服:“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也太聪明了吧!天才,你真是天才!”

    作为从上世纪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派电影人,陈龙大哥内心深处特别尊重和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

    尤其是“有文化”、“有墨水”的人。

    这或许也源于他早年因家境贫寒、学戏辛苦而未能接受系统教育,内心深处对知识怀有一份敬畏,甚至些许不易察觉的自卑。

    因此,

    顾清在节目上那种胸藏万卷、口吐莲花的才子形象,尤其是与人对抗连续背出两百多首含有关键字的诗词,

    在他眼中简直是神乎其技,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羡慕不已。

    “龙叔,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顾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半是谦虚半是真诚地回应道,“您一个人能学会那么多门外语,能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又能打又能演还能自己拍电影,做导演、做动作指导,您这才是真正的天才,我跟您比,还差得远呢。”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

    陈龙大哥那仿佛铁打的身体、永不停歇的精力以及在国际影坛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就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哈哈哈,没有没有,”

    陈龙大哥被反向夸赞,乐呵地大笑起来,摆着手,“我那些外语啊,都是半桶水,唬唬人还行,

    真要说流畅交流,也就只能讲个两三句日常用语,跟你这满肚子学问比不了,比不了。”

    他笑完,又像是想起什么,饶有兴致地追问:“对了,顾清,看你这么会背诗,作的词、写的曲也都古意盎然,韵味十足,你平时是不是经常看古书?”

    “嗯,四书五经都粗略地看过一些。”顾清点点头。

    “哈哈,《四书》我小时候我师傅于也逼着我背过!”

    陈龙大哥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谈兴更浓,甚至带着点得意,“我现在有还能背出来,你听着啊:子曾子曰……”

    他竟真的即兴来了一段贯口,虽然发音带着明显的港味,但吐字清晰,节奏感十足,看得出是下过苦功的。

    “龙叔,您背的这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引用的版本吧?”

    顾清听完,有些哭笑不得地指出。

    这段背诵绕口诀,是民国时期的教书先生经常使用的。

    而陈龙大哥的师傅的确是那个时期的人。

    “哇!对对对!就是朱熹的那个…那个什么注!”

    陈龙大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遇到了知音,激动地一拍桌子,对着顾清就竖起了大拇指,嘴里不住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眼神里的喜爱和欣赏几乎要溢出来,“顾清你是真的懂!

    上次我参加马爷和窦文滔的那个节目,我背这段,他们都没听出来是哪一版的,利害!太厉害了!”

    此刻的陈龙大哥,看着顾清的眼神充满了喜爱,恨不得这就是自家的崽呀。

    顾清身上那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却又丝毫不显迂腐,

    同时眉清目秀、光彩照人的气质,简直完美契合了他心目中对于“文化人”兼“优秀后辈”的所有想象。

    他羡慕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心中暗自感慨:要不是自己年纪太大,顾清又年纪太轻,辈分和时代都不同了,

    搁他年轻时在港娱的那个环境里,他真想当场认下这个“干儿子”。

    在那个年代,圈内认干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用于巩固关系、互相提携,

    陈龙大哥自己就认过几位对他有提携之恩的业界大佬做干爹。

    “对了龙叔,您刚才说要找我聊的剧本……”

    顾清被陈龙大哥那愈发炽热、宛如看“梦中情儿”的目光看得有些招架不住,赶紧轻咳一声,

    将话题引回正事,以化解这微妙的尴尬。

    “哦对对对!你看我,一高兴差点把正事忘了。”

    陈龙大哥经提醒,一拍额头,恍然道,随即转向席间一位看起来气质较为文气、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杨子,把咱们写好的那个剧本拿过来,给顾清看看。”

    那位被称作“杨子”的编剧连忙从随身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剧本,双手递给顾清,脸上带着温和甚至有些拘谨的笑容:“顾清老师,您好。

    这是我根据大哥提供的思路,还有您之前聊的一些想法,初步整理写出来的剧本大纲和部分细节,您…您过目一下。”

    他的目光复杂地交织着期待、紧张,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期待和紧张是因为,这个项目如果最终能被大哥采纳,并且大哥愿意亲自出演甚至为他争取导演的位置,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巨大飞跃。

    而那份复杂,则源于他辛辛苦苦、字斟句酌写下的心血之作,

    如今却要交给一位如此年轻、面庞甚至还带着青涩感的“年轻人”来品评、定夺,这种感觉颇为微妙,五味杂陈。

    “杨哥,您太客气了,叫我顾清就好。‘过目’可不敢当,我就是学习学习,随便看看。”

    顾清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剧本,对着杨子笑了一下,然后才低头,认真地翻阅起来。

    然而,

    就在他翻看第一页,看到主要人物设定和故事梗概时,眉头就不自觉地微微蹙起。

    一直在暗中观察他表情的杨子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自叫苦:‘不是吧?这么快就有问题了?’

    “怎么样不错吧?”

    一旁的陈龙大哥却是个急性子,没注意到顾清的微表情,嘴里嚼着菜,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我觉得杨子这故事写得真不错,情感特别真挚!

    当时我看完初稿,心里酸得不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完全写到我们龙虎武师的心里去了!

    “是…是不错。”

    顾清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阅着,回应得略微有些勉强。

    这倒不是他敷衍,而是手中的剧本与他前世记忆中那部名为《龙马精神》的电影,在核心人物和故事架构上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他记忆中的《龙马精神》,主线是龙虎武师老罗与爱马“赤兔”相依为命,因债务纠纷陷入困境,为了守护家人(女儿和女婿)和延续电影梦想,

    携手展开的一场充满啼笑皆非又温情脉脉的“保马行动”和自我救赎。

    重要角色就三个:老罗、女儿小宝、女婿乃华。

    故事映射港片武行时代的落幕,风格是标准的合家欢喜剧。

    而此刻他手中的剧本,却全然不见女儿和女婿的踪影。

    故事变成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牌龙虎武师老罗,因沉迷工作、忽视家庭,与儿子(一位新锐导演)关系冰冷,仅与爱马“赤兔”相伴。

    同样因为债务问题,“赤兔”面临被夺走的危机,老罗被迫低头,求助於关系疏远的儿子,通过在儿子的新片剧组中拼命完成危险动作来赚钱还债,

    从而在滑稽欢笑的合作中,逐渐化解父子心结。

    “顾清…呃…老师,”

    杨子见顾清沉默不语,神色专注却看不出喜怒,心里越发没底,忍不住开口讲解,试图弥补剧本可能存在的不足,

    “其实很多细节我还没有完全填充丰满…比如,您看,儿子小罗之所以选择当导演,其实内心深处是受到父亲巨大影响的。

    小罗从小很崇拜自己的父亲,看着他飞天遁地,又无所不能,但见到父亲有一次摔到脑袋,躺在病床上昏迷的时候,又非常心疼。

    从而坚定小罗长大后要当导演的决心,目的就是不想让父亲继续受伤了,这也是故事的核心。”

    “小罗在剧组的时候:表面嫌弃冷着脸,各种嘲讽打击父亲,说龙虎武师过时了,现在都是特效的时代,

    可到故事的最后反转,实际是心疼自己的父亲,不想让他再去拼命了。”

    “而老罗也一样,嘴上不服输,可心里面对儿子非常愧疚,为了儿子的新电影拼了命做动作,可最后还是摔断腿进医院,

    两父子在医院谈心和解,最后新片上映大获成功,圆满结束。”

    “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如果拍出来,绝对会有不少的观众喜欢。”

    “杨哥,你这故事听起来…怎么有点熟悉啊。”

    顾清合上剧本,表情有点怪异。

    他目光一移,

    只见陈龙大哥罕见地没有插话,而是微微低着头,拿着勺子看似专注地扒拉着碗里的菜,仿佛那几根青菜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顾清心里顿时明了了几分。这剧本里老罗对儿子的愧疚、疏于陪伴导致的隔阂,

    分明是揉杂了龙叔自己对于过往事业与家庭难以两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于子女那份深藏心底的歉意与自责。

    这几乎是一部带着强烈个人情感投射的“自传式”作品雏形。

    “嗨,大多我们这行的龙虎武师,一辈子不都这样吗?”

    杨子眨了眨眼,语气意味深长,几乎等同于明示这剧本的灵感来源。

    “明白。”

    顾清了然地点点头。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杨哥,我有个疑问哈,您为什么…不设定为女儿呢?

    从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上来说,父女之间的亲情,有时候不是比父子之间那种‘沉默的对抗’更容易展开,也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吗?”

    “呃…为什么要写女儿?”

    这次轮到杨子愣住了,他似乎比顾清更疑惑,下意识地反问道,“顾清,大哥的意思…不就是想和你一起演吗?你演儿子小罗啊!”

    “啊?”

    顾清彻底傻眼了,指着自己,音量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半分,“我演?!”

    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龙叔只是让他以“顾问”或“策划”的身份帮忙看看剧本,提提意见,

    万万没想到,这剧本从一开始,就把“儿子”这个重要角色预留给了他!

    “怎么,不情愿啊?”

    陈龙大哥终于抬起头,故意板起脸逗他,“跟我这个老家伙搭戏,委屈你了是不是?”

    “呃…这倒绝对没有!龙叔您别误会!”

    顾清连忙摆手解释,又忍不住挠挠头,“能跟你合作,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我只是…太突然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

    与陈龙大哥合作,其意义远不止于一部电影的票房成败。更重要的在于“国际咖位”的提升和全球知名度的辐射。

    陈龙大哥,是自MJ去世后,国际上公认仅存的最后一位,拥有全球巨大影响力的巨星。

    他的面孔和名字,本身就是通行全球的“金字招牌”。

    只是因为他活跃的年代跨度太长,且近年来作品多以提携后辈为主,有时会让人忽略了他那堪称“活传奇”的崇高地位。

    从他近年的作品《十二生肖》之后,与他搭档的,无一不是各大娱乐公司力捧的顶流小生或当家花旦。

    这些公司难道不知道陈龙大哥的单人票房号召力已不如巅峰?

    他们看中的,正是与他合作所带来的巨大附加值和国际曝光度。

    参演他的电影,意味着拥有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国际履历”,无论是在国内提升逼格,还是在海外走红毯、

    接受采访,一句“我曾与Jackie Chan合作”,就足以换来无数“Wow!”的惊叹声和瞬间提升的关注度。

    这些都是无形的、却极其珍贵的资产。

    “龙叔,我…我近期的档期…”

    顾清说得有些吞吞吐吐,面露难色。

    他内心对于近两年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突如其来的合作,算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放心放心!”

    陈龙大哥看出他的顾虑,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就算这个本子真的能成,真要开拍,恐怕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

    不急的,我手头上还压着好几部电影合约,都是早先答应别人要帮忙捧捧新人的,推不掉。

    就算我想立刻跟你拍,时间上也挪不开!。

    他语气轻松地给顾清吃定心丸,随后又兴致勃勃地规划起来:“不过,剧本可以慢慢磨嘛!

    等春晚结束那天,咱们再找个时间好好聊聊,争取把这个本子打磨得更完善一些!”

    “龙叔,春晚结束后恐怕也不行。”

    顾清苦笑一下,解释道,“我被台里推荐,腊月三十晚上还要去参加戏曲春晚的录制。现在正为唱什么节目发愁呢,

    准备回去好好闭关,创作或者改编一首合适的曲目。”

    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婉拒的托词,

    没想到,一听到“戏曲春晚”这四个字,陈龙大哥的眼睛“唰”地一下亮了起来,

    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刚才讨论剧本时的种种思绪瞬间被抛到脑后。

    “戏曲春晚?!”

    他声音都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绽放出极大的兴趣和兴奋,“顾清,你先别急着一个人闭关创作,给我也创作一段!

    要不…咱俩一起上台唱个节目?怎么样?”

    他可是华语乐坛最知名的‘歌痴’啊。

    包括前不久,

    顾清跨年时期遇到的周化建和李忠胜,全部都是陈龙大哥的好友。

    就连他自己的专辑,很多都是这二位亲手制作的。

    是的,你没听错,自己的专辑。

    在陈龙大哥以演员享誉全球的时候,他的歌曲早已经先于一步火遍亚洲。

    1980年代,

    陈龙大哥在岛国推出的单曲专辑销量达43万张,这也是迄今为止,为华语男歌手最高纪录。

    后面推出的首张国语专辑《第一次》,同期销量达到恐怖的200万张,是当年的年度冠军。

    他的《明明白白我的心》、《拯救》、《神话》、《真心英雄》等歌曲更是传唱度极高的经典。

    有的歌手一辈子有一首代表作就很不容易了。

    陈龙大哥光是火遍国内,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有四五首。

    “龙叔,你真的要来?”

    顾清惊讶问。

    “当然,我唱歌那是一绝。”

    陈龙大哥一脸认真,但随即又习惯性地露出他的“短板”,“就是…老毛病,我还是不太会数拍子,

    到时候你得在旁边帮我打着点拍子,不然我容易进不去歌,或者唱快了…”

    “行!龙叔,那我回去好好想想。”顾清郑重点头,接着问道,“您有什么特别想尝试的风格或者具体的戏曲剧种吗?”

    “风格?没特定风格!”

    陈龙大哥大手一挥,显得十分洒脱,“我就想正儿八经地唱唱京剧,找找以前学戏时的感觉,好久没在台上唱过了,怪想念的。”

    他的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怀念之情,话音未落,竟然就情不自禁地微微眯起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

    用手轻轻在桌上打着并不太准的板眼,低声哼唱起了京剧中的某个经典曲目。

    虽然嗓音已不复当年清亮,拍子也略显随性,但那韵味和架势却十足,瞬间将包间内的众人都带入了浓浓的国粹氛围之中。

    而听到陈龙大哥所唱的内容,

    原本还在纠结,该如何创作的顾清,眼睛刷的亮了起来。

    “有了!!”

    这首歌在他的记忆里面,绝对算是一首红极一时的真正戏曲歌曲。

    改编的就是传统的京剧曲目,保留着原版的歌词和唱腔,而音乐的伴奏,全部是以流行音乐为主。

    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作!

    ……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