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14、被淹没的米哈伊尔(约6k)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作为法国戏剧界的殿堂,能在法兰西喜剧院演出的新戏或许会失败,但是在它首次演出的那一天,现场根本就不可能缺少观众,毕竟整个巴黎的人都知道法兰西喜剧院的大名,能经常在这里看戏的那才是真正的上流人士。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地位,法兰西喜剧院推出的新戏的戏票压根就不愁卖不完,也正因如此,尽管法兰西喜剧院的经理费尔南多早就看到了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消息,也在上流社会听到了人们议论这部戏,但费尔南多依旧没把这部剧放在眼里。

    真正优秀的戏剧又何须用这种庸俗的方式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而且很多人的关注看似是在戏剧上,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对那位相貌不错的俄国作家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这部剧吸引到了一些观众又能如何?一旦正式演出后他瞬间就会露馅!

    正是因为傲慢,费尔南多甚至都懒得花心思找人写批评这部剧的文章,也懒得动用手头上的力量去阻击一下这部戏剧的声势,法兰西喜剧院的对手什么时候轮得到一家不太入流的剧院和一个新人剧作家了?

    只是随着首演的日子越来越近,费尔南多逐渐发现有些地方好像不太对劲,首先普通观众席肯定还是能够坐满的,或者说,在这年头的法国,戏剧首演的时候,剧作家找来一大批自己的支持者和烘托气氛的人早就成了一种惯例。

    一方面是确保首演成功,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别的同行找人捣乱。

    雨果之前的戏剧首演的时候,场上的观众几乎全是他的支持者和朋友。

    不过戏剧既然演了,那肯定还是要给那些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们看的,一方面是给剧评家们看,他们的意见某种程度上将会左右接下来的舆论,另一方面的话,当然不能少了那些既有财力又有影响力的贵妇们!

    但法兰西喜剧院将要演出的这部新戏的作者,一位已经在巴黎有了不小名声的剧作家却是有些不安地跟费尔南多说:“我邀请了许多尊贵的先生和夫人,但她们都以有事回绝了我,我担心她们统统都去看那位俄国人了,要是这样的话,我的剧作接下来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坦白说,费尔南多猜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但他真没想到事情竟然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卑鄙的外乡人!竟然使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可眼见事已至此,费尔南多也只能是一半安慰一半确信地说道:“就算如此,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他这种下作的手段或许能取得一时的关注,但是对于见多识广的巴黎观众们来说,只有真正优秀的戏剧才能打动他们的心,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行。

    您就等着吧,今晚他所在的剧场一定是一片嘘声,就算他花钱找了许多人,但只要他的戏多演几场,他瞬间就会被整个巴黎的嘘声淹没!”

    尽管费尔南多发自内心的这么认为,但眼见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是临时联络了一些严厉的剧作评论家们去观看这部戏。

    在这些人中间有的人并非是收钱就办事,而是确实怀着对戏剧的热爱在审视一部部戏剧,但也正因如此,当他们不满意的时候,他们评论的尖刻几乎可以毁了一部戏,而公众也对他们有着较高的信任。

    将这些麻烦的人请进米哈伊尔戏剧的首演之日,费尔南多也是一下子就放心了。

    这样一来,就算首场演出的观众全是他的朋友,他的名声依旧会在第二天完蛋。

    只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米哈伊尔并未找多少那种帮忙烘托气氛的人,有时候外地人也有外地人的好处,由于米哈伊尔跟大多数巴黎剧作家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竞争关系,再加上这是他的第一部戏。

    因此巴黎文学界的大多数人只想看他的笑话,并未选择去做些什么。

    要问原因的话,简单来说,掉价!俄国佬的戏剧再好能好到哪里去?更何况他还是第一次演这个。

    如果恶意的阻挠没有多少的话,那么米哈伊尔便直接选择相信这部剧的魅力。

    而有些事情确实也就像费尔南多想的那样,有太多人都是冲着米哈伊尔的名声亦或者这部戏本身的噱头而来。

    有人出于刺激想要看看有关妓女的戏剧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人是爱屋及乌,选择来支持一下,还有人可能真的是馋米哈伊尔的身子

    但无论如何,戏剧的质量才是最要紧的,如若无法博得观众们的认可,那么刚才所说的一切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

    而随着这些事情的发生,《茶花女》首演的日子已经到来。

    得益于米哈伊尔的宣传和努力,《茶花女》的戏票几乎可以说是全部卖光了,因此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夜晚,蒙马特剧院前所未有地热闹了起来。

    负责招待客人和指挥一些人维持秩序的埃蒂安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明明蒙马特剧院附近的街道他早已熟的不能再熟,可当看到一辆辆奢华的马车载着尊贵的客人前来,他一时之间只觉得这条街道是如此的陌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灯光的映照下,在巴黎的见证下,那些尊贵且体面的客人们一一进入了她们那视野极好的包厢,当这些人走进去后,一股有着更强的生命力的观众这才如同海啸一般登场。

    他们有的是专业的剧评家,有的是充满好奇的艺术学院的学生,有的是慕名而来的艺术家,更多的则是经常观看戏剧且爱憎分明的普通的观众,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一部戏剧是否能够在巴黎成功的主体。

    当这个夜晚继续往更深处走去后,包厢里的人流露出了别有意味的神情,剧评家们的表情逐渐严肃,并且开始审视自己看到的一切东西,波德莱尔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已经开始兴奋,巴斯德和他的其他学生朋友们在有些拘谨的同时,也是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而更多的观众,则是在这种微微有些躁动的氛围中积蓄着力量,一旦他们被打动,他们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掌声,可一旦他们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他们的嘘声也一定会毫不客气地淹没这个剧场,这是真正属于多数人的意志!

    身处后台的米哈伊尔和其他演员尽管看不到这些景象,但是许多声音还是透过重重阻隔传了进来,既让有些知名的演员有点紧张,同时更让一些经验没那么足的演员脸色煞白。

    这部剧近日引起的关注和此时此刻外面的动静显然超出了他们很多人的意料,只不过他们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情绪在看到位于众人中心的那个人时,却是逐渐的平静下来了。

    对于在场的很多人来说,这将近两个月的同这位青年的相处都称得上是一段格外神奇的旅程。

    其中最让人觉得惊奇的便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尊重,不同于如今巴黎戏剧界常见的阶级分明、压迫和打骂,在这位先生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但他绝非没有威严。

    尽管他的话并不算多,但他下达的命令和给出的意见总能直指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核心,而根据他的指示,一切困难仿佛都变得容易起来了。

    这样的天才又怎能不令人心悦诚服?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他身上那种旺盛却并非狂妄的自信,就仿佛只要跟着他往前走,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一样。

    而就在此时此刻,他突然轻轻地拍了拍手,当在场的众人都朝他看去时,他那张带着淡淡的笑意的脸庞莫名的有一种神圣感,而他也用着坚实的语调说出了他那句令人安心的话:

    “我们会成功的。准备上场吧。”

    当在场的众人听到这样的指示后瞬间就是精神一振,而就在他们陆陆续续地走向自己应该在的位置的时候,作为这部戏剧的女主角的玛丽·杜普莱西却是留到了最后。

    而她先是看了米哈伊尔那张平淡的脸好一会儿,接着便深深地低了下头,然后用略带一点颤抖的语气问道:“我能吻您的手吗?”

    这样的行为在如今的巴黎的社交场当中是极其罕见的行为,而米哈伊尔会不会答应,跟他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的玛丽·杜普莱西其实并没有把握,但内心涌动着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激情还是促使她说出了这句不同寻常的话。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米哈伊尔的声音传入了她的耳中:“不如我们握握手吧。”

    听到这样的话,尽管这位姑娘愣了一下,但面对米哈伊尔伸出来的手,她最终还是用力地握了上去。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的声音再次清晰有力地传进了她的耳朵当中:

    “请您相信,您此前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在今夜,您完完全全是属于您自己的,或许今后也是如此。愿您得偿所愿。”

    “我会的。”

    忍住几乎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玛丽·杜普莱西走向了属于她的另一种命运。

    而随着一切准备就绪,很快,观众席上的灯光渐暗,紧接着舞台处便传来重重的三下敲击,这一悠久的传统象征着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祈愿演出顺利。

    当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之后,随着大幕的拉开,舞台上的灯光渐渐亮起,与此同时,一阵用于烘托气氛的音乐也在此刻响了起来。

    最先出现在观众们面前的是一位有着凄美的长相的女子,在周遭的黑暗当中,她看上去是如此的空虚和沉重,可当更多的灯光亮起后,一下子便照出了奢华的客厅,天鹅绒沙发、鲜花、精致的摆设和如云的宾客。

    而那女子转瞬间便收敛好了表情,开始带着笑容穿梭在诸多客人之间。

    这样热闹的场面,却不知为何让包厢里的有些贵妇陷入了沉默。

    看似奢华、看似宾客如云,但有些时候,这样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呢?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位青年走到了较为显眼的位置,开始表露他长达一年的暗恋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探望,而因为他的真诚,两人最终共进了晚餐。

    当这一幕缓缓结束后,随着幕间休息的时间的到来,许多已经被勾起了兴趣的观众们在休息的同时却是已经讨论起了剧情。

    相较浪漫主义戏剧那种极致、强烈的感情表达和古典主义的呆板,这样短短一幕剧其实就能给许多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

    首先就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感受,这样的场景设置和故事一下子就能将很多人带入到某种熟悉的情景当中,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有了代入感。

    正当有些观众在揣摩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时,随之而来的第二幕却是让他们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最先出现的其实是一段幸福的生活场景,得益于演员的出色演绎和发挥,这样的爱情和互相为对方牺牲的心意无疑是让许多人都露出了微笑。

    但男主角父亲的出现无疑是让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尽管他们或许拥有真正的爱情,但是面对男主角阿尔芒的前程和他家族的声誉,本来还在坚持的玛格丽特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之后,最终还是同意离开阿尔芒。

    当这幕剧结束的时候,观众席上已经是一片哗然:

    “尽管这位父亲说的有理,可是感情这种事情又该怎么办呢?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她为了他几乎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了,但即便如此她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还是离开他,可接下来呢?他们能以什么样的方式重新在一起?似乎不可能啊。”

    当普通观众这么讨论的时候,专业的剧评家们的眼中却是闪过一抹惊艳,毫无疑问,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一冲突相当的精妙。正因为爱对方才要离开对方,可离开了对方又该怎么办呢?

    而即便这一冲突已经足够强烈了,但在接下来的一幕剧中,这样的冲突还在持续走高:

    为了自己的爱人考虑,心碎的玛格丽特回到了她原本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又从阳光底下坠到了黑暗当中,可即便她已足够痛苦,但并不知晓真相的男主人公却是因爱生恨,最终当众侮辱了她。

    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将赢来的钱扔给她,并大声斥责这是“偿还欠她的债务”和“过夜费”。

    对于现场的巴黎观众而言,他们当然知道这样的侮辱究竟有多伤害一个人,倘若真是这位女子辜负他也就罢了,但在观众们的上帝视角当中,玛格丽特分明是因为爱他才离开了他,她是如此心碎却还要承受这样的侮辱。

    因此当这一幕结束的时候,许多观众们已经称得上有些愤怒了:

    “他为什么要做到这种地步呢?为何他竟如此的鲁莽?”

    “接下来应当怎么办?他还能得知真相吗?他得知真相后又该如何悔改?他们真的不能重新在一起了吗?”

    与此同时,最为感同身受同时情绪波动也最为强烈的无疑还是场上的女性观众们,或许是因为想到了什么亦或者彻底代入了进去,有的人情绪低落,更有人因为演员们的精湛演绎而泛了些许泪花。

    在这样的情感高潮之后,第四幕则是在冷清的氛围中稍稍回落了一些,由于受到巨大的打击,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债主上门讨债,财产被拍卖。

    正当观众的情绪变得愈发低沉的时候,男主人公似乎是终于得知了真相,当他匆匆从外国赶了回来之后,两位仍然相爱的人总算解开了误会,互相倾诉了心声,并且开始期待着新的未来。

    等到这一幕结束之后,场上的氛围已经重新热烈了起来:

    “瞧瞧,我猜到了!他们会有一个好结局的!”

    “这样的结局真让人高兴,倘若无法解开误会未免也太遗憾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去生活?”

    不过与此同时,确实也有观众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好像还有一幕,这一幕讲什么?他们相爱之后的生活吗?”

    “不清楚,到这里不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吗?还能有什么呢?”

    当观众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多时,第五幕就已经为他们揭晓了答案:

    依旧是第四幕刚开始的场景,不过色调要更加阴暗,情绪要更加沉重,就仿佛刚才的和解宛若泡沫一般。

    而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男主人公并未赶来,但玛格丽特却是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在做完最后的努力之后,窗外传来节日的喧闹声,而玛格丽特却是在呼唤阿尔芒的名字中彻底走向了死亡。

    偏偏就在这之后不久,还是得知了真相的阿尔芒终于赶到,可他见到的只有玛格丽特的遗体

    这样一种剧情上的突转在加深了悲剧效果和感情力度的同时,也是真的让现场的观众们在更深的悲伤中目瞪口呆,在给了些许希望之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尾?!

    或许是因为最后这一幕给许多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总之在这部剧彻底演完了之后,偌大的剧场一时之间竟然陷入到了某种沉寂当中。

    而在最后,还是身处观众席上的波德莱尔和他的朋友率先反应过来,当他们忍不住鼓起了掌、喊了两声之后,原本寂静的场面就像炸药桶一样被瞬间点燃,掌声和喝彩声似乎让整座剧院都在摇晃。

    在听到这个声音后,位于后台的演员们这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原本煞白的脸色也是多了些许血色。而随着掌声越来越大,他们也是按照谢幕时的惯例全体上台,并肩站成一排向观众鞠躬。

    可这仍然不是结束,集体鞠躬结束后,掌声便会聚集于戏剧当中的主角,而按照惯例,富有的崇拜者或专门的捧场者会向舞台投掷花束,一般是由女士献给男演员。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观众对这部剧的反响非常热烈,尽管台上的演员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神色各异的女士们已经行动了起来,纷纷拿着花束来到了前排,但这部戏剧的男主角的身前却只有那么零星几朵。

    见此情形,满面红光的剧院经理埃蒂安当然知道观众们还想见到谁,于是不多时,在他的极力劝说下,一道身影从后台出现,并且一步步走向了舞台。

    当他出现后,台上的演员们几乎是一下子就腾出来了最中心的那个位置,接着便以簇拥的形式将他推到了更前面的地方。

    等到他在最中心处站稳之后,还不等他开口说点什么,突然,一位看上去已经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的女士向米哈伊尔丢出一支花束,而这就仿佛什么进攻信号一般,只是一瞬间,米哈伊尔便感觉无数的东西朝自己飞了过来。

    米哈伊尔:“???”

    你们带的花没带刺吧?!

    而且你们不会有人趁乱拿东西砸我吧??!

    在诸多不明飞行物面前,米哈伊尔确实茫然了一瞬间,紧接着这些东西便真的将他淹没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