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信坐在车辕上,又看了看这些搬着粮草的孩子,又道:“你们还想去长城上戍守?”
见几个孩子愣愣点头,韩信拿出自己的水囊,先是喝了一口水,笑道:“你们要跟着我去草原。”
这些少年人又愣住了,他们一度以为只是帮忙运好粮食之后就能够去长城上戍守,而后一天天的煎熬过去。
正在众人还迷茫,却见有一人走来。
来人喝道:“站好!”
还有少年抱着一捆粮草,被吓得当即放下了手中的粮草,吓得站在原地低着头。
韩信先是看了眼走来的董翳,行礼道:“董将军,这些孩子我来带吧。”
董翳是丞相李斯安排在北方的,与咸阳往来诸多文书也都是董翳准许之后,才会送去咸阳。
虽说对董翳没什么好感,但韩信能客气就客气。
董翳也知这个韩信是公子扶苏的太仆御官,此人正在帮着蒙恬大将军的大军养马,自然不能怠慢。
董翳瞧着眼前几个小娃娃,又看看韩信,道:“有劳韩校尉了。”
韩信点头,再一次行礼。
等那些看着就很凶的董将军离开之后,这些少年人才长出一口气。
韩信道:“你们分到我的麾下了,以后不要随意跟着别人走。”
“是。”这些孩子三三两两应声。
韩信又道:“跟着我去北方,到了大营之后你们在草原锻炼两月。”
这句话该不是玩笑了,众人都听出了韩信话语中的严肃。
言罢,韩信让他们将余下的粮草都搬运好,又带了一支百余人的秦军,众人出了城关,就过了长城。
回头看去,立于高坡上的长城挡住了阳光,只是走了一段路之后,慢慢地就离开了长城遮挡下的阴影,眼前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原。
这是这些孩子第一次从北面看长城,连绵不绝一眼看不到的长城令人惊叹。
以前匈奴人也是这样遥望长城的,他们一度想要越过长城,但这一次被蒙恬大将军拦在了这里。
而现在,秦军已拿下了大片的漠南,秦军的大营就在贺兰山下。
韩信道:“看吧,等你们到了贺兰山就要好好练练了。”
“韩将军,贺兰山在哪里?”
韩信坐在车辕上,还有些慵懒地道:“北面,以前的贺兰山并不叫贺兰山,匈奴人将那里叫作卑移山,是当年头曼单于王庭木马的所在,在很久以前呀,匈奴人会将战死的战马葬在贺兰山下……”
言至此处,韩信又补充道:“贺兰山这个名字是公子扶苏给它起的,既然是秦军打下的地界,就应该用秦人所起的名字,就像是河西走廊,乌鞘岭以西的河西走廊也是公子扶苏所取的名字。”
这些孩子都知道公子扶苏,他是支教的夫子们口中的贤明公子,这位公子爱民,爱天下人。
公子扶苏还希望人们能够爱自己,教导人们明是非,知荣辱,要有良好的品德。
那是孩子们心中所敬仰的人,将来他们一定会敬爱公子扶苏。
因与公子扶苏有关的传闻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传闻有好有坏。
但只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就会一直敬爱那位贤明的公子。
当年六国的旧贵族十分害怕皇帝,皇帝也就是以前的秦王,而这位秦王却有一位十分贤明的儿子。
如果公子扶苏将来也成了皇帝,人们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吧。
除了公子扶苏,不论是谁都坐不稳皇位的。
“我没见过尧舜,我觉得世上若真有尧舜这般的人物,就该是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让我读书了,支教的夫子还治好了我爹的病。”
“我们县的夫子不会治病,可他会教我们织布。”
另一个孩子道:“我从蜀中江原县来的,我们县韩夫子什么都会,就连县令都十分依仗他……”
……
韩信听着孩子们议论公子扶苏,他面带笑意,没有打扰他们。
其实不只这些孩子如此,在关中的拥护公子扶苏的人更多,而且只会比这些孩子更热烈。
韩信亲眼见过人们将一碗碗的粮食放在公子扶苏曾经所住的地方,那些粮食可以在屋前堆成一座小山。
每每听那些老农说起当年的渭南,他们总说渭南的新民是在寒冬中一无所有地来到关中的,公子扶苏给了他们许诺过的一切……
运送粮草的队伍走了一段路,距离贺兰山越近,马匹就跑得越快。
众人在草原上过了一夜。
翌日,天还未亮,韩信就喊醒了还睡着的少年们,继续押送粮草。
今天也是这些孩子第一次吃军中的干粮,一大块硬如石头的饼,众人要砸开才能分着吃。
韩信已吃习惯了这种干粮,便继续任由这些少年人好奇地在粮车上争抢粮食。
直到午时,队伍终于到了贺兰山大营。
贺兰山的大营连绵成一大片,从高坡望去牛皮帐篷几乎看不到头。
韩信给马匹解开缰绳,拉着车到了大营前,向这里的守军说明了来意。
而后那些少年被留了下来,韩信却要独自离开了。
“韩将军,我们不与你一起走吗?”
韩信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看这些孩子,又道:“好好练,练好再来跟我。”
言罢,韩信一挥马鞭,战马嘶鸣一声离开了大营。
一群少年人就被一个士伍领着进入了大营中。
韩信之所以不打扰他们的兴致,是因为来大营的路上是他们最后的一段快乐时光了。
韩信的住处依旧在当初的那片牧场,此地战马成片而立,最北方的一个帐篷就是他现在的家。
策马来到帐篷前,韩信见到了正在哄着孩子的妻子,他将包袱放下,从妻子手中接过孩子,问道:“怎么又哭了。”
“你一抱他就不哭了。”
听到妻子的话,韩信再一看孩子,他果然不哭了。
一家人就这么在这里养马,要是匈奴人不来,韩信可以在这里住一辈子,养一辈子的战马,真的。
妻子生了孩子之后,气色一直不好,接生婆婆说这是伤了身体底子,需要喝点补药,韩信就亲自去采买了这些药。
将孩子放在帐篷内,韩信用牛粪点了炉子,煮着汤药。
看妻子正在给孩子量着,多半是要做新衣,韩信看着炉子的火,一边道:“近来兵马调动频繁,贺兰山大营派出了不少骑兵去北方。”
“是匈奴人要来了?”
韩信蹙眉道:“上月丞相府的文书一到,蒙恬大将军派出数队斥候去查探匈奴人动向,多半不是匈奴人要来了,是秦军要北上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