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田安的梅干菜用料十分考究,用的是蜀中的竹笋晒成笋干,而菜的选择就多了,田安挑选的也都是小公子们爱吃的芥菜。
这些梅干菜晒得黄中泛黑是最好的,给小公子们的梅干菜送出去之后,田安就将余下的梅干菜收起来,等到秋冬时间吃。
等忙完这些,公子的午时小憩也结束了,田安便收拾了一番,将围裙摘了,再将衣裳上的细碎梅干菜全部摘干净。
两位小公子不在家的时候,公子与夫人的饮食很简单,平时起居也很安静。
在公子去丞相府之前,田安将炖好的银耳羹端给夫人与公子。
扶苏喝着银耳羹道:“这银耳给父皇送去了吗?”
田安道:“送去了,此物在关中难得,用枣与枸杞炖过加一些蜜水,最是养人。”
见夫人又递来一迭衣服,田安伸手接过。
“今年时就说过夏衣穿不下了,这是今年新做的,给那两个孩子送去。”田安颔首就去吩咐。
扶苏将碗中的羹汤喝完,又道:“过些天该去祭拜老将军了。”
王棠儿道:“嗯,也好,我来安排。”
扶苏颔首。
田安面带笑容站在一旁,现如今王家的一切都是由夫人说了算的。
王家想要与公子扶苏休戚与共,王家全族必须效忠公子扶苏,田安暗叹这是王翦过世之后,留给夫人的最大依仗。
扶苏带上了来时的文书,就去了丞相府。
午时刚过,天边又有了乌云,当公子扶苏走入丞相府,天空雷声作响,就下起了大雨。
程邈正在吃着田安带来的饼,今天丞相与公子要主持兵马调度之事。
张苍低声道:“王太尉呢?”
程邈回道:“很久没来。”
丞相府外雨声正是最大的时候,两人的交谈倒是被雨声遮盖住了。
程邈又狐疑地看了看张苍,王太尉为何不在这里,别人不知道,他张苍还不知道吗?近来,张苍一直跟着王太尉厮混。
程邈回过神,见有文吏递来几卷文书,便开始批复。
即便是有了考试来选用官吏,但丞相府的人依旧不够用,学士府依旧是空置的,太尉府也没有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依旧是老样子。
而近来通过考试的诸多官吏,都发往了关中各县。
公子确实该这么做,放在以往各县的官吏都是从王翦回来之后,任用至今的老官吏。
而这些人多数都是老秦人,而这些官吏只会听公子扶苏的号令。
现如今通过考试,各县的县令有了增补替换。
程邈觉得在五年前,各县官吏早已不全,有些县甚至只有一两个县吏,更不要说年老的老县令了。
如果公子不将近年来选用的官吏放在关中各县,恐怕各县的官吏空缺很难再补充上。
毕竟,对公子而言,关中的各县就是一架老旧的织机。
而这里是秦的根基,势必要治理好。
为此,公子需要增补官吏,也是为了收六国旧地庶民之心,请六国之人来关中为官吏。
而为吏的人就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去年考试之后,关中又增补了两百官吏。
程邈看着眼前的文书,公子觉得现如今的官吏数量还是不够用的,尤其是咸阳城内以及关中各地,更别说陇西与河西走廊。
见丞相站起来,程邈提起精神,看来今天兵马调度的事安排好了。
外面的雨势也减弱了不少,李斯带着两道文书脚步匆匆离开,看来是去咸阳北郊的离宫禀报给皇帝。
丞相离开之后,今天的政事也就结束了,等公子扶苏与多数人都离开这里之后,程邈将这里的文书都整理好,也打算回去了。
外面还湿漉漉的,程邈又见到了一卷文书,文书所写的是渭南郡敬业县调粮一事。
涉及敬业县的事,平时都是张苍在管。
程邈看了眼张苍的位置,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走了。
前几年,张苍为了建设咸阳桥三县,渭南郡,以及渭北各县忙得焦头烂额,这两年倒是清闲下来了。
程邈只好拿起文书,脚步匆匆走出丞相府,一路朝着敬业县而去。
在城外备了马车,现在已是傍晚,到了敬业县也是夜里,看来明天天不亮就要早早醒来,来咸阳复命。
时间紧迫,公事不能耽误,程邈心中数落了一番张苍之后,让人赶着马车去了敬业县。
敬业县的夜里很安静,偶尔还能看到有秦军在巡视。
此地很重要,不仅仅涉及造纸的秘方,还有两位小公子。
程邈到了县里,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敬业县没有县令,但敬业县的诸多事都是叔孙通在处置,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如此,没有变过。
原本,程邈是要将调粮的事告知叔孙通就好。
推开叔孙通的木门,没见到这位老夫子,就见到了两位小公子与章敬。
程邈也经常来这里,对两位小公子与章敬自然是相熟的。
“老夫子可在?”
章敬嘴里正在嚼着面条,回道:“去潼关了。”
见程邈还拿着文书,章敬又道:“是为了调粮一事吧,老夫子走前与我交代过。”
闻言,程邈就知道这事好办,就将文书递给了章敬。
章敬拿了老夫子的印信盖下。
程邈满意地看着文书上的印信,这件事就算办成了。
又与两位小公子行礼之后,程邈就离开了。
在书舍边还有一间客舍,这里是给来往的官吏所住的,有时来了此地就会在这里过夜。
能来这里住的人不多,因此客舍只有王太尉,张苍或者是司马欣能住。
这间客舍内有很多书籍,都是当年公子扶苏留下的。
程邈刚点燃了油灯,正要坐下来,就见门被推开,走入门中的正是小公子礼。
他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道:“这是兄长让我送来的。”
见一碗面端到面前,程邈也想起来了他来时并没有用饭。
端起小公子递来的碗,吃着面。
礼问道:“程御史,为何老夫子总是说,秦缺少一个闻名天下的学者?”
程邈道;“当年有一个传闻。”
“什么传闻?”
“有人说秦国有勇猛的将士,有勤劳的农户,还有务实的官吏,但唯独缺少一个天下瞩目的学者。”
“我的父亲不是吗?”
礼会说了一句话,让程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话。
支教夫子们最早所用的一批书籍,确实是公子扶苏所写。
程邈解释道:“公子所著之书都是诸子百家之言论,公子说过他只是将诸子百家的言论都整理了起来,教给天下人。”
礼道:“诸子百家不在了。”
程邈道:“确实不在了,可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出现不是吗?”
见程邈已将碗中的面吃完了,礼又十分懂事拿过空碗与筷子,向程邈行礼之后,走到屋外,转身又将门关上。
他还有些矮小,因此关上门时,先将与他的脸一样大的碗放下,将筷子放下之后,才垫脚给客舍的门关上。
程邈坐在屋内,还在想着他与小公子说过的话。
屋外又下起了雨,雨水落在屋顶上的响动,在屋外格外清晰。
当年诸子百家的时代早就不在了,荀子过世之后,其实诸子百家已不在了。
如果真要说当年诸子留存至今的弟子中,恐怕也只有李斯与毛亨了。
李斯该是留存至今的最后的一个法家了。
公子虽说是李斯的弟子,但公子从未说过他是法家弟子。
而公子所施行的理念,反倒多有墨家的影子。
用过面之后,睡意正浓,程邈这才去休息。
昨晚下了雨,天边刚有些泛白,程邈已走出了客舍,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就翻身上马急匆匆去了咸阳。
一路上,马车赶得很急。
马车到了咸阳城的门口已是午时,程邈就下了车急匆匆去宫门。
廷议刚结束,程邈到了丞相府时公子扶苏并不在,丞相也不在这里。
程邈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将自己的文书交给了张苍,问道:“丞相与公子呢?”
张苍看着文书道:“去北郊了。”
不过看着文书,张苍长出一口气,道:“本来这应该是我去了,多谢了。”
程邈道:“无妨。”
平时,程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会将丞相府的事都办完之后,确认没有疏漏才离开。
这里若没程邈,多半会有很多人被丞相李斯一纸令下,送去北方修长城了。
昨天兵马调度的文书由丞相与公子送去了北郊,见了皇帝之后,文书就得到皇帝允许送去了北方。
扶苏与老师一起走在林光宫,看着战马正走在草地上,嚼着草。
李斯道:“冒顿近来频频西进,蒙恬以为不是好事,冒顿恐有图谋。”
扶苏颔首道:“冒顿的部族多是当年头曼单于兵败之后的大部落,白羊部已灭了,余下的几部都在冒顿麾下,北伐大战才过去六年,匈奴人与秦军的仇,可不会在这短短几年间消弭。”
大战又要来了,这是李斯的想法。
蒙恬与章邯屯兵日久,灭冒顿的一战也快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