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 第828章 徙民实边,混居杂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军的推进速度极快,在夷洲土人的内应帮助下,他们几乎没有走任何弯路,精准地拔除了一个个负隅顽抗的据点,直扑岛屿的核心区域。

    当项轩浑身浴血,如同煞神般一脚踹开村野治保“主屋”那单薄的木门时,看到的正是对方独坐饮酒的场景。

    屋外,大批汉军精锐弓上弦、刀出鞘,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紧张地盯着那个看似毫无防备的魔头,他们都知道此人身手不凡,不敢有丝毫大意。

    “村野治保!”

    项轩声如雷霆,长戟直指,“你的死期到了!”

    村野治保缓缓放下酒杯,抬起头,脸上甚至挤出了一丝难看的、试图表示善意的笑容,但这笑容在他那扭曲的性格衬托下,显得格外诡异。

    “项将军,何必动怒?胜负已分,我……认输。”

    他慢慢地,极其缓慢地举起双手,表示自己没有武器,也不会反抗。

    “我只有一个请求。”

    他看着随后走入屋内的刘如意,目光灼灼,“请赵王殿下,带我去见皇帝陛下,刘盈。我有些话,必须亲口对他说。只要见到他,我任凭处置。”

    刘如意冷漠地看着他,那只精钢义肢微微抬起,阻止了想要上前直接砍了村野治保的项轩。

    他审视着这个让他承受断臂之辱、双手沾满无数鲜血的仇敌,心中恨意如潮,但他更记得兄长的嘱托和身为统帅的职责。

    “你想见陛下?”

    刘如意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是!只有陛下能明白我的话!”

    村野治保急切地强调,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刘如意沉默了片刻,夷洲战事虽已接近尾声,但肃清残敌、安抚土著、建立秩序,千头万绪,都需要他立刻处理。

    他不能因为一个阶下囚的请求,就放下这一切,立刻返航。

    “本王可以答应你,带你回长安。”

    刘如意最终开口,语气冰冷,“但非是现在。待本王处理完夷洲善后事宜,自会押解你入京,面见陛下。至于陛下见不见你,那是陛下的事。”

    他挥了挥手:“拿下!严加看管,若敢有异动,格杀勿论!”

    如狼似虎的汉军士兵一拥而上,用精钢镣铐将村野治保牢牢锁住。

    村野治保没有反抗,只是在那镣铐加身的瞬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混合着屈辱与希望的复杂光芒。

    他活下来了,虽然是以俘虏的身份,虽然前途未卜,但他终究获得了那个去见刘盈的机会。

    对于他而言,这,就足够了。

    屋外,夷洲的战火渐渐平息,象征着村野治保野望的旗帜被砍倒,扔在地上,践踏在泥泞之中。

    持续数月之久的夷洲之战,随着魔王的被擒,终于落下了帷幕。

    而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也将在大汉的治理下,迎来新的命运。

    ——

    夷洲岛上的硝烟渐渐散去,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焦土和新生草木的气息。

    随着最后一股负隅顽抗的倭寇被肃清,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脆弱的平静。

    然而,对于赵王刘如意而言,战争的结束仅仅是一个开始,更艰巨的任务——如何将这片新附之地真正纳入大汉版图,使其永为汉土。

    如此难题,正摆在他的面前。

    他没有沉浸在复仇的快意中,而是迅速将精力转向了战后安置与长远规划。

    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内,刘如意与项轩、周灶以及几位精通民政的随军文官围在粗糙的夷洲地图前。

    “殿下,倭寇已平,首要之事,当是安抚土人,恢复秩序。”

    一位文官建议道。

    刘如意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沉稳,已然有了几分其兄刘盈处理政务时的影子。

    “不错。传令下去,以达赫等最早归顺、且在此战中立功的土人为骨干,组建临时乡勇,协助我军维持各地秩序,清点人口,统计损失。”

    他走到帐外,看着那些劫后余生、眼神中依旧带着惶恐与茫然的夷洲土著,心中已有定计。

    “发布安民告示,以大汉皇帝陛下之名,宣告夷洲自此永为大汉疆土。”

    “所有夷洲土人,只要诚心归附,登记造册,便可为大汉编户齐民,受大汉律法保护,享大汉百姓之权利。”

    “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优先救助老弱妇孺。命随军医官设立医棚,救治伤病。”

    这些措施迅速推行下去,如同久旱甘霖,很大程度上安抚了惊魂未定的夷洲土人。

    他们领到了救命的粮食,得到了医治,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与村野治保统治时期截然不同的对待——一种基于秩序和起码尊重的对待。

    但刘如意的思虑更为深远,他召来项轩与周灶,指着地图,沉声道:“项将军,周都督,夷洲初定,土人虽暂时归附,然其与我中原语言不通,习俗迥异,若要此地长治久安,非仅凭武力与一时恩惠可成。”

    项轩粗声道:“殿下之意是?”

    “徙民实边,混居杂处。”

    刘如意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八个字,这正是他观察兄长治理新拓疆土时常用的策略。

    “即刻上书朝廷,请求从会稽、闽中、南越等地,迁徙忠诚可靠、善于耕织之汉民前来夷洲。朝廷可给予田宅、种子、耕牛,减免赋税,鼓励他们在此安家落户。”

    他继续解释道:“汉民与土人杂居而处,通婚往来,潜移默化之间,可使土人渐习我汉家言语、衣冠、礼仪、农耕之法。孩童皆入乡学,学汉字儒经。如此,十年,二十年,则夷洲之民,心向汉室,与中原无异矣!届时,何愁此地不定?”

    周灶捻须赞叹:“殿下深谋远虑,此乃根本之策!唯有文化浸润,方能真正将此地化为汉土。否则,纵有大军驻守,终是隐患。”

    刘如意又道:“在大规模移民抵达、秩序彻底稳固之前,大军需暂驻于此。周都督,水师负责沿海巡弋,防止残寇或新的海盗觊觎。项将军,陆师分驻各险要之处,清剿可能藏匿山林的零星残敌,并协助地方,弹压任何可能的不轨之举。”

    项轩抱拳:“末将领命!定让此地稳如泰山!”

    一套涵盖军事威慑、民生安抚、文化同化的综合治理方案,在刘如意的主持下迅速成型并开始推行。这位曾经以勇猛著称的亲王,在经历了断臂之痛和此番独当一面的磨砺后,已然展现出超越单纯武将的政治远见和治理才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