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晨三点,全球天文监测网络的红色警报划破了夜空。位于智利的帕瑞纳天文台率先捕捉到异常,小沈星群再一次变轨,并以每秒28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逼近,其轨道计算模型显示,与地球的撞击概率高达78%,预计将在二年后抵达近地轨道。甚至有些先锋陨石,已经飞到了“星瑞太空城”附近。
消息像野火般席卷全球的各个宇宙观测站。在丽江天文观测站,沈星云一脸愁容,小沈星已经叩响了地球之门。这位深耕小行星领域几十年的教授,眉头拧成了死结,连鼻梁上滑下的眼镜都没心思推,方案里那三条用加粗字体标注的“核心策略”,竟然全是些翻来覆去的旧思路,连半点突破性的想法都没有。
他将文件“啪”地拍在实验台上,试管架上的试剂瓶跟着晃了晃。“第一条,在小行星轨道上布设核地雷、激光墙甚至反物质装置,想把它炸碎或直接摧毁。”沈星云的手指点着纸面,语气里满是不屑,“太想当然了。你们想过吗?这小沈星群直径超过15公里,或者更宽,就算真能拦下来,炸碎的碎片里,光是直径超过1公里的就有上百块,这些碎片会像带火的陨石雨一样砸向地球,到时候海洋沸腾、大陆起火,和直接被撞击有什么区别?还是大面积灾难!”
助手杨冬华递过一杯温水,小声道:“教授,您先别急,看看第二条。”
沈星云喝了口温水,目光移到第二条策略上,参考科幻片《天地大碰撞》的思路,直接在小沈星主要星体的表面安装核武器或反物质装置,利用爆炸推力强行推离其轨道。
他指尖划过方案上印着的小行星模拟图,叹了口气:“想法是好的,但接近小行星本身就是个天大的难题。首先得用探测器分析它的物质成分,是硅酸盐还是金属质?表面有没有剧烈的地质活动?这些数据没弄清楚,贸然靠近就是送死。就算抛开这些不说,现在人类最先进的‘远航者三号’亚光速飞船,最快速度也只有0.3倍光速,从现在开始,要飞到小沈星的飞行轨道,最少需要整整17520小时。而且小沈星还在以每秒23公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还在不规则自转,想在这种情况下稳定停靠,给它装炸药?比在飞驰的火车顶上架大炮还难!”
等看到第三条策略,沈星云更是忍不住笑了,只是这笑容里满是无奈。第三条写着:在地球精确测定撞击点后,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美其名曰“被动防御”。这无异于让大家都去学潜水,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家就可以躲到水底下去,像乌龟和鳄鱼一样,生存下来。等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地面上的生物都灭绝了,而水中的生物却存活下来。
他猛地将方案往桌上一摔,连连摇头:“这和十年前那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想法有什么区别?没新意,更不实际!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撞击点要是在海洋,引发的海啸能淹没半个大洲;要是在陆地,扬起的尘埃会遮蔽阳光好几年,到时候往哪疏散?疏散到天上吗?”
杨冬华看着教授紧锁的眉头,犹豫了片刻,还是轻声问道:“教授,这几十年人类太空探索进步明明这么大,亚光速空天飞船能在近地轨道长期滞留,去年‘开拓者号’还成功在改造过的火星基地建立了永久生活区,甚至‘寻星者号’探测器都飞到了40光年外的宝瓶星座,传回来了行星大气数据。可真到危难时刻,怎么大家还是这么慌?您觉得……暂时逃离地球,往火星或者其他星体转移的办法,可行吗?”
“情况比你们想象中还糟。”沈星云走到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前,手指一点,调出国际航天局刚刚发来的红色预警数据,屏幕上,代表飞船数量的蓝色柱状图,连需求线的一半都没到。“根据国际航天局的统计,要把至少十亿人送往火星、木卫二或土卫六这三颗星体,至少需要1500艘满载量5000人的亚光速空天飞船,还得用1190亿吨特殊矿物kc20提炼固体燃料,这种矿物只有月球背面才有,现在人类的月面矿场每月产量还不到100万吨,就算全用来炼燃料,也差得远。但现在呢?人类手里只有327艘空天飞船,其中还有一半是货运飞船,根本没法载人连需要量的零头都凑不齐,谈什么逃离?根本不具备逃离条件!”
“而且那些外星基地也指望不上。”杨冬华补充道,他调出火星基地的实时画面,屏幕里,工人们还在给穹顶安装防辐射层,远处的温室大棚只建好了三分之一,“包括火星在内,所有能临时住人的外星基地都还在建设中,氧气循环系统、食物供给系统都没完善。去年火星基地只住了300人,就出现了三次氧气泄漏事故,要是大规模移民,十亿人挤在连基础生存都成问题的基地里,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出乱子。”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角落记录数据的新来的助手姜小宁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发颤:“教授,如果……如果这颗小行星真的撞上地球,会怎么样?比如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以第二宇宙速度撞过来,后果会有多严重?”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全息投影的电流声在嗡嗡作响。
沈星云盯着屏幕上缓缓移动的小行星轨迹模拟图,语气沉重得像压了块石头:“第二宇宙速度是每秒11.2公里,以这个速度撞击,产生的能量至少有100万亿吨TNT当量。你们可以算笔账,全球现在有70亿人,100万亿吨除以70亿,相当于给每个人都送十颗广岛原子弹。而且这还只是直接冲击的能量,后续引发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还有尘埃云造成的‘核冬天’,会让地球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都见不到太阳。”
“这谁顶得住啊?地球不就真的完了?!”姜小宁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了些,办公室里其他人也都脸色发白,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笔,有人则抬头望向窗外,夜空里,星星还在安静地闪烁,可谁知道,那群带着死亡阴影的小沈星,究竟会不会真正的撞上地球?
在龙山的这些日子,科学考察队的人总被龙山人的音乐打动,龙山人爱唱歌,不管是劳作还是休息,都爱哼上两句,调子简单却悠扬,还会用兽皮做的鼓、木头做的笛子伴奏。
马文庸、邹东旭、陈苗苗、高欣欣、郝小雨更是成了十足的“龙山乐迷”,没事就跟着龙山人学唱歌,听他们讲曲子里的故事。尤其是小豆子陈苗苗,她本来就对视频剪辑感兴趣,每天空闲的时候,苗苗都会把在白垩纪拍的音像资料放进数码港的“幸福旅行者”里。
在邹东旭的指导下,把一些生活的影像剪在一起,制做了一部《龙乐逍遥》的小短片,里有龙山人打猎、唱歌、跳舞的场景,配着悠扬的调子,看着特别有味道。
“幸福旅行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便捷,陈苗苗经常在这里反复观看资料,然后剪辑新的短片,偶尔还会趁着大家休息的时候,从现代音乐库里下载些流行歌、民谣和动感的舞曲什么的,让紧张的考察生活多点乐趣。“幸福旅行者”就像个神奇的纽带,既是连接白垩纪和现代的时空桥,也是储存、处理中生代信息资料的“资料库”,队员们都离不了它。
这天上午,眯鲁想找包晓彤一起去采兰草,可她把临时基地的帐篷都找遍了,又去了杰美青缘的诊所,还是没见着包晓彤的影子。她站在基地中央,皱着眉,一脸着急,手里攥着的兰草都快被揉蔫了。刚好青缘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提着一篮子刚采的草药,看见眯鲁站在原地打转,就走过去问:“眯鲁,你找谁呢?一脸着急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事?”
“晓彤姐不见了,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看见她。”眯鲁小声说,语气里带着点委屈。
青缘顺着营地扫了一眼,随手往不远处的数码小屋指了指:“你找晓彤啊?他就在那间小屋里。”她见眯鲁还是站着不动,眼神里满是犹豫,脚像钉在地上似的,又补了一句,“我刚从那儿过来,就是总部旁边那间蓝色帆布的小屋,她和小豆子、你欣欣姐,他们都在里面,我还听见她们说话了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