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第七百三十六章 封禅(第一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极殿中,李承乾端坐在御榻上。

    头上的冕旒轻轻晃动,透过间隙,李承乾清晰地看到大殿两侧站立的文武群臣的神色。

    鸿胪寺卿李义表站出拱手,认真的说道:“启奏陛下,有蕃州文书,尼婆罗派国使入蕃州,请入长安觐见。”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大唐大兵压境,尼婆罗也怕了。”

    怕什么,当然是怕大唐稍微一个愤怒之下,派兵南下,直接就能灭了尼婆罗。

    长孙无忌从群臣左上,站出拱手道:“陛下,尼婆罗是松赞的妻族,此番大唐灭吐蕃,尼婆罗多有蠢动,若不是天竺从南面牵制,恐怕其也不会那么安分。”

    天竺公主是皇帝的后妃之一,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天竺人才会有所动作。

    但是天竺人的动作也不大,可偏偏天竺人一动,尼婆罗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李承乾笑着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究竟是在担心尼婆罗,还是在担心天竺?”

    “都有吧!”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尼婆罗小国,生存与否只在大唐执掌之间,但天竺却是大国,甚至文明长久,不逊色大唐。”李承乾看着殿中群臣,说道:“且不说原本就已经决定吐蕃战后要休养生息,便是真的继续开战,需要多久才能灭了天竺?”

    长孙无忌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

    “没有意义。”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不管从地形,还是文化而言,大唐想要吞并天竺,都是付出远大于收获,与其如此,还不如派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到那烂陀寺走一遭,之后,朕相信天竺会上表称臣的。”

    群臣赞同的微微点头,天竺的实力也就那样,大唐轻易可以击败,但是,如果大唐真的想要治理天竺,那就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谁陷进去谁倒霉。

    “同时,留一支千人骑兵,驻扎在尼婆罗国都。”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设立使馆区,骑兵为使馆护卫,其他诸事不管,使馆区内,一切以唐律行事,唐人在尼婆罗遵唐律,受国使管辖,以唐律影响尼婆罗,甚至天竺,这样过百年再看。”

    “是!”长孙无忌微微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其实与其关注天竺,不如关注波斯和大食,那里一个不小心,就会波及到丝绸之路,那里才是真正需要小心的。”

    “喏!”群臣肃然。

    天竺轻易就可被大唐击败,但大食却是可以威胁到大唐的存在。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群臣,说道:“以如今局势,大食想要吞并波斯,并且全力东向,起码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甚至可能还要更久,所以暂时而言,虽然需要提前部署,但也不必太过担忧。”

    “喏。”群臣不由得放松下来,二十年,别说二十年,就是十年,五年,这殿中诸人能剩下几个,还很难说。

    冕旒之后,李承乾脸色冷肃下来,手轻轻的扣扣御案,重重的说道:“所以诸卿,你们的注意力要收回来了。”

    长孙无忌神色一肃,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请陛下训示。”

    群臣立刻凛然,躬身道:“请陛下训示。”

    李承乾抬头看向殿中百官,认真的说道:“吐蕃战事已了,剩下的就是清理地方和安定百姓之事,蕃州大都护府自会解决,尔等中枢百官,从这一刻起,目光重心要重回整个天下,春种秋收,治理河工,清理讼狱,发展民生,才是诸卿当做之事。”

    群臣齐齐认真拱手:“臣等谨遵圣训。”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大唐自立国以来,从开国筹谋灭东·突厥,到灭亡东·突厥,灭国吐谷浑,灭国高昌,东征高句丽,西昌州败吐蕃,到灭国高句丽,再到灭国吐蕃,基本维持休养生息两三年,便大动兵戈一次的规律。

    如今,也是到了让天下好好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是!”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侧身道:“舅舅。”

    “陛下!”长孙无忌站了出来,神色恭敬。

    李承乾抬头道:“朕问你,这天下数百年来,最为鼎盛的是什么时候?”

    长孙无忌微微抬头,然后认真拱手:“回陛下,是隋文帝开皇年间,天下人口八百九十万万户,人口五千万人。”

    “舅舅没有因为顾忌而奉承当朝,这很好。”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道:“那么朕再问,如今天下人口有多少?”

    “虽然吐蕃人口户数还未累计,但预估天下人口将有六百万户左右,三千万人。”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不错,这已经等同于文帝开皇元年之数了。”李承乾笑笑,说道:“隋文帝用了二十年,将天下人口从六百万户,增加到了近九百万户,诸卿,我们也用二十年时间,超越他隋文帝,如何?”

    “愿为陛下竭尽全力!”群臣一时间感到一股莫名的冲动从身体深处涌出,然后重重拱手。

    甚至有的人想到了隋文帝封禅泰山之事。

    隋文帝虽然封禅泰山没有成功,但他最后还是到了泰山脚下,虽然不过是以祭祀南郊之礼,祭祀泰山,但终究是到了泰山。

    封禅只差一步之遥。

    封禅啊,封禅。

    李承乾坐在丹陛之上,直接开口道:“户部,礼部,兵部,鸿胪寺。”

    户部尚书薛仁方,礼部尚书李百药,兵部尚书崔敦礼,鸿胪寺卿李义表,四人一起从班列之中站出,拱手道:“陛下!”

    “如今四方安定,有些事情也要做了。”李承乾神色庄重,说道:“传旨,以户部侍郎张大象为首,兵部,礼部,鸿胪寺还有四方刺史都督,各属国国主,一起协助,彻底编绘最准确的大唐疆域图,以传天下。”

    “臣等领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殿中群臣竟然一起行礼。

    绘制最准确的大唐疆域图,这将是一件怎样的天下盛事啊!

    甚至于百官比李承乾这个皇帝还要更加激动。

    大唐的盛世,将会在他们的陛下,绘制出最根基的一笔。

    “此事多年之前就已经有所布置,安东,安西,西昌州,羊同,蕃州,松州,五诏,滇州,安南,东南诸州,诸海岛,突厥,漠北,玄阙州,西突厥,甚至西域唐属之国,之前都派人联络。”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圣旨一到,从最近的地方派出人马在边境勘测,然后与下一州下一国之地接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此事。”

    “臣等领旨。”群臣肃然躬身,然而低头之间,有人已经在琢磨这个最快的速度是什么意思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人影从群臣当中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雍州长史刘应道请奏。”

    “讲!”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刘应道呼吸深沉,拱手道:“陛下登基以来,屡败吐蕃,及至今日灭国吐蕃,之中又有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西突厥,西吐谷浑之事,四夷宾服,天下昌盛,臣以天下万民,叩请陛下封禅嵩山!”

    群臣立刻反应了过来,恼恨刘应道快一步的同时,也全部都跪了下来,齐齐拱手道:“臣等以天下万民,叩请陛下,封禅嵩山。”

    李承乾神色淡淡的看着群臣道:“朕躬德薄,不足堪之,所请不准,退朝。”

    群臣再度叩首道:“臣等恭送陛下!”

    ……

    皇帝起行,百官恭送。

    等到皇帝消失,太极殿中,群臣起身。

    每个人的脸上却已经是压抑不住的笑容。

    封禅,封禅。

    古今最大事,莫过于封禅。

    王朝无数,而封禅之君寥寥。

    如今的大唐,却已经是第二次封禅了。

    他们中甚至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上一次的封禅。

    想到这里,不少人忍不住的看向雍州长史刘应道和礼部侍郎刘祥道。

    这两兄弟,一个是皇帝的东宫亲信,一个是上一次先帝封禅时的封禅大典主持之一。

    这一次又是刘应道率先提奏皇帝封禅,这下子,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一下子不知道要提高多少去。

    不过羡慕归羡慕,但群臣也并没有太多的放在心上,提请封禅是一回事,但真正的封禅才是他们所求。

    想到这里,不少人脸上的欣喜越发的强烈,甚至有的人都要忍不住的大笑出声。

    “诸位!”一声平静的冷喝,从大殿左上传来。

    群臣立刻神色肃然,看着群臣左上的长孙无忌,齐齐拱手道:“太尉!”

    长孙无忌平静的点点头,说道:“陛下封禅,乃是天下大事,但一切还未开始。”

    群臣躬身,神色肃然:“喏!”

    封禅之事,即便是皇帝心底再愿意,三辞三让的程序也是必须要走的,如今不过才是一请一辞罢了,还差的远。

    “还好。”长孙无忌的神色冷了下来,看向众人道:“如今天下大安,四夷宾服,风调雨顺,水牢洪旱皆有不见,瘟疫更是绝行,所以,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还有天下三百六十州,哪个地方因为行政懈怠,影响了陛下的封禅大事,到时候,莫要怪本太尉心狠手辣。”

    “下令谨遵太尉教训。”群臣用力的拱手,眼神凝肃。

    先帝封禅时,便因为旱灾,瘟疫,战事被被迫停止封禅,这里面虽然有天灾缘故,但人祸之事亦有不少。

    若是真的有什么人因为自己的过错,影响了皇帝的封禅之事,那么他得罪的,就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还有整个朝堂上下的无数官员。

    “诸位有什么同乡,同年,甚至是亲朋好友,若是察觉到谁有什么不对,该提醒提醒,若是提醒了,还解决不了,那么就到本太尉这里了。”长孙无忌扫过众人,冷冷的说道:“那时,本太尉不仅会处理掉这个问题,通告本太尉之人,也会有所奖赏,相信本太尉,也相信陛下。”

    举告,出首举报。

    长孙无忌以太尉,宰相,以皇帝亲舅,以关陇门阀首脑的身份说话,没有人敢等闲视之。

    “下官领命。”所有人在拱手领命之际,也是神色谨慎的看向其他人。

    他们在盯着别人的同时,也在防备别人盯着自己。

    封禅对百官而言,也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