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六一章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眼前这一小段,用水泥和砖砌成的墙。

    还有几个水泥锭子,朱元璋的眼里满是笑容。

    整个人别提有多开怀。

    这可是顶好的东西。

    水泥这东西,在后世时随处可见。

    林立的高楼,村村通乡村公路,修桥铺路……各方面都离不开它。

    寻常人家建房子,那同样也是少不了钢筋水泥的身影。

    属于在后世,在正常不过,一点儿都不让人觉得稀奇的东西。

    可是,这随处可见的东西,却不知把朱元璋给馋成了什么样子。

    不说后面的柏油大道,单单只是用水泥,从京师这边朝全国各地,修上一条条主干道,对他对大明而言,就不知道多好。

    这种路修出来后,平整,坚固,不易也被冲毁,下雨还没有泥泞。

    不像是现在这样,修路的代价很大,维护的成本也特别的高。

    除了青石板路,其余的哪怕是花大力气做的三合土夯成的路,下了雨一样有泥。

    车马行的太多,会有泥泞,在上面会压出深深车辙。

    还需时常维护。

    可若是水泥路的话,这些全都不是问题了。

    一旦建成之后,在维护成本上面,也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

    毕竟如今又没有什么大型车辆在上面去碾压,单单只是人走和车马行走,也压不坏它。

    无非是有些地方,夏季雨水冲刷毁坏了路基,比较麻烦,

    可这种情况,一般而言,少的不能再少了。

    和现在那养护道路,所需要花费的成本相比,可以说能忽略不计。

    在边地上修建要塞,有着钢筋水泥在,简直不要太容易。

    修建出来的城池,简直是铜墙铁壁。

    现在打仗攻城,除了强攻之外,还有一些靠近水源的地方,则是河引水灌城。

    将城墙泡的松软,后面还有些地方会垮塌。

    可若是用钢筋水泥修建城的城池,随便让他用去灌溉,也不会有太多问题,想要淹垮塌更难

    直接把防御力给拉满了……

    当一条条的水泥大道修成之后,将大明的众多省份给连接起来,那么大明,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力会上升。

    而整个国家之间,人员流动,商旅往来,也将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虽然水泥路有些费牲口的蹄子,和原来的在土地上相比不耐磨,

    但这事儿也完全不用担心,那些需要长时间拉车运输的,牛,驴,骡这些,也都可以如同马一样,钉上脚掌也就是了。

    完全可以将这个问题给避免。

    朱元璋在拎着锤子,梆梆几锤子下去,亲自验证了这水泥的强度之后。

    脸上的笑容就变得更加的浓郁了。

    这水泥,完全可以用了。

    今后可以扩大生产了。

    而那一块半尺见方的水泥碇里面,还有着钢筋水泥。

    这两样东西,乃是朱元璋返回到大明后,很快就给安排下去,让人去做的。

    如今,终于是做出来了成果,将这在后世时令他眼馋不已的东西,给弄到了大明。

    虽然和后世时水泥的种类相比显得单一,在很多上面有着不小差距。

    依然有着很多可供发展的地方。

    但是,已经是迈出来了这坚实的一步。

    从零到一不容易,走出了这一步后,从一到二到三就要好做的多了。

    甚至于,就算是就目前而言从一走不到二,单单只是这一步,也足可以使用。

    钢筋这上面的产量不算太大,经过自己一定提点,被弄出来的炼钢技术,和后世相比那绝对是天差地别。

    但是,和自己大明目前的技术来做比较的话,也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

    不论是钢的品质,亦或是炼钢的效率,都进步很大。

    依照如今大明的国力,还有这钢筋的产量,想要如同后世那样,哪怕造个小猪圈,搭个牛棚都能用到钢筋水泥的这种程度,还有太多太多路可走。

    可目前而言,多多的研发一些,把它们给弄到军事上面,以及一些重要的建筑上面,还是完全可以的。

    而今后,也肯定会扩大生产,提高产能。

    一步一步的走下去,钢筋水泥这种稀缺的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

    十几年,或者是二三十年后,未毕就不能大量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千家万户,让百姓们在修建房屋之时,也能用上钢筋水泥,盖上青砖大瓦房,或者是平房。

    再不必出现,如同杜甫那等茅屋被秋风所破的窘境。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而尤其是钢筋,这可不单单只是钢筋这么简单。

    炼钢技术的提升,对很多方面的影响都特别的大。

    比如打造枪械,铸造,火炮,以及生产蒸汽机,相应的蒸汽机车等等……

    这些是基础性的东西,它出现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它的本身。

    而是关系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

    若是有朝一日,大明的钢多到便是寻常百姓,制作盖房屋时也能用上钢筋。

    寻常百姓家,不乏诸多钢铁制品,且获得它们,付出的钱财也并不多,那就再好不过了。

    说明自己大明的钢铁产量,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

    朱元璋太想看到,自己大明这边,也能出现一座座钢筋水泥造成的高楼。

    太想看到一辆辆的汽车,在大路上来了往奔驰。

    太想看到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在田里耕作……

    在后世,被很多人吐槽为钢筋水泥森林的东西,吐槽污染空气的东西,是他现在特别想要获得,且不好实现。

    至少不能立刻实现的。

    “哈哈哈,让户部那边,立刻把应有的赏钱都给发下去,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蔡家巷那边,一人赏赐宅子一座!”

    “给了王芳王大匠,还有李成刘大人二人,颁发科学进步奖章。

    升为中级工程师!”

    那前来禀告之人,闻言脸上震动和艳羡的神色。

    朱元璋想了一下,又开了口:“算了吧,这事儿还是别让礼部来了。

    着礼部筹办一个仪式,三日之后,咱亲自见他们,并亲自给他们颁发奖章!”

    本就已经足够震惊的人,听到朱元璋说出来的这话,就变得更加震惊了。

    这……都可以?

    不过转念一想,好像也并不是不可以。

    毕竟陛下这一年多以来,对匠作那是格外重视,有目共睹。

    着手从各方面来提高这些匠人们的地位,如今终于做出成果来了。

    那会在这个时候,想要好好炫耀一下倒也正常……

    朱元璋自然不是如同这人所想的那样,想要对这事进行炫耀。

    他岂能是那等肤浅的人?

    当然,也确实有着一些炫耀的心思,在里面也就是了。

    但这些只占一个很小的方面,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想要通过接下来的这些举动,彰显出自己对于科学工作者们的重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上有好下必从焉。

    对于科技这些方面的重视,不仅仅只是嘴上说。

    同时也应当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来对其进行彰显。

    如今大明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萌芽状态。

    在自己的强行推动下,如今有了一定的成果。

    这个小小的幼苗,需要好好的将之给守护住,多多浇灌,多多照顾,才能让其茁壮的成长。

    读书为什么能让那么多人去追捧?

    许许多多人想要科举?

    就是因为通过读书,通过科举能够做官。

    回报那是特别大。

    所以想要才会那么多的人对读书趋之若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那想要科学技术能够发展起来,自然而然,他这里就也需要给出相应的利益。

    要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之人,能够从中获利。

    而且,所获得的回报,要远远超过去做别的事情。

    只有如此,才能将相应的人才吸引过来,让更多人看到这条赛道,让他们投入其中。

    只有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其中,那么科学技术等这条赛道,才能会变得越来越宽阔,才能到处开花结果。

    才可能走出一条和以往的大明,完全不同的道路。

    那么,对他们所能形成刺激的,自然而然便是自己,也就是皇帝亲自动手做出一些事情,亲自引导。

    千金买马骨。

    现在这两个,率先在钢筋水泥上面做出来突破性进展的人,那就是自己要买的马骨。

    单单只是买马骨还不行,还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这个事进行规范,

    比如,他仿照后世弄出来的职称制度,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这个职称,只和他们的待遇,荣誉称号等方面有关,只对他们这个行业有用,和做官没关系。

    但是能把待遇以及荣誉等这些方面给拉上去,也同样是很好的。

    有了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出面,来对这方面大加扶持。

    就不相信不能逐渐的在大明这里,形成崇尚科学,引导更多的人往科学技术这方面进行努力的风气。

    赵光义这些人都能弄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事情。

    将以文御武这事给推下去,并成为大宋的共识。

    自己是个开国皇帝,怎么着也能把重视科学,重视科研的事给弄好。

    当然,单单只是这些还不够。

    今后还要着手对教育,以及做官任官的制度这些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以参考后世公务员考试,以及其他一些任官制度。

    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定的调整。

    要想办法,让这些搞科研的上桌吃饭。

    等到官场当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是理工科出身的时候,这事儿才算是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不会今后自己刚去世,这事就被人给轻易的打倒。

    只有在官场上面,有一定的力量,一部分依工科出身的人,有话语权,这条路才能更为坚挺。

    钢筋水泥这些,不过是一个开始,在今后,从事这方面的人越来越多,这事就能被彻底的稳定下来。

    可不是说某个人想废就废。

    就算是后面的皇帝,想要将之废除,也不可能,

    就算是一时能进行打压,可今后依然能重新反弹。

    当然,仅仅是自己在这里对这个事,进行表彰还不行。

    接下来的宣传,也必须要做到位。

    比如,接下来事情做成后,必须要让大明日报这边,对这个事多加宣传。

    让众人都知道,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对于科研这事,到底有多么的重视。

    让他们看到,有人已经在这事情上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成为了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

    实际的付出,再加上舆论的宣传。

    必然能够让很多人心动。

    并毅然决然的,投身到这上面来。

    今后,需要在蔡家巷那里,在多盖一些房子,专门用做对科研工作者等作出杰出贡献之人的赏赐。

    京城居,大不易,买房子这事,不只是后世不容易,而是说历朝历代,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想要买房子都没这么简单。

    需要的钱财都多。

    尤其是京师,更不容易。

    自己用房子来进行奖励,力度还是很大的。

    必然能送到很多人的心坎里。

    就不信,在自己多方努力之下,不能把这个事给办好。

    ……

    朱元璋的旨意传到礼部,礼部尚书等人,在得到了这个命令后为之愕然。

    陛下所做的这事,实在是太过于离经叛道,不符合礼制。

    怎能为这些匠人们,进行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想要奖励的话,直接给也就是了,再弄这个隆重的仪式,确实是有些太过。

    这些匠人,不就是弄了钢筋水泥,这些用来盖房子用的东西嘛?

    又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皇帝他不至于如此。

    但是这些,也仅仅只是在心里面想想而已。

    并不会说真的就此实行,更不要明确的去反对。

    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完全可以是两样。

    不过,他却知道,在陛下做的这事消息传出,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这件事而感到愤怒。

    觉得皇帝如此做,是严重的对士人不尊重。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又有人人,因此闹出一些事端来。

    ……

    “标儿,你说,这会不会又有人觉得咱不该如此高规格对待那些匠人们,从而再闹出一些事端来?”

    朱元璋望着朱标询问,目光显得有些悠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