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日,畅春园大宫门洞开,卤簿仪仗森然陈列,旌旗招展,伞盖如云。
太上皇景宁帝与泰顺帝两代大庆天子,一同启驾回銮,摆驾紫禁城。
此番回銮,非同寻常。
并非为了寻常朝政,亦非节令祭祀,乃是二圣特意为了明日即将在紫禁城中隆重举行的袁易告庙谒祖、册封郡公两场典礼。
二圣此番联袂回銮,是要再度一同为袁易归宗之事背书,向天下臣民昭示袁易皇子身份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不容质疑。
銮驾仪仗浩浩荡荡,自西郊迤逦而行,直入神京。
沿途早已净街洒扫,百姓跪迎。
龙旗凤辇,金瓜钺斧,在烈日下闪耀着令人不敢逼视的威仪。
御辇之中,景宁帝神色平和,目光深邃,泰顺帝则面容端肃,自有股帝王之气。
这真是袁易天大的造化!竟能劳动两代天子如此兴师动众,以其无上权威共同为其归宗正名、加持荣耀!
这固然是因袁易身世曲折,需格外郑重以定人心;然追根溯源,亦是袁易自身勉力奋进、孜孜以求的结果。
若非袁易展现非凡才干,屡建奇功,岂能入景宁帝之眼?又岂能赢得泰顺帝如此青睐?
今日这般殊荣,正是他自身奋力争取、善体圣心所换来的硕果。
二圣銮驾缓缓驶入紫禁城深邃的门洞。
一切已准备妥当,静候明日必将载入史册的两场典礼。
赤日将紫禁城的琉璃瓦顶染得明晃晃,庄严肃穆之中,更添几分辉煌气象,仿佛在预示着一位新皇子的归宗,即将迎来最辉煌的时刻。
……
……
翌日,五月十七。
天公再度作美,碧空澄澈,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将紫禁城重重殿宇照耀得辉煌夺目,宛若天宫琼楼。
这一日,举行新皇子袁易归宗告庙典礼。
这场告庙典礼,并非在太庙举行。太庙是祭祀历代帝后、举行国家大祀的神圣场所。
这场告庙典礼,在紫禁城中的奉先殿举行。奉先殿供奉了帝后神位,皇室家庙性质更强。
吉时已至,钟鼓齐鸣,仪仗森列。
奉先殿内,香烟缭绕,烛影摇红。
作为当今天子、亦是袁易生父的泰顺帝,身着祭服,神色端凝,立于殿中最前,担任主祭之人,虔敬禀告皇室添丁、血脉归宗之事,祈求祖先庇佑。
太上皇景宁帝亦驾临出席,位于最尊之位接受礼拜。他的莅临,是作为最高规格的礼仪性见证。其存在本身,便是一种强大的象征与无言的背书,昭示着此事乃两代天子共同决定,无可动摇。
宗人府宗令忠怡亲王与礼部尚书,依礼制主持仪程。现场庄严宣读了泰顺帝确认袁易皇子身份、赐名归宗并册封郡公的明发谕旨。宏亮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也镌入了历史的篇章。
行礼、焚香、献祭……
一系列繁复而庄重的仪式依次进行,仿佛穿越时空,与大庆皇室祖先进行着一场神圣的对话,将新皇子袁易归宗之事,禀告于列祖列宗灵前。
关键的一刻随之而来。
宗人府官吏奉上象征着皇族血脉谱系的玉牒。在泰顺帝名下,依着齿序,当场以朱笔工楷添录上了皇子袁易的御赐之名、生母姜氏简况、生辰年月以及“册封郡公”的恩荣。朱笔落下,名分既定!
至此,袁易之名已镌刻于玉牒之上,在法律与宗法之上,完成了最后也是最彻底的确认。
他从此刻起,便是当今泰顺帝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皇四子!
自今日起,可称他一声“四爷”了!
……
……
告庙礼成,奉先殿的庄严穆肃之气尚未消散,紧接着,另一场显赫的恩荣——册封郡公典礼,又在紫禁城中的乾清宫隆重举行。
此番册封,太上皇景宁帝与泰顺帝再度联袂亲临,二圣端坐于御座之上,共同见证。
两代天子一同出席一位皇子的册封典礼,实乃罕有的殊恩,何况是一位新归宗皇子册封郡公。
其意不言自明:这不仅是册封一位郡公,更是以两代天子之无上权威,为袁易的归宗之路进行又一次的加持与背书,务使其地位不容置疑。
乾清宫内,金碧辉煌,御香缥缈。
宗室勋贵、文武重臣依品级肃立,仪仗侍卫森然拱卫。
袁易——如今已是名正言顺的皇四子——身着皇子吉服,立于殿中。
二圣御前,宣读册封袁易为郡公的谕旨,字字铿锵,响彻大殿。
旋即,袁易神色庄重,趋步上前,躬身双手接过了沉甸甸的封册与金印。
这一刻,他正式受封,成为了大庆王朝的郡公爷。
紧接着,他面向御座,撩袍端带,依着规矩,一次次跪下,一次次叩首,每一次起伏都沉稳有力,仪态完美无瑕。三跪九叩,次第分明,向着皇祖父景宁帝、父皇泰顺帝表达着感激。叩首之声竟可闻,在肃静的大殿中回荡。
御座之上,景宁帝目光沉静,带着一代雄主的威仪与些许欣慰,坦然受礼。泰顺帝面色端凝,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满意与期许。
二圣并坐,共受此礼,为袁易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礼成,乐声大作。
袁易谢恩起身,手持封册金印,接受宗室勋贵、文武重臣的目光致意。
此刻,他不仅是皇子,也是拥有了实封爵位的郡公!
……
……
告庙典礼与册封典礼既毕,余韵犹自萦绕在紫禁城中。
太上皇景宁帝与泰顺帝并未打算此番在紫禁城中久留,今日便要圣驾起行,依旧返回那清凉宜人的西郊畅春园去。
贺赟今日紧随在袁易身边,得以亲眼见证两场关乎主子身份根本的庄严典礼,令他甚是激动。
此时,烈日当空,阳光炙烈。
袁易携贺赟等人,步出巍峨的紫禁城宫门,来至那辆规制非凡的皇子马车前。贺赟抢前一步,躬身垂首,声音透着发自肺腑的恭敬,道:“四爷,请上车。”
如今的袁易,身兼皇子与郡公双重尊贵身份,既可依齿序尊称一声“四爷”,亦可依爵位敬称一声“郡公爷”。
贺赟更愿意敬称“四爷”,在他心中,“四爷”这个称呼,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遥想当年,当今圣上泰顺帝尚是四皇子之时,贺赟便是其身边亲信,那时节,贺赟口中唤惯了的,便是“四爷”。
如今泰顺帝龙飞九五,御极天下,那声亲切的“四爷”,贺赟便不能出口了,唯有“圣上”这等至尊称谓。
贺赟心里,未尝不时常怀念那段岁月,怀念那声能自然唤出的“四爷”。
如今,时移世易,造化轮回,他竟又能对着一位主子,坦然、恭敬却又带着几分旧日情怀地唤出“四爷”了!
这岂非是奇妙的缘分?
他甚至于心里隐秘的角落,悄然滋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若眼前这位“新四爷”,来日也能承继大统,登基为帝,那该多好!如此,他贺赟便是这大庆朝服侍过前后两代“四爷天子”的人了!这份际遇,何其妙哉!
当然,此念关乎天家嗣统,干系重大,他自是埋藏在心,不敢流露。
此刻,袁易听贺赟唤自己“四爷”,微微颔首,微微一笑,随即从容登上了马车。
贺赟翻身上马,精神抖擞,率领着仪仗侍从,簇拥着朱轮华盖的皇子车驾,浩浩荡荡地离开皇城。
车轮碾过炙热的路面,仪仗威严。
那座昔日悬挂“敕造宁国府”匾额的府邸,如今的新主人已是一位真正的天家血脉、新晋的郡公爷。
自此,那座府邸该有一个新的、更符合现状的称呼——“郡公府”!当然,也可称之为“皇子府”!
……
……
袁易回到府中,径直入了正堂的卧房。
元春、香菱一同伺候他更衣,小心翼翼地替他解下了那身象征天家血脉的秋香色皇子蟒袍,换上了今日他刚领受的郡公服色。
更衣既毕,袁易对镜自照,忽而笑问元春:“这身郡公服色与先前的皇子服色,依你看来,哪个更佳?”
元春嫣然一笑,婉转答道:“四爷穿哪一身都是极好的。皇子服饰尊贵天成,郡公袍服威仪赫赫,我瞧着,都甚是喜欢。”她心思玲珑,自不会在这等事上妄论高低。
袁易不再为难她,只笑了笑,转而细细打量镜中自己的一身新行头。
这郡公服色为石青,亦是蟒袍,前后各绣一团四爪行蟒,虽不及皇子袍服色泽独特,却另有一番沉稳气象。腰间所束金黄绦带,带上四块金方版赫然在目,每版之上皆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
若单从服饰的外在表征看去,相较于那身鲜明的皇子冠服,眼下这郡公装扮,乍看之下,似是规格“降低”了。然则,内里关窍,远非表面这般简单,关乎区分“血统身份”与“功勋爵位”。
皇子之尊,乃与生俱来的天潢贵胄身份,其尊荣直接源于皇帝血胤,服饰逾格,乃是其血统体现,超然于寻常爵秩。
而郡公爵位,是皇帝封赏的勋爵,乃是对个人地位、待遇的行政规定,其服饰规制必严格对应其爵位等级。
袁易此番受封郡公,意味着他以一个“皇室家庭成员”的身份,步入帝国的官僚爵秩体系。在此体系之内,他便需依照自身的爵位等级来履行礼仪、领受俸禄。服饰作为最直观的礼仪标识,需符合其爵位,以维护整个等级体系的严肃性。
虽外表看去服饰规格“降低”,但受封郡公对袁易而言,实乃莫大的“利好”。
受封郡公,意味着他获得了开府建牙之权、参与朝政之资,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郡公府邸、属官、护卫、护军……
爵位是动态晋升的。郡公之爵,是袁易的一个新起点,只要他表现卓著,未来晋封亲公、郡王、亲王等更高爵位,皆在情理之中。
反观一位无爵位的皇子,虽日常用度由内务府供给,极尽优渥,却并无爵位对应的固定俸禄,亦无相应的行政权力,犹如富贵闲人。
再者,即便如今袁易在服饰上需依郡公规制,但在诸如朝会、祭祀等重大礼仪场合,其皇子之尊的血统身份,仍会在排班序次中为他占据天然优势,位次往往高于同爵甚至更高爵位的宗室旁支。
血统与爵位,一内一外,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他如今尊贵的地位。
袁易望着镜中身着石青色郡公蟒袍的自己,目光沉静而深远。
……
……
更换了石青色郡公蟒袍,袁易缓步来至府中大厅。
大厅之内,贺赟、蒙雄并家中一众有头脸的男仆役,已按品级序列侍立。
众人登时黑压压跪了一地,齐声叩贺,声音洪亮:“叩见郡公爷!恭贺郡公爷金安!”
贺赟虽心中更愿唤那声透着亲近与特殊渊源的“四爷”,蒙雄亦是粗豪惯了的人,但在此等场合,新爵初封,礼不可废,自是随着众人恭称“郡公爷”。
袁易端坐受礼,目光扫过堂下,微微颔首。
大厅礼毕,袁易又移步至大厅后方的内厅。此处元春已领着薛宝钗、景晴等一众女眷等候着。
袁易进入内厅后,以元春为首,众女眷皆敛衽躬身,齐齐下拜,莺声燕语却恭敬无比:“妾/奴婢叩见郡公爷,恭贺郡公爷金安!”
元春今日亦盛装打扮,虽说相比于“郡公爷”,她也更愿唤“四爷”,此刻却以身作则,不乱规矩。
薛宝钗、景晴等人更是依礼行事。
袁易坐在上首,坦然受礼。
他目光温润,掠过元春端庄秀美的面容,欣慰地笑了笑。
阳光透过窗户,映照着女眷们锦绣辉煌的衣裙和珠翠,也映照着袁易身上的郡公袍服。
礼毕,袁易令众女眷起身。
一股喜庆而不失庄重的气氛在内厅中弥漫开来。
从今日起,“郡公爷”是对袁易正式、恰当的尊称了,而更为亲昵的“四爷”,则适合私下的场合与亲近的人,承载着别样的情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