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吾儿当为尧舜,大明,是你的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巡抚衙门内,红毯铺展,金碧辉煌的仪仗队肃立两侧,各色旌旗迎风招展,彰显着大明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临时从宣府找来的乐师们这会儿也是十分的卖力,一时间鼓乐齐鸣,声震九霄,仿佛天地都为之动容。

    随着方正化一声令下,仪式正式开始。

    崇祯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如炬的看着正在向他缓缓走来的阿布奈。

    在众人的瞩目下,阿布奈终于来到了崇祯面前,然后缓缓跪了下去。

    随即,站在崇祯身边的方正化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念及蒙古各部与我大明世代友好,特册封孛儿只斤·阿布奈为蒙古大汗!”

    “愿两国从此永结同心,共御外敌,共享太平。”

    “钦此!”

    言罢,方正化便将诏书亲手递给了阿布奈,一同递给阿布奈的,还有一枚临时打造出来的国玺

    阿布奈双手接过诏书,眼神中难掩激动之色。

    “臣孛儿只斤·阿布奈谢过大明皇帝陛下!”

    又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之后,这场册封仪式这才结束了。

    巡抚衙门外,百姓和商人们无不欢呼雀跃,因为这一幕代表着宣府将会迎来更加和平的未来。

    朱慈烺也没有违背之前对阿布奈的承诺,当日下午便将答应阿布奈的物资准备妥当,然后转交给了阿布奈。

    这些物资皆来自八大皇商,虽给了阿布奈一部分,但剩余的仍多不胜数。

    除金银珠宝要带回京城之外,其余皆留在宣府,以备日后与阿布奈交易之用。

    朱慈烺知道阿布奈定会带着大量牛羊马匹来交换这些东西,届时再将这些牛羊马匹运回京城,京营的那些士兵也都能吃上肉了。

    为了大明士兵的口粮,他这大明太子可真是费尽心思。

    当晚,阿布奈来找朱慈烺辞行,准备明日一早离开宣府前往草原,聚拢那些不愿臣服于建奴的蒙古部落和蒙古人。

    朱慈烺自然没有异议,随即同意。

    不过临行前,阿布奈将琪琪格留了下来。

    琪琪格此时神色黯然,但她明白,为了蒙古的未来,她只能如此。

    等到阿布奈离去后,她才看向朱慈烺,问道:

    “太子殿下,你准备怎么对我?”

    朱慈烺闻言一愣,问道:

    “什么怎么对你?”

    琪琪格继续道:

    “我知道我哥哥的苦心,所以我不会违背你的任何命令,你想对我做什么都可以。”

    说着,便做出一副任凭朱慈烺处置的模样。

    仿佛不管朱慈烺现在想做什么,她都会接受!

    朱慈烺顿时无语,他要是成年的话,没准会真的对琪琪格做点什么。

    但唯一就是他没成年啊!

    现在的他只有十三岁,就和后世的初中生差不多,身体各方面都没发育完全,他可不想因一时之快而损害身体。

    毕竟,大明皇帝多短命,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想到这里,朱慈烺开口道:

    “会倒茶吗?”

    倒茶?

    琪琪格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朱慈烺。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晃了一下手中的茶杯。

    这下子,琪琪格终于明白了过来,满脸的无语。

    她本已做好最大牺牲的准备,却没想到这大明太子竟只把她当作一个丫鬟来对待。

    这让她心中五味杂陈,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仔细想想,这对她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儿,最起码她不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琪琪格怀着复杂的心情去送了阿布奈和她的族人们,直到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上,她才黯然神伤地回到了巡抚衙门。

    从现在开始,她就是一个人了!

    吃过早饭之后,朱慈烺就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这份计划的核心在于清理朝廷中的东林党、楚党、浙党等势力。

    他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将自己之前的那本生死簿带到了宣府,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众多官员的名字。

    尽管其中只有少数人与此次事件有关,但在朱慈烺看来,这些人都是侵蚀大明的蛀虫,必须予以清除。

    崇祯这会儿并未离开,他站在朱慈烺身旁,翻看着生死簿上的名单,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片刻之后,他抬头看向朱慈烺问道:

    “这些人,你全都要杀掉?”

    朱慈烺面无表情地回答:

    “当然了。”

    崇祯一时语塞,又低头看了一眼上面的名字。

    周延儒、范复粹、冯铨、邹元标、钱谦益、李建泰

    名单上的人有一半他都认识,另一半则从未听说过。

    但既然能上这逆子的生死簿,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人,而且应该都颇有家财。

    看着旁边的几个太监忙碌地抄录名单,准备下发抄家圣旨,崇祯心中思绪万千。

    他转头看向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

    “逆子,等这次回去之后,你是不是又打算把朕重新关到后宫?”

    朱慈烺抬头看了崇祯一眼,淡淡地回答:

    “不然呢?父皇应该也清楚,就凭现在的你,是掌握不了大明的。”

    “你会给孙传庭十万兵马、然后不问他去了陕西怎么做,也不派监军,只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军饷,全力支持他的剿匪计划吗?”

    “你会给洪承畴需要的一切支持,不插手任何事情,全力支持他在辽东的布局吗?”

    “你会给郑芝龙他想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以及他的二十万水师彻底臣服于你吗?”

    “你不会!因为你害怕这些人像袁崇焕一样欺骗你!”

    “可你要是不支持这些人的计划和布局,那你就救不了大明!”

    “到时候大明的下场无非只有两种。”

    “一种是闯贼越发势大,最终攻破京城,大明灭亡,咱们全家一起自杀殉国!”

    “一种是建奴彻底攻破锦宁防线,然后再攻破京师,咱们全家一起自杀殉国!”

    “与其这样,你还不如把这天下交给儿臣算了。”

    “反正你已经试过拯救大明了,但你没有成功!”

    “既如此,为什么不让儿臣试试呢?”

    “儿臣想让你记住一件事情,那就是整个天下,真正希望大明可以永世长存的大概也就只有你我父子二人了。”

    “其他人或许多少都有点小心思,但你我父子二人绝对不会有小心思,我们为的、以及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再次走向巅峰!”

    这一番肺腑之言,直接把崇祯说沉默了。

    就连那些正在抄录圣旨、以及正在四周护卫的锦衣卫们也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知道朱慈烺说的没错。

    这大明,需要的不是崇祯这样的皇帝,而是太子爷这样的皇帝。

    有太子爷在,大明定会再次走上巅峰!

    和之前不同的是,崇祯现在虽然在沉默,但他却并未生气。

    因为现在的他已经认命了。

    他明白,就算自己回到京城,再坐上那个位置,也做不到像朱慈烺一样好,甚至有可能会把大明带回原来的轨迹。

    因为他多疑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

    他无法彻底的相信任何人、也无法给予任何人全力支持。

    这是之前他毫无保留的相信袁崇焕留下的后遗症,他真的不再相信任何人了!

    而这样的人,真的不适合做一个皇帝!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他彻底认命了!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朱慈烺,崇祯突然想到了他的皇兄临终之前对他说的那句话:

    吾弟当为尧舜,大明,是你的了!

    而现在,他也真的很想发自内心的对朱慈烺说出同样的话:

    吾儿当为尧舜,大明,是你的了!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也幸亏他没有说出来,不然朱慈烺最少得恶心好几天,毕竟这些话有点太不吉利了!

    最终,崇祯只是叹了口气,说道:

    “就按你说的做吧!等回去之后,朕还是待在后宫里面,你继续监国!”

    “只要你愿意,朕随时都可以把皇位禅让给你!”

    “不过,你不能再把朕困在坤宁宫了,整个后宫朕都可以自由行走,只要不出后宫就行,你觉得如何?”

    朱慈烺考虑了一下,觉得这样也没啥问题,便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

    “除此之外,儿臣每年给父皇拨一百万两银子,随便你怎么花,儿臣不管。”

    “只要父皇你别给儿臣惹事儿就行。”

    就这样,父子之间难得达成了共识。

    很快,抄家的圣旨就全部都准备妥当了。

    朱慈烺又叫来锦衣卫和自己的亲兵以及白杆兵,然后将他们分成一百人一组,带着圣旨前往各地抄家。

    不过这次抄的不是京城的家,而是这些人远在江南各处的老家。

    即便还没有给那些家伙定罪,但抄家的事已经可以先行一步了,毕竟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于是乎,一支支兵马再次从宣府出发,直奔大明各地而去。

    而在这段时间里,秦良玉正式接手了宣府总兵的位置。

    她将自己的白杆兵打散融入边境守军之中,大大增强了宣府的军事实力。

    当然,秦良玉并没有把所有的白杆兵都留在宣府,其中一万人是要跟着崇祯和朱慈烺回京的,此外她的儿子马祥麟也会跟着一起回去。

    毕竟不派人护送崇祯和朱慈烺,秦良玉实在是不放心。

    史可法这边也进行得十分顺利,他正式接手了宣府巡抚的位置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宣府的贸易发展,让这里的商人积极性更加高涨。

    总的来说,宣府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着。

    又是两天过去,朱慈烺终于决定要回京了!

    因为算算时间的话,他已经在宣府待了将近六天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之前计划好的时间。

    若是再算上回去的时间,他这一趟整整出门了半个月。

    现在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京城了。

    他想知道毕懋康的燧发枪研究得怎么样了?

    想知道汤若望的大炮又搞得怎么样了?

    以及毕文轩有没有搞定热气球?

    于是乎,一大早的,宣府的军队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崇祯和朱慈烺的御驾浩浩荡荡地出城而去。

    秦良玉亲自护送他们到城外二十里处,这才回到了宣府。

    马祥麟带着一万白杆兵随行护送、方正化带一千净军、李若琏带着剩下的七百名锦衣卫、李虎带着剩下的一千亲军随行护驾。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宣府,踏上了回京之路。

    与此同时,南京城外。

    一支气势汹汹的人马疾驰而来,目标直指南京城。

    守城的军官见状,刚要伸手阻拦,却被为首那人身上的装扮吓得目瞪口呆。

    因为那人身上竟然穿着一件看似龙袍的服饰!

    在明末,虽然对于服饰的管理已经相对宽松了,百姓们也偶有僭越之举,但如此明目张胆地穿着龙袍,无疑是等同于造反,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守城军官一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他愣神的片刻,那支队伍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

    为首之人冷冷地看着他说道:

    “本官是福建总兵郑芝龙,有要事进城。”

    说着,递上了一份文书。

    没错!

    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的,赫然便是大明好岳父郑芝龙了!

    守城军官这才回过神来,仔细打量郑芝龙,发现他身上穿的并非真正的龙袍,而是蟒袍!

    即便如此,这蟒袍也足够吓人,因为这可是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之一,代表着尊贵无比的身份。

    回过神来,守城军官这才小心翼翼的接过文书,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又恭敬地还了回去,说道:

    “下官拜见郑总兵,郑总兵请进!”

    说着还做了个请的姿势。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郑芝龙的总兵比他大的不止十级,而且还穿着蟒袍!

    惹不起!

    真惹不起!

    郑芝龙看起来心情不错,随手从袖口掏出一大把银子扔给了守城军官,说道:

    “拿去喝茶。”

    说完,头也不回地进入了南京城中。

    他这次来南京的目的,是为了找他的儿子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原本,郑芝龙打算回到江南就让儿子带着女儿去京城的,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不妥。

    毕竟太子爷吩咐的大事更加重要,还是先安排好大事再说。

    于是,他一路直奔福建,安排好了福建的调兵事宜后,又匆匆赶往了南京。

    因为忙着赶路,他连家也没来得及回。

    不过,这也没关系,等接到郑森后,他们父子二人就可以回家了,然后再让郑森带着他的妹妹一同去往京城。

    想到这里,郑芝龙的心中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毕竟,他马上就要成为太子爷的岳父了,这怎能不让他激动呢?

    郑芝龙率领一队亲兵在南京城的大街上狂奔,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再加上他身上那件耀眼的蟒袍,也没有任何人敢阻拦他。

    甚至连巡城的士兵见了,也都是乖乖的退到了一旁。

    很快,郑芝龙就来到了郑森读书的地方。

    他翻身下马,冲着门口的侍卫吩咐道:

    “去让郑森来见我。”

    门口的侍卫不认识郑芝龙,但却认识他身上穿的蟒袍,知道眼前的这位爷一定是身份尊贵之人。

    他们不敢耽搁,赶忙进去通传。

    不多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走了出来。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慈烺的大舅哥郑成功——当然,现在还叫郑森。

    郑森出门的时候一脸疑惑,因为来人并没有说什么人来找他。

    等他来到门口,瞬间就看到了自家老爹以及老爹身上那明晃晃的蟒袍。

    不过,郑森一时间没有认出蟒袍,把这蟒袍当成了龙袍,随即一脸惊恐地说道:

    “爹,你疯了!你怎么穿着龙袍?你要造反吗?”

    郑芝龙听到这话,瞬间就无语了。

    他走上前去,毫不客气地在郑森脑袋上拍了一下,说道:

    “你这个逆子,看清楚!这是龙袍吗?这是蟒袍!蟒袍!”

    郑森被拍得有些晕头转向,低头一看,这才发现衣服上面的龙确实是四爪——四爪为蟒,也就是说这是蟒袍不是龙袍。

    回过神来之后,郑森又疑惑的问道:

    “父亲,皇帝为什么要赐给你蟒袍?你做了什么?”

    在郑森的认知中,皇帝是不会轻易赐给臣子蟒袍的,因为这代表了无上的殊荣。

    可是他们郑家很明显没有这份殊荣,毕竟说到底,他们只是归降了大明的海盗而已。

    按理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穿上这身蟒袍的。

    郑芝龙听到这话,先是神秘一笑,然后才说道:

    “实话告诉你吧,太子殿下看中了咱家三妹,所以想要娶她为太子侧妃。”

    “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这蟒袍也是太子殿下赏的。”

    “当然,也不是无缘无故这么做的,太子殿下接下来要对建奴的水师动手,所以马上有一场硬仗要打。”

    “你准备一下,带着你的妹妹一起去京城。”

    郑成功一时间被这些消息给搞得晕头转向,主要是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

    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又看向郑芝龙问道:

    “可是父亲,这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我要去京城?”

    郑芝龙笑着说道:

    “为父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会看中你,但是太子殿下亲自点名让你去做他的护卫。”

    “等你到了那边之后,怎么着也能搞一身飞鱼服,混个千户的职位,这不比读书好吗?”

    “当然,你要非读书的话,跟太子殿下打个招呼,然后进翰林院读书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郑成功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读书原本就是为了仕途,为了能做官。

    可现在他的妹妹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侧妃了,他们郑家马上就是明朝的外戚勋贵了。

    而大明朝有规定,外戚是不能做官的。

    也就是说,他读书的路已经被封死了,将来只能做一个勋贵了。

    既然如此,还读个屁的书啊!

    老老实实现在太子殿下身边算了,将来说不定还能做个将军什么的。

    想到这里,郑成功随即点了点头道:

    “好,这就走。”

    随即,两人先是来到了郑成功的住处,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后,便离开了南京,直奔福建而去。

    想必用不了多久,郑成功和他的妹妹就会到达京城了。

    而朱慈烺,也会见到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郑成功和他未来的太子侧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天就过去了。

    这天,朱慈烺正坐在崇祯的御驾中打着哈欠,突然有锦衣卫来报,说是去山西抄家的队伍已经快回来了,现在离京城不到一百里。

    至于为什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是因为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那些银子、黄金、奇珍异宝全部加起来整整用了两百多辆马车,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用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才快到京城。

    朱慈烺听到这话,立马精神了起来,赶紧问道:

    “我们现在离京城还有多远?”

    锦衣卫毕恭毕敬地回答:

    “回太子殿下,没有多远了,只有不到一百里了。”

    朱慈烺想了想,随即吩咐道:

    “马上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在良乡县(就是现在的北京房山区)等着我们,然后一起回京。”

    “臣遵命!”

    锦衣卫应了一声,就匆匆忙忙地去传话了。

    这下子,朱慈烺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回来的半路上还能碰上从山西抄家回来的队伍,这下可以一起回京,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

    崇祯这时候心情也挺好的,自从他彻底认命、决定彻底放手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有精神多了。

    一路上和朱慈烺有说有笑的,难得放松下来,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而且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城,这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甚至想着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或许还会再出来走走。

    毕竟人,永远被困在一个地方!

    画面回到京城,最近半个月的时间,京城里的大臣们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此时此刻,四位内阁大臣,包括薛国观在内,四个人处理政务的时候都皱着眉头,满脸的愁容。

    他们之所以这么郁闷,是因为已经半个月没见到皇帝和太子了。

    见不到皇帝还好说,毕竟皇帝身体不好,可见不到太子,这就有点奇怪了。

    虽然御医说太子也生病了,但是没法上朝,但他们总觉得这事有蹊跷。

    皇帝和太子一起生病,而且一病就是半个月,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他们想求见皇帝或太子,但都被司礼监给拦住了,那些太监根本不让他们去探望,这让他们心里有点发慌。

    难道司礼监这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