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隋尚书省门前的青石阶上,密密麻麻的征兵名册堆成了小山,每一页都按着鲜红的指印,三百万青壮从司隶、豫州、冀州各地涌向军营。
甲胄坊的铁匠们昼夜不歇,火星溅在堆积如山的铁甲上,映得工匠们布满血丝的眼睛发亮。
这一次,那些被征发的青壮眼中不再黯淡,反而一个个斗志昂扬。
四大门阀慷慨解囊,每一个被征发的青壮家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单单一个月间花出去的银子,足够杨广再打五次高句丽。
百姓不肯奋死一战?
那就用钱砸,用田地砸。
凡是被征的青壮,每家每户都能获得良田三亩,安置银十五两,粮食二十石。
若是战死沙场,可获得良田十亩,抚须银一百两。
四大门阀和各大世家都看的很清楚,此战若不能胜,他们就算拥有再大的底蕴,也会在大明的铁蹄下沦为废墟,变成废纸,化作可笑空谈。
所以无不是慷慨解囊,甚至画起了大饼。
莫说许诺良田十亩,就是二十亩,三十亩,那也是这一仗以后的事,若是合纵可行真的踏破大明国门,他们的收获绝对不止那一点土地和银两而已。
若是他们失败,四大门阀和各大世家都会和过去一样,再次保留火种,改头换面投效大明。
这样的许诺,自然就成了空头支票。
这也是大隋这一次征兵三百万,却还是有许多百姓踊跃参加的原因。
太远的东西他们看不到,但是家里出个青壮,就能获得三亩良田和十五两安置银,以及二十石粮食,却是实打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若不是朝廷这一次只要青壮,说不定各种老弱病残都想上。
给家里换取更好的生活。
隋帝杨广站在乾阳殿上,听着百官的汇报,不时的点下头,一块玉珏被他的手指摩挲得发亮:“传朕旨意,加快甲胄的制造,兵部和各司门阀务必在十五日内完成最初定下的五十万带甲士兵的要求。”
内侍捧着鎏金令旗的手微微颤抖,却还是高声应和,仿佛这声回应能压下心底对大明的恐惧。
千里之外的临安城,南宋皇宫的烛火彻夜未熄。
赵扩将“举国一战”的诏书拍在龙案上,宣纸上“五百万青壮”的墨迹晕开,沾湿了他的龙袍袖口。
殿外传来禁军操练的呐喊,他可以预见此时南宋有多少新募的乡勇们正踩着泥泞的校场奔跑,哪怕他们手中的长矛大多是刚从农具改铸而来,木柄上还残留着麦秆的纹路。
“官家,丐帮六十万弟子,可以一战。”
“全真教,权力帮,御剑山庄和各门各派也愿意鼎力支持。”
“此战,我们必胜!”
“此战许胜不许败,败则国破家亡。”赵扩的声音带着刻意拔高的激昂,“告诉他们,朕不会忘了他们的贡献,还有继续寻找顶尖强者,国师不在,我大宋最少要有数位陆地神仙坐镇军中,以防大明高手突营。”
“是,官家,目前已有许多隐士强者出山。”
“待辽人的五十万铁骑南下,合我两宋和大隋之力,再有吐蕃、金国等小国配合,与蒙元三面夹击,纵使大明有通天之力,也挡不住这千万雄师!”赵扩心中的阴霾被驱散不少,他清楚的知道大明很强,但是看到南宋的众志成城,看到朝堂江湖的通力合作,看到国破家亡的危难下,一个个隐士高手出山相助。
赵扩心底还是有了几分底气的。
可当他瞥见案头那封密报,上面写着大明天策军在京营演练时“一千天策新兵大破京营五万”的传闻,指尖还是不自觉地蜷缩起来。
……
上京临潢府的草原上,大辽的数十万铁骑正掀起漫天尘土。
耶律洪基穿着祖父传下的银甲,勒住胯下的乌骓马,看着身后排列成“天狼阵”的骑兵方阵,弯刀出鞘时映出他眼中的狠厉:“告诉萧挞凛,抓紧训练铁骑,此番是各国通力合作,绝不可有失,否则军法处置!”
亲兵刚要转身,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
来自大理的使者正跌跌撞撞地奔来,腰间的孔雀翎符牌歪斜着,嘴里喊着:“吐蕃已凑齐十万控弦之士,金国的铁浮屠和三十万带甲士兵也已在沧州集结。”
耶律洪基仰头大笑,马鞭指向南方,仿佛已看见联军踏破大明京城的景象。
唯有耶律无敌面带忧虑的眺望着大明的方向,然而若是仔细看,不难发现他眼中燃起的汹汹战火。
显然对于当初蒙、辽联手寇边,却被朱缙振杀得大败,差点身死还是耿耿于怀。
北宋,皇庭。
赵佶的脸上此时也终于泛起了些许的笑意。
招揽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个最少都是金刚境到最厉害天象境的强者。
还有国师林灵素从神霄派和其他道门招来的各方强人,令北宋一下拥有超过五位的陆地神仙境坐镇,少林也出了一个扫地僧,一个看似行将就木,却令林灵素坦言最多只有五成胜算的老和尚。
七个陆地神仙啊!
北宋什么时候有过这样豪华的阵容?
更别说还有江湖各派高手助力,那什么丐帮的帮主乔峰,竟靠着一门降龙十八掌可以和陆地神仙也交手两招。
更别说北宋军中的高手,杨家将和岳飞了。
“官家,已遵照您的旨意,征三百万青壮。”
“岳元帅和杨元帅正尽力练兵,已初见成效。”
“新招募的禁军在林冲的训练下,也已有雏形,想来等合纵之时,必有一战之力。”
“好,好,好!”
赵佶大笑,大有一种有如此强军和高手助阵,又与各国谐阵同力,何愁大事不成的想法。
可他面前的林灵素却悄悄皱起了眉头,他很想告诉赵佶,现在高兴还太早了。他昨夜观星时,紫微星旁的客星愈发明亮,那是《步天歌》中“主兵戈大起”的凶兆。
而且,对于大明的情况,林灵素了解的并不少。
若非赵佶亲自拜请,又许下诸多承诺和利益,甚至允许他们若是兵败如山倒,事不可为时,自可离去,林灵素根本不会趟这趟浑水。
“唉,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希望这场兵戈大凶之兆,不会祸及天下,祸延自身吧!”林灵素叹了口气,哪怕心中警觉,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否则大宋将没有他和神霄派的容身之地。
毕竟,别人尚可以退,他这个大宋国师要是跑了,那他林灵素真的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无数后世子孙唾骂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