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傅义同样神色惊愕的,还有孙桓之弟孙俊,及荆州名士邓玄之、裴玄、李肃等人。
潘濬随即召来亲军督。
亲军督凛然正色,回禀道:
“禀君侯,诸君,此乃卑职亲眼所见,上游三十余里外的群山中,两三千蜀人正穿山越谷,伐林开道,目标…大抵是我大吴铁索关!”
傅义、裴玄、邓玄之等人听得潘濬亲军督此言,神色愈发惊愕,然而他们的惊愕里,并没有太多忌惮、恐慌,更多的是不解。
孙俊看向潘濬,疑惑道:“听闻蜀主刘禅数月前亲临江州,先是拔除了江州都督李严,其后又临白帝,大奖三军,作势寇吴。
“然而在那以后,大吴与曹魏仍于荆北僵持两月有余,一直到陛下于沧浪水大败曹休,蜀人都一点动作都没有。
“何以蜀人不趁彼时出兵寇掠我大吴,反而在大吴已与曹魏各自罢兵休战,可以腾出手来安心应付西蜀的时候才出兵?”
傅义听到此处先是一怔,而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勾起嘴角嗤笑了一声:
“难道蜀主也如同曹丕一般,恼羞成怒不成?”
“曹丕…恼羞成怒?”众人先是有些错愕,然而下一瞬,便又都面呈恍然之色。
当年大吴与蜀国夷陵鏖战,几乎所有吴人都认为,曹丕一定会趁吴蜀交战时,横插一脚。
可以说,大吴彼时面临的危险,几乎比得上赤壁之战,稍有不慎便要被魏蜀二国瓜分蚕食。
结果没想到,直到夷陵一战已经结束,刘备败逃白帝,曹丕都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动作。
更让大吴群臣没想到的是。
曹丕似乎是因为错失良机而恼羞成怒,在吴蜀罢兵后,大举中原、淮泗之军二十余万南征。
结果最后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可以说没有雨点,曹丕御舟被一场暴风席卷,曹丕都差点沉江喂了鱼,最后望大江兴叹,撤军北还。
宗亲孙俊跟着附和:
“今日之蜀,与曩时之魏何其相似?!
“天意如此,天命在我大吴,不在魏蜀!”
一众守将闻此,尽皆附和起来。
大家刚刚才收到天子加官晋爵的封赏旨意,天命能不在吴?
就在此时,潘濬却是忽然摇头,徐徐出言:
“诸君记不记得,我们上个月收到的那则消息?”
众人闻此,顿时面面相觑。
虽然潘濬没明说是哪则消息,但在座所有人却都都明白,潘濬说的究竟是什么。
上个月,潜伏在蜀地的细作传来一则重要的消息,蜀主已经离开白帝城,似乎是准备回成都主持北伐大胜后的首次大朝贺,并趁此时机,更易年号。
自步骘、诸葛瑾败军以来,大吴便人心不定。
尤其在刘禅亲临白帝动员汉军之后,巫县、秭归、西陵三地全部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
所谓人不卸甲,舟不释帆,丝毫也不夸张。
这种极度紧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腊月上旬。
彼时,吴魏二国各自罢兵休战,而蜀主刘禅也弃白帝西归。
天下一时无事,于是边境大小将士紧绷的那口气松了下来,尤其在隐隐猜到至尊将进位称帝后,吴军将士饮酒作乐、居安不思危者甚众。
傅士仁之子傅义到此时,终于反应过来潘濬究竟何意,一时间声色错愕不已:
“君侯意思是说…
“刘禅弃白帝回成都,是刘禅故意放出来的消息?
“目的是麻痹我们,让我们以为蜀已罢兵,而后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潘濬不假思索,微颔其首。
“然也。
“一开始我也以为或许是魏吴之战结束得太过突然,刘禅未得寇吴之机,最后不得已弃白帝西返。
“然而如今,突然探得蜀人数千精锐出于南山。
“乃知刘禅寇吴之心不死,所谓弃白帝西归,不过是刘禅的惑敌之策罢了。
“诸君。
“当陛下与曹休鏖战襄樊之时,所有人都惧怕刘禅率蜀人东寇,于是将士枕戈待旦。
“自吴魏罢兵,刘禅弃白帝西归这两则讯息传至巫县以来,我大吴守边将士无有战心,守备松弛,此正刘禅之所欲也。
“如果我所料不差,刘禅非但没有西归成都,更有甚者,恐怕从来没有离开过白帝城。”
“刘禅竟没回成都?”众将愈发错愕,相视无语。
据他们从细作那里得知的消息,刘禅自北伐亲征以来,还从来没有回过成都哪怕一次。
所以,在收到刘禅西归消息后。
根本就没人怀疑,刘禅是在用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疑兵之策。
毕竟,蜀汉群臣百僚大议改元之事,并决定于新年改元的消息早已通过细作在数月前传到了大吴。
而任谁都知道,关中、长安的分量于蜀汉而言究竟有多重。
刘禅北伐亲征,克复关中,还都长安,威势可谓天下无两,不论怎么想,他在新旧交替之际,回成都或长安告天祭祖、耀武扬威一番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现在…他竟没有西归?他寇吴之心竟始终不死?
不少将校神色微异。
潘濬睹得诸将神色,眉头稍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刘禅这个名字已经具备了某种威慑性。
刘禅在白帝,三军皆精神紧绷。
刘禅弃白帝西归,三军皆额手相庆,如蒙大喜。
这不是好兆头啊。
片刻后,潘濬眉头舒展:
“诸君。
“蜀人既来寇掠,便不可能只遣这两三千人东进。
“就在这一两日,待山中蜀军准备妥当,江州、白帝数万大军大概便要接踵而至。
“我料蜀军精锐必在江南,然而其大众必在江北。
“我巫关大军当分为三路。
“一路在北,控扼铁索关北口。
“一路在南,控扼铁索关南口。
“余下一路则留守巫城,纵揽全局。”
言及此处,潘濬看向廖式、裴玄、邓玄之:
“士则,彦黄、道逸,你三人率军六千,控扼铁索关北口。”
又看向孙俊、傅义、李肃:
“子远、公义、子靖,你三人率军八千负责南口。
“张开口袋,诱那伐山开道的蜀军伏兵入瓮!
“我率军六千,坐镇巫城。”
东吴效仿大汉江关,在大江上设置数道横江铁索,以阻止大汉水师舟船顺流东进。
长达二百余步的巨大铁链,重数十万斤,两头越过大江,钉死在大江南北两岸那些浇铸于山石中的巨大铁柱上。
而所谓铁索关,便是大江南北两处专门负责把守铁柱的关卡了。
只要守住铁柱不失,那么汉军就不能奈何横江铁索,而只要横江铁索不失,那么蜀军纵使东征,也只能止步巫县。
大江以南。
群山之中。
辅匡正效来歙之取略城,率两千余精锐甲士伐山取道,矛头直指吴军铁索关。
然而与来歙不同的是,由安东将军辅匡统率的这两千余精锐甲士所携之物,除了刀枪剑戟、铠甲兜鍪及必要的粮草以外,还携了小型斗舰六十余艘。
伐山取道本就迟缓,带了舟船,行速就更加缓慢。
傅佥麾下讨虏校尉柳隐此番随辅匡而来,有些不解:
“安东将军,我们不是协助大军取吴军铁索关。
“带舟船有什么用?
“若是在铁索关上游置舟,顺江而下,那何不直接顺流而下?
“若是在铁索关下游置舟,这些小舟逆流而上,又如何是吴军水师舟船的对手?”
辅匡摇头不语。
片刻后才接着道:“此乃陛下之策也,莫问,问我也不知,你们也休要乱猜,猜到什么也不许说,时候到了,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一众将校闻听竟又是陛下设下之策,不知为何突然信心大增,连连称唯道是,再不多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