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虎贲郎 > 第336章 巨大惯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足足十三天后,赵基的使者慢悠悠抵达雒都,献上奏表与曲辕犁样品。

    赵彦等五名侍中,以及中书监台崇,六部留守侍郎一起围观。

    使者就会操弄曲辕犁,就在雒阳城内的西北部的园林区域里架牛扶犁,演示起来。

    城内、近郊、远郊的各种庄园、园林基本上当年被焚毁一空。

    越是规模可观的园林,烧毁的越是彻底。

    以至于如今城内园林区域内,完全可以开垦种地。

    看着曲辕犁灵活翻地,台崇忍不住赞叹:“大司马有殊功于国,宜上表天子,另加褒奖。”

    侍中刘艾、种辑、许汜、王楷也是点着头,王楷却说:“就是这曲辕犁造的迟了些,若早一些送到朝中。我等绘制成图册,传发天下州郡,于国事而言,裨益极大啊。”

    这话说完,王楷见没人接话,左右观察才发现周围人用奇怪目光看他。

    反应过过来后,王楷犹豫是否道歉时,赵彦开口:“的确有些晚了,曲辕犁于国有大用,宜早些进献。”

    刘艾这时候呵呵做笑:“元明公实在是有些为难大司马,太原土壤冻结,此曲辕犁又是大司马撤军返回后所造。冻土之上,如何能测试耕地效果?以仆之见,如今天气转暖土地解冻,大司马立刻测试犁具。是见有良效,这才上表朝中。这已是神速,岂能苛刻?”

    王楷也立刻向周围人拱手,惭愧说:“是某误会大司马了。”

    许汜为他开解,笑说:“你也是关心国事,一时疏忽。”

    王楷扭头去看赵彦,赵彦也是呵呵做笑:“既然诸位都认同曲辕犁有功于国,那如何奖赏?”

    王楷紧接着就说:“元明公,大司马所造曲辕犁哪怕能提升五分产量,这样的功绩,每年能活民百万。仆以为,宜加食邑五千户,扩为平阳七县。”

    “七县太多。”

    赵彦一口拒绝:“就奖赏他食邑五百户,能展示朝廷心意即可。食邑若再多了,大将军如何自处?”

    吕布是食邑一万两千户,食温县周边六个县;当初摆明了就是要压赵基一头,赵基只是万户侯,食平阳周边五个县。

    只是河内残破,整个河内都没有一万两千户的编户,给吕布再多的食邑,也还是吕布自己筹钱,自己给自己发爵禄,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吕布也不缺这些爵禄,食邑收入来自所食城邑的百姓平均税租、折役钱。

    换言之,当地富庶,百姓人均八十亩;与贫瘠地区,人均四十亩,仅仅是税租收入差异,就有一半的差额。

    折役钱、口赋是固定收入,平均下来,也就千户食邑年入二十万钱。

    现在吕布在汝颖地区挖坟挖的那么起劲,根本不在乎食邑收入,也收不上来。

    赵基则不同,实控食邑,拿解救出来的边民、移民、匈奴义从以及自身的部曲、仆僮来充实平阳地区。

    税租收益,对赵基来说只是个人收益的小头,真正大头是未来的贸易。

    但不管是食邑税租还是贸易收入,都是赵基的合法收入,合情合理,不会引发军队内伙伴的抵触情绪。

    赵基禁止的是军队经商,又没禁止军吏的家属、仆僮经商。

    赵彦现在开口定性五百户,也不少,对普通来说五百户食邑,等于每年十万钱收益。

    十万钱换成年俸,等于五百石,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二十口人脱产生活。

    河东虎贲,入仕起步的俸禄就是军田的税租,折算下来年俸六百石。

    相当于五百户食邑的税租……这个过程中,被严重压榨的是佃户。

    仔细考究起来,这些佃户也不惨,他们承租的是好田,精细耕作的话,亩产量在四石以上。

    承租百亩,年入二百石,扣掉折役钱、口赋、田稿后,再加上农闲时的务工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

    作为官府的官佃,他们自然受到保护……旁边还有吏士聚集生活的庄镇,影响了官佃的效率,等于降低官府税租、军队年俸,这两伙人肯定会打击干扰者,保护官佃的正常效率。

    大汉的十税一、十五税一……永远都是账面的低税,苛捐杂税一点都不少,一些地方连百姓穿好鞋子都要交一笔杂税。

    现在河东、太原的军队都在等明年夏收、秋收后的年俸,只要明年能正常统计并发放到位,那才算真正的稳固!

    这笔收益入库、发放到位之前,赵基怎么可能轻易调动军队?

    即便赵基想要调兵,赵彦也会劝阻。

    比起太原、河东的收益来说,曲辕犁带来的这点食邑收入,根本不值得一提。

    唯一的好处,就是为赵基提升名望。

    曲辕犁以及其他一些改进的农具,对赵彦来说也不算秘密。

    曲辕犁的推广,反而是维新派理念的胜利。

    推旧陈新,新的肯定比旧的好。

    于是乎,赵彦这里又派出使者,带着新打造的曲辕犁样品,与奏表慢悠悠去许都,献给天子。

    赵基的使者走的够慢了,再慢也是把曲辕犁拆了,骑士分开携带。

    而赵彦用了三天时间仿造曲辕犁,又是装车后运往许都,日行五十里。

    等曲辕犁、奏表抵达许都时,天子、吕布与公卿、三省郎官们正一起在许田开始春耕。

    天子参与春耕,仪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然而赵彦这里仿制的曲辕犁,不小心选用了沉重、又硬的榆木,反而使用起来不如原版便捷,牛也更累。

    即便这样,天子、公卿、吕布这些人也不觉得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曲辕犁,也比长直犁轻便。

    因为,犁要耐磨损,普遍都是用又沉又硬的木材制成。

    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榆木所造曲辕犁是正常的,效率比长直犁高也是正常的。

    至于究竟能增产多少粮食……吕布并不在乎。

    限制中原农耕生产恢复的是犁?

    绝对不是,是人口与畜力,以及气候!

    没有足够的畜力,靠人来拉犁,效果也就那么回事。

    你再辛苦,累死在田垄上,开春干旱、入夏干旱,再突然给你来一场洪涝,快要收获时闹飞蝗、乱兵……你是个百姓,你也不会用心、拼命耕种。

    得过且过就行了,没必要太较真。

    百姓都是如此,更别说是豪帅、宗帅麾下的部曲、宾客!

    吕布不怎懂农业,可他懂乱世人心。

    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那么下面的吏士朝秦暮楚,底层的百姓得过且过,都不会沉心于生产。

    生产再多的粮食,农人自己又能吃几口饱饭?

    所以曲辕犁的出现,对吕布来说就是赵基会起名字,他喜欢曲辕犁这个名字,仅此而已。

    非要细说,吕布只觉得这是赵彦乘机给赵基养名,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至于那趁机涨的五百户食邑,吕布也不在乎,只要别比他高就行了。

    就算比他高一些也无所谓,吕布自己也会想办法提升自己的食邑规模,只要能一直压赵基一点点就行了。

    不是吕布小心眼,保持食邑数量的领先,对中低层吏士来说有着决定性意义。

    吕布不甚在意,天子更不会在意曲辕犁的意义。

    百姓自己都不肯费心种粮,他堂堂天子累死在田野里,又能有什么意义?

    天子如此,公卿、郎官们普遍都是如此态度。

    出于礼貌客气,夸赞一下曲辕犁就行了,你难道真指望这些家伙会亲自扶犁耕种?

    目前,曲辕犁也就在赵基麾下能发挥作用。

    哪怕是袁绍这里,袁绍再重视,具体落实的时候也就那么回事。

    袁绍治下的郡县,也就比袁术好一些,仆僮万余家的大姓比比皆是。

    对这些大姓来说,为了提升那么点效率,去给仆僮、佃户配备曲辕犁,这个成本有些大。

    乱世这么多年,土地的再分配都已优化完毕。

    好田地都在大姓手中,目前兼并的仆僮、佃户也恰好够用。

    实在是没必要去调整人地比例,优化什么结构。

    赵基、赵彦还怕曲辕犁快速扩散,选在春耕前夕上表朝廷。

    其实,各方势力,对这个东西的态度也就那么回事。

    不像赵基这里,官府的收益与佃户耕种效率挂钩;军队的年俸也跟佃户的耕种效率挂钩!

    田产收获等比例分成,要么一起过温饱日子,要么一起过紧巴巴的生活。

    赵基这里上上下下的管理岗位,都希望佃户能发展生产力,恨不得亩产十石!

    这是分配制度的差异。

    其他势力旧有的惯性太大,很难调整。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