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虎贲郎 > 第334章 暂做退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州,齐国。

    出于对齐文化、齐地影响力的遏制,整个齐国被削的只剩下六个县。

    齐国广县,与北海剧县相连。

    然而就如赵岐预料的那样,孙策率军进入济南国时,臧霸从北海撤兵,正式退兵返回琅琊。

    当孙策抵达齐国时,青州大姓代表通过北海人逢纪,与袁绍完成了媾和。

    于是,袁绍的使者飞马抵达孙策军中,传达袁绍最新的态度。

    表奏孙策为泰山郡守、破虏将军。

    齐国的冬季消退的更早一些,但真正的春季却还没有来,只能说目前齐国的气候令孙策的军队感到适应。

    现在孙策军队不过一万三千人,另有五千余哗变士兵贬为的随营苦力,能算是预备役,只是待遇很低。

    到底是听袁绍的安排,率军前往泰山赴任,还是分兵掠地,一举抢占青州,这对孙策来说是个为难的问题。

    前脚才从袁术麾下叛出,好不容易获得朝廷的接纳,成为彭城国相。

    后脚又奉袁绍的调令来青州,现在若从袁绍麾下再叛出,那天下之大,孙策已无容身之地。

    除非一举成功,拿下青州。

    到那个时候,自然能稳定内部,对外也有谈判、纵横的余地。

    孙策于是招谋士议事,然而张昭称病不来。

    张昭的立场是遵奉朝廷,他不介意孙策此前是徐州牧又或者彭城相,能归入朝廷序列,那张昭就能接受。

    自响应袁绍的命令挥兵北上后,张昭就闷闷不乐。

    虽然不至于当众甩脸色让孙策难堪,但也始终一副不爽的面孔。

    张昭不来,张纮则来与孙策独对。

    两人乘马出游,营外原野之上已有一层浅绿。

    但气候变化无常,阳光之下,张纮外披羊裘大氅,聆听孙策的苦恼。

    张纮也是神情沉肃,现在遭遇袁绍的利用,全军士气不高。

    自孙策以下,都闷闷不乐的,张纮自然也笑不出来。

    沉吟许久,张纮说:“仆观袁本初之谋,是要以将军制衡曹孟德。此前泰山由应劭领郡,归属于河北。后曹孟德之父弟宗族受害于琅琊,应劭接应不及,恐曹孟德加害,故弃军遁走河北。”

    “我也是如此做想,今不恨失青州,所恨乃未能破东莱,得刘繇宗族。”

    孙策驱马缓行:“袁本初据有东莱后,必与刘繇相互沟通。我军家眷纵然能向北,也会落入河北,自此以后,将受制于袁氏,再难伸张志气。”

    家眷落在刘繇手里,彼此之间隔着袁术、刘备,刘繇拿这些家眷也没什么用,不会要挟、瓦解孙策的军队。

    可落到袁绍手里,一河之隔,袁绍可以轻易调动、瓦解孙策的军队。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宁肯北上的船队被狂风骤浪卷入海底。

    见孙策表明心迹,张纮就说:“若将军志气不减,如今之形势,仆已有一番见解。”

    “先生请言。”

    “应劭在泰山时,黄巾贼寇屡有入侵,皆能被应劭击退。彼非知兵、善战之人,所赖乃不过泰山兵强。”

    张纮语气舒缓:“天下未乱之际,除去三州边军外,余下能称强军者,不过丹阳兵、泰山强弩与板楯巴兵。余下如淮泗、庐江虽称上甲,然不及此三地。今泰山人口折损近半,仍然有二十余万。将军得之,亦可收得精锐万人。合军中老兵,两万余精锐之师,也不失为一方英雄。”

    孙策疑惑看着张纮,张纮又说:“至于家眷之事,出兵夺回即可。”

    家眷人质北上的船队抵达东莱后,无非就两条路,要么继续海运绕过胶东半岛,直抵勃海;要么改为陆路。

    陆路的话,孙策自然有把握抢回来。

    可袁绍也会提防这种事情,因此家眷大概率会走海运。

    孙策疑惑:“若是如此,须有水师为助。”

    “是。”

    张纮说:“此前青州崩散,郡国之内豪帅割据一方。今因将军虎威,豪帅多依赖于河北。然黄巾贼济南徐和,乐安司马俱、北海管亥、东莱管承四部必不受用于袁氏,早晚彼辈剿灭。将军何不遣使游说,陈述利害,收为羽翼?”

    其他豪帅、宗帅哪怕是流民帅都能被袁绍收下,唯独这四个黄巾渠帅不会被袁绍收下。

    孙策陷入思考,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所谓招纳黄巾的恶名。

    曹操就是先例,谁又指责曹操的不是了?

    就曹操犯下的那些事情,引黄巾降军为爪牙,反而是不痛不痒的指责。

    如张纮所言,此前青州秩序混乱,豪帅、宗帅之间尚且相互争斗,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

    当拧成一股绳后,以后青州的主官肯定会征集豪帅清剿这些黄巾渠帅。

    不剪除这些黄巾贼帅,那郡国就无法有效治理豪帅。

    不然今天你的使者被黄巾贼杀了,明天你的属吏被黄巾贼杀了,鬼知道具体谁杀的?

    唯有剪除这四个有名的黄巾渠帅,才能肃清郡国内的小贼,使州郡的命令能畅通无阻,下面各县也能奉令而动。

    对袁绍来说,剿灭这些黄巾贼帅师出有名,能迫使豪帅出兵,完成初步统合。

    然后借着战争锤炼、磨合,将棱棱角角收拾干净,贼也灭了,不听话的宗贼豪帅也给收拾了,这自然是一个听话的青州。

    只要没有了各种贼寇,附属于宗贼、豪强躲避盗贼侵害的百姓,也将会生出脱离的心思,进一步扩大青州的编户规模。

    袁绍不是袁术,袁绍肯定会着手恢复青州的秩序。

    孙策缓缓点着头:“我明白了,这就遣使四处,邀他们同往泰山。”

    这四个黄巾渠帅,也是无处可去。

    曹操那里招降了青徐黄巾军不假,可招降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是劝对方退兵,失败;第二个阶段是击败对方前锋,商议停战、招降时设伏,将青徐黄巾军的大小头目斩杀一空。

    第三个阶段,才是对群龙无首的黄巾军进行迫降,即便这样,曹操依旧压制青州兵,不使其中滋生、成长出什么意见领袖。

    有青徐黄巾军前车之鉴,这四个黄巾渠帅不可能投降曹操,也不可能与曹操合作。

    曹操一次性,将自己在黄巾残部那里的信誉败坏光了。

    未来也不存在招降的可能性,这些黄巾渠帅麾下可是有着完整的太平道士传承,有讲经人,能重新在青州兵群体中建立组织脉络。

    因此,目前曹操才是与黄巾军残部不死不休的那个人。

    这四个黄巾渠帅中,管承最为特殊,麾下有三千余家,位于东莱长广,这里算是东莱、北海、琅琊交界处。

    虽在山中,可管承却与海贼关系亲密,曾组织海贼多次袭扰琅琊、东海。

    极限动员的话,管承拥有万人规模的海贼部队。

    孙策很熟悉这种海贼,吴越之地也有这种海贼。

    其首领也就千余家、数百家的规模,相互联合,动员沿海渔民后,就能组织出一支规模十分可观的海贼力量。

    如果能将管承拉过来,自己这里再出些人,肯定能在琅琊、东莱的海岸线上将家眷队伍抢回来。

    这是一个大计划,招降四部黄巾渠帅也不会那么顺利。

    人都是短视的,现在就是怀疑袁绍会剿灭他们,也会存有侥幸之心。

    真等袁绍开始动手时,再游说不迟。

    而这段时间里,就接管泰山,积蓄力量。

    然后接应四部黄巾渠帅,救回家眷,再谈今后的归属、立场。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泰山各县此前数年里旱情、蝗灾并不严重,不影响今年春耕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孙策的军队。

    至于长远的未来,就要看接下来中原的局势变化。

    当手里有三万人左右的军队时,朝廷肯定也会重新拉拢他。

    三万人左右的军团,足够孙策再赌一把。

    不是他嗜好赌博,而是目前形势就是这样。

    袁绍不肯给他青州,吕布应该会乐意给他,到时候再抢就行了。

    奉朝廷诏令出兵青州,阻力应该会小一些。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