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103 小国的战略威慑力,提前准备好等榜一大哥上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快,谢威就回过神来。

    任何事情遇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原本不断震惊,是对时代了解太少。

    只能在电视新闻见到、万人敬仰的大佬,一个个活生生出现在眼前,换成谁,短时间都不会太适应。

    谢威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

    “主要想跟你聊聊关于射程在300公里甚至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火箭炮。”

    “!!!”

    饶是有心理准备,谢威也被方鹏举说出的内容冲击到了。

    射程300公里,甚至500公里!

    超远程火箭炮。

    难不成,对方真正想搞的这种基础射程,再带2700公里以上误差的那种火箭炮?

    “方主任,咱还是换个地方说吧。”

    宿舍不适合谈这。

    不知道为什么任老会让方鹏举找自己谈超远程火箭炮,或许任老认识的那个“谢威”曾经也提出过相关想法。

    可谢威不能忽视。

    到学校后,谢威没有搞过任何跟火箭炮相关的技术,也没提过相关话题。

    唯一的解释就是曾经的谢威。

    “好。”

    两人很快就到了方鹏举办公室。

    “我大学是炮兵工程相关专业,了解到喀秋莎后我就在想,如果能拥有300到500公里甚至以上射程的火箭炮,在敌人集结时进行远程覆盖式的饱和打击……”

    饶是已经知道,谢威在听了对方详细想法后,依然半天回不过神来。

    超远程火箭炮不是几十年后一步步搞起来的?

    在几十年后,世界只有两种火箭炮:中国火箭炮,其他火箭炮。

    国内超远程火箭炮发展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射程300公里,误差2700公里甚至更多。

    精度方面比大多数国家的战术导弹还高,可以控制在10米范围。

    价格却比导弹便宜不知道多少。

    可用于精确打击。

    也适合远程洗地。

    “从这想法提出来后,我就被无数人认为是疯子……”

    说到最后,方鹏举一脸苦涩的笑容。

    在五十年代战术导弹尚未发展起来时,就提出这种想法的,绝对是疯子!

    时代的疯子!

    “这种射程其实很尴尬。根据我的了解,火箭炮最大的威力在于短时间提供凶猛火力,对目标区域进行饱和式覆盖打击……陆战部队师级单位进攻纵深大约在30公里……”

    谢威故意留下了破绽。

    一战时期,师级部队进攻纵深为2~4公里。

    二战时期,进攻纵深扩大到12~18公里。

    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了现在,全世界师级部队的进攻纵深达到了30~60公里。

    部队在战场上的进攻纵深,是由支援火炮射程、部队机动装备等决定的。

    等进入21世纪初期,技术飞快发展,大量战术导弹跟性能更先进的武装直升机投入现役,合成旅开始取代传统陆军编制。

    师级部队进攻纵深就已经扩大大了70~120公里,任务纵深提升到700公里,战略纵深更是超过1000公里……

    相对造价高昂的导弹,火箭炮在精度提升、战斗部爆炸范围更广后,才开始有市场。

    方鹏举提前了半个世纪想要搞这么远射程的火箭炮。

    技术储备不足。

    配套跟不上。

    甚至部队的发展都达不到。

    合成部队尚未出现,集团军的进攻纵深也用不上如此远射程的火箭炮啊。

    “目前是这样。随着技术发展,高科技装备不断投入战争,未来战争势态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导弹成本太高,没法从远程覆盖敌人炮兵阵地。”

    方鹏举反驳着谢威。

    谢威能联想到部队需求跟自己讨论火箭炮的用途,让方鹏举很是意外。

    没有因为谢威年轻就轻视他,而是有理有据地辩解。

    “方主任,您的想法没错。您可能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未来战场上,还会是单纯的陆军跟陆军交锋吗?”

    “不会!我研究过,抗美援朝时战争势态跟二战就有些不一样了。靠近海边,甚至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不过海空军跟炮兵部队一样,是用于战斗支援的……”

    方鹏举摇头。

    一脸疑惑地看着谢威,不知道谢威想表达什么。

    “如果,我是说如果!战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地面雷达无法探测到。您觉得这种状况下战争还怎么打?还有,假如交战一方可以释放铺天盖地的无人机……”

    “不可能吧!”

    方鹏举瞬间瞪大了眼睛。

    雷达无法探测到的战机?

    铺天盖地的无人机?

    谢威以为这是科幻呢!

    “地面防空火力呢?一方有,另外一方难道就没有?还有,你说雷达探测不出来的战机……”

    方鹏举难以接受。

    他的思想,还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

    谢威只能默默地叹气。

    美帝专门用于踹门的F-117A隐身攻击机,还有两年就会首飞,4年后服役,88年才会向世界公开。

    真正让全世界意识到隐身战机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对战争势态产生的巨大改变的是91年的海湾战争。

    也正是那场战争,让一直觉得火力不足、疯狂发展炮兵的PLA彻底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癌,疯狂地爆科技。

    到最后,发现怎么都追不上美帝在几十年前公布的技术,无数国防科技工作者那难受啊。

    结果呢?

    美帝的一些数据不是造假就是吹牛逼。

    造假最典型的航母、潜艇用特种钢材:美帝为了展示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八十年代向全世界公布了特种钢材参数。国内专家看到惊叹不已,随后几十年夜以继日,连休息都不敢有,怕被美帝甩开太多。

    好不容易,一帮专家追赶到80%时面临退休,自责不已。

    结果爆出美帝特种钢材厂从80年代就开始造假,几十年后使用的潜艇、航母用特种钢,都没有达到这参数。

    材料性能落后于华夏……

    吹牛逼最典型的是F-22升力系数。

    美帝公布的F-22升力系数为2.07。

    啥概念?

    让一块砖头拥有2.07的升力系数,砖头能飞出超音速!

    国内战机设计师们为难了:发动机比人家差多了,动力系统无法满足才导致升力系数达不到。

    国内设计的战机无法达到这样的升力系数,肯定是发动机不行!

    毕竟,国内战机心脏病的问题,花费了半个多世纪才得到解决。

    发动机不行,只能在气动布局上下苦功。

    于是乎,蓝星最强气动外形布局设计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诞生了。

    嗯,升力系数勉强达2.2。

    等更强发动机搞成功,才能再提升升力系数了。

    在一帮航空大佬还不敢松口气,准备继续往上搞升力系数时,美帝军方公布了在电子设备、隐身设计、隐身涂料等逐渐落后于时代的F-22真实升力系数后。

    一帮国内专家又傻眼了:1.7!

    这一切,谢威都没法跟方鹏举解释。

    别说这时代的人,就是在谢威那时代,经过几十年被洗脑,从普通小老百姓到高层都认为国内落后国外太多,自己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

    突然一夜间,很多技术都超过国际,谢威那时代都令人难以接受。

    依然认为是美帝学了华夏韬光养晦、好东西压箱底的习惯,在科研领域,没有人敢松一口气……

    “方主任,咱们换一种假设。”

    谢威知道方鹏举难以理解。

    准备换一种他能理解的说法。

    “开战前,地面侦察部队提前找到敌人防空阵地,第一时间利用远程导弹精确打掉对方防空阵地;没了防空火力,就派空中轰炸展开对重要目标的轰炸;把通讯指挥系统瘫痪后,最后再派地面装甲部队在重炮部队掩护下推进,遇到难缠的敌人,直接呼叫空中支援……”

    谢威说的,是海湾战争的打法。

    目前世界军事发展依然受二战影响,庞大的钢铁洪流跟大炮兵才是主流。

    苏联,更是把钢铁洪流发展到了极致。

    再等两年,“西方-81”军事演习当着全世界公开,上万辆坦克在数千架战机跟不计其数的重炮支援下席卷一切,整个西方都颤抖。

    而美帝深知搞不过苏联,随后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PPT来把苏联引入新的赛道,最终经济不平衡、电子基础落后的苏联把自己玩死了。

    “这不可能吧?如此战争得多少钱?一场打下来,国库都得空!”

    听完谢威的话,方鹏举眼睛瞪圆,嘴唇略张。

    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口中喃喃地说着。

    唉~

    谢威叹了口气。

    怪不得方鹏举。

    大炮一响,都黄金万两了。

    他描述的那种高科技战争,不仅贵,还贵得离谱。

    连有钱后装备了82个合成旅的PLA,在演习的时候,最高级别也就是旅级。

    太贵了!

    一个远火营,一次齐射得上亿!

    所以,到了几十年后,大国之间也就打打嘴皮官司,不会真的动手:太耗钱了!

    双方国库打空都分不出胜负的。

    谁愿意打仗?

    “这么说来,超远射程的火箭炮对于部队来说如同鸡肋?”

    方鹏举的语气中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他一直觉得射程几百公里的火箭炮有着很大前途。

    特别是在高科技装备越来越多出现在部队的情况。

    “也不能这样说。对于远程有战略洲际导弹跟弹道导弹、近程有庞大炮兵、中近程有空军支援的军队,装备与否不重要;对于国土面积不大、军队不强,却又有钱的国家来说,这东西可以当战略武器来威慑周边的敌人,他们自己是开发不出来的,导弹又买不到……”

    “啊?”

    方鹏举傻眼了。

    这么先进的火箭炮,搞出来不是为了自己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反而卖出去?

    上级会同意?

    不能巩固国防,还研究来干什么?

    “一开始没必要搞射程那么远的。咱们基础不行,先试试120到180公里射程的远程火箭炮。不过呢,弹头威力得加大才行……精度不行,就得靠着战斗部的爆炸威力覆盖更大区域。这问题好解决,采用集束弹头,让火箭炮在到达目标上空后把子弹头抛出去……”

    榜一大哥还有几年才来。

    到时候,如果有一款专门为他们打造,射程120~180公里,威力巨大、傻瓜式操作的远程火箭炮,榜一大哥不会拒绝购买吧?

    两驼战争也即将打响。

    到了相持阶段,双方就靠着互相发射导弹表示战争还在持续。

    导弹多贵啊!

    几万刀一枚的火箭炮不更有性价比?

    至于即将展开的对猴子反击战,超远程火箭炮,太浪费了,猴子的军队,不配来消耗PLA的先进弹药。

    “往外出口,上级不会允许不说,学校也不会给经费吧?”

    方鹏举看似不经意地说出,却让谢威心中苦笑不已。

    这才是对方找自己的真实目的吧!

    要钱!

    可谢威没法拒绝。

    “前期校企办提供不了多少经费……”

    “火箭弹风洞实验已经做了,就剩下全尺寸模型;整个系统,有不少设计工作需要补充,前期需要的经费不多……”

    “我明天跟校长他们商量一下吧。”

    谢威没有直接给出答复。

    任老让方鹏举找自己,应该不是为了自己提供项目。

    射程300公里以上的火箭炮,终究不是导弹。

    而《中导条约》要等到87年才会签署,肯定也不是为了规避这条约的,或许,是任老看好这种火箭炮的前景?

    或是任老希望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

    清楚校企办手里掌握着项目自主权,还能为项目提供经费。

    现在搞超远程火箭炮,配套跟不上不说,技术储备也不足。

    一旦开始搞,需要的经费不会是小数目。

    “好的,今晚上把你耽搁得太晚,实在不好意思。”

    已经凌晨一点,方鹏举满脸歉意。

    “不碍事,平时晚上也都差不多两点才睡。”

    谢威笑着回答。

    方鹏举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放弃了。

    谢威回到宿舍时,宿舍一个人都没有。

    大家仿佛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有些自虐式的学习。

    过程很艰苦。

    当有了明显进步后的那种心情愉悦,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在这段时间,谢威慢慢理解为什么在几十年后物质供应充足、科技日渐发达的时代,绝大部分活得都不快乐;而这年头吃不饱,冬天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几套,每天累死累活,大家却乐呵呵的,劲头十足。

    尤其宿舍这帮家伙,从开学到现在不曾休息过一天,没人叫苦叫累,连姚鑫伟都没有提过。

    谢威也都受到宿舍同学影响,平时没有周末的概念。

    从王征回来后,谢威会经常买东西去杜国旺家蹭饭,平时给谢柔送饭都轮不到他。

    去看谢柔,那丫头每次反而嫌弃谢威打扰了她学习。

    有了专业老师讲解,谢柔进步很快,也不愿意让谢威帮他讲题。

    “姚鑫伟这小子虽然不少方面不咋样,人还是不错。或许可以考虑让他先跟着方鹏举的团队搞火箭炮?”

    想着姚鑫伟家里要求他学火箭相关专业,这小子却想着去弄计算机。

    远程火箭炮的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制导系统等对计算机要求也不低,谢威觉得,完全可以让姚鑫伟先跟着方鹏举的项目团队去打基础。

    以此感谢生活委员姚鑫伟同志每天帮自己从地下室锅炉房里打热水。

    “火箭炮?班长,我之前就说了想学计算机啊!”

    第二天早上,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穿着单衣跑一通,浑身酸爽得不行后,谢威回到宿舍恰好遇到提着所有人暖水瓶打水回来的姚鑫伟。

    谢威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姚鑫伟的拒绝。

    火箭炮加个炮,不还是火箭么!

    “六哥,要不让老五去计算机项目,我去火箭炮那边?”

    冯珂开口了。

    虽然火箭炮不是他感兴趣的火箭,至少,也跟火箭沾边,比计算机吸引人啊。

    “你们呢?还有没有想要调整的?”

    谢威问宿舍其他三人。

    张敬研要去金属材料所。

    唐龙搞化学现在想调整都没了可能。

    李创新进了无线电项目,现在跟着莫灵羽等人搞收音机呢。

    冯珂要从计算机调整到火箭炮。

    姚鑫伟去计算机。

    “六哥,我想去战机项目,我觉得,战机更符合我对自己的预期。”

    李创新忐忑地看着谢威,小心提出了要求。

    参与无线电项目后,李创新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自己。

    学校没有公开战机相关技术项目。

    年后将恢复航空航天相关专业招生的事,稍微关注学校新闻的人都知道。

    “行,到时候我帮大家调整,目前还是得该干啥干啥。”

    谢威点头表示知道。

    实验班的众人,项目会不断根据兴趣而调整。

    尤其现在随着项目增加,班上几乎全员参与到了实验项目,严重影响到了基础课的日常教学工作。

    无奈之下学校做出了调整:每天上午跟下午第一节课实验班同学在教室学习基础课程,下午三点上完课后,再到各个实验室。

    这就意味着实验班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少了很多自习跟自由活动的时间。

    谢威没有急着去上课,先找了李瑞。

    “火箭炮?谢威,方鹏举是个疯子!有那钱搞射程那种射程的火箭炮,搞个精度更高,打得更准的导弹不行吗?”

    李瑞本来准备去陪任副部长。

    1200万经费还没到手呢。

    别到时候任副部长把经费砍一部分,就不美丽了。

    听到谢威来问方鹏举那火箭炮项目的事,李校长急了。

    “导弹是导弹,火箭炮是火箭炮。这种射程的战术导弹,造价不便宜!而且火箭炮是为了火力覆盖、饱和式打击……”

    李瑞的态度让谢威意外。

    老家伙不应该是军事项目就喜欢么?

    “谢威啊,那样射程的火箭炮,根本没有太大用。火箭炮覆盖有限,还不如派出一个轰炸机中队丢的炸弹多……”

    李瑞急忙反驳。

    在他看来,30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完全是浪费钱。

    “开发出来用于出口呢?”

    谢威不想听李瑞说的理由。

    认为方鹏举是疯子的人,说出理由不会有丝毫新鲜。

    “啊?”

    李瑞愣住了。

    出口?

    想都不曾想过。

    也不敢想。

    “可能吗?之前对外的装备援助都是无偿的啊!”

    李瑞喃喃地说道,“而且这东西太先进了,不在军事援助范畴内。”

    军事援助的,都是常规的坦克、战机、火炮等武器装备,不包括火箭炮跟导弹这样的先进装备。

    “你忘记九月总设计师视察112厂的谈话了?”

    谢威提醒李瑞。

    9月,总设计师专程考察了东北经济,在视察112厂时,曾忧心忡忡地说:“军工行业想要真正的发展,只靠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集百家之所长。但是要怎么集呢?那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又要大量的外汇。我们只是搞对外无偿军事援助,外汇流失很严重呀!”

    那之后,总师更是多次到访航空工业部门,听取各级汇报,最后得出结论:“要先进技术,也要先进人才,这些都需要外汇支撑。不当军火商是不行了。”

    上级是否已经出台政策,停止无偿对外装备援助,谢威不知道。

    他却清楚,79年向埃及出口50架歼-6跟相关零配件,是新中国第一笔对外装备出口,合同总价1.67亿刀。

    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无偿军事援助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仅仅战机就无偿援助了上千架。

    那是多少钱?

    当然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得考虑国际局势。

    西南边境外的的猴子,得到超过200亿刀的装备援助。结果,转过来就用援助的武器打援助他的爹。

    自卫反击战,还有一个多月就打响了。

    “上面没出台任何出口相关的政策啊!你别整天瞎琢磨行不?”

    李瑞是真的急了。

    谢威这小子,想一出是一出啊。

    “现在没有技术,要搞出来得不少时间!目前,都改革开放了……”

    谢威再一次提醒李瑞目光得放长远一些。

    现在没有政策,以后呢?

    “你小子这是啥意思?你要支持方鹏举搞这东西,用你校企办的钱支持就是了,你都不准学校领导插手你校企办的事情了,这会儿给我说有用?”

    李瑞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不对劲。

    谢威不想让校企办出钱!

    “什么叫我的校企办?”

    谢威不乐意了。

    “部里1200万还没到手,别看这笔钱很多,学校得扩建,实验室设备得更新,部里相关研发项目得加快……”

    李瑞也不跟谢威争论,转而哭穷。

    给钱?

    是没可能的。

    原本上级拨的经费,他还打算给谢威分一些。

    奈何,谢威在关键时候逼着他承诺学校领导不得对校企办的财务插手。

    李校长哪能忍这口气?

    “当然,如果校企办愿意支持方鹏举的超远程火箭炮项目,除了经费,人力物力学校不会少的。”

    怕谢威暴走,李瑞觉得,人力物力还是可以给一部分。

    “任副部长让方鹏举找我的。”

    老家伙跟自己耍无奈?

    直接丢王炸去炸他。

    “真的?”

    果然,李瑞被谢威丢出来的王炸给炸懵了,“任副部长可不会管这些事。当年他还为这项目批评过方鹏举。”

    “当年是基础配套跟不上,目前有了实现的基础。方主任说理论设计工作差不多了……也不是一上来就搞射程那么远的。弄个120~180公里的,找到客户后,再搞射程更远的……”

    谢威突然发现,跟李瑞接触多了,自己说项目进度时,也开始满嘴跑火车了。

    方鹏举可没说理论设计差不多了。

    “谢威啊,学校花钱的地方多,钱又少,要不商量一下……”

    不等李瑞说完,谢威就已经出了办公室门。

    “这年轻人,啥态度!这动不动就走人了,以后可咋搞!”

    李校长很头痛。

    “或许,是因为火箭炮使用的是火箭相关技术,部里怕学校把经费都给砸到战机技术开发上?”

    想到这一点,李瑞突然觉得这火箭炮项目或许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国家有射程5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

    甚至射程更远的战略洲际导弹也有了。

    貌似就没有射程几十公里到500公里的导弹……

    “谢威,学校给了人,可不会给人力支持啊!”

    以为自己想明白了的李校长,对着门外大声地嚷着。

    听到这话,谢威走得更快。

    果然不能跟李瑞那老家伙多讲道理,讲不通的。

    “方主任,您可以组织人员准备搞项目了。”

    从李瑞办公室出来,谢威直接到了动力实验室。

    “啊?校长能同意?”

    方鹏举满脸意外地看着谢威,仿佛无法相信。

    “同意了。目前要搞火箭炮,困难不少。哪怕只是100多公里射程,也不能再使用液体燃料作为推进剂……还有,要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保证精度……”

    谢威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给方鹏举说了一遍。

    一开始,方鹏举只是听着。

    到后来,感觉谢威说的自己快记不住了,急忙拿起笔,飞快记下来。

    “这些都是校长的担忧。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可能经费就得出问题。”

    谢威没说是自己提出来的。

    李瑞怕是根本就不知道搞这样的火箭炮有哪些困难。

    方鹏举也不会傻得去问对方,拿出解决方案去找李瑞询问,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通知完方鹏举,谢威也没多停留,直接回教室上课了。

    留下满脸疑惑的方鹏举独自在办公室思索。

    “校长怎么突然就同意了呢?难道是老师打了招呼?”

    想法刚浮现在脑海,方主任就急忙摇头,“不可能!老师从来都不会走后门的!”

    老师是什么性格,方鹏举很清楚。

    对国防有巨大作用的技术,部里资源会优先保障、供应;没什么用、还挤占经费跟人力物力,即使找了关系,任副部长都会直接叫停。

    所以,让一直都反对这个项目的校长同意的,终究是谢威。

    可谢威如何让李瑞同意的?

    一时间,方鹏举陷入了沉思。

    想好一阵都想不明白。

    无奈之下,方鹏举直接去找了任副部长,希望老师能给自己解惑。

    “哦?”

    听完方鹏举介绍后,任副部长心中暗道一声:果然,这小子这些年就没闲着!

    一时间,任副部长想起当年在蓉城人民公园时,才十多岁的谢威说出的那番话:远程用导弹精确打击敌人指挥部跟通讯系统,中近程结合使用火箭炮在短时间内完全覆盖敌人阵地才是王道!

    听到谢威提出火箭弹需要使用固体燃料、弹头使用集束炸弹等扩大打击威力,任副部长更加确定,谢威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对机动性更强、威力更大的导弹相关技术的配套而支持这个项目。

    年轻人的想法,果然是不一样的。

    “既然如此,你先把这些年的理论研究成果跟设计方案整理出来……”

    “老师,我早就整理好了。论证工作也结束了,可以直接组织细分设计跟样品生产了……部里能不能给点人力上的支持?”

    方鹏举明知道老师不会因为关系亲近特殊对待。

    依然他希望在学校支持后,部里能给点支持。

    “部里人手紧张,哪里有人给你!学校本就承担培养人才的工作,部里还指望着学校多提供一些人才。明年学校会恢复航空航天的招生。这次给学校的经费,有一部分就是用于学校建设……”

    “……”

    任副部长的态度明确表示,部里不会支持方鹏举的项目。

    “需要人,就自己想办法。实在想不到就去问问谢威。”

    得到老师的指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缺人也找谢威,方鹏举依然毫不犹豫给地去实验班准备找谢威。

    等了几十年,终于有了机会实现心中的理想。

    哪里还能再无所谓?

    谢威不忙时都会去上课。

    虽然大部分以前学过或通过自学学习了,学校给实验班配备的豪华师资阵容的老师们讲课过程,会给谢威提供更多思路,同时也了解这个时代的技术基础。

    是一种享受。

    方鹏举出现在实验班时,正是梁红斌的物理课。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校目前项目侧重点在集成电路方向,梁红斌这段时间的课,几乎都更偏向结构力学。

    倒是给谢威补了不少基础。

    以前谢威可没有学多少结构力学。

    “方主任,您这是?”

    方鹏举在门外向谢威招手,谢威本不打算理他,可对方不管不顾地直接打断梁红斌的上课,提出找谢威有重要事情。

    “你没找校长要人?”

    谢威听完后,心中暗骂李瑞那老家伙一点道义都不讲。

    他根本就不知道,方鹏举一心专研技术,其他什么都不管不顾,根本就没去找过李瑞。

    “校长不会给的。动力室的人都有各自的课题……老师让我来找你……”

    得!

    又把老师搬出来了。

    “学校人手紧张,你就想办法找部队要人……”

    “部队也不会给。之前我找了很多次,部队对这样的火箭炮没有任何兴趣。”

    “……”

    看来,方鹏举要搞的项目那是一点都不受待见啊。

    卖军火是肯定赚钱的。

    尤其可以给小国当战略武器的,不受国际禁运限制的火箭炮,市场潜力更大。

    一旦打开了市场销路,未来几十年,都能持续地卖下去。

    “有熟悉的火箭炮生产厂么?学校没有生产工厂,搞出来得找生产厂生产。现在那些火箭炮生产厂缺项目,缺经费,让他们支援技术研发人员,以后生产交给他们……”

    方鹏举顿时大喜。

    感谢连连地离开了。

    中午,吃了午饭后,谢威没有休息,就跑到于国峰的办公室。

    “我以为你小子忘记了计算机这边的项目呢!”

    于国峰开着谢威的玩笑。

    好长时间没看到谢威,于主任心中还是有些不爽的。

    “过氟烷基化物配方跟工艺都已经完善了,我这边走不开,得麻烦您去一趟14厂。”

    谢威说明了来意。

    芯片必须尽快搞出来。

    他支持方鹏举的超远程火箭炮,并不只是因为任副部长。

    火箭炮的控制系统、雷达系统、制导系统等等,对于先进的高性能芯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搞出来了?安排人去不行吗?”

    于国峰皱起了眉头,“目前我手头的工作比较多。”

    “安排人去不行,14厂关系还没划拨到学校……虽然我们的芯片没法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在国内属于先进,需求很大……”

    谢威也不隐瞒。

    只要14厂的生产质量提升上去,能提供高端芯片,盈利将会坐着火箭往上飙升。

    指不定到时候出现变故。

    “这确实是问题。现在上面愿意把这家厂交给学校,就因为盈利不多,升级生产线需要的经费不少……”

    谢威一说,于国峰就明白了。

    国家缺钱。

    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项目,自然也就没了经费。

    各地都想快速发展起来,光靠着国家财政拨款肯定是不够的。

    能大规模创造利益的工厂,任何单位都不会放手。

    “目前很多项目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都迫切。只有搞出来,才能根据现有芯片的测试进行后续的设计。学校好些个项目都在等芯片。”

    “行,我把手头工作安排一下,先去那边一趟。”

    想了想,于国峰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那边一趟。

    计算机系主要任务是软件设计跟开发,硬件由电子工程负责。

    谢威明确给于国峰说过,专业计算器的项目只给相关团队练手,下一步,以这款芯片为基础开发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所需要配套的各种软件,将会非常庞大。

    作为计算机系主任的于国峰早就被谢威画的饼给吊起了胃口。

    有了高性能芯片才能展开更多相关研究,学校计算机技术才会快速发展。

    “那就麻烦您了。一定得给覃副总说,搞出来了也先不要公布出去。”

    “你很有信心啊?”

    于国峰问谢威。

    对于谢威的能力,他已经见识到了。

    可这么短时间就解决困扰整个集成电路生产的巨大难题……

    “不是信心问题,一旦成功,结合14厂的技术团队……”

    “你在打14厂技术研发人员的主意?”

    于国峰瞪大眼睛看着谢威,“我怎么感觉你比李校长还阴险?去14厂之前,你是不是就在打这主意?”

    “没有!”

    谢威急忙否认。

    一开始,他只是想跟14厂合作。

    他很清楚,14厂基础不差。

    要想打他们技术人员的主意,没有太大机会。

    沪市仪表局肯定不愿意放手。

    “李校长去部里把这厂要过来,他回来不说,我也不清楚。”

    不管谢威如何解释,于国峰根本不信。

    李瑞是雁过拔毛。

    谢威比李瑞更过分:大雁没往这边飞,他主动跑到人家飞行路径上去拔毛。

    “别催,不出意外最多半个月,第一批芯片就能搞出来了。”

    晚上,谢威照常买了一斤多猪头肉到杜国旺家蹭饭时,杜国旺催促谢威尽快把芯片搞出来。

    谢柔依然蜷在炕桌上学习,连话都不愿意跟谢威多说几句。

    谢威多问几句,小丫头都极其不耐烦。

    无奈之下,谢威只能跑到厨房给王征打下手。

    杜国旺跟梁红玲夫妻两工资级别都高,加起来一个月五百出头,可谢柔的粮油关系没有转过来,没有配额,家里没少买高价粮食。

    还好,李瑞、梁红斌等人工资都高,一群人经常到这边打牙祭。

    顺便把工作也给讨论了。

    这不,谢威刚进厨房,杜国旺就开口催促谢威提供芯片。

    “不对啊,学校搞数控系统跟PLC的理论设计有这么快?”

    “都几个月了!有你提供的方案,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需要生产样品进行测试,才知道如何改进。”

    杜国旺没好气地说道。

    谢威是典型的管杀不管埋。

    “你之前不是说光刻胶的问题解决了?我看你小子整天待在化学实验室里,怕是忘记了其他项目。我给你说,别整天想着怎么赚钱……”

    杜国旺不满地说道。

    “王哥,你又说啥了?”

    “用得着他说?你跟校长争校企办的主导权,学校领导有几个不知道的?这下好了,部里1200万经费,那老家伙不要脸,一分钱都不给咱们……”

    敢情杜主任是因为这个而不爽呢。

    “那经费一部分是用于学校扩建,上级已经同意年后就恢复航空航天系相关专业的招生工作。”

    谢威解释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