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复山河 > 第四百七十九章、时代的洪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举制度体系下,秀才举人都是官员预备役。

    尽管未涉足官场,但在明面上,还是和大家属于同一阶层。

    大量的士子发生意外,不进行严肃处理,势必会动摇士绅群体的地位。

    发生在江南的这场税收纷争,看似是朝廷和江南士绅的矛盾,实际上也是士绅集团内部的纷争。

    作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这帮既得利益者是不希望大虞垮塌的。

    朝廷想要正常运转下去,各方都得出一份力。

    江南士绅的抗税运动,本质上是违背了之前的约定,不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刚性支出固定的情况下,朝廷想要运转下去,财政收入就必须保障。

    江南士绅出的少了,那么其他地方,就要把这一部分补出来。

    在承担义务的问题上,谁也不想多出一份。

    回避制度下,在南京任职的高层官员,都是其他省份的。

    出身决定立场。

    明面上大家没表态,但暗地里众人还是希望,朝廷能够赢得这场博弈的胜利。

    不然的话,这个坏头一开,那就后患无穷。

    毕竟,江南士绅可以抗税,其他地方的士绅也能跟着学样。

    后续的加征,那就只能冲着底层百姓去。

    白莲教之乱爆发时,就证明了底层百姓的负担,已经到了承受极限。

    加征下去,各地就会狼烟四起。

    到了局势崩坏,搞不好大虞朝就没了。

    就算大虞命大,扛过了危机,民间也会叛乱四起。

    乱,就意味着统治成本,将继续增加。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地方混乱,必须支出更多统治成本,朝廷必须加征税款。

    加税之后,百姓承担不起,又会助推混乱的爆发。

    只要陷进去,那就是一条不归路。

    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在这个死循环中完蛋的。

    “史大人言之有理,那就请朝廷从北疆调兵好了。”

    “江南局势已经失控,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问题。

    择日不如撞日,干脆我等现在就联名上奏吧!”

    万怀瑾顺势说道。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默契的点了点头。

    江南局势已经失控,再继续拖下去,后果只会更加不堪设想。

    作为备用小朝廷,遇上这种危急时刻,就到了南京六部履行职责的时候。

    ……

    永安府,汉水侯府。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无奈的摇了摇头。

    果然王朝末年,什么幺蛾子都能出现。

    席卷中原大地的蝗灾,正在吞噬大虞朝的根基。

    在朝廷最需要钱粮的时刻,江南士绅没想着共渡难关,反而破天荒的发起了抗税运动。

    这哪里是抗税,分明就是在吞噬大虞朝的血肉。

    在这方面,李牧有资格在道德层面鄙视江南士绅。

    虽然他也在朝廷身上吸血,可这些钱他一个铜板都没花,全部用在了难民安置上。

    靠着持续移民,缓解大虞的社会矛盾,大大降低了朝廷的统治成本。

    江南士绅少缴的税款,放在他的手中,每年能再增加一两百万的移民。

    持续坚持下去,北方的人口过剩危机,要不了几年就会迎刃而解。

    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资源就上去了,现在面临的所有危机都不是问题。

    困扰封建王朝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可以轻松跨越过去。

    从全局的角度来说,在维护大虞江山社稷的问题上,他做出的贡献超过任何人。

    “夫君,还在为朝廷的事发愁?”

    景雅晴抱着幼子询问道。

    福安二年,就是一个多事之秋。

    丧失景李两位辅政大臣后,被勋贵系强行压制的一系列矛盾,全部爆发了出来。

    偏偏北方大地上,还爆发了席卷中原大地的蝗灾。

    铺天盖地的蝗虫,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

    “江南的局势已经失控,为夫那帮旧部,希望我能带兵北上主持大局。

    不过邀请我入朝是假,主要是那帮家伙,吃不了北疆的苦。

    想重新调回江南任职,又没人能够接手,他们现在的重任。

    最近江南的局势失控,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李牧笑着调侃道。

    发生在江南地区的变故,在很多朝臣眼中,仿佛是天塌了。

    可是搁在李牧这儿,纯粹就是小儿科。

    什么主帅,带出什么样的兵。

    年轻一代勋贵系将领胆子大,一半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半是跟着他学的。

    第一次向士绅举起屠刀成功,发现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后,大家心中的畏惧就消失了。

    到朝堂上打官司,也要讲证据。

    血案都是叛军干的,关他们勋贵什么事。

    以往是拿士绅大族开刀,这一次杀的是腐儒,本质上都是为了立威。

    “夫君,外界传言是真的,江南士林血案真是你旧部干的?”

    说话间,景雅晴睁大眼睛询问道。

    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原本只是有嫌疑,现在直接被石锤了。

    上一次敢这么屠戮士林的,还要追溯到蒙元时期。

    大虞建立以来,优待士绅群体,再无大规模屠戮士子的案例。

    “夫人,这话在外面,为夫可不认。”

    “江南是士绅集团的大本营,有动机且有能力对他们下手的,除了那帮浑小子,还能有谁?”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文官集团的内斗,玩不出这样大场面。

    上个月江南地区,遇害的士子超过千人,另有七家士绅被灭门。

    如此大的手笔,早就超出了政治斗争的界限。

    倘若勋贵集团在江南地区有十几万驻军,现在的杀鸡儆猴,足以震慑各路牛蛇鬼神。

    可惜现实非常打脸,勋贵系在江南的驻军,就剩下那么几千人。

    吃了亏的江南士绅,肯定不甘心这么认怂。

    加上野心家的推波助澜,造就了现在的混乱。

    “夫君,不是说死了六百多人,怎么一下子上了千?

    云家表兄,虽然为人粗犷了一些,但也不至于下手这么狠吧!

    何况他手中那点儿兵,也不够干这样的大事。”

    景雅晴摇了摇头说道。

    勋贵系的圈子不大,基本上都能扯上点儿关系。

    尤其是当年勋贵系势弱的时候,内部抱团更加紧密。

    各家子弟走动频繁,在京城长大的,全部都是熟人。

    她实在很难把那个粗犷的云向文,同现在的杀人屠夫联系上。

    “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那是找到尸体的,更多的死者还不知道被埋在什么地方。

    真实死亡人数,不一定是一千多,还有可能更多。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他云向文都敢当街击杀一名进士,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

    当然,这么多的杀戮,肯定不能他一个人完成的。

    如果全部动用南京的驻军,外界传的就不是流言,而是直接坐实了他的罪名。

    事实上,他麾下的部队,从未离开过应天府。

    各地士子遭遇意外,都是其他人下的黑手。

    朝廷拨付的钱粮不足,北疆戍边的日子不好过,将领们自然要想办法搞钱、搞粮。

    为了减少粮商赚差价,安排人自己到南方采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既然决定拿江南士绅逃税做文章,安排一些人手秘密潜伏过去,也很合理。

    募兵撤离了,各地的卫所可没有裁撤。

    虽然都是空架子,可往里面藏上一些人,还是能够做到的。

    有了这些部署,才能同时在多地发动,把赶往南京抗议的士子全部干掉,进一步激化矛盾。

    不过他们的胆子虽然大,但手法还是太过稚嫩。

    想要逼迫江南士绅妥协,光这样杀戮不够,还得借助叛军的刀。

    若是有一支叛军,打着均田地的旗号,大肆屠戮士绅商贾。

    杀穿一两个州府后,各地的士绅商贾,就不会觉得朝廷的税赋重了。”

    听了李牧的回答,景雅晴当场翻了白眼。

    这哪里是解决问题,分明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尽管目前勋贵系的谋划,同样是把问题扩大化,但也没敢玩儿这么大。

    稍有不慎,让叛军闹大,后果不堪设想。

    “夫君,按照你的意思,干脆让叛军把江南各大书院一并给屠了。

    直接让江南一众大族,损失一代子弟,闹出来的动静更大。”

    景雅晴顺势调侃道。

    最近这几年的混乱,让侯府的亲戚减少了不少,许多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倘若江南叛军再起,勋贵系还能不能顶住,谁也无法确定。

    景家死的人已经够多了,她真心不想乱子持续下去。

    理论上,可以提拔草根将领补充,现实操作根本不允许。

    乱世之中,充满了尔虞我诈,忠诚的重要性远高于能力。

    “夫人言之有理,这确实是遏制士绅大族的一个办法。

    不过此计太过有伤天和,我们就不掺和了,让他们自行领悟。”

    李牧当即回应道。

    他的身份地位,没法在这上面表态。

    真要是给出这样的建议,那帮旧部百分百会去干。

    北疆的恶劣局势,让少壮派产生了严重忧患意识。

    从一些旧部寄来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是真担心大虞的未来。

    就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太过想当然。

    天真的以为勋贵系重新掌权,就能挽救江山社稷。

    可惜他们忘了,现在的勋贵系,不是之前的勋贵系。

    几年前的勋贵系,核心是一群充满热血的年轻人,政治上非常纯粹,个人操守也是相当的高。

    拿着没有零花钱的俸禄,就能为大虞朝抛头颅、洒热血。

    进入官场这个大熔炉后,许多人的底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下面在变化,高层堕落更厉害。

    相比景李二人,现在的勋贵系当家人,无论气度,还是能力都差的远。

    别说是掌控朝政,连勋贵系内部的问题,他们都没梳理明白。

    少壮派宁愿推李牧这个远离中枢的总督当老大,都不想跟着他们两个当家人混。

    同年轻一代相反的是,老一辈勋贵则是两人的主要支持者。

    或许是上了年龄,丧失了心气;又或许是被官场浇灭了热情,反正是他们只想维持现状。

    相比拯救江山社稷,他们更在乎家中产业多收几两碎银。

    内部分裂严重,外部更是一堆的烂摊子。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朝廷让李牧回去当首辅,也逆转不了大虞走向衰落的大势。

    “夫君,我们不会卷入其中吧?”

    景雅晴忧心忡忡的问道。

    江南士绅的死活,她可以不在乎。

    可勋贵系内部的变化,她不得不关心。

    私底下和各家的联系中,许多人都希望她能劝李牧北上收拾朝廷留下的烂摊子。

    毕竟,勋贵集团和大虞朝绑定的太死,大家荣辱与共。

    对这些事情,她都是打太极。

    一些长辈开口不好拒绝,那就明面上答应着,转头就把书信丢进垃圾桶。

    北上是不可能北上的。

    明知道大虞是烂摊子,汉水侯府好不容易跳出来,再回去趟浑水岂不是傻。

    “卷入其中,迟早的事情。

    你我皆是勋贵子弟,在外界眼中,可都是世受皇恩。

    现在国朝陷入危机中,岂能不挺身而出。

    不过参与其中,也要看怎么参与。

    等哪天朝廷崩溃,为夫就北上勤王。

    匡扶社稷有困难,暂时替朝廷稳定局势,还是不难做到的。

    放心好了,局面一旦稳定下来,为夫立即抽身闪人。

    多折腾几次之后,等天下人对大虞朝都没有了耐心,我们也就解脱啦!”

    李牧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赶上了王朝末年,勋贵子弟享受了前期发展的红利,到了后面必然受到束缚。

    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大势会推着前进。

    搁在几年前,李牧只想着南下避祸,远离朝堂的纷争。

    随着大虞朝的持续衰落,安南都护府的发展壮大,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倘若哪一天大虞崩溃,他这位天下第一诸侯,就是各方的眼中钉。

    无论是否愿意,都要被迫卷入乱世争龙中。

    就算他自己不干,下面的人也会推着他干。

    事实上,如果他不是勋贵子弟,估摸着下面的文臣武将早就鼓动他造反了。

    毕竟,老大不进步,下面的小弟也没法进步。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