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复山河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谋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鞑靼王庭。

    “虞朝发生大变,勋贵系在党争中获胜,执掌了大权。

    在景国良和李原两个老家伙的带领下,虞朝的军事力量正在急剧增长,现在内乱也被平息了。

    按照这种局面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时间,虞朝就会向我们发起反攻。

    事关种族兴衰,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呼格吉勒神色凝重的说道。

    作为敌人,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大虞的局势。

    为了让虞朝持续陷入党争,他们也在背后出了不小的力。

    可惜大虞局势变化太快,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勋贵系就执掌了大权。

    这群武夫上位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加强军备。

    别看长城防线正处于修复阶段,大虞边关的防御能力,依旧不是之前能比的。

    如果此时发起进攻,绝不可能一日破关。

    哪怕不考虑城池险关,驻守长城一线的虞军,也不是他们短时间能够吃下的。

    “大单于,出兵吧!”

    “集结草原联军,趁着虞朝尚未恢复元气,再次把他们打残。

    时间不在我们这边,拖的时间越长,局势对我们越发不利。

    就连那帮贪婪的晋商,最近也在有意和我们疏离。

    虽然依旧在向我们输送物资,但虞人最先进的火炮,却迟迟没有搞到,摆明是在消极怠工。

    如果不是前面交易太多,我们手中握着他们的把柄,搞不好已经有人不干了。

    他们的鼻子是最灵的,若非觉察到了危险,绝对不会放着赚钱的买卖不干!”

    额尔德沉声说道。

    以往的时候,可是虞军装备什么武器,他们就有什么武器。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让他们帮忙购买虞朝最先进的火器,却迟迟不见动静。

    说什么朝廷保密严格,没有找到生产衙门。

    这种糊弄人的鬼话,他是一句也不信。

    “大单于,额尔德说的不错。

    商人重利轻义,既然能够背叛大虞,自然也能背叛我们。

    最近这几个月,走私过来的物资越来越少。

    明显是觉察到大虞朝廷,要对我们下手,提前开始筹谋自保。

    晋商的渠道是我们最重要的物资来源地,若是断了这条线,光高句丽那点儿岁入,可养不活我们。”

    尼赤勒格万户跟着附和道。

    虞人的内斗,他们可以不在乎,但危及到生命线不行。

    敌人已经出手,如果不赶紧发起反击,鞑靼一族就危险了。

    “战争不是好发动的,前面两次南下劫掠,看似是大获全胜,可付出的代价并不小。

    虽然主要损失的是鬼方人,那也从侧面证明了,虞朝的实力并不弱。

    虞军前期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内部斗争的缘故,让一群文人执掌兵权。

    全是纸上谈兵之辈,岂有不败之理。

    现在勋贵系掌权,以往那帮吃空饷的文官,被赶出了朝堂。

    后勤物资得到保障,虞军的战斗力,已然大不相同。”

    萨日娜委婉提醒道。

    虞军战斗力从来都不弱,以往不能打,多是后勤惹得祸。

    光户部的漂沫玩法,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粮食运输中间有损耗正常,白银运输过程中能损耗三四成,简直是滑天下之稽。

    换了老大之后,募兵不说能够拿到足额的钱粮,但到手七八成还是有的。

    勋贵的嫡系部队,更是能够拿到足额的钱粮。

    阵亡士卒的抚恤,也大幅度改善。

    一系列的措施,全部都是增强军事实力的。

    按照这种玩法,要不了几年,虞军就会拥有反攻他们的能力。

    当然,扩充军事实力的代价是——虞朝军费开销较五年前增加了近两倍。

    税制改革的红利,基本上被军方吞噬一空。

    “不好打,也必须打!

    现在开战,我们还有很大的胜算。

    拖的时间长了,虞朝在长城一线部署的十几万大军战斗力达到了巅峰,攻守之势就会逆转。

    尤其是敌人正在组建的骑兵部队,对我们的潜在威胁尤为突出。

    虞朝勋贵和辽东将门不一样,他们对大虞的忠诚度要高的多。

    有机会把我们击败,这些家伙肯定会下死手!”

    额尔德的话音落地,瞬间获得了一众万户的支持。

    作为敌人,他们一刻也不忘了解对手。

    越是了解大虞,越发明白虞朝中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谁。

    相较于勋贵系,文官集团更像是他们的天然盟友。

    都不需要重金收买,这些人就干了他们想干,却又没办法完成的任务。

    “大单于,虞朝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实际上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现在只是景国良和李原强势压制,才掩盖住了内部矛盾。

    一旦两人没了,群龙无首的勋贵系,再也没有现在的向心力。

    到时候文官集团发起反扑,虞朝必定发生内乱,我们在一旁看热闹就行了。”

    萨日娜的话音落地,大殿内中立即分成两派,支持者和反对者吵的不可开交。

    “够了!”

    “本单于的王宫,不是你们吵架的地方。

    额尔德,发动我们在虞朝的力量,伺机刺杀景国良和李原。

    干掉这两个敌人,中原就是我们鞑靼一族的!”

    呼格吉勒当即拍板道。

    他没有受虐倾向,既然有简单模式,那就不能选地狱模式。

    虽然手段卑鄙了一些,可相比发起战争付出的代价,损失些许名声根本不算啥。

    毕竟,他这个鞑靼大单于,在大虞那边从来都没有过好名声。

    再让人骂几句卑鄙,也不是啥大事。

    ……

    汉水侯府。

    “你们三个不准备回去?”

    李牧皱着眉头问道。

    “是的,堂兄。”

    三人齐声回答道。

    勋贵子弟虽然早熟,但同样有叛逆期。

    李森、李来、李隆三人从小成长的太顺,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不知政治资源的重要性。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可以理解。

    “此事,不能听你们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安南这地方,你们根本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亲家。

    为兄就算想帮你们,也无能为力。

    估摸着叔父那边,对你们已经有了安排。

    回到京中完婚之后,自会有一片光明前途。”

    李牧当即规劝道。

    三人的能力,虽然只算中人之姿,可架不住出身显赫。

    即便是是庶子,这个起点也远超无数人。

    不折腾不作妖,在京中熬资历,都能混上十二团营之一的指挥使。

    京官身份更尊贵,放在地方上,能直接对标着一省提督。

    哪怕表现平平,最不济也能外放一镇总兵,或者是担任都指挥使。

    能力若是强点儿,出将入相也不是没有希望。

    毕竟,自家叔父留下的政治资源,需要有人继承。

    嫡子的身份,虽然更占优势,但大家更看重的还是能力。

    没有足够的能力,身份再怎么显赫,也玩不过那帮文官。

    勋贵集团不可能推一个废物,充当派系领袖。

    如果留在安南都护府,三人的上限就是一镇总兵。

    更高的职位,李牧都没资格授予。

    哪怕安南都护府下辖三十府,疆域面积能够赶超整个江南,在朝廷那边依旧是省级单位。

    “堂兄,京中遍地都是勾心斗角,哪有安南这边舒服啊!”

    李森率先给出了理由。

    “就是呀,堂兄!

    在安南做官,比在京中舒服多了,而且冬天还不冷。”

    李来跟着帮腔。

    “大哥和二哥的话,也是我的意思。

    堂兄,您就给父亲写信,把我们留下吧!

    京中任职太没意思了,不是溜须拍马,就是勾心斗角,着实是心累!”

    李隆随即补充道。

    看着眼前可怜兮兮的三人,李牧略微有些不忍,随即又摇了摇头。

    “勾心斗角,任何地方都存在。

    你们没有感受到,那是因为你们三人是当朝镇远侯的儿子,汉水侯的堂弟。

    在安南的地界上,谁都要卖你们几分面子。

    京中局势复杂,那是权贵数量多。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叔父身居次辅之位,也算是出将入相。

    以往你们遇到的许多糟心事,都会离你们远去。

    这是一件好事,同样也是一件坏事。

    只有经历过官场倾轧走出来的,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前期发展太过顺利,后面容易栽下大跟头。

    何况婚姻大事,一直都是父母做主。

    叔父和婶婶俱在,哪里轮得到我这个堂兄做主?”

    规矩就是规矩,关系再怎么亲密,也要把握好分寸。

    尤其涉及婚姻,此时三人感受不到姻亲的重要,未来肯定会发现。

    如果找小门小户联姻,那就意味着未来政治上,需要一直付出资源。

    作为庶子,他们能够分到大量的政治资源,那是嫡子尚未成年。

    一旦小堂弟入朝,镇远侯府的政治资源,就要发生转移。

    想要在官场上混出一番名堂,就必须抓住前面的真空期,提前表现出过人的能力。

    只有个人能力足够强,家族才会持续投入政治资源。

    李牧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路平步青云,看似是靠战功升上去,实际上也是景李两家在背后使劲推上去的。

    区别在于有显赫战功在身,让外界不觉得晋升突兀,淡化了政治资源发挥的作用。

    若是没有这些资源支持,光朝堂上的刀光剑影,就能让人手忙脚乱。

    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了朝堂纷争上,哪能投入全部精力带兵打仗,缔造属于他的传奇。

    “堂兄,此事就不能商议一二么?”

    说话间,三人将求救的眼神投向景雅晴。

    在京中任职,勾心斗角是其次,关键是在父母跟前。

    前期侯府没有嫡子,他们三人是当做嫡子培养的,镇远侯对他们一直非常严苛。

    后面即便是嫡子诞生,李原对他们三兄弟的要求,依旧没有降低。

    府中有嫡子,只代表他们继承家业的序列靠后,不等于完全没希望。

    这年头孩子夭折率高,谁也无法保证嫡子一定能成年。

    如果不是寄予厚望,也不会把他们打发过来培养。

    跟着李牧混了几年,军中的许多事务,他们都参与了。

    在南征的过程中,三人还带兵上过战场。

    双方实力差距悬殊,体现不出将领的能力,但终归是有了带兵经验。

    对比一众同龄人,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夫君,京中局势错综复杂,他们三人太过年轻。

    您看要不他们大婚之后,再回来历练几年?”

    景雅晴笑着求情道。

    不过这种求情,充满了敷衍。

    一旦回到京师,还能不能出来,就不是他们三人说的算了。

    即便是李牧开口,镇远侯也未必会放人。

    “嗯!”

    “既然夫人都开口了,那么你们三个回京成婚之后,再过来历练便是。

    先说好,此事必须经过叔父同意。

    如果他不答应的话,为兄也没办法!”

    李牧双手一摊说道。

    三位堂弟在他身边,其实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遇上一些复杂的关系,直接打发他们三人应付。

    因为身份的特殊,许多李牧不方便拒绝的事,他们都能果断说——不!

    尤其是处理亲族的时候,族长的儿子的出马,更是无往不利。

    当然,活也不是白干的。

    在这一过程中,三人处理政务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李牧看来,他们在内政上的天赋,远超军事天赋。

    涉及发展路线,他也不方便插手,只能委婉的表明看法。

    后续是走文官路线,还是走武将路线,都需要他们自己拿主意。

    “堂兄,你答应了,可不能反悔。

    等回京成婚之后,我们就过来任职!”

    三人一脸兴奋的说道。

    在安南都护府的日子,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京中的时候,时常有人拿他们庶子的出身说事,让他们很是没面子。

    很多时候,都暗自幻想,如果是嫡子出身就好了。

    到了安南这边,情况发生了两级反转。

    以往受鄙视的庶子出身,在这里反而收获了一堆羡慕的眼神。

    对一众草根系将领来说,哪怕是侯府的旁系子弟,都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庶子,不一样是镇远侯的儿子,汉水侯的堂弟。

    其他人想进侯府的门,都必须提前预约排队,他们可是侯府常客。

    许多重要节日,都是在侯府中渡过。

    仕途发展路线,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要能力匹配岗位,就能直接上任。

    “放心好了,为兄的话,什么时候不作数过。

    从安南到京中路程遥远,你们下去准备吧!

    把手头的公务交接一下,两个月后启程,估摸着等你们抵达京师之时,国丧也快要结束了。

    到了京中,别忘了替我向叔父和婶婶问好。

    夫人,准备一些土特产,让他们顺路带上。”

    李牧面不改色的忽悠道。

    他现在只管把人送回去,后续的事情,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

    承诺,那就是画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