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098 视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1月16日,周一上午九点钟,位于临港的碳硅集团临时总部迎来领导的探访。

    万部刚一下车就瞧见不小的迎接阵仗便有些无奈。

    之所以不是视察,就是因为不想自己的身份被企业拿去宣扬成背书。

    万部心里有点不喜,与临港本地的领导和碳硅集团创始人俞兴先后握手,略微寒暄之后就不太客气的问了后者一个问题:“俞总,你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电车的项目?”

    关于临港这边立项的碳硅电车项目,他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有所过目的,但一直没有任何的交流。

    这次临近过年,又想到前不久听到的目标,这才动了心思。

    俞兴首次与大领导交流,最近都有考虑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甚至在和临港本地交流的时候还得到一个很难不让人觉得谄媚的建议。

    “俞总,既然你这个电车品牌的名字要重新定了,不如就让领导帮你起一个。”

    俞兴毫不犹豫的婉拒了这样或许是好心的建议,最终决定尽量从项目的实际出发。

    他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国内前有研发积累,后就必有产业发展,国内汽车行业今后十年一定会不断有成果涌现,我认为电车会是里面最诱人的成果,所以,在尝试过多个项目之后选择创立碳硅集团。”

    “碳硅集团在2011年成立,这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万部似有感慨,“十年研发,十年产业。”

    旁人只觉大领导是场面话,但不管俞兴还是临港管委会的副主任朱泽辉,他们都知道这种情绪的由来。

    万部恰好是在2000年向上面提出了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而这也受到了重视,由此便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回国工作。

    同时,他也被聘请为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和总体组组长。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正是万部回国潜心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年。

    这十年可以用很多文件和政策来描述,但如果用极致的简洁来总结,那就是两个字——研发。

    第二个十年呢?

    两个字——产业。

    作为第二个十年里刚刚涌现并喊出最强目标的项目,碳硅集团的出现仿佛就验证第二个十年的路线。

    万部收敛情绪,问了年轻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过去这些年的研发积累真到了能够产业化的时刻吗?”

    俞兴略一沉吟,没有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把它交给同样来欢迎领导的汇川技术的副总刘运良,介绍道:“这是汇川技术的刘运良刘总,他家是我们目前合作的电机供应商,刘总,你来谈谈你们在电机这一块的积累吧。”

    刘运良是昨天被俞总通知后紧急赶过来的,本来还有点狐疑,没想到今天真见到了大领导,更没想到俞总会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自己。

    他有些激动的谈起汇川技术在电机上的丰富经验。

    汇川技术属于非传统的汽车供应商,它能出现在这里也很打破传统。

    刘运良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谈矢量变频器的自主研发打破外资垄断,谈国产品牌第一的汇川在电机上的技术专利,谈汇川为了与碳硅集团合作所成立的专项团队。

    万部听得很认真,没有比事实更好的回答了。

    过了好一会,激动的刘运良才把话说完。

    俞兴见他结束,扭头推出第二位供应商,介绍道:“这是宁德时代的曾玉群曾总,他们上个月刚成立,但在电池方面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合作顺利,将会为碳硅集团提供电池。”

    万部微微点头,知道刚刚出来的宁德时代。

    曾玉群同样是临时接到的邀请,前面已经有刘运良的打样,他也就同样谈到宁德时代的技术与团队,而不同的是,他还谈到今年打入宝马供应链的目标。

    万部称赞了一句,再看这次迎接自己的阵仗,这才知道碳硅集团的准备。

    他脸上带笑的主动询问:“俞总,还有吗?”

    肯定还有,三电之二的电机和电池都出来了。

    “我们在电控这一块仍旧是和汇川在合作,希望能开发出满意的方案,但也有国际知名的备选供应商。”俞兴这么介绍了一句,说道,“我们电驱系统是和精进电动在合作,这位是精进电动的蔡蔚蔡总。”

    精进电动本来也是探讨电机合作的供应商之一,但汇川在这段时间的方案与技术都让人更加信服,所以,电机和电控主要的合作商都是汇川。

    按照正常流程,精进电动最多只能作为备选了。

    可是,来自执行办公室的文件让事情出现改变。

    这份文件恰好出自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战略规划部姚阳晖之手,也就是让俞兴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放牛娃。

    电车的三电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而如何让这三者整合成汽车的动力核心,这就是电驱系统需要进行的工作。

    电驱系统的供应商在碳硅集团的选择之中是国际知名的美国博格华纳公司,已经在进行接触,它既能提供关键的减速器零件,也能提供电驱的集成方案。

    只是,一个“电气化”优先目标让这种供应商的选择出现了争议。

    电驱系统是整合了多个关键零件的动力核心,对车的性能、效率、续航以及用户体验都有极其决定性的作用,还关乎着公司后续的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碳硅集团有三个选择,一是采购博格华纳的方案,二是自己进行研发,三是与精进电动这种新兴公司深度合作。

    最终,俞兴选择了三,也选择了二。

    精进电动虽然创立不久,但也有很好的技术实力,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一度就有想要收购雷米电机公司进行技术补充的传闻,而雷米电机的关键人物正是回国创立精进电动的蔡蔚,他的团队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

    所以,俞兴打算先和精进电动进行包括股权在内的深度合作,然后再尝试进行说服和收购,以此完成整合,最终再实现长久的自主研发。

    当然,这是目前这个阶段的规划,接下来的情况需要看碳硅集团与精进电动的合作情况。

    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仍旧是有力的备选,这种国际供应商绝不是不能用,甚至不能说它不优秀,只是,对于碳硅集团而言,优秀与优秀亦有高下,自研上的考量正是从长久的竞争出发。

    俞兴默默听着蔡蔚这种技术专家信手拈来的汇报,眼神不经意间瞥到人群中的放牛娃姚阳晖,心里对于精进电动颇为眼馋。

    领导的车就在旁边停着,秘书也在旁边站着。

    从他们抵达碳硅集团,一群人愣是没挪地方,就这样听了半个多小时的汇报。

    万部连续听到电车关键供应商的汇报,心里先前的不喜完全烟消云散,等到蔡蔚说完,笑着对俞兴说道:“俞总,你这边电池、电机、电控和电驱系统的筹备很不错啊,是在正经做事。”

    这一番汇报回答了他之前的提问,多年研发的积累真就到了产业化的时刻吗?

    至少,电车的核心供应环节已经有很多准备,不说一定成功,显然能够进行尝试了。

    万部动了动脚步,想要上去喝茶聊了。

    俞兴点点头,又伸手道:“嗯,不光他们,像郭川郭总在做的空气悬挂,像苏永强苏总在做的毫米波雷达,这相对而言没那么核心,但也是我们造车不可或缺的供应,而且,国外供应商是不把毫米波雷达卖给我们的。”

    他示意苏永强出来聊聊毫米波雷达。

    苏永强激动的上前,都不待领导回应就口若悬河的谈起自家项目的进展。

    万部被硬控在原地,抿了抿嘴唇,显得没那么干。

    这大过年的,又是一家做突破的供应商,不要寒了人家的心。

    等到苏永强汇报结束,认为流程就是这样的郭川也上前谈到自己在做的空气悬挂。

    “郭总的空气悬挂是我们备选的一级供应商,但他自己做这个的供应商也是需要选择的。”俞兴从旁补充介绍郭川工作里遇到的问题。

    万部抬手,示意秘书记下来,又问道:“俞总,你们在造车的过程还遇到什么问题?”

    俞兴丝毫不客气,又指了指之前说话的苏永强,答道:“比如毫米波雷达,我们要做77Ghz的频段,国内在05年的时候是把76-77GHz频段规划给车辆测距雷达使用,但它是按照‘微功率短距离设备’管理,限制很多,目前国际上像欧洲,它就是已经以77GHz为主,日本在酝酿76-77GHz与79GHz双频段并行,我们这一块的政策还没给出来,如果可以,我们希望能早点拿到这方面的支持。”

    万部点头,示意秘书再记。

    俞兴顺着这个话题就往下聊,又点名旁边的人来更切实的来谈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万部听得连连点头,再看今天这个场面,俨然是国内产业链的缩影——核心自主,关键突破,产业整合。

    他高兴的直舔嘴唇,忽然笑道:“俞总,你今天让汇川、宁德、精进、智波汇报了他们的工作,你自己是做什么工作?”

    俞兴没有犹豫的笑道:“我最大的工作就是找到他们。”

    万部颔首,提议道:“上去喝杯茶吧。”

    俞兴回神,嗯,这个……是领导上来就那么连续提问的。

    他赶紧欢迎万部一行人的莅临考察。

    至此,来访的领导才喝到了一杯热茶。

    万部对于俞兴和他的碳硅集团有了一个印象很深的认识,也就边喝茶边聊天,而因为这边的各种让他微笑或皱眉的汇报,干脆直接推了下午的事情,又留出来半天时间。

    中午吃饭,话题已经到了碳硅集团的团队建设之上。

    俞兴聊起负责设计的前宝马总监班戈,提到自己品牌名字的确定和推翻,直言英语弱点带来的苦恼。

    万部哈哈大笑,也聊起自己在德国大众时的工作经历。

    午饭结束,他忽然提到与电车安全无关的方向,指了指挂牌的“申城碳硅数据有限公司”,问道:“俞总,你这边还做了移动互联网的项目?”

    俞兴坦然答道:“是的,移动互联网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不过,我在那边主要是做一些战略上的探讨和推动。”

    万部笑道:“就像它和阿里的合作?”

    俞兴有点讶异,点头道:“嗯,这是近期比较关键的合作。”

    万部提议:“那我们也去走走。”

    俞兴颇觉意外。

    万部开玩笑道:“你这个阿里CEO不能带我看看互联网的项目吗?”

    很显然,他提前有了不少的了解,连最新的事情都知道。

    俞兴笑着回应:“在野的,我属于在野CEO,可以看,这边也有不错的前景。”

    虽然是计划之外,但也没什么不能看的。

    “听说你和阿里的合作给企鹅带来不小的压力,很厉害啊。”万部调侃道,“你这卖掉公司之后还有售后的?”

    俞兴笑道:“微信公司毕竟卖了6.6亿美元呢,我包售后也是应该的,还是马总太小气,他要是当时给我10亿美元,说不定我那天就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万部莞尔。

    一行人到了隔壁楼,这自然让正在聊融资的钟志凌与纪纲等人都十分惊讶。

    纪纲见到领导,自报家门。

    万部有点意外:“你们这边还有阿里的人呢?”

    俞兴一本正经的幽默道:“嗯啊,我毕竟是阿里的在野CEO,纪总带着马总的拨款来看我也是应该的。”

    一群人都哈哈大笑。

    万部见到两边有合作在谈,没有过多打扰,稍微了解之后就又回到碳硅集团的这栋楼。

    他最后问了个移动互联网的问题:“碳硅数据公司的软件好像还挺多?”

    “嗯,碳硅数据那边后续可能做一些投资整合。”俞兴想了想,结合今天的汇报,“有点类似于我们电车对产业链的考量,但互联网是热土,不像电车是冷灶,那边的竞争和冲突可能会更多。”

    他轻描淡写的说道:“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愿意被整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发展的危机,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

    从上午到下午,俞兴关于电车的汇报都十分平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到了这几句话里倒是显出几分商业竞争里的严酷。

    万部捕捉到这种变化,虽然是不同领域,反而觉得能和企鹅、阿里试剑又以运营出名的俞兴这样才正常。

    他没有就移动互联网的话题延伸,只是说道:“确实是热土与冷灶,电车这边需要耐得住寂寞,俞总,你们碳硅集团在这种时候积极投身国内的产业浪潮是十分宝贵的。”

    这也就是万部对今日视察碳硅集团的定论了。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涌现出了碳硅集团这样积极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的公司,这十分宝贵。

    傍晚五点钟,这一趟原定于中午之前结束的考察才告一段落。

    俞兴等人送万部上车。

    轿车刚出厂区又调头回来,秘书下车,快步走向俞兴,聊了几句才又上车。

    “俞总,这是有什么新指示?”临港的朱主任询问情况。

    “领导说是可以牵头和同济大学做联合项目的研发。”俞兴笑道。

    朱主任点点头,拍了拍俞总的肩膀,评价道:“俞总,今天这一趟视察是满分的答卷啊。”

    俞兴笑着回答:“那看来,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也真的很不错了。”

    据实而答,视察是什么样,工作也就是什么样。

    他呼了一口气,笑着打一圈招呼:“曾总、刘总、蔡总……晚上设宴,今天我就代表碳硅集团先给大家拜个早年,预祝咱们新的一年里全都合作顺利。”

    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精进电动等一帮被呼喊来的BOSS们笑着寒暄,也都对今天的这趟表现十分满意。

    一群人笑着先回大楼,顺势就进行一场年前的小总结。

    作为临港的副主任,朱泽辉瞧着这一幕,瞧着隐有盟主之势的俞兴和他的供应链盟友们,只觉心里火热。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