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郡守带着一应官员躲到了这里,因此还不算弃境出逃。但假如叛军真打过来了,届时也只能逃了。
此时郡守正跟一众官员副将围在地图前,盯着关屯县。地图上标注分明,关屯县已经被大汤青阳节度使占了。
郡守转头问:「感应到界石了吗?」
一名老修士睁开混沌的双眼,道:「感应过了。关屯县界石未动,周围区域县市界石都已经拔了,现在有八块界石在关屯县。除关屯和汀县外,就还只有一块界石未动。」
郡守脸色难看:「本郡二十县,现在只剩下十二块界石,有八块界石被毁了?」
众官也都是脸色如土。界石被拔,罪名比失地还要严重。界石被拔后还被毁了,简直是罪无可赦,杀头都不够,必须诛族。
副将忽然道:「怎么关屯县有那么多界石?」
另一人道:「不好!那人要带了界石跑路!」
「什么青阳节度使,分明就是来我们这里偷界石的!」
「郡守,您可是徐阁老的侄女婿,这大汤的官跑到咱们纪国地头抢东西,不能就这么让他跑了!」
郡守脸色阴晴不定,片刻后计议已定,道:「派人去关屯县,让那个什么青阳节度使退出本郡地界,交还全部十九块界石!如若不然,本官一纸奏折奏上去,他就是谋反!」
众官都听出郡守索要的界石数目不对,于是心下雪亮,都是默不作声。
收到郡守使者送来的斥责文,卫渊先是异,然后认真地看了眼堂下站得笔挺的儒生使者,
再看看手中文,疑惑道:「骗子?」
左右回道:「看衣服不像,但是事办得像。」
卫渊皱眉道:「从城门到本节度使的衙门正堂,路也不算短了。城中景象也看不到吗?我如此多的精兵猛将,都震镊不了这家伙?」
那儒生本来在梗着脖子站着,此时便道:「我奉郡守大人之命而来,你纵有千军万马,我又有何惧!你今日敢动我一下,他日朝廷大军开来,立刻就灭了你等!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卫渊抖了抖手中的信,对左右道:「我只收到八块界石,但这家伙却说我手上有十九块界石!
呵呵,平账平到我头上来了,也是人才!嗯?不光平账,自己还想再赚两块?」
左右都是呵呵两声,以示笑死。
卫渊再看了一眼儒生,道:「这纪国实是古怪,不管什么样的边角余料,只要和官府沾上一点边,立刻就上下跳,趾高气扬,恨不得把每个认识的人都踩一遍。说实话,本节度使见过的疯狗都没有这么癫的。」
左右面面相,虽然知道节度使大人说得没错,但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儒生已是气得发抖,指着卫渊道:「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我是谁?」
卫渊当着他的面,将郡守书信一撕两半,然后道:「这位先生看来想要青史留名,那咱们就别如他的愿。带下去砍了,所有同来的人一概不留。两军交战,互斩来使,这是传统。不过你们记得处理得干净点,要不留分毫痕迹。绝不能让史官找到这位先生的名字。」
堂下军士立刻抓住儒生,如提小鸡般将他提了下去。
那儒生初时还在叫骂威胁,眼见自己被越拖越远,这才害怕,拼命求饶,见卫渊不理,又转头威胁军士,张口闭口还是那句「你知道我是谁吗」。
卫渊几下将书信撕得粉碎,一名青冥自己培养起来的年轻副将就道:「界主且慢!这封信就是铁证,足以证明郡守无能且以下犯上,足够斩他狗头了!」
卫渊笑了笑,道:「区区一个郡守,跟他费什么事?再说,人活着才需要证据。」
年轻副将细细体会,若有所思。卫渊便道:「你去看看,今天有哪路叛军过来送人。然后你就告诉他们,说汀县那还有块界石,让他们给送过来。」
副将对卫渊佩服得五体投地,匆匆地去了。
卫渊返回后堂书房,开始给汤室上书,请求封赏。
奏折上开篇就是自己一到纪国就大败叛军,收复失地千里,斩首三十万。然后再吹捧了一番景帝是千古难见的明君,最后则是讨封,自请受封湘汉镇守。
奏折写完,卫渊就命人送上来一副纪国地图,将湘水郡圈了出来,看了看觉得还不过瘾,又将旁边的汉记郡也圈了进来,算是凑齐了湘汉两字。至于更近的冯远郡,卫渊视而不见。
卫渊将地图附在了奏折后面,命人一式抄了三份,然后派了三名法相修土,分走不同路线前往汤室上奏。
众将知道此事后,都是暗自议论。这世上谁不知道汤室现在就是个摆设,就是汤帝指名道姓地下旨,大家都懒得接。所以众将都不太明白界主为何乐此不疲。
送出奏折后,卫渊分出一道神念,继续在人间烟火中看话本。
新近有个凡人写的话本很有意思,名为《西凉猛士》,讲的是一个西凉起家的黑胖马匪故事。
这马匪粗鄙无文,就是能打,带出一帮虎狼兄弟。后来皇帝落难,发诏召唤天下义士进京勤王,黑胖子就趁乱进京,干翻各路诸侯、晚晚夜宿宫闱。
这一段卫渊看得津津有味,与史书反复印证,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义名份的重要性。此书后半部分写的是有人为了奉承,送上了当时的天下第一美女,然后就是美女与野兽的种种拉扯纠缠、爱恨情仇。
卫渊本来也很感兴趣,但一看到那凡人的村花式描写,就索然无味,又跳回到开头去看。
此时卫渊专门分出数道神识,开始检索史书,搜索所有关于大义名分的部分,然后整理出来,
细品前因后果。
而卫渊另外百道神识一直在检视人间烟火对六妙仙君的研究。他自己也在反复思索,六妙仙君究竟是布的什么局?
很明显,这局跟人口和界石有关,清除凡人、拔走界石是其中关键一环。不过对六妙仙君来说,人似乎也不是非杀不可,将凡人迁出他的地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界石只要拔掉就行,六妙仙君似乎也不需要界石。
现在看来,六妙毁掉界石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怕它重新被种回原本的地界。
此时卫渊忽然泛起一个念头:如此说的话,似乎与六妙合作也并非不可能?六妙去铲除纪国疆界,自己则在后面接收凡人和界石,转而在现在的山民之域扩张。
不过卫渊立刻将这个想法抛开。只凭六妙现在的所作所为,卫渊就绝不会和他有任何合作。这是道途理念的根本冲突,非是利益可以改变。
弘景二年四月。
大汤晋王正在批阅奏折,旁边景帝坐在侧桌,翻看批阅好的奏折,看罢后机械地用朱笔批个准或是阅。
名义上一道奏折摄政王批过之后,要景帝复批才会生效。但谁都明白,景帝那就是走个流程。
年轻的景帝机械木然地看着的奏折,机械木然地批着名字。但看到一份奏折时,却是罕见地停了一停。
小皇帝还记得这个青阳节度使,他明明人在西北,却不远万里跑到西部偏南的纪国去打仗,还想要从纪国疆域中划一块封赏。这在小皇帝看来,不只是越,简直是荒谬。
相隔数十万里,拿什么调兵,粮从哪来,后续兵员从何而来?
在自觉熟读兵书、只比历代名将相差一线的小皇帝眼中,这道奏折简直处处破绽,简直不值一驳,分明是拿自己、拿满朝大员当傻子。
像卫渊这种人,虽然领着大汤封赏,但都会在九国中另有一份官职。比如卫渊就同时还是西晋的定西节度使。一般说来,九国封的官才有实际意义。
所以大汤过去对于类似的滥求封赏的奏折,一般都是冷处理,就是放置一边,不批复也不拒绝。但这一次不同,摄政王居然同意了!
小皇帝心中一凛,眼神深沉,暗中开始揣测卫渊与摄政王的关系。
此时旁边内官咳嗽了一声,小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这道奏折上停留的时间过长了。于是他提笔批下一个准字,盖上自己的印鉴,交与旁边的内官。
弘景二年六月,卫渊收到景帝诏书,正式就封湘汉镇守使。
接到圣旨时,卫渊也很是意外。他的奏折中其实隐含威胁意味,这是效仿古人之作,相信朝中大员懂的都懂。卫渊知道朝廷多半会批,但没想到会批得这么快。这个时间差,就很耐人寻味了。
卫渊稍加思索,就窥见了儿分汤室与纪国乱局之间的关系。
不过如此快速批复,自是让卫渊道心通透,于是又去抓了个心魔。
而此时,距离湘水郡郡守失踪刚满一月。
这一消息落在有心人眼中,都是心生凛惧。数月以来,纪国许多官员已然发现,凡是与这位卫大人作对之人,多半会死得花里胡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