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17章 各有各的用处(5k)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高振东自己并没有作报告,一是懒,二是多让技术处的同志们在全国相关同志的面前露露脸,对他们有好处。

    对于三分厂技术处半导体研究室的同志们来说,做高总工的课题报告是最舒服的,一是分量够重,二是完成度够高,三是问刁钻问题的人很少。

    因为问不出来,高总工搞的几乎都是突破性的课题,而且前景和意义往往都很重大。来听报告的人能听懂就算是厉害的,至于刁钻的问题,那是不大问得出口。而且高总工的课题也不会给别人留下问出这种问题的机会,因为足够完善。

    所以他们做起报告来,那叫一个信心十足,那架势,就算是说错了,听起来都跟对的似的。

    不过这次的成果也倒算是配得上他们这股子气势,从原理上上来说,东西不算很新,但是架不住这东西用处大。

    “按照高总工的分类的话,这东西用在通用计算机上可能有点贵了。”

    “对,但是这东西压根就不是用在通用计算机上的!这是搭配单片机这类器件,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上的啊。”

    “有了这个,我们就不用担心对控制系统程序的修改了,想要对程序进行修改,我们自己就能直接完成,而不像以前一样,小改压根不敢改,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敢找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开掩模。”

    对于所有搞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来说,这是最大的福音。

    以前的程序,都是在半导体厂里直接做到专用的只读芯片里,这会带来一个大问题——不敢改,或者说改了也没用,小修小补根本达不到让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设计全套掩模的程度,太浪费钱了。

    所以此前的同志们,甚至有一些期望一修改就是大改,伤筋动骨的那种,这样的话,重新开模的问题反而可能得到解决。

    而现在这种方式,对于同志们来说就轻松多了,想改是吧?擦了重写!

    以前的方式是甲骨文,修改重制极不方便。

    而现在这紫外擦写非易失半导体存储器,变成了带橡皮擦的铅笔,能写、能擦、能改。

    虽然铅笔的笔迹容易被擦掉,EPROM的可靠性也比直接光刻要来得差一些,但是这一点点差别完全就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就好像铅笔写的字,只要保护得当不去故意擦它,实际上碳本身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里面最高兴的,就是这帮搞导弹的同志,他们算是知道为什么要第一时间把几个导弹研究院的相关同志都请过来了,这东西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尤其是在搞研究、还没定型的时候。

    而且这种方式,能大大降低导弹的成本。毕竟导弹这东西用量再大,也就几百几千枚,这个数量对专门开一次光刻掩模来说,还是有些小了。

    “这个好,我们以前就一直纠结用磁带、磁盘还是光刻只读存储器,前者可靠性太低,基本没法用到导弹上面,而后者又受限制颇多。现在这个芯片,算是将两者的优点集合到一起,缺点全部丢弃,绝了。”

    “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这个东西使用起来方便不方便啊。”另外一位同志有些担心,半导体技术在此时还是带几分神秘色彩的,是这个年代不折不扣的高科技。

    一想到永久性的改变半导体芯片内部的内容,这仿佛和半导体生产厂已经平起平坐的能力,不能不让同志们对其便利性产生担心。

    很快,他们的担心就得到了解决。

    “新型擦写芯片操作简单,只需使用特定紫外光对光学窗口进行20分钟照射,即可擦除芯片内原有内容,写入也非常简单,在12~24V高压之下,即可写入。”

    要说这一套操作在高振东看来,可能觉得并不简单,毕竟他是用过U盘、SD卡、SSD硬盘的人,但是在面前这些同志们看来,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什么?就这么简单?拿光照一照,拉一拉电压,就能完成擦写?”

    “而且全套操作不超过半个小时,实在是太快了!”

    高振东听得实在是有些难绷,半个小时才能写几K几十K也叫快?你们也太容易满足了嘛。

    但是对于同志们来说,这个速度是真的快,按照以前,想要达到相同的效果,花费的时间需要按月计算,而且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要不就只有用磁带磁盘等不太可靠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凑合,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却是根本不能用的。

    “……该芯片具有寿命长,可擦写次数多,容量大等特点……”

    高振东手上的光刻制程,毕竟是3微米的,把容量做大一点并不困难,虽然这个“多”和“大”,在他眼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芯片可擦写次数不低于100次,容量分为4千字节和32千字节两种规格……”

    高振东没有搞太多的规格,一个小,一个大,够用了。

    同志们一听就炸了。

    “100次?这哪儿用得完啊!太多了太多了!”其实如果是作为成品的只读程序存储器来使用的话,100次的确很多,此时同志们发出了和后来的比尔.大门面对640KB内存时类似的感叹。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100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改进了算法和控制程序之后,直接将原有导弹进行升级,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带来性能或者功能的提升,而且能升级100次!太好了!”

    “别说定型后的升级了,就算是定性前的改进修改,用这个东西也方便得多!以前我们的试验弹没法开光刻芯片的模,只能采用RAM芯片加电池保持等办法,来支持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修修改改,可靠性并不高,现在有了这个,方便多了!我不相信有什么装备改100次还搞不好。”

    脏三:这个事情不好说,次数不知道,但是我搞的东西年份绝对足。

    别说搞导弹这些工作环境和要求很极端的装备的同志,就连诸如十一机部、十二机部这些搞机电控制的同志,同样是兴奋不已。

    他们来的都是总工,对于高振东的邀请,两个部委以及其他相关的同志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

    高振东请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作为各自部委的技术一把手,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紫外EPROM的信息,就能在各自的行业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东西推广下去。

    而让这些同志高兴的不只是前面这些,而是容量!

    和工作条件、环境极端,但是功能用途单一的导弹不同,他们搞的控制系统也许工作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功能往往又多又杂,这就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程序容量大!

    哪怕是此时的各种控制程序都是用C语言这种效率极高的编译型语言编写,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会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制和优化,但是他们的各种工业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程序体量还是不小。

    这个东西居然最大有32千字节的容量,这能装下他们绝大部分各种产品的控制程序了。

    可别小看这个容量,在座的同志们都不知道,5年后花旗阿波罗登月舱的主计算机,程序存储器也就70KB出头,也同样很好的把登月这个事儿给搞定了。

    而且为了不浪费,高总工还很贴心的准备了一种只有4千字节的芯片,这样一来,同志们使用起来的自由度就大得多。

    不愧是高总工的风格,思虑周详,面面俱到。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在一根电话线连接的遥远另一端,一个神秘的会场里,那里的同志更高兴!

    不严格的说,他们这算是参加了一次电话会议,只不过只能听,不能说而已。程控交换机的出现,为这种特殊的会议形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前不是不能开,只是开得不太好。

    “32KB!!!哈哈哈,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9片芯片,就能获得和一张双面15cm软盘差不多的存储容量!而且还能更大!”

    这帮同志,是搞卫星的。

    卫星在太空中工作,RAM芯片的装机量注定就大不了,现在上天的卫星,RAM容量和5年后的阿波罗登月舱一样——4KB。

    别看这个容量不大,现在的白熊和花旗佬能羡慕得哭出声来。

    RAM不大,对程序存储器的随机读取能力就产生了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磁带是用不上了,而卫星丰富的功能又导致程序容量不小,而为了每台都不一样的卫星开存储器的光刻掩模又未免成本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同志们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个——15厘米软盘。

    身处太空的卫星,自然没有换盘的能力,因此卫星的程序存储器的大小,基本上就暂时被限制在了270kB。

    仅仅是这样也好海,毕竟270kB的程序存储器在这年头可以说是大得可怕,没看见登月的飞船,程序存储器也只有70kB出头嘛。

    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软盘驱动器的体积和重量都有些可怕。

    软驱加上盘,本体倒还好,但是得到地磁场很好保护的软盘,在充满辐射的太空中脆弱得连纸都不如,至少纸不靠磁性记录数据,对辐射的抗性多少还强点。

    而且抛开辐射,还有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振动等不利条件,对于软盘这个纤薄的豁飘都非常致命,为了加固这个软盘驱动器,带来的加固开销比驱动器本身那可是大多了。

    振动要防、高温要防、低温要防、辐射要防……

    如此下来,这个软盘驱动器的重量体积简直爆表,当然,比起阿波罗登月舱的72kB磁芯程序存储器还是强多了,72kB磁芯存储器,这才是一个想想都抽象的东西。

    69年的花旗技术能力恐怖如斯,靠后来传说图纸都丢失的大力神火箭力大飞砖完成登月,不服不行。

    而这个可擦写存储器的出现,一举解决了同志们在卫星程序存储上的所有问题。

    要容量,9片就抵得上一张软盘,要知道9片芯片配上外围电路,面积加起来都没软盘大。

    要加固,众所周知,半导体芯片加固起来比起软盘驱动器这玩意可是容易得多,防振动就灌点胶,高低温靠出厂特挑,防辐射靠体积小加固简单……

    个中的区别,同志们甚至不用把这种芯片拿到手,直接估算都能估计出来。

    “哈哈哈,就算是加上全套完整的加固手段,做出来的存储器总成,也不会比一台没加固的原生15cm软盘驱动器更大更重!这能节约不少重量和体积!”

    “而且可靠性高!半导体芯片相比软盘,天生可靠性就高好几个数量级啊。”

    “还是得感谢高振东同志,为我们带来了更新、更好的元器件,一点一点的帮助我们的装备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啊。”

    “同志们别忘了,除了卫星,还有火箭、乃至导弹……”

    “对对对!高可靠小体积,这东西好!”

    “这样,我建议给防工委发个报告,请他们联系十七机部三分厂,把最初的产能都留给我们。”这话听起来挺别扭的,无论是“十七机部”还是“十七机部三分厂”,前者正常情况下和芯片就不怎么搭界,而后者中间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另外一位同志笑了起来:“大可不必,你们对半导体生产的便利性一无所知。他们一张硅片上能生产几十乃至几百片芯片,这么说吧,以我们的用量,他们一条生产线随随便便一天的产量,我们一年都不见得消耗得完,注意啊,是一条线,不是一个厂。不过请防工委那边给我们弄点过来倒是很有必要。”

    这边的产品都是国之重器,这种好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还少,所以他们的芯片消耗量的确是小意思。

    大漠深处,同样有其他同志在关注着这个东西。

    “嘿,有了这个芯片,我们把弹头起爆装置从模拟换为数字的条件就彻底成熟了。”

    “的确,这样能节约一点体积,也能节约一些重量。”

    “是啊,弹头起爆程序简单,一片单片机加一片4KB的存储器芯片都够用,这可比原来的模拟起爆装置来得轻小,而且可靠性和功能性也能做得更好。”

    可别小看这一点、一些,在弹头上面是不折不扣的寸土寸金。

    而且数字化引信,能为弹头带来更多可能性。

    针对不同的目标,弹头可能选择的起爆方式可以从不同高度的空爆直到钻地、入水,要实现这些可选项的选择,模拟方式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且便利性和可靠性相比数字化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数字化的就强得多。

    “可以可以,搞点过来玩玩,哈哈哈……”

    ——

    相比同志们各有各的快乐,1274厂的快乐是另类的,他们的快乐是别的厂都没法理解和复制的。

    这东西肯定会落到1274厂生产!看看,他们的快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三分厂的半导体工艺线随时要承担高总工的研究配合工作,是不可能投入到正式生产里面去的,而本系统的另外一个大厂,1218厂是主攻电力电子芯片的,和这东西不搭界。

    新品投产,舍我其谁!

    当然,要说1274厂,那绝对不是现场最另类的那个,现场最另类的是十七机部的总工。

    不过非要说的话,冶金的各种控制系统倒也是能用得上今天会议的主角。

    此时他正坐在高振东旁边,一边一脸惬意的听着汇报,一边和高振东小声闲聊。

    “振东啊,钢铁材料手册搞得怎么样了?”他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纯纯的闲聊,不是催高振东,毕竟这东西不需要搞完,只要搞出一种就能根据需要投产一种,压根不耽误,甚至同志们希望永远搞不完。

    高振东笑道:“还早,今年是搞不完的,东西实在是有点多。”

    诶,就要这个效果,今年搞不完就对了。

    想起部里源源不断收到的那一份份新材料的报告,总工的就笑得合不拢嘴。

    高振东这个脑袋是怎么研究出这么多的成果的,总工并不在意,天才就是天才。

    “那你看京城钢铁厂那边,在炉龄改造计划之后的两个课题,以你的经验什么时候能搞出结果来?”

    他现在问的是顶底复吹和负能量炼钢的事情。

    “我估计顶底复吹可能快一些,负能量炼钢,今年估计搞不完,后者所需的钢厂基建和改造内容,实在有点多。除了转炉和车间的改造之外,别的不说,至少煤气罐不论大小得先修一个出来。”

    收回来的蒸汽倒是能通过简单处理之后,进入原有的蒸汽管道系统使用,不需要太多的改进,但是收回来的煤气没地儿放可不行。总不能白白烧了吧,那还试验个屁,根本掌握不了系统运行数据。

    “嗯,这倒是挺好,有先有后,部里也要轻松一些。”总工笑道。

    “啊?轻松?”高振东听着这话觉得奇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