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644章 秘议献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此一来,成都无血开城,不但百姓免遭兵火,他们士族豪强们也能不必行险,保全家族。

    张松、法正、孟达他们对杨洪、秦宓的保守自然多有不满,可现实情况下,却又没法绕过对方行事。

    姑且不提秦宓、杨洪二人的重要,光是秦家和杨家在成都城中的人脉关系,就是张松他们不可或缺的助力。

    事实上态度激进的张松别说秦宓和杨洪了,就连自家大哥都没能说服得了。

    毕竟能躺赢的事情,又有几个人会愿意为此付出大力气呢?

    倘若再加上提着脑袋奋斗这个前提,恐怕愿意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不过若是局势当真有变,张松所说的并非虚言,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张松看出了众人眼中的动摇,继续补充道:“诸君回去之后可自行派人前往查探,只是千万务必小心行事,曹贼人手十分警惕,一旦打草惊蛇,恐有大祸临头。”

    眼见张松都这么说了,秦宓、杨洪等人也都是相信了他。

    堂上突然变得沉默了起来,众人在选择相信了张松之后,开始思考起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了。张松也没有催促众人的意思,一反常态的静坐在位置上,静静的等待着其他的人思考。

    足足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杨洪的声音才重新响了起来。

    “此事既是子乔最先察觉,又将我等召集而来,可见汝必有成竹在胸,我等不妨听听子乔的想法。”

    秦宓、法正、孟达等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张松心中一阵激动,强自镇定了下后,以一种斩钉截铁的口吻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唯有打开城门,迎接左幕军一途可行!”

    杨洪缓缓颔首,看了一眼秦宓。

    秦宓迟疑片刻后,也重重点了点头。

    “我家于城中只有部曲数十人,不过城东守将乃是我家故吏,可堪一用。”

    杨洪闻言,也跟着说道:“城中多事,我家去岁便招部曲入城,府中有三百余人,另在城中南坊暗置了两百余人,合共有六百之数,皆备有刀剑弓矢,只是甲胄和强弩不足。”

    孟达当即道:“我家亦有得用亲随百人,长短兵器数百把,可为大事贡献一臂之力。”

    法正最后说道:“我有一至交好友,为刘益州打理私库,其是成都本地人士,并不愿意追随刘益州东行,故而多有怨言。若是能将其拉拢,所缺武备,私库之中或能有所补充。”

    眼见众人终于松口,并拿出了手里掌握的资源时,张松心里大喜过望。

    等到众人将目光集中到他身上后,张松干咳一声,也将底牌掀了出来:“我府中亦有部曲两百余,另暗藏了一库房,自武库中扣下了皮甲四百套,长短兵器六百把,弓弩一百二十张。”

    众人登时大喜,不想张松竟在暗地里做下了这么多的准备。

    张松还没说完,他继续说道:“我与杨露关系莫逆,此番行事,也可拉他入伙,最少能多数百好手。”

    杨露乃是成都城中有名的大侠杨由之子。

    杨由乃是东汉中期蜀郡成都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其“少习《易》,善占卜,然不好仕进,常散财周济贫弱”。

    他虽以方术闻名,却不喜官场,反而常年游走于成都及周边郡县,为百姓解决纠纷。如调解宗族械斗、替贫者讨还公道,甚至曾冒死阻止地方豪强强占民田。

    史载其“与人约,不爽毫厘;见不平,必挺身而出”,民间称其“杨公义”,其行事风格兼具游侠的“重诺”与“锄强”特质。

    东汉时期,因为光武帝刘秀很是讨厌游侠,曾下诏“禁游侠”。故此终东汉一朝,政府对游侠的压制较西汉更加严格。

    只是天下游侠依旧难以禁止,尤其是成都、颍川、南阳、洛阳、长安、陈留等大型城市。

    以成都为例,华阳国志蜀志》就曾经记载,在东汉中后期时,成都作为益州首府,商贸繁荣,人口密集,滋生了一批“轻死重气”的地方豪侠。

    这些人多为市井出身,“连党数千人,椎剽掘冢,劫富济贫”,虽部分行为触犯法律,却因“济贫”之举在底层民众中颇有声望。

    例如顺帝时期,当时的益州刺史郗俭在任期间横征暴敛,“赋敛烦扰,谣言远闻”,堪称百年难遇的大贪官。

    成都就曾有豪侠聚集数百人,拦截贪官运输的赃款,分与流民,史称“成都劫”,虽未留下具体姓名,但反映了当时成都游侠群体的活跃。

    杨露是杨由的儿子,得其父荫,在成都广有人脉,为众豪侠所重。若是他肯出面帮忙,必然能招揽数百游侠。实际上如果不是曹军为了转运物资将成都城中的青壮百姓征发大半,杨露甚至能号召其上千人的规模。

    这些豪侠手中虽然未必能有几副甲胄,但长短兵器以及弓弩很可能会有不少,绝对能算得上是一大臂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只在闲聊之中就凑出了上千武装。若是再能得到东门守将的支持,里应外合之下,献城这种杀头的大事情,竟然显得如此轻巧。

    突然,孟达开口询问道:“黄公衡处可要使人前往知会?”

    黄权如今正带兵驻守新都,新都在成都的东北方向,两地距离不过一、二十里地。

    如果能把黄权也拉进来,必然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不等其他人反应,法正径自摇头起来,率先否决了孟达的建议:“不妥。”

    “为何?”

    孟达这声反问完全没有不悦,只是单纯的想要知道法正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建议不妥。

    孟达的好奇也代表了秦宓、杨洪、张松等人,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能够拉拢黄权这个实力派的话,显然会更有利于行动。

    法正见众人面有疑色,乃抚掌笑道:“诸公与黄公衡也是至交,如何能不知其性格?公衡此人,性如烈火,骨似精钢,最是忠贞不贰。自曹子脩说明公东迁以来,其屡次冒死直谏,言必称明公,计皆为黎民。怎奈刘璋暗弱,竟厌烦其言,不惜将其谪出新都,令明珠蒙尘,宝剑藏匣。”

    “可即便如此,黄公衡也不曾有半点怨言,甘心赴任,使新都为成都荫蔽。”

    言至此处,法正忽敛容正色:“此等节烈之士,若我等贸然相邀,不啻令其陷于忠义两难之绝境。从吾等则负旧主,守节义则害故交。纵使荆山之玉,亦当碎于卞和之手;虽则吴钩之利,终将折于忠臣之怀。“

    他环视众人曰:“况吾等所谋者,乃匡扶蜀中,拯救黎民之大业。诸君岂不闻《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成大事者,当效卧薪尝胆之智,岂可因小义而乱大谋?“

    堂外忽起春风,卷动法正衣袂。

    “夫谋大事者,当如渊渟岳峙,深藏不露。与其令公衡左右为难,不若暂且搁置,容日后再明心迹。如此既不害其忠义之名,亦不误吾等进取之机。”

    说着,法正的目光转向堂外远方,似见成都城头旌旗,沉吟道:“待大势已成之时,我等再迎公衡共襄盛举。如此既不伤其忠义之节,亦不负吾等金兰之谊。”

    “孝直真义士也!”

    张松击节赞叹道:“先前子度言及公衡,我隐觉不妥,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孝直这一番话,可算是说入我肺腑之中。”

    堂上众人皆是缓缓颔首,黄公衡的性格大家都清楚,正如法正所言的那般,等到事后再寻他入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

    接下来,众人开始商议起详细的细节来。

    事情主要有三个难点,其一便是联络左幕军,议定何时打开城门;其二则是聚拢人手,约时发动;其三乃是部曲兵力如何指挥。

    众人商议之后,约定将各家部曲汇聚一起,交由孟达指挥。

    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并不意外。

    秦宓是蜀中大儒,门生故吏遍布蜀中,本人才华洋溢,辩才机敏,但于军略一途,却并非其人所长;张松谋略不俗,有治政之能,然也没有统兵的经验;杨洪身为蜀中顶级豪强家族,经营盐铁,部曲众多,与军略一道确实多有研究,但其中军事所长在于军事布局、资源调度和战略规划,一线战阵实非其所长。

    法正就更不说了,本身是大儒世家出身,谋略虽然出众,却从未有上过战场,家中更是连部曲都没几人,自然当不了临时主将。

    唯有孟达,其父于凉州当过刺史,这个官位可是相当特殊的,属于玩命捞钱的岗位。

    这里的玩命捞钱是真正意义上的玩命捞钱,是需要一边玩命,一边捞钱的意思。

    凉州地方极其不太平,别说汉廷治下的少民部落了,就是凉州本地的士族豪强都三天两头造反。

    可一打仗,上下其手,平账销账的事情可就方便的多了,十分利于刺史、太守捞钱。事实上东汉时期的凉州之所以一直这么动荡,其中最少有三成内因是因为凉州历任的刺史、太守这些官吏太能贪钱,也太敢贪钱了。

    孟达的父亲在凉州当了数年刺史,不仅仅捞了许多财货,同时也养了大量的部曲保护自己和财货的安全。

    孟达南下蜀中,也带着大量的财货和数百部曲。如今成都城里只有百余部曲,那是因为剩下的部曲需要外出护卫孟达家的商队。而孟达本人喜好军事,曾经就带过麾下部曲征讨劫掠了自家商队的山匪盗贼,是有真正战阵经验的。

    故而商量了一圈之后,众人一致认为这份重任只有孟达能够担任。

    孟达心中一片火热,强装镇定,能拿到这个差事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桩大好事。

    此事一旦功成,他孟达就能在左将军面前脱颖而出,不但有了军功,更能将自己在军略上的才能表现出来,届时必然能让左将军另眼相看。

    “蒙诸君抬爱,竟使如此重任于达,达必不负重托,随诸君拨乱反正!”

    除了确定了孟达为前线指挥官之后,又请素来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法正为孟达副手兼参军。

    然后安排杨洪持张松书信前往接洽杨由之子杨露,有张松这层关系在,再加上杨露对刘璋和曹昂征发成都百姓服役也是极为不满愤恨,拉他一起举事自然不成问题。

    至于张松,则要继续赶在刘璋身边,他意识到最近气氛越来越紧张,很可能曹昂就要带着刘璋离开成都了,所以这段时间他必须寸步不离的紧跟着刘璋,以便及时获得第一手信息。

    最后秦宓也不是没事可干,作为蜀中大儒的他则负责窜连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强。

    当然,献城的事情不能说,这件事只能在堂上这几人知晓,撑死了再加上绕不过去的杨露和东城守将马球两人,再不能泄露给其他人。

    秦宓的任务是联络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强,并打探他们的心思,收集信息,并劝说他们积极反对刘璋跟着曹昂离开成都。

    当然,张松等人并不是真的要挽留刘璋,而是希望能把时间拖到大事发动之后。否则刘璋一旦起行,成都城中虽然空虚了,但司马懿也就随时都有可能动手焚城了。

    商议既定,众人悄悄从隐门离开,各自回家。

    **

    在送走司马朗的次日,陆逊突然求见。

    此时刘封正在用饭,听到之后,当即将陆逊请了进来。

    “伯言可用过午食?”

    看见陆逊走入堂上,刘封关切的问道:“也罢,不管用没用过,且来陪我用些。”

    陆逊却是笑吟吟道:“主公,有故人求见,托我代为引荐。”

    “哦?是何人耶?”

    刘封好奇顿生,奇怪道:“伯言何不将人直接带来。”

    陆逊却是笑答道:“正如主公所言,人正在我身后。”

    刘封惊讶抬头,仔细去看门口,发现陆逊身后正跟着一人,等到刘封仔细看清之后才发现,那人赫然正是法正法孝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