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国安也是明白人。
他无意现在就挑战谢枋得的地位,但是他要明白自己在云南体系内的定位。
在安南陈朝中,文武的分野并没有那么大,文官也能领兵。武将也能从文。
而云南却文武分明。政事堂与枢密院,在昆明也就隔了两道街,却风马牛不相及。
陈国安只能在两者选一。他选了文官。
选择文官就要面对一个人物,那就是谢枋得。谢枋得在云南权力之大,是令陈国安不敢相信的。谁看到谢枋得的权力。都觉得谢枋得是权相了。朝廷大事,几乎无所不与。云南朝廷行政权全部在手。
如果云南之主不是虞醒,寻常君主根本压不住他。
但他也敏锐察觉出了谢枋得与虞醒的不同。
虞醒是决计不能挑战的,而谢枋得就不一样了。
陈国安才有今日这一出,他也并不是真正要现在就挑战谢枋得,还是要试试谢枋得的斤两。武人之间,高下之分看战绩,但是文官之间高下却在这种勾兑中发现的。
谢枋得与陈国安如何讨论的,虞醒并不关心。他们两个很快就有了结论。
两人来找虞醒呈上舆图。
“安南省设八府,”
“治所在交州府。”
“交州府治所在升龙城。”
“臣以为此名不佳,请更为交州府城。”
虞醒看着地图,交州府其实就是以升龙为中心,红河中下游大片土地都在所辖,能有大抵有二三十个县。
地盘却并不大。
只能说在红河平原上,人口密度的确要比云南高太多了。
升龙城这个名字,里面有一个龙字。的确不大好。
虞醒说道:“准。”
“臣将红河上游一带,划到临安府。”
这本质上,与将南庆府划给云南一样。从地理上,将云南高屋建瓴之势发挥到极致。在每一块地理版图上,都有桥头堡。
一旦有事,各地决计不可能据险而守的。
“西北的确,合并为三江府。”
就便是以红河上游,沱江,泸江为名,地盘很大,但大多地方都是山区,还被临安府分割出好几个县来。
“西北地区,为高平府。”
“东北地区,为凉山府。”
“江北合并为太原府。”
“交州府以东,沿海一带,合并为海阳府。”
“以清化府为核心,合并周围一些府县,为清化府。”
“升龙与清化之间,一些府县合并为宁平府。”
云南只有八府,安南也只能有八府。
如果其他时候,谢枋得不会如此敏感。但而今却不得不如此。因为安南体量太大了。
如果单单说面积,安南的面积不算什么。
但如果算是安南的人口。安南国家体量,并不比云南小。这一口吞下,很容易消化不良的。谢枋得就一定要对安南的文官势力进行限制。
八个府,有八个知府。其中有几个是谢枋得从昆明委派的。剩下的才是安南本地人。如此才能达成平衡。
“不错。”虞醒说道:“不过安南旧称不好。就叫交趾省吧。”
虞醒发话了,下面人自然没有人敢反对。
“殿下,既然交趾设省,那云南也应该设省。”
“只是省一级别,改如果构建,还请殿下示下?”
虞醒说道:“这一件事情,我想了很久,鞑子常设行省丞相,行枢密院。给了我不少思路,我的意思是,行省级别设三人。巡抚,总兵,御史。分别直接对朝野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负责。”
“不过,汉军各军,直接归属于枢密院,地方总兵无权管辖。地方总兵官,负责就是新兵培训,治安,捕贼。至于地方总兵要下辖多少人马。这个事情再细细讨论。”
“而御史要总管各府刑狱。并且承担监督各级官员的职责。”
“巡抚是代天巡守,作为一省的主官。高总兵御史半级。总览一切事物。总兵与御史要服从巡抚的管理,但同时也保留向上级申述的权力。”
虞醒的体制,就是效仿后世的条条块块。
从上到下,政事堂,中枢有各部衙门。下面有巡抚,巡抚下面有知府,知府下面有知县。直接到乡正。
枢密院,在中枢直辖各军。在地面上各路总兵,到知府一级别的同知,县一级别的县尉。类似于武装部。负责招兵,治安,抚恤老卒等等。
御史台这个体系还没有怎么建立起来。但将来公检法这一块,也是要独立出来的。
但是同时,巡抚,知府,县令都是主官,要比同级别高半级。总负责。
“殿下英明。”谢枋得沉思片刻,忍不住说道。
这里面既有制衡,也有合作。
宋朝体制为什么稀烂,不就是宋朝从上到下,都想得一件事情,中央集权,确保地方不能反对中央,在这一件事情上都魔怔了。将地方上祸害得够惨。以至于遇见兵事,中枢能支撑起来还好,中枢不能支撑起来,那就一败涂地。与汉唐那种地方兵力能支撑局面完全不一样。
谢枋得对这一件事情,也有过思考。
他不觉得中央集权有什么不对。
自古以来,尊王,大一统,就是儒家的政治正确。维护中央集权,就是维护大一统。这个思想就是放在现代,也不能说错。
但是在实践中,却是完完全全做错了。
决计不能学习宋朝的地方体制。
但知道错很容易,那什么是对的?就不好说了。
就虞醒整个方案来说。就很好。
首先,对于兵权,直属中央不说。枢密院下辖各司,统一的训练教材,统一的军官体系,军,团,营,三级军队有大量副官。几乎能管到都头一级别。
再加上战法革新。军队需要大量的火药维持战斗力。没有火药的军队,还不如老百姓的。
这种情况下,兵权稳定了。
而地方体制这种分权制衡,更是精妙。
设副职不稀奇。宋代就大量设副职,是为冗官。同知这个官职,就是在宋朝大量发展的。成为知府专门负责某一方面的副职。
虞醒精妙之处,就是将下面的副职与上面连通了。
如交趾御史,他的上级是御史台。掌握他升迁就是御史台。他就有底气硬怼交趾巡抚。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条的权力大,还是块的权力大。
在谢枋得看来,这根本不是事。需要谁的权力大,谁的权力就大。比如要下面不惜一切代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块的权力大。
但是觉得地方势大,有失控的风险,条的权力就大了。
这就存在一个动态博弈。
这种博弈存在,才是谢枋得觉得最精明的地方了。
很多制度钉得丁是丁卯是卯,看似非常完善,但实际上,根本不能执行。就是机器加工也需要留一些误差值的。
这种余地,才是真正政治家精妙之处。
不过谢枋得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他说道:“臣以为陈国安劳苦功高,可以任云南巡抚。谢翱于仰光府,供应前线粮草,大有功劳。可以就任交趾巡抚。”
虞醒一愣,看了一眼陈国安。
却见陈国安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
就知道,他对这个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大概就是陈国安与谢枋得勾兑的结果。
云南巡抚的权力大吗?
名义上很大。
但实际上不会太大的。
之前政事堂直接管理八府,将来即便有了云南巡抚。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云南巡抚恐怕更多是一个虚职。
但是陈国安要的就是这个。
陈国安很明白,自己作为降臣,很难一下子窜上去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一个好位子,虚职也行,好好的坐上几年,适应云南的环境,同样也让人忘记自己的降臣的身份。
云南巡抚这个位置就很好。
云南巡抚的权力大规模被中枢侵占是事实。但是云南巡抚,同样也是仅次于各部尚书与政事堂门槛最近的官员。
自古以来顺天府尹都是高配的。云南巡抚固然没有权力,但地位上却是天下疆臣之首,谁也不能越过他。
陈国安到了昆明之后,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权力的。因为他还是安南地方派系的首脑,很多事情都要与他勾兑的。
也不用担心,完全做冷板凳。
而且适合陈国安的位置并不多。首先,他是万万不能留在安南的。
这就是身处嫌疑之地,安南但凡出一些乱子,事情都牵扯到他身上。而去中枢,各部尚书都满员了,他能替谁啊?
云南巡抚,已经是他最满意的位置了。
而谢翱转迁到交趾巡抚。自然是谢枋得的安排。
谢翱在仰光做的的确不错。
仰光新城已经修建好了。西洋贸易已经打开销路了。仰光已经成为西洋航道上,一座新兴重镇了。特别是与狮子国的贸易更是大增。
也正因为海外贸易的补充,才让仰光府能够补贴给西海道,给云南运粮食。
仰光真正成为了西海道另外一个重要支点。
这是功劳。
但这个功劳,足以让谢翱转迁交趾巡抚吗?
在虞醒看来,差了一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